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菌株能在发酵基物上生长良好是发酵食品选择菌株的第一道关卡。以几株形态差异较大的根霉菌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碳源、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下培养,观测其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讨论菌株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适应性,为发酵食品的菌株选育和条件控制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碳源、温度、pH值对各菌株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光照只对个别菌株有有限的影响。从生长速度来看,R2,R3,R5菌株的最快生长速度明显快于R6;从菌株形态看,R5,R6菌株优于R2,R3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调查中发现在咖啡苗圃以及咖啡幼树中出现的一种疑似咖啡褐斑病的病原菌以及发生条件,本研究通过采集咖啡病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分离,同时利用引物ITS1/ITS4及H3F/R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最后利用平板培养法测定不同温度、光照和pH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终共分离获得5个分离物,其菌落特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形态无明显差异,形态特征与尾孢相一致。5个菌株均能对中粒种咖啡致病,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其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特征均符合尾孢特征。ITS及组蛋白H3基因序列分子鉴定结果表明,ITS树不能鉴别5个菌株的分类地位,尤其CF13的分类地位。而基于H3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5个待鉴定菌株与11株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聚为一支。结合分离物形态特征,将其鉴定为咖啡生尾孢菌(C. coffeicola)。培养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3℃~35℃,最适温度为25℃~28℃;菌丝体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6~7;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羊草根际固氮菌的分离及其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获得禾本科牧草羊草根际土壤固氮菌分布的基本情况及优势菌株,于羊草生长旺盛季节,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的羊草根际土壤、原土体以及羊草根内进行了固氮细菌的分离,并统计了数量分布。通过分离和筛选共获得14个固氮菌株,这些固氮菌的分布表现为离根系越近,土壤中固氮菌的数量越多。从14个固氮菌株中筛选出4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以及碳源、pH值、温度等生长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碳源中,4个菌株能很好地利用蔗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利用纤维素;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7~8;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其中分离自原土体土壤的2个菌株耐受温度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4.
核桃内生真菌G3的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核桃根部分离得到1株内生真菌G3,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与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在进化位置上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9%。G3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温度为25℃,光照为全黑暗条件,pH值6~7,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蛋白胨。G3菌株可利用的氮源种类很多,有机氮源及偏酸性的环境利于G3菌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齿瓣石斛病原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进行分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齿瓣石斛叶片中分离黑斑病病原物链格孢菌,以PSA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培养基pH值、附加不同碳源和氮源、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齿瓣石斛链格孢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5℃,20℃最宜产孢;最适宜的pH值为5~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产孢量以光暗交替下培养最多;在PSA培养基上加入淀粉或硝酸铵对菌丝生长最好,产孢则以葡萄糖较好,在其他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极少产孢.齿瓣石斛链格孢菌适宜在PSA培养基pH值为5~6,附加一定葡萄糖和硝酸铵,25℃和光暗交替下生长.  相似文献   

6.
长枝木霉Tl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l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l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7.
长枝木霉TI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1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1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8.
以两种羊肚菌菌种为实验材料,通过研究比较菌丝生长进度来寻找最适羊肚菌生长的基础培养基,在最适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碳、氮源、pH值和温度如何影响菌丝生长的特性,得到影响羊肚菌菌丝生长条件的碳源、氮源、pH和温度的最优组合,结果显示,最适合两种羊肚菌菌株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葡萄糖30 g/L,NaNO_31.5 g/L,KH2PO41 g/L,Fe SO40.025 g/L,琼脂12 g/L和可溶性淀粉20g/L,NaNO_32 g/L,KH2PO41 g/L,Mg SO40.5 g/L,琼脂粉12 g/L。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羊肚菌的氮源因素各水平菌丝生长速率差异显著,而碳源、pH和温度各水平菌丝生长速率差异不显著;羊肚菌菌"Y"的四个因素碳源、氮源、pH和温度的最优组合可以为葡萄糖、NH_3NO_3、pH 8.5、温度30℃和土豆、NH_3NO_3、pH 7.5、温度20℃,羊肚菌"B"的四个因素的最优组合为可溶性淀粉、尿素、pH 6.5、温度30℃。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效果,从大庆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特征明显的3株石油降解细菌(编号18、H、21),这些菌株能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生长,试验通过形态学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了这3株细菌的种属,分别为氧化微杆菌,节细菌和芽孢杆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试验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pH值、盐浓度、氮源、磷源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H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3%;18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pH=8,盐浓度为3%;21菌株最适生长条件:pH=7,盐浓度为1%。H、18、21菌株的最适氮源分别为KNO3、NH4NO3、NH4Cl。H菌株的最适磷源K2HPO4:KH2PO4为1:2(双磷源),18菌株的最适磷源是K2HPO4,21菌株的最适磷源为K2HPO4。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采用寄主选择压力下得到的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同时比较其在温度、pH值、碳源、氮源利用和光照等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存在致病性差异,并且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说明经继代培养得到的菌株有致病性分化现象。不同致病类型的菌株的菌落形态、最适碳氮源、最适pH值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氟磺胺草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氟磺胺草醚广泛应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其长残留问题十分严重,微生物降解是解决氟磺胺草醚残留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高压富集的方法,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田间土壤中,分离筛选出6株能够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其中一个菌株在查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对40mg a.i./L氟磺胺草醚的降解率为92.13%。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并对该菌株18S rRNA的部分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对其在系统发育分类学上的地位加以分析,同时研究环境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真菌,初步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实验室命名为TZ1985。菌株TZ198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pH值为7.0,生长最适葡萄糖含量为0.6%,生长最适氟磺胺草醚的浓度是10mg a.i./L。  相似文献   

