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冬小麦品种新冬3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对冬小麦养分吸收、生长及籽粒富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浓度小于90 mg/kg范围内,施用硒肥能促进冬小麦对氮、磷、硒养分的吸收,减少对钾的吸收,同时促进冬小麦生长和产量,且冬小麦植株氮、磷含量及株高、单穗重、穗粒数、地上部干重、千粒重、产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冬小麦喷施60 mg/kg硒肥时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4.68%;冬小麦籽粒、面粉、麸皮硒含量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呈增加现象,喷施90 mg/kg硒肥时,籽粒、面粉及麸皮的总硒含量分别为0.608 mg/kg、0.103 mg/kg和0.969 mg/kg。综合考虑,在石河子垦区富硒冬小麦的生产以喷施60 mg/kg的硒肥为宜。  相似文献   

2.
研究最适合快菜的微生物富硒菌肥的喷施浓度及施肥时间,为富硒快菜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实验以‘京研’快菜作为实验材料,在田间进行叶面喷施5种不同浓度微生物富硒菌肥(包括空白对照)的裂区实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明显增加快菜中的单株质量、主根长度、叶片长度,硒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其中浓度为40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有效提高作物的硒含量;浓度为13.3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有效提高单株质量、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浓度为10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主根长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认为,喷施低浓度硒肥(10 mg/L和13.3 mg/L)后物质含量提升最高,最佳施肥时期为采收前1周。  相似文献   

3.
探讨叶面喷施硒肥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选用氨基酸富硒肥为硒源,设置0、10、20、30、40、50 mg/L等6个硒质量浓度水平,于果实膨大期即落花后15 d喷施叶片,15 d后再喷施1次。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递增。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50 mg/L>40 mg/L>30 mg/L>20 mg/L>10 mg/L>0 mg/L。综合分析认为,避雨栽培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时,于果实膨大期,在叶面喷施2次50 mg/L的氨基酸富硒肥‘,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含硒量及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最适合快菜的微生物富硒菌肥的喷施浓度及最适施肥时间,为富硒快菜在实际生产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试验以“京研快菜”作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叶面喷施5种不同浓度微生物富硒菌肥(包括空白对照)的裂区实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明显增加快菜中的单株重量、主根长度、叶片长度,硒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其中浓度为40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有效提高作物的硒含量;浓度为13.3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有效提高单株重量、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浓度为10 mg/L的微生物富硒菌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主根长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论]综合来说,以喷施低浓度硒肥(10 mg/L和13.3 mg/L)后物质含量提升最高,同时最佳施肥时期为在采收前一周。  相似文献   

5.
对修文县主要猕猴桃园区猕猴桃及土壤中硒含量进行了研究,园区土壤硒平均含量0. 87mg/kg,含量范围为0. 14~2. 31mg/kg,富硒土壤占90%。猕猴桃硒平均含量0. 015mg/kg,含量范围为0. 007~0. 087mg/kg,富硒猕猴桃占75%,修文县适宜发展富硒猕猴桃。  相似文献   

6.
不同硒处理对大蒜含硒量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不同浓度Na2SeO3进行大蒜叶面喷施的田间试验,以研究大蒜对硒的吸收、转化和硒对大蒜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面施硒可明显提高大蒜中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并且有机硒转化率与硒浓度增加呈正比,其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在最高硒浓度(1000mg/kg)达最高,分别是CK的6.5、7.8和2.0倍。大蒜产量在0.5、10mg/kg浓度较CK增加,其后产量降低。施硒促进大蒜对Mg的吸收,而K、P、Fe在一定硒浓度(0.5、10mg/kg)有不同程度提高。因此,在此试验条件下,既能增加大蒜有机硒含量和产量,又可适当提高其营养品质的叶面施硒浓度,以不超过1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7.
硒浸种对豌豆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士敏  张燕  易涵 《种子》2012,31(2):42-47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inn)种子为研究材料,设置了6个硒浸种浓度(0、3、5、10、15、20 mg/L),测定了硒浸种的豌豆种子萌发期电解质外渗率和种子发芽情况,测定了CAT、POD、SOD、PPO酶活性,旨在探讨提高种子活力的途径.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硒浸种可以提高豌豆种子的活力、电解质外渗率和相关酶的活性.3 mg/L硒溶液处理提高种子SOD活性;5 mg/L硒溶液处理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CAT、PPO活性;10 mg/L硒溶液可提高种子POD活性.  相似文献   

