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提取方法对饲用苎麻绿原酸和总黄酮提取效益的影响,笔者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2种不同的干燥提取方法,对‘湘饲苎X1’和宁远苎麻的各部位器官进行了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定量提取。分析得率差异表明:无论是绿原酸还是总黄酮,‘湘饲苎X1’和宁远苎麻不同部位器官的测定含量,均表现为真空冷冻干燥样品明显高于热风干燥。在真空冷冻条件下,‘湘饲苎X1’的营养根、叶片、地下茎和茎的绿原酸测定含量提高幅度都大于100%,各器官总黄酮测定含量提高幅度也超过了1倍,且茎提高了6.08倍。宁远苎麻在真空冷冻干条件下,叶、地下茎、营养根、茎中绿原酸和总黄酮测定含量也都大幅提高。由此可见,在饲用苎麻药理成分含量的提取工艺上,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明显优于热风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凡 《中国种业》2020,(7):62-63
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并规定了十堰市饲用苎麻种子育苗的范围、产地环境、种子育苗技术、移栽和建立生产档案的标准。育苗技术方面重点介绍苗床和种子的准备,播种的时期和方法,覆盖和苗床管理,包括水分、温度、除草、间定苗、施肥等内容。适用于十堰市区域内饲用苎麻的种子育苗,也可为其他相似区域苎麻种子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鲜饲用苎麻与全株饲用玉米按质量比分别为100:0(CON)、90:10(R10)、80:20(R20)和60:40 (R40)贮存45 d后,进行感官评价及青贮饲料品质分析,旨在考察调制青贮饲料时二者适宜的混合比例。结果表明:混合青贮随着苎麻比例的增加,气味打分下降,但是各处理的综合感官评价均为1级优等;苎麻添加组的pH值、粗蛋白质(CP)及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显著降低了其总能值(GE)(P<0.05);R20和R40组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CON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且混合处理对相对饲用价值(RFV)、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总可吸收营养物质(TDN)及净能(NE1)等也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鲜饲用苎麻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适宜占比为20%~40%。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南方高温干旱期生长的优质饲用苎麻种质资源,本研究对203份苎麻饲用种质资源的典型农艺性状以及粗蛋白质含量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该203份种质资源的茎粗、株高、小区株数、日均生长速度、茎业比、单蔸产量、粗蛋白质含量等7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高产种质资源(单蔸产量>1250 g/蔸)31份,优质种质资源(粗蛋白质>25%)32份,高产优质的苎麻饲用种质资源5份,分别为‘巫山线麻’、‘四川0号’、‘玉山麻’、‘绥宁青麻’以及‘邵阳青皮麻’。  相似文献   

5.
中国苎麻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利用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苎麻是中国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通过对中国苎麻出土文物、古籍记载和起源中心分析,指出苎麻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根据苎麻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归纳出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并可被分为5个组群;基于对古籍资料的分析,提出中国苎麻栽培的历史可分为秦汉以前、秦汉至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4个时期,总结了中国古代苎麻栽培技术以及中国苎麻向世界的传播;回顾了中国古代对苎麻的利用,包括纤维利用、药用、食用和饲用。研究分析苎麻在中国的起源、分布和物种资源,全面论述中国苎麻的栽培与利用历史,为保持和进一步拓展中国苎麻这一传统优势特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方坡耕地种植苎麻水土保持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明确苎麻水土保持机理,进而为大面积利用苎麻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对苎麻不同利用方式叶面积指数、茎叶截留效应、枯落物持水能力、地下根系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收获小区苎麻叶面积指数明显大于对照;苎麻不收获小区茎叶截留量最大为2.56 mm,高于其他小区;最大枯落物持水量,不收获小区最大为2.4 mm,饲用小区最小为0 mm;种植苎麻小区不同类型根系鲜重为萝卜根>扁担根>龙头根>细根;苎麻根系深度可达60 cm,玉米根系深度只有30 cm。研究表明,苎麻水土保持效果好,主要是其根系入土深、主根发达、根系分布广、覆盖时间长、叶面积指数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苎麻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量和不同施肥方式对饲用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采用2种复合肥施肥方式与2种尿素追肥方式,结合复合肥和尿素的不同施肥量,共设置8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表现最好的为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其分株数42.00株/蔸、叶茎比2.04、干鲜比0.15;饲用产量方面,表现最好的是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其产量鲜重达17.07 kg/m2,明显优于其他处理;饲用品质方面,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108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分2次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135 kg/m2)、复合肥一次性基施(0.054 kg/m2)与尿素每收割一次追肥一次(0.006 kg/m2)3个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为提高饲用苎麻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属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产量、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上均很低,说明它们在提高产量上利用价值不大,但除了密球苎麻外,其它苎麻的壁腔比都较高,这在纤维品质的改良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尤其在纤维变性上有可能提供优异的基因。