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是在油菜幼苗期(3~8叶)表现出来的一个在叶片面上长1~5片小叶的易于识别的形态标记性状,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利用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研究价值。通过对甘蓝型油菜“凸耳”性状遗传机制和遗传鉴定研究,在摸清其遗传控制基础和遗传规律基础上,对该性状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与利用中的利用途径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花叶性状的遗传特点,开发与花叶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以甘蓝型油菜品系2205(圆叶)、1423(花叶)为亲本,构建了3个世代群体:F1、BC1和F2,探讨花叶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花叶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1植株叶形表现为花叶,BC1(F1×2205)和F2中花叶与圆叶的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1∶1和3∶1,说明甘蓝型油菜的花叶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筛选637对SSR引物,共筛选到了3个与花叶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CB10079、BNGMS114和BNGMS385。连锁分析发现,这3个连锁标记均位于花叶基因的一侧,其中BNGMS114与花叶基因的遗传距离最近,其遗传距离为2.5 c M。将这3个连锁标记的序列与白菜基因组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它们与白菜A10染色体的序列共线性较好,花叶基因位于A10染色体的15.70 Mb下游区段。上述标记的获得为油菜花叶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花叶基因的克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魏忠芬  张太平  王军  李德文 《种子》2005,24(7):19-22
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 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 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突变自交系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以应用于油菜高油酸育种工作。本研究以低油酸亲本‘扬6026’(P1)和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突变自交系‘HO05’(P2)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单粒法分析对该组合的杂交后代F1、RF1、B1、RB1、B2、RB2、F2和RF2的高油酸性状的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油酸含量比较稳定,为加性-显性遗传模式,并且加性主效基因作用明显,是由于基因遗传差异作用的,高油酸性状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高油酸性状,狭义遗传力hN2为63.16%,另外的36.84%是由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低油酸亲本(P1)和高油酸亲本(P2)正反交试验表明,高油酸的遗传没有细胞质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638-3645
培育出带有标记性状的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系,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可以起到指示作用来去除恢复系杂株,从而提高杂交种纯度和产量。开发与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快速培育出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系。前期研究表明,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性状受Bnpc1和Bnpc2两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将Bnpc1定位到151 kb的区间范围内。本研究以BC3分离群体(即与轮回亲本回交三代且经过等位性检验仅在Bnpc2位点处发生分离的群体)为材料,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对基因Bnpc2进行了基因定位,获得18个与Bnpc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两侧最近的标记分别为4个共分离的SSR标记(BnA09-19, BnA09-22, BnA09-24, BnA09-25)和P11/MC02,它们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2和1.74 cM,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1.86 c M,因而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基因Bnpc2被锁定在1.86 cM的区间范围内。同时,筛选得到1个与基因Bnpc2紧密连锁的共显性标记BnA09-22。利用与基因Bnpc1和Bnpc2紧密连锁的共显性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出1个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品系4750R,并进行了三系配套,审定了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15号’。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是一种有用的指示性状,本研究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白花基因进行AFLP分析,在256对AFLP引物中共获得6个与白花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EA11MC04与EA12MC01为基因两侧最近的分子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8,1.0 cM。  相似文献   

7.
张瑞茂  汤晓华  李敏  陈大伦 《种子》2007,26(8):13-15,20
以具埃芥细胞质的甘蓝型无花瓣油菜NF001为试验材料,通过与7个正常有花瓣油菜杂交并回交构建F2和BC1群体,分析无花瓣油菜NF001的无花瓣性状的遗传规律。田间各遗传群体花瓣度(PGgr)的观察和统计表明,甘蓝型无花瓣油菜NF001的无花瓣性状由4对隐性基因控制,且都具有加性效应,不存在细胞质效应。若以R表示显性有瓣基因,r表示隐性无瓣基因,则NF001的基因型为r1r1r2r2r3r3r4r4,中间型植株的基因型为R1r1r2r2r3r3r4r4或r1r1R2r2r3r3r4r4或r1r1r2r2R3r3r4r4或r1r1r2r2r3r3R4r4,即只有1个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中间类型,在后代分离群体中只要有两个显性基因存在时都表现为正常有花瓣类型,现有正常有瓣甘蓝型油菜资源中,1对、2对、3对、4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型均有存在,但1对显性纯合基因型的有瓣品种(系)相对少一些。  相似文献   

8.
白菜—甘蓝染色体附加系的性状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菜和甘蓝种间对应性状作为遗传标记性状,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建立白菜—甘蓝附加系,并用附加系研究种皮颜色、花色和雄性不育等三个质量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在甘蓝的染色体组和甘蓝型油菜所含的甘蓝染色体组中,控制种皮颜色和控制花色的基因分别载于不同染色体上,控制所用白菜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与控制种皮颜色和花色的基因也分别载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选择种间对应质量性状有显隐性差异的白菜和甘蓝材料合成的甘蓝型油菜附加系,可用所选择性状作遗传标记对其进行区分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在中国油菜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遗传图谱构建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是从分子水平深入认识和解析复杂农艺性状的基础,也是重要基因图位克隆的手段。自从1991年第一张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图建立以来,已构建了多张甘蓝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对多个复杂农艺性状进行了解析。本文综述了二十多年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解析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对甘蓝型油菜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油菜苗期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苗期的植株长势与抗性及后期产量密切相关。为探索甘蓝型黄籽油菜抗逆性较弱和产量较低的原因,以2对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黑籽油菜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了苗期植株的主要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苗期生长势弱,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LAI)均比相同遗传背景下的黑籽油菜低;与黑籽油菜相比,甘蓝型黄籽油菜无论是在不同的叶龄期,还是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均表现出“糖高氮低”的代谢特点,且越冬期叶片的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也低;根颈粗和单株干物质重也明显小。甘蓝型黄籽油菜苗期生长势弱,冬前干物质积累偏少,进而影响其春后的生殖生长,这可能是其产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麦主茎总叶数的变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小麦主茎总叶数是重要的植株性状。它也具有变异性。春型品种的主茎叶数少,冬型品种的主茎叶数多,过渡型品种居中。在不同播期中,强春性小麦的主茎叶数相近,一般春性品种变化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过渡型和冬型品种的主茎总叶数逐渐发生变化,冬型品种的变化幅度大。冬播期中,在翌春出苗的情况下,所有品种的主茎总叶数都较少,  相似文献   

