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物联网技术在农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农业的自动化管理,为实现农业精准生产,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全面信息,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系统由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构成。开发了结构灵活、通用性强的路由和协调器节点,节点通过标准模拟接口与传感器连接,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具有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网络能实时感知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并将数据可靠地传输到远端服务器管理系统。田间试验表明:基于物联网农田综合环境信息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为科学预测和科学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阶段我国冷链保鲜信息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现代生鲜品全程感知仪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技术、果蔬保鲜期预测技术、无线射频识别与二维码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诸多技术进行了高度集成化应用,具有传感层、网络层、控制层、用户层四层结构,能够实现生鲜产品从采摘、存储、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全程无缝冷链实时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的监控与预警,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冷链流通的信息化水平,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储粮粮情测控为研究背景,以降低粮情测控系统功耗为目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可扩展的弹性粮情测控物联网模型。粮情测控物联网模型包括三层结构:感知层、传输层和汇聚层。感知层支持多参数粮情数据感知;传输层多跳传输粮情数据;汇聚层兼容GPRS、WIFI、WLAN、3G、Enthernet等通信方式,系统结构灵活,扩展性强。实验验证,该模型相较于传统的WSN至少可以延长粮情测控系统的寿命,粮情感知节点在不更换电源情况下可以工作3~5年。  相似文献   

4.
孙瑞  赵杰  卢岳俊 《保鲜与加工》2018,18(2):125-129
针对电商快速发展导致物流交易量增加,从而给仓库存储带来较高成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物流仓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本文结合快速发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物流仓库的温度和湿度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ZigBee技术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汇聚节点和嵌入式网关设备,并由嵌入式网关设备将数据转发至监控中心,同时监控中心可以根据仓库状态自动开启相关控温和控湿设备。经实际运行验证,本系统可以实现数据自动化采集、传输和显示温湿度,所设计的系统可以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仓库状态监控效率,达到智能化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徐硕  鲁峰  郭宇东  王宇  李奥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2):139-151
渔业船联网工程是通过在渔船上搭载信息感知、处理和传输装备,从而实现船与船、船与岸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智能化服务,在渔业生产、海上通信、安全管理、渔政执法及海洋探测等领域具有的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分析了渔业船联网工程体系的应用现状及演化趋势,详细总结了渔业船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梳理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围绕渔船探测、海洋通信、数据融合与挖掘等重大需求,分析了中国渔业船联网发展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尖端技术、装备工程、标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指出了中国渔业船联网工程体系科技创新发展对策,提出了以“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核心装备、构建基础平台、形成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探索期、部署期、拓展期”为路线的系统工程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岳媛 《中国种业》2018,(9):11-15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崛起,传统育种数据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大规模育种的需求。针对现状,提出了云技术新型育种数据服务架构,并构建了育种数据服务平台。该平台以Django为Web框架,Python为后端操作建模语言,Mongo DB为数据库,运用云存储数据中心模型及面向用户的多层服务架构为育种家提供数据存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平台为各育种单位开展相应服务提供了可行性的架构方案,实现了育种数据资源共享,同时推进了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PN-4H_2温湿度微机测控系统PN-4H2温湿度微机测控系统最近在辽宁省宽甸粮食测温仪器厂通过省级鉴定。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PN-4H2温湿度微机测控系统采用先进的PN结测温技术和单片机技术,通过四层结构组成一个小型集散系统,实现了被测信号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该系统不仅可在1~60000点内准确检测、显示出现场的温度值,而且具有超温报警、打印、存储等功能,防静电干扰能力强。配备了完善的管理软件,使大面积远距离矩阵市线、群点监测得以实现。PN-4H2温湿度微机测控系统专为粮食仓储而设计,适用于大中型粮…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物联网是利用各种仪器仪表与传感器参与到农业各种控制自动化的物联网。主要内容是利用物联网(IoT)相关技术开发出一套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实时系统,内容包括系统的技术路线、系统设计、开发实现。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通过WSN与4G网络相结合,实现农田土壤温湿度、盐碱度、PH值等土壤环境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与存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粮食定等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小麦、玉米质量智能检测系统的通讯协议、软硬件的设计和功能特点,该系统改变了传统人工检测、手工录入数据的模式,实现了收购定等质量指标及储藏品质判定仪器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统计,并与智能化粮库管理平台的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实时交互和共享,为粮油收购质量源头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展望了粮食仓储企业质量检验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基于U-Net算法模型的玉米病程分级方法,实现对玉米常见4类叶部病害程度的快速、准确、客观分级。该方法以两组U-Net模型并行运算实现对玉米叶部病斑图像的语义分割任务。经测试图像分割试验中病斑分割MIoU值达到93.63%,叶片分割MIoU值达到96.33%,且运算速度均在1秒内完成。