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制定出一套更适宜于陕西汉中烟区烟蚜防治技术规程,2015—2016年采用黄皿诱蚜法及系统调查法分别对有翅蚜迁飞扩散规律及烟蚜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烟蚜一般在桃树及冬蔬菜上越冬。以卵越冬的烟蚜,2月底至3月初孵化为干母,一般在桃树上繁殖3代,3月底至4月初出现有翅蚜;(2)有翅蚜迁飞始于4月初,5月上、中旬有翅蚜向烟田迁飞,行孤雌胎生繁殖后代,以无翅蚜表现种群,蚜群数量最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8月以后数量逐渐下降,9月迁回桃树及十字花科蔬菜继续为害;(3)汉中烟区烟蚜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 、食蚜蝇及瓢虫,其中烟蚜茧蜂为优势种群,约占调查总数的88.68%,自然寄生率约为29.03%。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出一套更适宜于陕西汉中烟区烟蚜防治技术规程,2015—2016年采用黄皿诱蚜法及系统调查法,分别对有翅蚜迁飞扩散规律及烟蚜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1)烟蚜一般在桃树及冬蔬菜上越冬。以卵越冬的烟蚜,2月底至3月初孵化为干母,一般在桃树上繁殖3代,3月底至4月初出现有翅蚜;(2)有翅蚜迁飞始于4月初,5月上中旬有翅蚜向烟田迁飞,行孤雌胎生繁殖后代,以无翅蚜表现种群,蚜群数量最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8月以后数量逐渐下降,9月迁回桃树及十字花科蔬菜继续为害;(3)汉中烟区烟蚜天敌主要有烟蚜茧蜂、食蚜蝇及瓢虫,其中烟蚜茧蜂为优势种群,约占调查总数的88.68%,自然寄生率约为29.03%。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江西省赣县烤烟病毒病发生严重,尤其是黄瓜花叶病毒病和普通花叶病毒病,两种病害分别使烟草产量损失高达25%~30%和50%~70%,发生严重的田块甚至绝收。烟田零星发生的病毒病还有烟草蚀纹病毒病、环斑病毒病和马铃薯Y病毒病等。自从采用了综合防治措施,两种为害严重的病毒病得到有效控制,其他3种也只是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4.
色素诱蚜     
色素诱蚜,是利用有翅蚜对色素的趋性用于防治。实践证明,大面积开展色素诱蚜是多快好省地消灭蚜虫的一种好办法。一九七五年四月,我们在利用色素测报棉蚜由越冬寄主迁向棉苗时,发现黄颜色对有翅蚜的诱集力很强(以下简称黄板诱蚜)。在第一次迁飞高峰期4月26日至30日的五天中,一块黄板两面共诱获有翅蚜202头。随即在5月中旬割麦后,在孔东公社六大队1037亩棉田普遍开展黄板诱蚜工作。一块黄板,仅在棉蚜第二次迁飞高峰期5月23日至29日的七天中,共诱获有翅蚜337头。在6月份,棉田中棉蚜互相扩迁,又诱获有翅蚜229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烟田杂草是否携带烟草病毒,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了安顺市3县的45块烟田杂草携带常见烟草病毒的情况.结果表明,TMV,CMV和PVY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存在差异.感染TMV和PVY最高的地区为紫云县的板当镇,感染率为别58.5%和2.4%;感染CMV最高的为平坝县天龙镇,感染率分别为4.8%.感染TMV、CMV和PVY的寄主范围也存在差异,其感染的杂草寄主分别达39、2和2种,感染率分为47.1%、0.8%和0.5%.总之,研究结果为烟田杂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龙岩烟区烟蚜种群对烤烟不同品种及其小气候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龙岩烟区烤烟不同品种对烟蚜种群的影响,于2014年2-6月在福建省烟草公司龙岩市公司烟科所基地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有翅烟蚜逐渐迁入烟田,在4月下旬至5月达高峰期,有翅烟蚜迁飞到烟田有两个高峰期,基本呈现双峰曲线,5月下至6月上旬急剧减少;烟田小气候的温度与闽烟35烟株上有翅烟蚜虫口密度、有有翅蚜株率或云烟87烟株上僵蚜虫口密度间均有显著性相关;不同品种对烟蚜虫口密度、有蚜株率、无翅蚜或僵蚜虫口密度间均达显著性差异,特别对僵蚜虫口密度在早春烟组和春烟组中影响一致;对无翅蚜、僵蚜虫口密度影响也较一致。研究结果说明,不同品种对龙岩烟区烟蚜种群、有翅、无翅和僵蚜的影响不同;田间小气候对烟蚜种群的影响,决定于不同的品种种类。无翅烟蚜、僵蚜虫口密度可能是影响烟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选育抗蚜品种和烟蚜及其传播的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近年来在安徽省的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安徽烟区最主要的病毒病.本文分析了安徽烟区近年来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色板诱蚜     
河南省睢县安庄大队,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以生防为主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棉蚜发生早、来势猛、为害重的特点,充分发动群众,抓住有翅蚜迁飞的有利时机,利用棉蚜的趋黄性,积极推广色板诱蚜。今年全大队310亩棉花,于5月中旬在块块棉田插板,共插板2500多段。大队生防站在安庄队进行插板与不插板对比试验结果,插黄色板诱蚜两天调查,百株蚜量只76头,不插板为1075头,插板诱蚜效果非常显著。5月24日通过大面积色板诱蚜调查,24小时内平均每板诱蚜508头,经过定板定时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的诱捕和防治效果,为烟田大面积应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在烤烟生长季节设置诱捕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改进型和自制塑料瓶诱捕器处理对烤烟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并分析了斜纹夜蛾在烤烟田间发生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当地烤烟生长期内有2 次迁飞高峰期;随着诱捕器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的诱蛾量增加,单诱捕器的诱蛾量减少,虫口减退率提高,最高可达89.19%;改进型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的诱捕效率,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蛾量为173.67 头,比常规诱捕器多57.34 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容积为4500 mL自制诱捕器诱蛾效果最好,平均诱蛾量达82.33 头/个。