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鲁西南一次春季大雾天气特征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提高鲁西南大雾的预报准确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2年3月17日鲁西南大雾的成因。结果表明:(1)逆温层的高度及强度与雾的浓度关系密切,弱冷暖平流有利于产生雾;(2)近地层1000 hPa的相对湿度变化对大雾的影响最明显,当近地面层存在明显逆温层,且1000 hPa相对湿度≥80%时,地面上容易出现大雾;(3)地面温度露点差(T-Td)≤2℃时,近地面易产生大雾;(4)模式产品能提供雾形成的环境条件;(5)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有助于预测雾的形成、发展、消散过程。  相似文献   

2.
沈阳近 60年大雾发生规律及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沈阳地区大雾发生规律及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进而更好地开展大雾预报,利用沈阳市1951—2011年大雾资料,分析了沈阳市大雾气候特征及与气象条件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大雾呈显著减少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了1次明显的加剧减少趋势的气候突变,20世纪80年代前期减少趋势显著,之后该趋势一直持续;沈阳大雾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8月—次年的1月出现几率较大,2—6月较少,9月最多,6月最少;一天中02时—08时出现雾的次数最多,一般持续时间在6 h以内,最长可达21 h,发生频率最大的持续时间为1~2 h;冬季风速为1.0~2.5 m/s、相对湿度为70%~90%,合适的气温,低云量较少时出现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高原边坡回流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庆阳市大雾发生发展机理及成因,以便进一步提高大雾预报准确率,利用庆阳市2007—2013年7年间发生大雾的地面及高低空资料,对其天气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庆阳市雾大多是回流雾,且最多发生在东南部的宁县,最适宜大雾发生的季节是夏秋季,主要集中在7—11月;庆阳市大雾的发生具有连续性、持续性及多局地性、少区域性的特点;春夏季与秋冬季发生的大雾在生消的时间上有明显的不同;湿度条件是大雾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雾与温度有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大雾发生时地面风多以弱(风速≤4 m/s)的南风或偏南风为主,有一定的垂直风切变;在地面形式场上,庆阳市大雾基本上发生在稳定、较弱或者变性的高压形势下,具有回流雾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锋面大雾预报水平,利用天气图资料和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年1月3—4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持续性大范围锋面大雾天气成因。结果表明:偏南气流将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向贵州等地输送,850 hPa温度槽携带冷平流入侵及地面静止锋形成,为这次锋面大雾提供了有利天气条件。水汽在贵州上空持续辐合导致低云发展增厚,云底下降接地形成地面大雾;静止锋东退北抬,西南暖湿气流经过冷平流区域致使大雾持续发展;逆温层逐渐减弱消失、云底抬升,大雾也随之减弱消散;低层气流辐合上升、中层气流辐散下沉有利于大雾形成。大雾期间水汽饱和、风速较小,前期气温呈下降趋势,中后期近地层处于较稳定状态,有利于大雾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5.
近30年临汾市雾日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981—2010年临汾市17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临汾市雾的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包括雾的年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及地域分布等特征,为预报防治大雾天气造成的危害、改善生存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信息。结果表明:临汾市30年平均雾日数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06年的雾日最多,17个观测站平均的雾日数达19.6天;2010年雾日最少,17个观测站平均的雾日数只有4.4天,说明雾的年际变化十分剧烈。临汾市雾的区域分布特征较明显,平川地区的雾日远多于山区。17个观测站30年雾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其中,有10个站雾的发生次数在近30年呈振荡上升的趋势,其中气候倾向率值最大的站是安泽;有7个站雾的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趋势最大的是临汾。雾主要发生在秋季,其中10月最多,占到全年雾日数的18.07%,春季的雾日最少,5月雾出现频率只有3.20%。临汾市的雾日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春、秋、冬季,中部地区雾日较多;夏季雾日出现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中部偏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2004—2013年唐山市主要灾害性天气时空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  王驷鹞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241-245
为了找出唐山市主要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以便为灾害性防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利用2004—2013年唐山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出现日数资料,对该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雷暴、大风、暴雨、霾等5类为唐山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大风和雾时间和空间分布都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大雾出现日数相对减少且高发中心向南移动,秋、冬两季多发;大风出现日数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且高发中心向北移动,春、夏季强对流大风较多,高发区集中在北部山区和南部沿海地区;雷暴和暴雨时间变化有很密切的正相关性,出现日数相对稳定,多集中在6—8月,雷暴北部山区多发,遵化市出现频次最高,暴雨各观测站每年约1—3日,且无明显地域性差异;霾日数增多,主要集中在唐山市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影响唐山地区的又一类灾害性天气,并且爆发频次极高。  相似文献   

7.
