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作者于1990-1992年对子莲壳莲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方位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和北边的壳莲产量显著高于南边,结蓬数和每蓬结实数是产生子莲产量方位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子莲地下茎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保发  周明凤 《耕作与栽培》1994,(2):10-11,22,29
作者于1990-1993年对子莲地下茎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茎鲜重与壳莲产量,结实数,莲蓬数,心皮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地下茎的生长曲线为S形,节间长与节序的关系由线呈偏正态,地下茎的为分支规律为“n-1”。  相似文献   

3.
[目的]子莲是一种基础产量比较低的植物,需要依赖传粉者的活动才能完成胚珠受精,授粉优劣是直接影响子莲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方法]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都是理想的授粉昆虫,各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抗逆性、采集积极性和采集偏好性等生物学特性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应用意蜂和中蜂为大田子莲授粉,对其采集活动方式与授粉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1、活动方式结果表明:它们的采集行为相似,但活动方式不同,在夏季高温天气,意蜂较中蜂的采集工作时间要长,因此具有更高的授粉效益。2、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与产量相关的子莲单粒重、接籽率;与商品性相关的莲子纵、横径4项指标,意蜂授粉组与中蜂授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自然授粉组和无虫媒授粉组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意蜂授粉组的平均接籽率最高为87.82%,较自然授粉组和无虫媒授粉组接籽率分别提高33.27%和79.10%;自然授粉组莲子平均单粒重最大达3.68g,显著高于其他授粉类型;无虫媒授粉组较其他授粉组莲子果型最小。同时,与产量相关的子莲蓬粒总重,意蜂授粉组与其他授粉组之间,均差异显著,较中蜂授粉组、自然授粉组和无虫媒授粉组蓬粒总重分别提高25.88%、37.67%和665.50%。[结论]据此得出意蜂与中蜂具有类似的授粉效果,都能够完成授粉任务,意蜂较中蜂授粉能够获得较高的子莲产量,并显著优越于自然授粉与无虫媒授粉方式, 从而产生更高的授粉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在子莲施肥中合理选择钾肥,以‘太空莲36号’为材料,采用微池试验的方法,设置不施钾(CK)、氯化钾(MOP)和硫酸钾(SOP)3个处理,研究钾肥种类对子莲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莲田土壤有效硫32.2 mg/kg、有效氯10.0 mg/kg的试验条件下,施钾显著提高了通芯莲和膨大茎产量,与CK处理相比,MOP处理的通芯莲和膨大茎产量分别增加了29.7%和21.5%,SOP处理分别增加了41.3%和71.2%。与MOP处理比较,SOP处理的通芯莲和膨大茎产量分别提高了9.0%和40.9%,其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0.6和5.0个百分点,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2.6和7.9个百分点,其中膨大茎产量、收获指数和淀粉含量增加显著;子莲多数器官的氯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34%~77%,氯吸收总量降低55.2%,硫含量增加0.4%~57%,硫吸收总量增加23.0%,钾肥当季利用率提高2.4个百分点。硫酸钾在提高通芯莲产量和改善品质方面略优于氯化钾,在提高子莲膨大茎产量和品质方面显著优于氯化钾。因此初步提出广昌县子莲“前期氯化钾、后期硫酸钾”的施钾策略。  相似文献   

5.
“这是热带籽莲,现在是10月9号,你看它还有开花的,还有花骨朵,这是它长出的莲蓬……现在它的弱点是皮比较厚,需要进一步改进口感,但秋天花的表现还可以,在亚热带地区如海南、西双版纳作国庆后用花和籽莲还是不错的……”这是南京艺莲苑丁跃生在抖音上发布的一条视频。平台显示观看达189.1万次。网友们纷纷评价说:这荷花又好吃、又好看;感谢科普,讲解很详细;育种不容易,特别崇拜育种家。  相似文献   

6.
<正>子莲,又名籽白莲,俗称莲子,是中国莲三大生产类型(藕莲、子莲、花莲)之一,也是我国水生蔬菜的一大特色食品,古代常作为皇家贡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然而,子莲单产一般都不高,亩产量仅50~100千克。笔者通过对湖北省嘉鱼县和福建省建宁县实地调查,总结出影响子莲高产的障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  相似文献   

7.
黄莲分为雅莲和味莲,雅莲主产于四川洪雅县的瓦屋山和高庙镇的部分高山上,故名。它必须在海拔两千米左右的山上才能生长,是靠采伐所发丫枝进行栽种,药用价值比味莲好,但繁殖困难,故现在基本无人栽种了。常栽种的其实是味莲。采种味莲在农历腊月间开始抽花苔,花谢后顶端长成伞状的壳,种子就结在苔顶端的壳中。到次年立夏前后,种子分批成熟。要视当年天气情况,从花壳中抖出种子,能搓成瓣时就采收。种子长椭  相似文献   

