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除草剂转基因黄瓜的获得及T1植株抗性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影响黄瓜转基因体系的外植体类型、农杆菌共浸染时间,是否加入乙酰丁香酮等因素摸索,建立了黄瓜遗传转化体系;将抗除草剂基因bar以农杆菌共浸染法导入到黄瓜父本品种M1子叶中,经历愈伤组织分化、芽诱导和生根等过程获得落地转化株系,通过转异性引物的PCR鉴定,13个株系扩增出bar基因片段。T0自交获得T1转基因植株,经1000倍除草剂巴士达喷施处理,其中84%表现为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李韬  郑飞  秦胜男  李磊  顾世梁 《作物学报》2016,42(3):320-329
黑麦1R染色体短臂(1RS)携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抗性基因。为了检测1RS上是否携带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基因,本研究采用1RS特异标记Xscm9对192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品种/系构成的小麦自然群体和1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宁7840与Chokwang杂交的F_7群体,共184个系)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在2011 2013年采用单花滴注法于温室中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自然群体中22个品种携带1RS,携带1RS的株系三季赤霉病平均病小穗率(PSS)均显著低于不携带1RS株系的PSS(P0.01),表明1RS对降低病小穗率有显著作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检测结果表明,宁7840携带1RS。通过对宁7840/Chokwang衍生的RIL群体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和基因型分析,发现不论主效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标记Xsts142)存在与否,携带1RS株系的PSS显著低于不携带1RS株系的PSS(P0.01);方差分析表明,宁7840携带的Fhb1与1RS在赤霉病抗扩展性上无显著互作(P0.05)。因此认为,黑麦1RS染色体很可能携带赤霉病扩展抗性相关基因,与Fhb1基因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拟南芥抗病相关T1N6_22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高效表达,获得纯化的T1N6_22蛋白,以拟南芥Col-0的c DNA为模板,扩增获得了T1N6_22基因CDS,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后与含有GST标签蛋白的p GEX4T-1载体相连,构建T1N6_22的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1-T1N6_22-GST。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构建好的载体及空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成功表达了与标签蛋白融合的T1N6_22蛋白,大小约57 k Da。SDS-PAGE分析表明,高效表达的诱导条件为0.1 mmol/L IPTG诱导培养3 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T1N6_22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其调控拟南芥抗病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株AF/72结构蛋白VP1克隆及其T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AF/72 RNA 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然后与pGEM-T easy 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提取的重组质粒用凝胶电泳、PCR 和EcoR I 酶切法鉴定.应用BIMAS生物学软件对AF/72株结构蛋白VP1的H-2Dd、H-2Kd、 H-2Ld、 A20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对不同限制性的T细胞表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口蹄疫AF/72株结构蛋白VP1长639 bp,编码213个氨基酸.不同限制性的T细胞表位虽然不尽相同,但与已鉴定的T细胞表位相比较,它们之间也有一些类似的、并且可能是通用型的T细胞表位.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AF/72结构蛋白VP1的T细胞表位,为进一步试验确定T细胞表位和口蹄疫病毒T细胞表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为口蹄疫病毒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有效地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前期研究中从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株对灰霉病菌侵染表现为感病的突变体。利用TAIL-PCR等技术克隆获得拟南芥抗灰霉病基因T1N6_22。为了进一步明确T1N6_22在拟南芥抗灰霉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Y2H),以构建成功的p AS1/T1N6_22蛋白为诱饵,筛选拟南芥的cDNA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共获得28个酵母克隆。利用T1N6_2基因特异性引物鉴定酵母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共获得了4个可能与T1N6_22互作的蛋白AT2G19480、AT1G06050、AT5G34780和AT1G21400。Blast分析发现,AT2G19480、AT1G06050、AT5G34780和AT1G21400分别为核小体装配蛋白、功能未知蛋白、假定的泛酸还原酶和硫胺二磷酸盐结合折叠超家族蛋白,分别参与到核糖体装配、泛酸盐合成、植物代谢等过程中。研究结果为确定T1N6_22蛋白的互作蛋白,阐明其调控拟南芥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探讨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2头30日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头.在猪感染P1后第3,8,17,24,31和40天,采用血常规和单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猪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含量,通过WST法对其增殖活性进行检测.P1感染组的T淋巴细胞数量(绝对数和相对数)整体趋势低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没有显著差别.P1感染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棉花GhFTL1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3中克隆到一个FT类似基因,命名为GhFTLl基因(登录号:HM631972).该基因ORF(Open Reading Frame)全长为525 bp,可编码174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中克隆的FT同源蛋白高度相似,含有FT蛋白亚家族两个关键的氨基酸残基及保守氨基...  相似文献   