丹玉206杂交种可在辽宁丹东、绥中、沈阳、锦州、庄河、海城、大连、葫芦岛等适宜丹玉402、丹玉405种植区种植。该种植区是中国北方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mm之间。这要求玉米品种必须抗病、抗倒。丹玉206由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表现为高产、质优、多抗和适应性广。尤其是高抗倒伏和高抗玉米粗缩病,在参加试验和选育单位自己多点鉴定的几年结果表明,该品种未出现空秆现象,抗倒性好,高抗玉米粗缩病。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预防和减少因气象灾害导致的各种航运交通事故发生。利用洞庭湖区18个气象站1960—2014年雾、风资料,对其时空变化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近55年来大雾日数显著减少,而轻雾日数极显著增加;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均极显著减少。大雾日数自北向南增加、马蹄形周围山区向中间滨湖减少;轻雾日数西北部和南部为2个高值中心,低值区从东部到西南部呈舌状分布;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分布与大雾的空间分布基本相反。大雾日数西北部—中部—东南部呈“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轻雾日数大部分站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区域性不明显;各站大风日数均显著性减少,减少幅度高值区位于洞庭湖水体周围,低值区位于南部;平均风速绝大多数站点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少幅度高值区基本位于洞庭湖水体周围。水体热效应、气候变暖变干、人类活动等是导致雾和风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和减少因气象灾害导致的各种航运交通事故发生。利用洞庭湖区18个气象站1960—2014年雾、风资料,对其时空变化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近55年来大雾日数显著减少,而轻雾日数极显著增加;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均极显著减小。大雾日数自北向南增加、马蹄形周围山区向中间滨湖减少;轻雾日数西北部和南部为2个高值中心,低值区从东部到西南部呈舌状分布;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分布与大雾的空间分布基本相反。大雾日数西北部—中部—东南部呈"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轻雾日数大部分站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区域性不明显;各站大风日数均显著性减少,减少幅度高值区位于洞庭湖水体周围,低值区位于南部;平均风速绝大多数站点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少幅度高值区基本位于洞庭湖水体周围。水体热效应、气候变暖变干、人类活动等是导致雾和风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0.
赵繁盛  李燕  程航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4):228-236
利用常规资料及NCEP资料对大连地区夏季大雾天气特征及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大雾日数东部最多,北部最少,总体呈增长态势,2005或2006年出现峰值。南部和东部6、7月大雾日数明显偏多,其他地区无明显月份差异。大雾多出现在夜间至次日早晨。大连夏季持续大雾天气时,中高层副高呈纬向分布,偏西流场中有弱槽脊活动;低层位于副高后部槽前部,西南水汽输送场中;地面位于低值系统前部或顶部,持续较弱的偏东风或偏南风;近地面有逆温层,有弱的散度、涡度和垂直运动场,有利于水汽在近地层的输送和聚集,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该研究获得大连地区夏季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持续大雾天气的预报指标,为大连夏季大雾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影响宝天高速公路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做好宝天高速公里的气象保障工作,笔者运用1961-2008年天宝高速公路宝鸡、麦积国家气象站视程障碍天气观测资料,分析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对公路正常运行的干扰及天气现象本身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沙尘暴属小概率事件。近年来,沿公路从东向西雾日逐渐减少,浮尘及扬沙日数逐渐增加。10月份,全线路出现雾天的频率较高,为0.56天/年;浮尘及扬沙主要出现在3-5月,全线路出现浮尘频率为1.4天/年,扬沙频率为0.7天/年。雾日宝鸡以0.34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天水以0.01天/年线性趋势减少;浮尘宝鸡以0.41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天水以1.37天/年线性趋势减少;宝鸡自2002年以后,已连续7年无扬沙天气出现,天水扬沙线性减少趋势为0.37天/年。