对于广东烟区大面积推广时,推荐使用改进型诱捕器,烟田以放置7.5 个/hm2诱捕器为宜,并且鼓励烟农采用4500 mL废弃塑料瓶自制诱捕器。利用性诱技术可有效控制烟草斜纹夜蛾,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可将其纳入烟草斜纹夜蛾的绿色防治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不同立体种植对棉花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种植麦套春棉、麦套春棉播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邻近种植玉米三种类型的棉田,以平作春棉为对照。明确了不同类型生态区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立体种植棉田与平作春棉相比:盛期平均百株黄地老虎为害降低87.5%;棉叶螨发生早为害重;苗蚜降低97.8%,差异极显著;伏蚜发生量上升202%,差异显著;第二代棉铃虫落卵士降低33.8%;三、四代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显著。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玉米诱集带百株累计诱集棉铃虫落卵量达1484粒,天敌数量最高达840头,明显看出种植玉米诱集带对棉铃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和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烟草品种抗蚜机制,选用6个不同烟蚜抗性的烟草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接种蚜虫,研究烟蚜侵袭后第0、3、6、9 h烟草叶片茉莉酸(JA)、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受到蚜虫为害后,叶片JA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烟蚜取食6 h后叶片JA含量达到峰值,且抗蚜品种JA增量大于感蚜品种。受到蚜虫为害后,抗蚜品种叶片NO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烟蚜取食3 h后NO含量达到峰值,感蚜品种烟蚜取食3 h后的NO含量与取食前差异不显著,但6 h和9 h后显著低于0 h。受到烟蚜侵袭9 h后,参试品种CAT活性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烟蚜取食9 h后,抗蚜品种‘竖把老母鸡2113’的CAT活性增量最多,增幅最大。JA和NO含量以及CAT活性均可以作为烟草品种蚜虫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烟蚜取食5~6 h叶片茉莉酸含量的增幅可以用于鉴定烟草品种抗蚜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烟草病毒病发生病普遍,且日趋严重,对烟草的产量及质量影响很大,使烟草行业蒙受巨大损失。鉴于此,建立有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对烟草病毒进行防治十分重要。综述了国内外对烟草病毒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指示植物法、电镜检测方法、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对棉花苗期的蚜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小麦条带种植模式可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和为害,苗期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种植,分别减少70.4%和84.8%,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67.4%和81.3%;棉花条带中,边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中间行,边行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分别比中间行减少了43.7%和54.3%,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中间行降低了52.4%和84.6%。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棉田系统生态因素对蚜虫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8年,通过不同年型、不同生态环境试验,地膜覆盖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可不采用杀虫剂拌种;地膜白色反射光可以拒避有翅蚜入田,推迟发生期;蚜虫初发时,利用无视异绒螨抑制棉蚜种群增长;盛发期,依靠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自然迁移控制蚜虫.如虫口达到防治指标,可采用氧化乐果涂茎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中国水仙凝集素基因NTL1的抗蚜功能及培育具有抗蚜功能的大花烟草,利用qPCR方法,研究了中国水仙凝集素基因(NTL1)在转基因大花烟草4个株系中的相对表达情况;利用自然感蚜、活体接种和离体接种方法研究了不同转基因株系的抗蚜能力。结果表明,NTL1在不同株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3,4,1,2;抗蚜虫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具有一定抗蚜性,但不同烟草株系的抗蚜能力有所不同;活体转基因烟草单株与离体烟草叶片的平均蚜虫密度抑制率分别为8.22%~76.61%,4.62%~65.65%;转基因大花烟草可加速蚜虫的死亡。对比NTL1在不同转基因大花烟草株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及抗蚜效果,发现NTL1在不同株系中的相对表达量与植株抗蚜性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棉蚜是传播寄主植物病毒的主要昆虫媒介,但对棉蚜携带的病毒种类及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了解较少。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棉蚜田间自然种群所携带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发掘、鉴定和分类。通过对田间苗蚜和伏蚜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获得18种病毒基因组序列,其中17种病毒为未报道过基因组信息的种类。在18种病毒中,有13种为正链RNA病毒。苗蚜携带病毒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伏蚜,苗蚜携带全部的18种病毒;伏蚜仅携带8种,而且携带病毒的FPKM(Fragments per kb per million fragments)值较低。本研究丰富了棉蚜所携带的病毒基因组信息,为棉蚜传毒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蚜生物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孟玲  李保平 《棉花学报》2001,13(1):30-35