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以手机拍照等方式采集数据源,不依赖专业仪器设备即可实现玉米病害快速分级,可取代以往以人工目测进行的病害识别方式,提高了病害分级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该模型与物联网设备结合运用,可实现玉米病害预警、降低病害影响、增产增收科技惠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解决智慧林业中林业资源信息服务体系架构设计与应用问题,基于云计算理论与技术,深入剖析了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参照IEEE 1471 2000提出了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架构设计元模型,进而借鉴架构模式中的层架构模式设计思想,初步设计了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的总体结构和分布式协同部署模式,在国家林业局和辽宁省开展的林业资源监管服务系统构建过程中对体系架构的理论设计结果进行了实践应用和反馈修正。结果表明,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能够满足大数据环境下林业资源监管业务需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潍坊早春一次致灾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找出潍坊春季暴雪天气的预报着眼点,进而提高预报准确率,给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准确、优质的气象预报服务,通过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2 月28 日潍坊一次罕见强降雪进行较为全面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雪是发生在深厚的暖湿气流当中,湿层比较厚;大范围上升运动区内,存在多个上升运动中心,与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活动相对应;暴雪期间对流性比较强,对流层中层存在一个逆温层或温度递减率很小的层次,对流不稳定能量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底层;卫星云图可以很好地反映造成暴雪的中小尺度系统的发展和移动。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西藏农业文献资源特色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性保护需求,探寻适用的资源建设与利用技术方案。【方法】研发西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进行西藏图书、期刊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青稞、牦牛等特色资源库。【结果】本文提出了由信息资源层、技术支撑层、整合服务层和用户层构成的平台总体技术框架,梳理了可用资源的类型、来源和内容建设方式,设计和开发实现了系统的功能,进行了应用部署并利用平台功能进行数据整理与装载,面向藏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结论】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将进一步发挥和扩增农业科技文献数据资源的效益,为西藏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对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影响作物生长的各重要因子的精准测量与控制,笔者研制了一种基于阿里云的温室无土栽培营养液信息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云平台和应用终端4个部分。首先利用传感器实时测量营养液的电导率、酸碱度、液温、液位和含氧量等影响因子信息,然后进行数据整合处理,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控制模块及阿里云平台进行数据保存,最后通过Web端实时监控营养液各信息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监测营养液的信息,合理反馈供给作物所需营养液信息,达到功能设计要求,而且系统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卢氏站2014年新、旧站址正式气象观测记录月报表数据,采用通用差值统计方法,分别计算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2 min平均风速的差值平均值、年差值标准差等;风向一致性采用相符率统计。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对卢氏新、旧站址的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估工作,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以期为站址迁移及迁站后的预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新址年平均气温和年最高气温比旧址分别低0.3℃、1.1℃,年最低气温比旧址高0.1℃,年最高气温相差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0%,说明相对湿度受站址迁移的影响不大;新址风速大于旧址,年平均风速偏大1.0 m/s;旧址与新址年风向相符率只有26%,两站风向一致性很差。通过对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的差异研究,为气象预报服务中气象要素的精准预报和科研业务中气象资料的准确利用提供保障,为卢氏站气象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化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资源上数据挖掘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解决农业信息领域“信息爆炸,但知识贫乏的问题”,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方法】学习分析农业信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特点。【结果】提出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农业具体领域的建议并架构农业数据挖掘系统,根据数据挖掘的流程及其相关技术,设计出具有3层机构的农业数据挖掘系统,并突出阐述每层的功能,其次介绍农业挖掘工具集的特点。【结论】以农业科学数据网数据库为背景,致力于在现有海量数据存储和强大计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根系构型能够促进作物高效获取土壤养分。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根层调控技术可以优化夏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并促进其与土壤水分、养分供应的空间匹配性,为通过玉米根系挖潜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 (P20)深度施用磷肥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分布、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适当深施显著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根干重、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P15P10P20P5CK。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深层玉米根系显著增加。P15和P20处理根干重所占比重,在20~40cm土层分别为12.3%和12.1%;在40~60 cm土层分别为6.7%和6.9%。根系分布深度的增加促进了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深施磷肥处理各土层中尤其是20cm以下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降低。根系分布的优化同时促进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 P15处理较P5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积累量、转运量及氮肥偏生产力2年平均分别提高14.5 kg kg–1、19.2%、48.9%和6.4kgkg–1,籽粒产量2年平均增产16.4%。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集中施用在-15cm处理,能显著促进夏玉米深层土壤根系的生长,扩大根系养分利用空间,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氮素的吸收,促进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提高其生产力,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云理论的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算法引入到储粮温度参数分析中,对粮堆内部温度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算法对粮堆内温度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预测的拟合程度很高,进而证明优化后的温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