12.
白阿魏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是一种特有的食药两用珍稀真菌,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以白阿魏侧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通气条件对其菌丝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2℃~30℃,最适温度是25℃;适宜生长pH值为5.0~8.0,最适pH值是7.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3.
光温条件及碳源对苎麻愈伤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湘苎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时数和碳源、不同温度和碳源对苎麻愈伤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用葡萄糖作碳源比蔗糖更有利于苎麻愈伤生长;12h光照/12h黑暗最有利于苎麻愈伤的生长,其次是全光照条件,黑暗条件下愈伤生长最慢。用葡萄糖作碳源时,愈伤生长量在30℃、28℃、25℃条件下均极显著大于23℃条件下;蔗糖作碳源时,在25~28℃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而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利的。光照处理对分化是有利的,而相对较高温条件虽然能比较好的促进愈伤增殖,但这种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再生不如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的愈伤。  相似文献   

14.
纳豆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OD600为指标,研究了培养条件对纳豆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7℃,pH值6.0,接种量3%,培养时间9h,装液量1/5,摇床转数180r/min,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氧化乐果降解菌株L-3发酵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的最优配比,在质量浓度为1.0mg/mL的氧化乐果降解菌株的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碳源和氮源,选出适合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碳氮源的最佳配比,并进一步测定菌株L-3的生长情况和对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3发酵培养基中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H4NO3;最佳的发酵条件为A3B2C3碳源质量浓度0.6g/L,氮源质量浓度0.5g/L,pH值7.0;最适的碳氮质量比为6∶5;菌株L-3在第3天达到生长高峰期,第4天达到降解高峰期,其降解氧化乐果的能力高达86%。优化后的菌种培养基更利于菌体生长,提高了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及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就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囊萌发及侵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及产孢最适的温度为24℃,pH值为 7.0;菌丝生长最适的光照时间为20 h,产孢最适的光照时间为16 h;另外该菌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45℃,10min。另外,实验还明确了该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光照时间、pH值和营养成分下其萌发状态和萌发率不同。该菌pH值为7,光照时间为20h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所产生的孢子囊,在24℃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此外,该菌在24-28℃条件下最易侵染荔枝果实,其发病最为严重。实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鹿蹄草内生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生真菌对鹿蹄草的生长、抗逆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株鹿蹄草内生真菌R25(Nectria 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旨在为该菌株在鹿蹄草等园林绿化植物引种驯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发现:R25在培养的1~2天生长缓慢,3~10天生长迅速,11天后生长趋于稳定。该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25℃,最适生长温度为20℃;在pH 4.0~8.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为5.0~6.0;在各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黑暗对生长更有利;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硝酸钾,且在OMA培养基中产孢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尖孢镰刀菌的生长特性,寻找培养过程的异质性指标。【方法】供试菌株为黄瓜尖孢镰刀菌F-H.6.5-030318-J2和花生尖孢镰刀菌F-P.5.0-030710,培养基采用PSA培养基,装液量为100ml/250ml,接菌量从培养7d的平板上打取3个6mm的菌片,培养温度为25±1℃,摇床转速为110r/min,培养10d,观察测定发酵液颜色、OD值、pH值、菌丝干重变化,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生长阶段。【结果】在培养过程中,尖孢镰刀菌发酵液的颜色、OD值、pH值和菌丝干重都会随着培养时间而变化。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来源于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菌株之间在颜色和OD值变化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pH值和菌丝干重变化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来自黄瓜和花生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的生长分为3个阶段:1~2d为适应阶段,3~5d为对数生长阶段,6~10d为稳定阶段。【结论】尖孢镰刀菌在培养过程的色素变异和OD值的变化可作为菌株培养的表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果梅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研究了果梅 (PrunusmumeSieb etZucc)花粉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贮藏后以及在不同培养基组分、pH值和湿度条件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最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 10 %蔗糖 ,0 0 1%硼酸 ,15 %PEG - 40 0 0 ,0 0 7?(NO3 ) 2 ·4H2 O ,0 0 2 %MgSO4·7H2 O ,pH值以 6 0~ 6 5为宜 ;在该培养基上果梅花粉萌发率为 6 2 % ,花粉管生长长度为 4 2 9μm。适宜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约为 80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花粉活力逐渐下降 ,但下降的速度因贮藏温度及湿度不同而异 ,如在 2 5℃条件下贮藏 1个月的花粉就已完全丧失萌芽力 ,在 5℃条件下贮藏 1个月的花粉的萌芽率仍有 2 0 % ,而在 - 2 0℃条件下贮藏 2个月后 ,其萌发率也几乎不降低 ,此外 ,贮藏空间的相对湿度越小 ,越有利于花粉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20.
深绿木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灰树花染病时分离出一株具生防潜力的木霉菌,为了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深绿木霉;该菌株在PDA、MEA、基本培养基和查彼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2天即能长满平皿。在10~37℃范围内,菌丝均能生长,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30℃时产孢量最大。在pH 2~10范围内,菌丝菌均能生长,pH 5~7时菌丝生长最快。牛肉膏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葡萄糖为最佳的碳源,维生素B6对菌丝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