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葡萄叶片及根系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山葡萄与玫瑰香的叶片及根系细胞亚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在2±1℃低温胁迫条件下,山葡萄叶绿体稳定性强,而玫瑰香叶绿体片层结构排列方向明显改变,但被膜仍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2.
15份葡萄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对15份葡萄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07条带。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数为4~22,多态率为75%~100%。根据SSR扩增结果,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析,15份葡萄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0~0.9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98。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29处,15份葡萄材料可分为2大类群。第一类包含7份山葡萄资源,2个山欧杂交品种,第二类包含3个欧亚种品种、2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美洲杂种品种。由此可见,山葡萄与欧亚种、美洲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欧亚种与美洲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此外,引物Vmc9a2.1、VMC4F3、VMC4A1、Scu14vv分别在欧亚种‘无核白’、‘山葡萄雄株’(雄1-2,雄1-3)、山葡萄‘左山二’、山葡萄‘双丰’扩增出一条特性条带,这为利用SSR标记鉴定葡萄品种或品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以京秀葡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8℃/10 h热预处理诱导葡萄果实对-2℃低温产生适应性反应过程中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17.6的合成变化。结果表明,热预处理明显减缓了低温引起的电解质渗漏率的增加,同时在转录和翻译两种水平上增强了sHsp17.6的表达。因此认为,sHsp17.6参与了热预处理所诱导的葡萄果实的低温耐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评价寒地冬小麦耐低温特性,通过室内低温处理和自然条件种植两种方式,采用调查低温下植株成活率和反应植株受伤害程度的电导法,研究抗寒性不同的冬小麦植株低温下其受伤害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实验室内抗寒品种低温-24℃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而不抗寒品种-18℃处理5天后植株受伤害程度一致;室内抗寒品种-12℃处理7天其成活率低于50%,而不抗寒品种-12℃处理1天其成活率低于50%。由此得出,室内种植和室外种植的冬小麦植株经冷冻后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半致死温度为-32℃,不抗寒品种‘济麦22’的半致死温度为-15℃。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汉沽茶淀玫瑰香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结合超声波工艺对已经SO2终止发酵的玫瑰香白葡萄原酒进行进一步处理,通过研究不同处理温度(-2、2、6 ℃,室温对照)、不同低温处理时间(1、3、5、7 d)以及不同的超声波处理时间(40 kHz/10 min、40 kHz/20 min)对低醇玫瑰香白葡萄酒各项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影响,确定最适低温结合超声波处理白葡萄酒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2 ℃低温下处理葡萄原酒5 d,并结合40 kHz超声波处理葡萄原酒20 min,可有效地终止后期低醇甜白葡萄原酒的继续发酵。在此工艺条件下,可获得微生物稳定性高的具有高品质的低醇甜白葡萄酒。  相似文献   

6.
山葡萄“双优”再生系统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双优"茎段、叶柄和叶片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激素浓度进行再生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以山葡萄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培养基,激素浓度2.0 mg/L的BA和0.02~0.05 mg/L的IBA再生,获得了山葡萄再生芽,分化率达到6.67%~8.36%,激素浓度为0.2mg/L的IBA进行生根培养,经过15~20 d培养,生根率可达100%,获得了山葡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大田葡萄品种‘梅鹿辄’为试材,采用大田喷施硅酸钾与室内低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葡萄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外源硅酸钾调控葡萄生理特性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探讨其提高葡萄抗寒性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葡萄Inv活性被抑制,而其它指标则升高;喷施硅酸钾可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葡萄叶片的MDA含量,且当硅酸钾浓度为0.75%时对低温的损伤缓解作用最大;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Inv、SPS活性及SS净活性均随硅酸钾浓度的升高而显著提高,但是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硅酸钾浓度为0.50%时最大,其它指标均在浓度为0.75%时最大;通过葡萄叶片各抗寒指标的隶属度值与综合评价指标看出,始花期0.75%的硅酸钾处理后葡萄抗寒性最强。综合分析,喷施硅酸钾可提高低温胁迫下葡萄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加快蔗糖转运及代谢速率,缓解活性氧累积,增强其耐寒性。  相似文献   

8.
臭氧与保鲜剂处理对巨峰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预冷中通入臭氧化气体处理和在低温贮藏中结合CT2葡萄保鲜剂处理的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预冷期间采用浓度为0.4mL/m3的臭氧化气体并结合CT2葡萄保鲜剂处理的巨峰葡萄保鲜效果最好,在-1~0℃的冷库中贮藏105天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可滴定酸含量保持在0.46%,呼吸强度为6.28mg(/kg·h),乙烯生成速率为3.42μL(/kg·h),硬度为0.76kg/cm2,具有较好的商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葡萄在贮藏保鲜过程中常见的主要病害有葡萄灰霉病、霜霉病、葡萄脱粒、SO2伤害等. (1)葡萄灰霉病 灰霉病菌在-5℃仍可生长,属于葡萄低温保鲜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鲜食葡萄中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多数品种对该病菌无抵抗力.灰霉菌侵染果皮后,形成灰色分生孢子梗,孢子菌丝体呈白色,果实腐烂后为水浸状斑,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加快蔓延到葡萄果粒全部染病为止.  相似文献   

