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探索油菜新品种(组合)98P37-2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稻板田中开展不同播种量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生长发育、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并对直播和移栽油菜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播油菜4.5~7.5 kg/hm2播种量范围内(密度27.3万株/hm2~38.7万株/hm2),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移栽油菜9.0万株/hm2~15.0万株/hm2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直播油菜以6.0 kg/hm2产量最高,移栽油菜以15.0万株/hm2产量最高,但高密度增产优势不明显,表明密度过大也不利于高产,甚至可能降低产量。随着播种量或移栽密度的增加,主茎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叶面积、一次有效分枝数、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地上部干重、单株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株高、分枝高度变高,叶面积指数变大。移栽油菜主要经济性状指标优于直播油菜,直播油菜产量和产值明显要低,但直播油菜节省劳力和减少投入,净收入却比移栽油菜多1735.7元/hm2,效益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玉米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6个不同密度水平的单因子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进行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株型性状和经济性状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密度3 400株/667m2的产量较高640.76kg/667m2,平均增产达6.86%,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玉米茎粗、穗粗、穗粒数、穗粒重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秃尖长、空杆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密度对其余的6个性状的影响均较小。在贵州思南种植区域,玉米获得高产的移栽密度为3 400株/667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贵州思南种植区域黔花生4号适宜播种密度,采用5个密度水平的单因子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进行不同密度对黔花生4号产量、植株性状和产量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以密度22 836株/667m2的产量较高189.8kg/667m2,增产14.89%以上,增产达显著水平。单株果数、果重、仁重和单株分枝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密度对斤仁数和出仁率的影响均较小。在贵州思南区域黔花生4号最佳播种密度22 836株/667m2(11 418窝/667m2,每窝播2粒),个体与群体结构协调合理,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7号不同免耕栽培密度单因子试验的研究,主要探索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产区遵义推广稻田免耕种植的最佳适宜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条件下,黔油17号移栽密度在6000-8000株/667m^2范围内,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协调统一,综合性状良好,有效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较多,可获得230kg/667m^2以上的较高产量水平;其中,黔油17号在遵义稻田免耕移栽的最佳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在该密度下可获得278.29kg/667m^2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密度的增加,产量表现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趋势,施氮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效应;油菜产量主要受全田有效角果数影响,二者相关系数为0.9577,决定系数达0.9171,而角粒数、粒重主要遗传因素影响;施氮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是施氮量214.4~256.9kg/hm2,密度10.1万~11.1万株/ hm2,控制在此范围内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肥料与密度对高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建明  陆国盈  梁和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75-177,207
试验设密度(A)与肥料(B)二因素三水平研究了施肥量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高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52500株/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时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6876.45kg/hm2)。  相似文献   

7.
试验设密度(A)与肥料(B)二因素三水平研究了施肥量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高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52500株/ 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时各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也最高(6876.45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山东德州地区生产条件下控释肥在不同大豆品种上的适用效果,改变传统粗制滥放的施肥方式,以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传统复合肥(FH)、专用控释肥(KS) 3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复合肥,控释肥施用下,各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分别增加2.68~4.35 cm,3.82~6.45个,5.20~14.94个;根、茎、豆荚及植株总干重分别增加0.26~0.39、0.68~1.24、4.61~7.52、5.55~8.76 g;产量增幅5.54%~9.47%;肥料贡献率高和肥料农学效率分别高4.56%~7.00%、0.37~0.67。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植株农艺性状,提高大豆产量。品种和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以施肥影响最大。‘齐黄34’、‘潍豆1897’和‘冀豆12’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效率表现较高,产量也较高,适宜德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北疆优质杂交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选育高产、纤维品质优良和适宜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新品种,并为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指导,选用了10个北疆优质杂交棉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结构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果枝数、株高、单株铃数,其中果枝数与产量的正相关性达到显著程度;农艺性状与品质的相关性以负相关居多;株高与产量和品质均呈正相关,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提高株高来同时调控产量与品质。要提高杂交棉产量,除了培育适宜的株型之外,增加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浙鲜9号’菜用大豆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方案,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和密度处理对‘浙鲜9号’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在不同肥力水平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在不同密度水平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通过影响单株有效荚数进而影响产量。产量虽然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但高肥和中高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低虽然能够提高单株生产力,但会降低群体产量。