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正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干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近几年在河北省中南部已成为常发性病害。  相似文献   

2.
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主要病害.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气候的变暖、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田间小气候发生了变化,小麦赤霉病已经蔓延到豫北地区,目前已成为该地区小麦的常发性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更重要的是降低小麦品质.赤霉病病粒含有致呕毒素和雌性毒素,国际卫生组织把小麦赤霉病列为自然污染中最严重的污染物.近几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小麦腥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麦、乌麦、灰穗等,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重要植物检疫对象.20世纪五、六十代小麦腥黑穗病曾在我国大面积发生,八十年代后基本绝迹.近几年来由于调种频繁、缺乏有效拌种药剂等多种原因,致使该病在部分麦区有所回升,特别是气候较为阴凉的山区丘陵麦田,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则更为严重,一般麦田病株率通常达到1%~5%,严重田块病株率达40%左右,对当地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笔者根据多年来小麦腥黑穗病防治工作经验,对近年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成因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防治效果达90%以上,可有效控制小麦腥黑穗病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发生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1 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吸食小麦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地上活动时间短,危害隐蔽,虫量小、危害轻时不易被发现,只有在虫量多、危害重、减产幅度较大时才意识到是吸浆虫危害所致,损失已无法挽回.  相似文献   

5.
杨德智  霍阿红  陶吉星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3):103-103,F003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暴发性真菌病害,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侵染所致.对该病主要通过选用抗(耐)病品种、严格繁育及选择种薯,并结合栽培管理与科学用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无公害防治. 1 分布和危害 晚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北部,近几年在云、贵、川的部分高山区也有发生.其危害程度主要受当年气候条件所影响,多雨冷湿,则发病严重,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贮损失可达10%~35%.  相似文献   

6.
全蚀病是小麦的毁灭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全蚀病使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下降而严重减产,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上升为麦区春季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忽视防治往往对小麦产量带来严重损失。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20%~30%左右,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甚至颗粒无收。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高产品种的推广和大水、大肥的麦田管理,其危害日趋严重。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为世界性害虫,也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发生有十几种,危害小麦的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其中以前者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造成瘪粒甚至成空壳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60%~80%,甚至绝收。危害特点两种吸浆虫均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害,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其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受害小麦粒浆液被吸食而变瘦,出现瘪粒,甚至成空壳。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10.
麦田杂草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麦田杂草的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麦田杂草的种类和危害 冬小麦杂草主要有30种左右,以刺儿草、藜、灰绿藤、灰绿碱蓬、独行菜、荠菜、泽漆、田旋花、米瓦罐、稗草等发生较重.春小麦田危害严重的有20余种,主要有藜、野燕麦、田旋花、芦苇、野芥菜、苣荬菜、扁蓄、大刺儿菜等. 据调查,藜的2、3、4、5级危害(按覆盖面积分级)可使小麦相应减产11.1%、17.9%、26.4%和30.1%;打碗花每平方米有18、36和135株的条件下,小麦分别减产6.6%、13.9%和22.5%.土壤含盐量的不同能引起麦田杂草群落发生结构变化:当土壤含盐量为0.3%以上时,藜科杂草为优势种;当土壤含盐量为0.1%左右时,藜科杂草下降,狗尾草上升;当土壤含盐量为0.04%~0.05%时,旱稗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