8.
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在开花期对大田苦荞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2.5、5.0、10.0和20.0mg/L),分析在喷硒后5、10、15和35d地上部干生物量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子粒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Se1(2.5mg/L)水平下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苦荞地上部干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2)在Se2(5.0mg/L)水平下能够显著提高苦荞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为13.49%;(3)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苦荞子粒硒含量,子粒硒含量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0.8%~4.2%。综上,适量外源硒能够促进苦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规律及硒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化学分析、生物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在喷施硒肥与种施硒肥基础上进行了2年的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规律及硒肥效应的研究,为内蒙古自治区富硒马铃薯的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间,全株硒素含量变化在0.037~0.084 mg/kg,峰值出现在出苗后65 d。各器官全生育期平均含量顺序是:叶0.137 mg/kg,茎0.063 mg/kg,块茎0.031 mg/kg。块茎中硒浓度变化在0.026~0.038 mg/kg。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硒素吸收累积量分别用一元三次式和Logistis方程可理想的模拟,全株硒素最快吸收速率出现在出苗后40 d(块茎形成期),块茎硒素最快累积速率出现在出苗后71 d(块茎增长期)。随着生长中心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硒素在体内的分布也相应的发生移动,块茎形成期茎叶中硒占全株82%,块茎占18%,而到收获期茎叶仅占40%,硒运转率为60%。喷施硒15 g/hm2,或土施硒68 g/hm2作种肥,可以使全生育期全株硒含量分别提高5.3倍和2.5倍。使收获期块茎硒含量分别达到0.104 mg/kg和0.093 mg/kg,达到或接近富硒水平。硒肥喷施收获期全株硒素吸收率14.8%,是种施吸收率的8.7倍。硒肥喷施应是马铃薯富硒技术之首选。而硒施种肥结合播种一并进行,省工省事,便于推广,也可以供用户选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系统地研究宁夏枸杞硒的吸收富集规律,促进富硒枸杞安全生产,通过采用宁夏枸杞的主栽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在枸杞叶面施用亚硒酸钠,经枸杞树的吸收转化而形成富硒枸杞,利用原子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设定的7个施硒浓度,在0.1~200.0 mg/kg之间,枸杞含硒量均有显著提高,取枸杞果实进行富硒效果分析,含硒量在0.17~3.34 mg/k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喷施浓度、次数是通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生产富硒枸杞的关键因素,制干工艺对枸杞含硒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富硒玉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当前富硒玉米生产现状、生产方式方法和富硒效果,对富硒玉米的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提高其生产效率,通过对中国近35 年来的富硒玉米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硒肥的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肥为主,以在抽雄期喷施亚硒酸钠效果最好,最适喷施浓度为40~70 mg/kg。有64.5%的样本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幅8.5%;有35.5%的样本呈现出产量下降趋势,平均减产14.0%。资料中的玉米硒含量的中位值为0.211 mg/kg,按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56—2012)所规定的玉米中全硒含量0.15~0.30 mg/kg 的要求,仅有11.5%的产品符合富硒标准,硒含量超标的样本高达44.2%,这也为富硒玉米的安全生产发出了警报,为富硒玉米的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硒浸种对春小麦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分别设置0,0.5,1.0,2.5,3.5,5.0,10.0,50.0 mg/L共8个亚硒酸钠溶液浓度,通过发芽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浸种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溶液浓度升高,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和根长以及干鲜重等指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0 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2.5 mg/L),其各项指标显著下降,并对根和苗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合适的硒浸种浓度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外源硒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叶面喷硒(0、0.1、0.2、0.4和0.8 mg.L-1)对叶用莴苣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叶面施硒增加了叶用莴苣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当浓度为0.2 mg.L-1时达到峰值。叶面喷施硒不同程度提高了有机酸总量及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当硒浓度为0.2 mg.L-1时,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和酒石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喷施0.8 mg.L-1外源硒使得叶用莴苣风味物质总量增加了44.15%,其中2-辛醇、4-羟基-4-甲基环己酮、7-十七烷酮、乙酸己酯分别较对照增加了32.31%、28.87%、33.46%和80.52%。叶面喷硒可以提高叶用莴苣的营养品质、增加风味物质含量,以硒浓度为0.2 mg.L-1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沈霞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6):38-45
本研究在富硒栽培灰树花的基础上,考查硒镧复合栽培灰树花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配置不同的硒镧配施水平,对灰树花子实体产量、硒含量、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硒镧配施浓度为Na2SeO3 40 mg/kg+ LaCl3 80 mg/kg,灰树花产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Na2SeO3 0 mg/kg+ LaCl3 0 mg/kg)。当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子实体的硒含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子实体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配施浓度为Na2SeO3 40 mg/kg+ LaCl3 80 mg/kg,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氨基酸总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总糖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余成分含量相对于富硒栽培均增加。当配施浓度为Na2SeO3 80 mg/kg+ LaCl3 80 mg/kg时,子实体中铅、镉、汞、砷含量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可见,配施适宜浓度的硒镧可提高灰树花子实体产量、硒含量、成分含量(总糖、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等),降低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富硒大米的生产与富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中国20多年来富硒水稻研究的文献数据,得到富硒大米产量和硒含量的分析结果。数据表明:生产富硒水稻的硒肥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为主,占统计样本量的92.86%;主要肥料种类包括有机硒肥和无机硒肥,分别占样本总量的67.35%和32.65%;在齐穗期和抽穗期,水稻富硒效应研究的最多,分别占搜集样本量的36.54%和21.15%;有机富硒叶面肥施用量超过20 g/hm2时(以硒量计),可造成水稻一定程度的减产;叶面喷施有机富硒肥料,水稻增产范围在-3.09%~18.77%之间,平均增产5.55%,大米硒富集量在0.04~0.78 mg/kg之间,平均硒含量为0.24 mg/kg;施用无机亚硒酸钠可使水稻增产-7.20%~20.00%,平均增产7.36%,大米富硒范围在0.09~53.39 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4.04 mg/kg;在施用无机硒肥的情况下,有60%的样本硒含量超出了富硒大米相关标准(DB34/T 847—2008)的规定。总体来看,仅有38.96%的样本大米硒含量符合DB34/T 847—2008的规定,因此,在生产富硒水稻时,推荐优先考虑使用有机硒肥,少用并且慎用无机亚硒酸钠硒肥。  相似文献   