②野生种质资源在纤维素含量上与栽培种的差异不显著,但其高含胶率导致剥制原麻困难,因此不适宜直接利用。③野生种质资源的纤维支数、断裂强力(强度)和断裂功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改良的潜力相对较大。④聚类分析中,10个供试材料被分成三类,类群Ⅰ适合用在选育优质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Ⅱ适合用在选育超高支苎麻的种质中,类群Ⅲ适合用做低档苎麻纺织品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55个苎麻品种纤维结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55个苎麻品种问及同一品种不同季别间结晶度的差异;分析了苎麻纤维原麻与精干麻之间结晶度的相关性.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苎麻纤维精干麻与原麻的结晶度,通过面积法计算各个品种的结晶度.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纤维结晶度不同且部分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同一苎麻品种在不同季别及不同年份间纤维结晶度也不同;同一苎麻品种的精干麻结晶度与原麻结晶度呈弱相关或基本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袁有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1):242-246
为了考察免耕种植水土保持用苎麻农艺性状,本试验以免耕种植的水土保持用苎麻为研究对象,取幼嫩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成熟后期等4 个时期的材料,测定株高、茎粗和含水率,并通过差减法测定木质部、韧皮部和叶的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成熟后期的苎麻植株高达135 cm,茎粗达12 mm,含水率高达70%~90%,明显优于野生种;在不同生长时期各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呈动态变化。综合分析表明,免耕方式种植的苎麻在保持水土的同时还可以收获木质纤维,可供进一步加工利用,从而获得相应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以苎麻品种中苎1号子叶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基因枪法将外源双价抗虫基因(CryIA+CpTI)导入苎麻,以期建立基因枪转化苎麻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基因枪转化苎麻的最佳条件为轰击压力1 300psi、金粉+DNA用量500μg+1.0μg/枪、轰击距离9cm、轰击次数2次,共获得4株阳性转基因植株.苎麻子叶愈伤组织的基因枪转化法是苎麻遗传转化的新方法,为建立苎麻基因枪转化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苎麻与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更有效利用野生苎麻资源,通过细胞学观察和分子标记证据,对中国苎麻与其24个野生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细胞学结果表明,苎麻间期核形态属于田中分类体系的前染色体型,而其野生近缘种分别属于前染色体型和分散型;苎麻和23个野生近缘物种(其中15个类群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中,19个为二倍体(2n=28),而大叶苎麻组3个类群为三倍体(2n=42),1个为四倍体(2n=56),1个为五倍体(2n=70)。ITS序列和trnL-F序列分析表明,苎麻属可分成A(含A1和A2亚分支)、B(含B1和B2亚分支)和C 3个基本分支。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苎麻属的两条演化路线: (1)前染色体型进化路线A1→A2,即腋球苎麻组→苎麻组;(2)分散型进化路线B→C,即腋球苎麻组→帚序苎麻组→序叶苎麻组→大叶苎麻组。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后期验证C3H基因编码蛋白功能并最终实现低木质素优良苎麻品种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基于苎麻高通量测序信息,利用RACE技术克隆C3H基因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技术对苎麻C3H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获得了全长为1940 bp的苎麻C3H基因c DNA序列Bn C3H-1(Gen Bank登录号为KY078743)。Bn C3H-1基因编码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含51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80 k D的亲水性蛋白,它可能定位在内质网上。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Bn C3H-1有一个保守区域,即P450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巨桉和苦荞C3H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苎麻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苎麻为材料,采用PCR方法,以简并引物从苎麻基因组DNA模板中,首次克隆了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1基因(4CL-1)的DNA部分序列,长度为983 bp;采用RT-PCR的方法,以特异引物,从苎麻茎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中,首次克隆了苎麻4CL-1cDNA核心序列,长度为110 bp;经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知所获得的基因序列编码一段含37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多肽与几个酰基合成酶和AMP结合酶的同源性较高,可以推论其编码了AMP形成与结合的保守区域。  相似文献   

15.