在新疆主要棉蚜寄主植物之间进行了接种试验,确立了不同的棉蚜食物专化型—瓜蚜型和棉蚜型。二者各自在瓜类和棉花上独立存在,互相不能直接迁移定植;初步推断出棉蚜在新疆存在3种生活周期型:(1)异寄主全周期型,以石榴和黄金树等为越冬寄主,棉花为侨居寄主;(2)同寄主全周期型,初步观察棉蚜在黄金树上能完成生活周期;(3)不全周期型有两种情况,一是瓜蚜型夏季在田间瓜类作物上营孤雌生殖生活,秋季进入温室和大棚的黄瓜等寄主上继续营孤雌生殖生活;二是夏季在棉花上营孤雌生殖生活,秋季进入温室和大棚的扶桑等寄主上继续营孤雌生殖生活;并采用RAPD-PCR技术对不同寄主植物上的棉蚜种群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8.
A. M. Castro    A. Vasicek    S. Ramos    A. Worland    E. Suárez    M. Muñoz    D. Giménez  A. A. Clúa 《Plant Breeding》1999,118(2):131-137
A collection of 26 cultivar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were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against the two main aphid pests of cereals, the greenbug Schizaphis graminum Rond. and the Russian wheat aphid (RWA) 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Since genetic variability has been found in Argentinean populations of both aphid species, this work was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sistance in wheat cultivars when infested with aphids. Antixenosis, antibiosis and tolerance were evaluated with traditional test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sing a clone of greenbug biotype C and a clone of RWA collected on wheat. Genetic resistance was found against one or both aphid species in several wheats. Most of the highest levels of antixenosis, antibiosis and tolerance against the two aphids occurred in different cultivars; as a consequence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for both pests appear to be partly independent. Antibiosis against greenbug or RWA appears to be determined by two different sets of genes, one affecting development time and the other reducing fecundity and longevity. The antibiosis against both aphid species in terms of their development time and the intrinsic rate of population increase resulted in a partial cross effect of these aphid traits against the alternative insect species. Nonetheless, the same cultivars affected the total fertility and the longevity of both aphids. Since the highest plant performance levels and the least plant damage were recorded in different wheats, different patterns of tolerance were displayed against the greenbug and the RWA. Consequently, different genes appear to be involved in several traits of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s against the two aphids. The genes that independently conferred resistance to aphids could be combined in new cultivars of wheat to broaden their genetic base of resistance against the greenbug and the RWA.  相似文献   

19.
棉花不同生育期棉蚜危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86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棉蚜对棉花的危害损失,平均单株蚜量(x)与籽棉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出苗至3片真叶期为y=-38,574+11.645Inx;4—6片真叶期为y=-49.633+11.232lnx;成株期(伏蚜)为y=-28.802+5.465lnx.在经济允许损失为1%左右时,三个生育期的棉蚜防治指标分别为平均每株30—50头,每株80头左右,和每株(3片叶)200头左右.经生产示范,执行本指标可减少药剂防治2—3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