9.
李双孝  王方明 《种子》1992,(5):61-61
为了加快T 型杂交小麦的推广应用,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解决制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生产信息。现将我县近几年制种掌握的部分生产资料进行小结,认为T 型杂交小麦制种应注意以下几项技术要点:1 制种地的选择T 型杂交小麦的不育系种子外形瘪瘦、皱缩、胚乳未完全充实。这些表现性状决定了它对土壤的要求特性,如对水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应选择隔离安全,排灌方便,精耕细作的半沙壤土,如果耕作粗放,将造成种子吸水的不平衡性而烂种,出苗不整齐、缺苗缺窝现象严重。实践证明:T 型杂交小麦旱地制种比旱田制种产量高,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10.
李有春 《种子》1991,(6):31-33
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我国T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研究在应用和基础理论方面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提出了T型杂交小麦要突破生产应用关,须解决强优势组合的高产优质、抗倒抗病、适应性广等问题。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始于1965年。从匈牙利引进美国“T型”三系材料开始,至今虽几起几落,但经过不少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不仅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制种、多途径利用杂种优势的喜人局面。所谓多渠道多途径是指T型三系、化学杀雄、K型和Yen型等新不育类型的利用研究。但是,目前仍以通过T型胞质不育利用杂种优势的研究为重点。因为化学杀雄还存在制种纯度低及制种成本高等问题;K型和Ven型等新不育类型的研究才开始,从我们的试验来看,还有抗病性、单倍体等问题急待解决,同时,高度恢复也不是预料的那么容易;而T型胞质对普通小麦又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不育彻底,虽然不育系难找恢复源,培育恢复系所需时间长,但经过这20多年的努力,这些问题均已基本得到解决。此外,关于国内外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已有不少文献论述,但专门针对T型杂交小麦的论述还不多见。而当前不少科研单位和种子部门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寄与厚望,但缺乏对其复杂性和困难的充分认识。因此,本文拟对我国20多年来,对T型杂交小麦研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研究T型杂交小麦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赵越  邢军  张丹 《中国种业》2023,(12):160-162
种业是国家的核心产业,昌图县辽北玉米研究院加强研发和推广力度,踏实提升品种产量、抗性,通过国内血缘 ×国外血缘的远缘杂优创新模式选育出产量高、适应性广的晚熟玉米杂交种 T1902。该玉米杂交新品种于 2021 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 20210223。适宜在辽宁省≥ 10℃活动积温 3200℃以上的极晚熟春玉米类型地区种植,生产中可通过机械化全程操作种植。  相似文献   

12.
1B/1R与非1B/1R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与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抗病性、光合速率及SOD活性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T.spelta1BS染色体导入使非1B/1R类型小麦比1B/1R类型不易产生单倍体,农艺性状中除株高具明显优势外,其他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抗病性也无明显差异;非1B/1R的K型不育系光合速率高于1B/1R类K型不育系;1B/1R和非1B/1R类型不育系的SOD活性的变化差异较小,均呈下降趋势,保持系差异较大。非1B/1R类型和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均为二核期到三核期。  相似文献   

13.
张腊英  滕彬  段少木 《种子》2007,26(4):95-96
T优441具有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好,米质优等生育特点,通过高产示范栽培实践和探讨,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T优5570是三系晚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被福建省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品种,2004年已成为各地作为替代特优组合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莫迦小麦(Triticum macha) T型恢复基因Rf3与K型不育基因rfv1的连锁关系, 利用T型细胞质背景(T504A/Tm3314 F2代和T504A//KTm3314A/90(13)21杂交分离群体)的可育株在K型细胞质下的育性测交分析, 明确了来自莫迦小麦的这2个基因连锁并不紧密, 交换值约为16.54%。可利用T型主效恢复基因Rf3提高含有T型主效恢复基因和K型主效不育基因的基础材料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在把握好花期和搭建好高产苗架的基础上,扬花期的气候条件是决定其产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根据T优898多年制种扬花期的气象条件及产量水平并结合宜黄县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组合低产原因,指出了如何合理地选择好扬花期,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仔猪感染猪等孢球虫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应用纯种猪等孢球虫孢子化卵囊人工感染9头6日龄仔猪,分别检测了感染前1d和感染后1、3、6、9、11d(DPI)外周血中CD3 、CD4 、CD8 T细胞。结果显示,DPI3,CD3 、CD4 T细胞增加,之后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CD8 T细胞在DPI6增加,DPI 9达峰值(P<0.05)。CD4 /CD8 值在DPI 6下降,DPI 11达到最低点。表明DPI 3感染仔猪的免疫功能有所增强,而DPI 8后仔猪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19.
小麦(T. aestivum)Waxy-D1 基因缺失材料的发现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SDS-PAGE技术, 从河北省及其它省引进小麦地方品种900份中, 鉴定出了普通小麦Waxy-D1基因缺失材料一份, Waxy-B1基因缺失材料6份。 这些材料的发现, 为我国开展品质育种研究打下了基础, 尤其是Waxy-D1隐性材料尤为稀少, 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第二份含有该隐性基因的地方品种。 在小麦淀粉遗传控制研究和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20.
王宏伟 《中国种业》2014,(12):62-64
试验设置5个密度和3个施肥水平,对玉米品种沈农T19的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沈农T19经济系数较高(最高为0.50),增产潜力较大;最适密度范围为60000-75000株/hm^2。其中在低肥水平下,最适宜密度为60000株/hm^2,产量为10929.95kg/hm^2;在中、高肥水平下,最适宜密度为67500株/hm^2,产量分别为12152.20kg/hm^2和12373.65 kg/hm^2。施肥效益分析表明,沈农T19的最高施肥效益出现在中肥处理,密度为67500株/hm^2,肥料效益可达22022.9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