以2个钾营养高效基因型苎麻和2个低效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苎麻根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苎麻生物量减少,植株显著矮化,根系生长受抑,根系吸收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减小。但高效基因型苎麻低钾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生长势(相对根系干重、相对细根干重、相对根系总吸收面积、相对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较大),其纤维产量所受影响程度小于低效基因型(相对产量较高),有效降低了低钾胁迫对纤维品质所引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双价抗虫基因(CryIA+CpTI)苎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苎麻下胚轴高频再生体系,将携带人工合成的CryIA杀虫基因和CpTI基因的高效双价杀虫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GBI4ABC转化到苎麻主栽品种中苎1号中。经根癌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后,用50 mg L–1卡那霉素+ 300 mg L–1头孢霉素筛选共获得32株抗性植株; PCR检测显示26株为阳性, 占80%。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 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苎麻的基因组中。这项研究为最终创造兼抗鳞翅目及鞘翅目等害虫的苎麻种质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是我国特色的天然纤维作物,其纤维具有拉伸力强、纤维束长等特点。解析苎麻纤维发育调控机制,对实现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苎麻茎顶部和中部的茎皮组织环状RNA(circRNA)分析,在2个组织中共鉴定到5268个苎麻circRNA。比较circRNA的表达水平发现,78个circRNA在2个组织中呈现差异表达。因苎麻茎中部韧皮纤维处于生长发育期,而茎顶部韧皮纤维尚未起始生长,推测这78个circRNA是纤维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它们可能参与了苎麻的纤维发育调控。研究结果将为解析circRNA调控苎麻纤维生长发育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倍性苎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化学药剂诱导的苎麻孤雌生殖后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很大, 有单倍体、 混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 在28株孤雌生殖后代植株中, 有6株单倍体细胞超过50%。 秋水仙素诱变株及多倍体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也呈现多样性, 不同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均不一致, 变化在12~84之间。 对不同倍性苎麻植株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行  相似文献   

19.
苎麻果胶合成重要酶UGlcAE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中苎1号为材料,采用简并RT-PCR法、RACE技术以及全长cDNA文库筛选,克隆苎麻果胶主要多糖组分的合成关键酶UGlcAE cDNA序列,序列长度为1 257 bp,编码区长723 bp,可编码241个氨基酸序列。实时定量PCR证实,UGlcAE表达量为根部>叶片>韧皮部>木质部,在根部的表达量占优势。该结果对我们后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调控果胶的合成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离克隆苎麻CCoAOMT基因部分序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为材料,研究木质素代谢的关键酶苎麻咖啡酰辅酶A甲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分离了高纯度RNA和DNA。以RNA为模板,用简并引物以RT-PCR的方法,克隆了苎麻CCoAOMT基因cDNA部分序列,长度为486 bp,编码162个氨基酸残基。此cDNA序列为苎麻植物中首次克隆的(caffeoyl-CoA 3-O-methyltransferase,CCoAOMT)新基因序列。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AY651026。以苎麻4个栽培品种基因组DNA为模板,经温度梯度PCR条件优化,获得苎麻CCoAOMT基因的部分基因组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AY818191 (湘苎3号,922 bp)、AY822619 (圆麻,915 bp)、AY822620 (芦竹青,914 bp)、AY822622 (青麻,914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苎麻4个栽培品种的CCoAOMT基因基因组DNA片段序列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