16.
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富硒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铁皮石斛原球茎富硒条件,首选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进行因素的显著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硒浓度>培养时间>光照强度;再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其最大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对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为硒浓度、培养时间、光照强度分别为0.31mg/L、58.87d、1 834.09lx,原球茎硒含量预测值为4.72mg/kg。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富硒毛竹笋中硒形态分布、重金属含量以及硒含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富硒毛竹笋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富硒毛竹笋中硒形态主要为蛋白结合态硒,安全且利用效率高;重金属含量在安全标准以内,没有出现重金属富集的情况;施硒肥浓度为1.5 mg/mL培育的富硒竹笋,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补硒食品。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硒素吸收积累特性及叶面喷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硒素吸收累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进行了不同浓度的叶面喷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对硒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最大,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进行叶面喷硒(0~100mg/L)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硒量,且小麦籽粒含硒量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喷硒效果以灌浆初期最好,其次是抽穗期,灌浆中期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叶面喷硒,喷硒浓度以40mg/L为宜,每公顷用液量750kg。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硒,了解硒对魔芋生长的影响,以及在魔芋生长的不同时期硒在不同器官中的吸收分布情况。试验选用杂交品种‘安魔128’芋鞭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通过在魔芋根部浇灌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水溶液,测定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硒含量。结果发现:(1)在魔芋展叶期,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硒含量均逐渐增加,表现为球茎>叶柄>叶片。(2)在球茎膨大期,各器官硒含量在不同硒浓度下达到最大值;当硒浓度超过16 mg/kg时,叶片及球茎中硒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高硒处理对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了影响。(3)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叶片、叶柄及球茎中的硒含量均呈现先富集后减少的趋势,在硒浓度为16 mg/kg时达到最大;随着魔芋生长至成熟,叶片及叶柄硒含量均有向球茎转移的趋势。(4)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硒含量是相互影响的,叶柄中硒含量最终由其他途径转移而来,且硒有从其他器官向球茎中转移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适于魔芋生长发育及各器官硒含量积累的最适硒浓度范围为≤16 mg/kg,且在魔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硒含量之间相互影响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叶面喷施硒肥对山药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和长芋为试材,在山药的生长阶段喷施不同浓度的硒肥,研究叶面喷施硒肥对山药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以提高山药产量和含硒量,喷施200倍液的处理效果最好,山药产量达到3 578.18 kg/667 m~2,比对照增加14.44%,含硒量为0.27 mg/kg,比对照增加170%。对于低硒地区,叶面喷施硒肥效果更明显,叶面喷施硒肥200倍液,山药含硒量达到0.190 mg/kg,比对照增加3 7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