8.
应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子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鉴定.从80对多态性EST-SSR引物中进一步筛选出24对稳定扩增、高多态性的引物.所得PIC值最低为0.58(NNFB_83),最高为0.91(NNFB_1491),平均每对引物的PIC值为0.77.19份试验的子莲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42...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莲蓬壳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以莲蓬壳为试材,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莲蓬壳中提取出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系统对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莲蓬壳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9.83%,主要分为烃类、醇类、酮类、酯类、酚类、酸类等7类化合物。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莲蓬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琢-香树精、?茁-香树精、12-齐墩果烯-3-酮、?茁-谷甾醇油酸酯、谷甾醇、乙酸环阿屯酯、羽扇烯酮等,其中,?琢-香树精含量最高,为27.93%。本研究确定了莲蓬壳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莲蓬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做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找出呼和浩特地区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中的限制性因子是生殖枝数/株;预测栽培扁蓿豆单株实际种子产量的模型为Y=1.651+0.025X1。利用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计算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强筋小麦品种阜麦9号的产量结构配置及其丰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途径,利用2013-2016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数据资料,对阜麦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阜麦9号的产量结构为穗数666.0×10~4穗/hm~2,穗粒数30.2粒/穗,千粒重46.7g;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各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线性回归关系极显著,阜麦9号产量形成的64.4%以上是由产量构成因素贡献的,所构建的回归方程为Y=-16118+12.979X_1+205.959X_2+206.393X_3;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阜麦9号的丰产优质高效栽培,应在合理控制穗数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穗数和穗粒数的关系,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山东省2008~2009年度小麦高肥组区试16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6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666.7m2穗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极显著负相关;三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分析结果和山东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多穗型大群体品种为主,同时要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建立高效获取无菌莲胚外植体的消毒体系,了解不同种源地莲的离体培养生长差异,为今后构建莲的优良离体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提供可靠的材料和评估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植物保护混合剂(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PPM)预培养法确定适宜的莲子消毒体系和无菌莲胚获取方式;在此基础上获得国内外9个种源地莲的成熟胚离体培养幼苗,通过观测其在不同培养时期的形态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离体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研究发现,莲子比较理想的消毒体系为75%酒精消毒30 s + 2% PPM消毒2 h + 0.05% PPM浸泡催芽3~5天。其中,8个参试种源地莲的离体生长差异主要体现在培养后期,表现在展开叶数、茎节长度和粗度、根数及侧芽数等指标上。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越南莲和泰国莲的生长势最好、繁殖率较高。使用PPM浸泡成熟莲子进行预培养以获取无菌莲胚的方式,克服了以往莲子消毒不理想的技术难题。热带、亚热带分布的越南莲和泰国莲的离体无性系生长势强,是构建莲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良好原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黄淮南片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黄淮南片2011~2012年度冬水组试验的2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偏相关分析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顺序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与穗粒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顺序为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结果表明,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在种质创新程度上偏低,产量水平稳定在6500~9000kg/hm2。根据黄淮南片小麦生态条件特点,应该选育多穗型品系,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碗莲分密毓栽培、温室促成栽培及其生长特性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品种、温度、光照是碗莲促成栽培的三大主要因素,提出了碗莲促成栽培的一些方法,并对促成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影响草乌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提高草鸟种子产量,采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草乌种子产量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果实数和每果实种子数是草乌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其回归模型为Y=-2.157 31+0.049 82 X2+0.28133 X 3+0.079 09 X4 +0.146 85 X6,且不同因子对草鸟种子产量的作用程度不同,其中单株花序数和每花序小花数的影响作用最大;株高是草鸟种子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影响单株花序数和每花序小花数间接影响种子产量,且株高>35 cm的植株种子产量显著高于株高<35 cm的植株.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江苏省粳稻高产抗病品种选育和大田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2012—2021年江苏省审定的164个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抗病性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间接通径系数显示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制约关系,这其中穗粒数与千粒重相互制约作用尤为显著;抗病性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程度为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白叶枯病。根据分析结果,在江苏省粳稻的高产抗病育种与高产栽培中,应注意保持合理的穗数群体,同时注重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并强化对多种病害尤其是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5-2018年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中32个小麦品种,对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的性状进行变异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变异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性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三因素与产量相关性大小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小麦产量提高贡献最多,其次是千粒重,有效穗数(X1)、穗粒数(X2)和千粒重(X3)与小区产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1261.89+15.77X1+274.67X2+232.81X3。通径分析的结果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也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864),千粒重作用次之(Py=0.714.),穗粒数作用最小(Py=0.626)。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谷优5138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谷优5138的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重要性状,其次是有效穗,穗粒数与有效穗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协调好穗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是该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粳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的单株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因素构成。为了剖析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遗传基础、明确单株产量的改良重点,本研究以226个黑龙江省粳稻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013和2014年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并结合153个SSR标记的基因型鉴定结果进行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共检测到30个与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关联的标记,能够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2.36%~12.38%;有14个标记在两年中均被检则到,其中RM481,RM1220和RM23083同时稳定控制2个性状。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的变异对黑龙江省单株产量影响最大。本研究为黑龙江省改良粳稻单株产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