10.
寒地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受制于 3个外界因素, 分别是低温驯化程度、 越冬期间温度、 以及返青期温度。为分析低温驯化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 笔者以抗寒性不同的 2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在其生长的低温驯化阶段分别对其进行脱驯化及低温处理, 测定不同处理下冬小麦植株的成活率及保护酶活性。研究结果得出, 10℃脱驯化处理 2天对植株造成的伤害较 20℃脱驯化 2天显著降低; 抗寒品种 ‘东农冬麦 1号’ 只有在 11月 10日发生 10℃脱驯化 2天其成活率显著降低, 而不抗寒品种在 10月 26日发生10℃脱驯化 2天其成活率为 50%; 20℃脱驯化 2天再-12℃ 3天处理, 抗寒品种在 10月 31日后其成活率低于 50%, 相同处理下不抗寒品种所有时期成活率均低于 50%。抗寒品种经历 20℃脱驯化 2 天后再经历-12℃ 1天低温植株的 SOD酶活性达到最高。由此得出, 低温驯化期发生脱驯化冬小麦植株的成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红提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病原菌引起的果粒腐烂病害,在-5℃条件下该病原菌仍可生长,属于葡萄低温贮藏保鲜的主要病害之一。灰霉病发病初期症状为淡褐色,圆形,不明显的病斑,中期病斑点逐渐转变为明显裂纹,只要用手轻擦果皮即与果肉脱离,腐烂仅限于表皮与亚表皮细胞被离析。  相似文献   

12.
新疆红地球葡萄采后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地产红地球葡萄进行冷藏,从健康果实和感病果实中分离到1种病原菌,根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葡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研究显示,该菌在田间潜伏侵染,采后发病。在-5~30℃条件下均可生长,在±1℃冷藏条件下,是侵染新疆地产红地球葡萄的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野生葡萄抗寒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寒性存在差异的83份葡萄种质及3个杂交组合玫瑰香(Vitis vinifera)×黑龙江实生(V.amurensis)、北醇(V.vinifera×V.amurensis)自交、燕山-1(V.yes hanensis)×河岸-3(V.riparia Beaumont)的F1代122株为试材,进行了中国野生葡萄抗寒基因RAPD标记的研究。通过对110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2个与中国野生山葡萄抗寒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S241-670和S238-800。通过克隆、测序,这2个RAPD标记的实际长度分别是717bp和854bp,因此重新命名为S241-717和S238-854,其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338290和GQ338289。经序列分析,S241-717与29条欧洲葡萄全基因组鸟枪序列有77%~97%的同源性,S238-854与6条欧洲葡萄全基因组鸟枪序列有82%~100%的同源性;二者分别编码欧洲葡萄的一种假定蛋白。RAPD标记S241-717和S238-854可用于葡萄抗寒育种的早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4.
山葡萄cDNA-AFLP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葡萄品种左山一的叶片和花芽为材料,对cDNA-AFLP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摸索,建立了适宜山葡萄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提取山葡萄的花芽RNA适宜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叶片RNA适宜用SDS-酸酚法.在2x Y/T Buffer的作用下,500 ng的cDNA利用Mse Ⅰ与EcoR Ⅰ双酶切4 h即可酶切完全,将16℃连接过夜的产物稀释5倍作为预扩增的模板,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作为选扩模板能获得带型稳定可重复性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品种‘树上干’杏的抗寒特性,为‘树上干’杏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伊犁地区杏品种‘树上干’杏6个不同株系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以4℃为对照组,设置-15℃、-20℃、-25℃、-30℃、-35℃共5个温度梯度,分析了低温胁迫对一年生枝条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应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和评价6个不同株系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6个不同株系的‘树上干’杏抗寒性强弱依次为S6S3S1S5S2S4。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树上干’杏抗寒性评价方法,为‘树上干’杏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信息》2006,(11):17-17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葡萄栽培业的发展,近10年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农业部统计资料,2002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39.24万hm^2。大粒四倍体葡萄因果粒大、抗性强,在我国的鲜食葡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巨峰”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种栽培至今,仍是我国鲜食葡萄的主栽品种,但由于南方地区5月份的低温阴雨和7~8月份的高温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茶树越冬及防冻技术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原属亚热带作物,耐寒性不强,对低温比较敏感。每当月平均气温下降到10℃,即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期。近期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为-6℃~-18℃,不同品种或栽培条件,其抗寒性差异很大,为此解决茶树安全越冬,引抗寒品种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CBF1转录激活因子是一类受低温诱导的反式作用因子,能有效提高植物抗低温的能力。以抗寒性较强的长白山野生山葡萄(耐-40℃低温)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成功地克隆低温诱导转录因子CBF1基因,并构建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调控下的CBF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转化农作物、利用CBF1基因综合改良农作物抗逆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保鲜与加工》2008,8(2):37-37
日前,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获悉,权威专家小组已赴东北,对即将诞生的我国首个冰葡萄品种进行审核。据专家透露,该冰葡萄品种系我国山葡萄育种专家历时10余年,通过山葡萄与其它葡萄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蛋白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低温逆境及恢复条件下相关蛋白的响应机制,揭示大田生产中冬油菜抵御突发骤变低温伤害的抗寒机理,以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在培养箱培养至幼苗五叶期时,模拟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返青期倒春寒环境,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析其幼苗在低温(4℃)-恢复(20℃)-低温(4℃)-恢复(20℃)过程中存在的蛋白及其差异表达量。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与恢复过程中,有2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差异的丰度变化,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型氧化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定义为1号蛋白)和一种未知蛋白(2号蛋白)。且不同抗寒性品种存在2种不同蛋白的差异表达机制,1号蛋白在抗寒性较弱的天油2号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抗寒性较强的陇油7号中此蛋白在第一次低温胁迫后消失,而出现了另外一种未知蛋白(蛋白2),且在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也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并且表达量高于天油2号中的蛋白1,因此,这种未知蛋白2可能是陇油7号抗寒性强于天油2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