12.
小麦旗叶和芒的遗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维传  张从宇 《种子》2000,(5):19-21
通过对20个小麦品种(系)的研究表明,旗叶、芒对产量形成影响较大。旗叶、芒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度,旗叶性状遗传力中等,芒遗传力较高。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穗平均芒长均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旗叶开张角、披垂度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旗叶长与开张角、披垂度正相关,旗叶宽与开张角、披垂度负相关。育种中可将旗叶宽作为良好的株型性状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显性核不育油菜圆叶纯合两型系Gd1AB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手段,育成园叶显性纯合两型系Gd1AB。利用该两型系与花叶临保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圆叶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  相似文献   

14.
小麦旗叶性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敏  张从宇 《种子》2004,23(3):17-18,21
以59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旗叶的长、宽、叶面积、与茎杆的夹角、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0.4851~0.7481.建立了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甘蓝型油菜中SLG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探索了甘蓝型油菜中是否存在与芸薹属二倍体中相同或相似的S-locus基因。对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品系中SLG基因的PCR扩增和序列比较分析发现, 这些甘蓝型油菜中都存在第2类的SLG基因, 而且, 同二倍体芸薹属物种一样, 第2类SLG基因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只有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和品系中存在第一类SLG基因, 而且这些基因序列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 即同源性在96%以上, 明显高于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同源性。这些甘蓝型油菜中的class I SLG基因可能源于同一个自交不亲和单体。  相似文献   

16.
To transfer the genes for yellow seed coat from both genomes A and C to B. napus (AACC), the hexaploid of Brassica (AABBCC) was synthesised from reciprocal interspecific crosses between yellow-seeded B.campestris (AA) and B.carinata (BBCC). The hexaploid with 27 pairs of chromosomes was red-seeded which showed that genic interaction existed in the trigenomic plants for the colour of the seed coat. Hundreds of hybrid seeds were obtained from crosses between the red-seeded hexaploid and partial yellow or brown-seeded varieties of B. napus as pollen donor. The majority of the hybrid plants (AABCC) were self fertile with brown seeds. It appeared that the chromosomes of the B genome were excluded during the meiosis of the pentaploid and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genetically balanced AC gametes could be produced. The fertility of the F2 population was increased and even reached normal levels for some plants. Seventy-three plants with the yellow-seeded character were isolated from 2590 open-pollinated F2 plants, most with increased fertility. After two successive self-pollinations, 18 lines produced yellow seeds and no brown seeds segregated from these populations. The morphology of the novel yellow-seeded plants was basically towards B. napus. Esterase isoenzyme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plants contained some of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B. campestris, B. carinata and B. napus. Cytological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at least some yellow-seeded lines have the B.napus AACC genome composition with 38 chromosomes and normal meiotic pair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无蜡粉遗传标记杂交组合对混播制种效应进行了研究。2002、2003、2004和2007共4个年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制种比行播制种产量年度平均高18.7%,杂种率高5.1%,纯杂种产量高20.1%。混播制种的增效主要得益于父本植株在田间均衡的分布和良好的个体发育。混播制种法在油菜遗传标记杂种、抗除草剂杂种、掺合杂种等方向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导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1376,经PCR﹑GUS组织化学染色﹑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带有特异启动子的目的基因已整合到5个植株的基因组中,且在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通过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片衰老进程及农艺性状分析,初步证明PSAG12-IPT基因在  相似文献   

19.
以春性恢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杂交后选育的16份新春性恢复系及其4个亲本系[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为材料, 利用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间的遗传差异, 同时利用以上2个春性不育系分别与12个新春性恢复系和1个春性亲本恢复系Ag-5进行NCII双列杂交, 测定其杂种优势及杂种表现。16份新恢复系中除931和帐23外, 其余的14份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其春性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的遗传距离,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扩大春性恢复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 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中, 其双亲中不育系所对应保持系单株产量为高亲值的组合有15个, 其中13个组合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都强于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可增强甘蓝型春油菜杂种优势; 12个新恢复系分别与2个不育系所配24个组合中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都分别超过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甘蓝型春油菜杂种的产量; 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均强于其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抗菌核病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可能为春油菜杂交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地中海仙客来叶纹遗传及选育优良新品种,对6个不同叶纹的类型进行了自交测定,根据其子代分离情况,对其叶纹基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型、M型自交后代,100%均为B型及M型,F型、H型、X型、L型则出现性状分离,其分离规律说明地中海仙客来叶纹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每一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RL或RB占据,其中RL基因使叶片表现型为绿色,RB使叶片表现型为银白色。当某一位点的基因型为RLRL时,叶片表现为深绿色;基因型为RLRB,叶片表现为绿色;基因型为RBRB,叶片表现为银白色,各位点的集合图案则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叶纹。叶纹变异的基因控制模式是未来选育地中海仙客来优良新品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