应根据视程障碍天气现象变化规律,制定应对措施,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钢渣对辽宁地区水稻土壤镉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素肥料降低重金属毒性和减少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积累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因此,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将为合理应用硅素肥料修复、利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对辽宁不同地区水稻土施加钢渣,来研究钢渣对土壤吸附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钢渣能够增加大石桥、辽中、抚顺地区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而对盘锦、康平、苏家屯地区吸附能力影响不大;土壤对镉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加入钢渣前后,最大吸附量和吸附常数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81—2014年日照市雾霾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轻因雾和霾造成的灾害损失,为准确预报雾和霾提供重要依据,利用日照市1981—2014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日照市雾和霾的气候变化特征和雾霾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近34年来日照市雾和霾的日数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00年后雾日明显减少,霾日开始增多。日照市霾日的四季分布是冬春季多,秋夏季少,且主要以轻微霾为主;而雾日则呈春夏多、冬秋少的沿海特点,且以浓雾为主,春夏盛行的东南风非常有利于沿海地区雾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辽宁省‘红富士’苹果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辽宁省‘红富士’苹果适宜栽种的气候分区,利用辽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对红富士苹果的热量、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源进行网格推算并予以分析。根据红富士苹果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气候区划指标,并将全省划分为最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4个分区。结果表明,(1)1月平均气温和4—10月温量指数对‘红富士’苹果栽种影响最大,选二者为‘红富士’苹果气候区划指标;(2)‘红富士’苹果的发展坚持-10℃安全线原则,在辽南应主要在大连市主要发展、营口市南部适当发展;在辽西主要是葫芦岛市的西南部、朝阳市的西南部和锦州市南部;辽中应在盘锦适当发展;辽东的丹东南部沿海一带适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应用6—9 月太原7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0—2015 年小时降水和月平均气温、2008—2015 年太原63个区域站小时降水、以及ECMWF ERA-interim 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等,采用气候趋势系数、M-K检验、合成分析及显著性t 检验等方法,分析太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探讨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及环流异常对太原短时强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36 年来太原汛期年均短时强降水日数为3.3 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6—9 月短时强降水呈现快速增加、迅速减少的特征,且以20~30 mm/h雨强为主;≥40 mm/h的强降水主要出现在7 月上旬末到8 月上旬;一日中短时强降水在16—17 时最活跃。太原城区短时强降水明显多于北部山区,主要表现在7 月。2008—2015 年区域站观测发现短时强降水呈现6—7 月迅速扩展到全市、8 月向东部收缩、9 月迅速减少并分散出现在东部的特征。近36 年来太原汛期城市热岛强度显著增强、太原城市化主要向南扩张可能是城区南部短时强降水明显增多的影响因素。短时强降水偏多年7 月,500 hPa 上西西伯利亚为高脊区,贝加尔湖为槽区,华北大部位势高度偏低,冷空气偏强,且西太平洋副高比偏少年明显偏西,从而使太原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偏大,造成太原短时强降水偏多发生;偏少年则相反。该研究可为短时强降水预报和研究、城市防灾减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during excavation of Jinzhou tunnel with four lanes in one cave which lies on the rebuilt highway from Shenyang to Dalia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ck deformation rule, discusses the reason of instability after a highway tunnel was excavated,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tability monitor and active control. The importance of support is Fresented with bolts and shotcrete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carrying capability of the rock. It is necessary to insist on the rule of measurement and active control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一次皖北大雾的高空气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站高空资料等,对2009年1月7—9日发生在安徽北部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进行分析,以探究大雾成因。结果发现:这次大雾的类型属于平流雾,是由西南移来的暖湿气流遇到了冷平流控制下的下垫面,空气迅速降温致水汽凝结而生成;冷暖平流的交汇是形成平流雾的基础,大量暖湿气流的缓慢移动与冷平流控制的下垫面之间的较大温差是形成平流雾的客观条件;近地层1~5 m/s的西南风或偏西风,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有利于大雾的产生和持续;925 hpa高度层以下,存在1~2℃的逆温层,能阻止水汽层向上发展,形成大雾并不易消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