因此,从经济及生态效益综合考虑,‘浙鲜9号’菜用大豆的施肥量以N 160~180 kg/hm~2、P_2O_5和K_2O90~110 kg/hm~2,密度以18~22万株/hm~2为宜。试验结果可为‘浙鲜9号’菜用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沼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 本研究于2010-2011年进行,通过沼肥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单株结果数、果实成熟率、成熟单果质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番茄的株高、单株结果数均有明显改善,但番茄果实成熟率以及成熟果实平均单果质量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在T4(沼肥52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时番茄产量达到最高,为84375 kg·hm-2。番茄中Vc、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在随着沼肥用量增加而呈现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T5(沼肥600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处理,分别为127.37 mg·kg-1和6.03%。番茄中硝酸盐的含量却随着沼肥用量的增加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膜下滴灌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小区实验,研究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棉花冠层结构、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在盛铃期以前显著增加,盛铃期及以后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盛铃期。在盛铃期植株氮、磷、钾的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平均叶簇倾角变大,株型变的紧凑,但施肥量过多会导致棉花群体叶面积增加过多,群体散射辐射与直射辐射透过系数小,冠层结构不良,削弱了棉花个体发育,造成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降低。随施肥量的增加棉花产量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施肥过量或过低棉花均难以获得高产,对于北疆地区棉花高产栽培建议棉花滴灌施肥量为尿素639.60 kg/hm2、磷酸一铵177.67 kg/hm2、硫酸钾施148.06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缓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氮积累利用和子粒产量的影响,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104株/hm2、8.25×104株/hm2)下,以当地传统施肥量(750 kg/hm2)为对照,增加缓释肥施肥量(975 kg/hm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施肥量对夏玉米各器官及全株氮含量、氮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增加缓/控释肥施肥量明显降低了玉米空秆率(其均值较对照施肥量降低了20.0%),尤其是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同密度低肥量处理降低了27.0%,单穗重也增加12.4%。缓/控释肥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虽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高密度下增施缓/控释肥处理比对照产量增加15.0%,比同密度低肥量处理增加19.4%,经济效益也比对照增加12.3%。因此,在高密度种植(8.25×104株/hm2)下适量增加缓释肥(975 kg/hm2)更有利于挖掘夏玉米增产潜力,实现夏玉米节本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滴灌条件下不同N、K肥施用量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适合春小麦生长和高产的N、K肥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的施N水平(0、80、160、240 kg/hm2)和施K水平(0、88、176、264 kg/hm2)对甘肃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平下,增施N、K肥对春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用过量则会抑制其生长。在磷肥(P2O5)和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0 kg/hm2、176 kg/hm2情况下,N0水平下春小麦平均产量为5813 kg/hm2,N1水平下产量为6563 kg/hm2,比N0增产10.6%~ 15.3%,N2水平下产量为7025 kg/hm2,比N0增产19.1%~22.5%。不同K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同一N、P水平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滴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适宜氮肥(N)用量为150~16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88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直播水稻氮磷钾配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给直播水稻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氮、磷、钾施肥量的不同配比试验,探索合理的直播水稻配合施肥量。以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施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及配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和穗粒数,进而表现在产量上差异极为明显,氮磷钾3种肥料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是氮、钾、磷。在本试验地肥力条件下,推荐氮(N)、磷(P2O5)、钾(K2O)施肥量分别为:224.85 kg/hm2,31.30 kg/hm2,296.45 kg/hm2。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与农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缓/控释肥侧条施用技术在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自研制水稻缓释复合肥(SRF1)、商品铁杆缓释复合肥(SRF2)、自研制水稻控释掺混肥(BB1)、商品掺混肥(BB2)和农民习惯(CON)6个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并评价了其氮肥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为6622~10761 kg/hm2,收获指数为0.42~0.54,分别以BB1和BB2处理最高。与CON处理相比,缓/控释肥侧条施用可使水稻显著增产15.7%~18.0%(SRF2处理除外),空秕率降低0.5%~3.2%,同时提高了株高、穗长和穗粒数。缓/控释肥侧条施用下氮肥农学效率为15.6~18.4 kg/kg,氮肥偏生产力为45.0~47.8 kg/kg,分别显著高于CON处理的6.7 kg/kg和24.3 kg/kg。因此,缓/控释肥侧条施用能够改善水稻农学性状,提高其籽粒产量和肥料生产效率,值得在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了淮北地区高产小麦的氮素和密度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的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增加公顷穗数,但二者增加都会使千粒重下降。施氮量269.9kg/hm2,密度在231.1万苗/hm2,产量最高达8358.3kg/hm2,此时的经济效益也最大。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穗数585.1万/hm2,穗粒数37.9粒,千粒重39.2g,最佳产量的施氮范围255.9~287.3kg/hm2,密度228.5~246.7万苗/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荞麦病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云南荞麦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的最适施用量,以‘云荞1 号’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有机肥(F1、F2、F3)的3个不同施用量(T1:300 kg/hm2、T2:600 kg/hm2、T3:900 kg/hm2)对荞麦病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生物有机肥均有防治荞麦褐斑病的效果,其中F3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好,但施用量对病害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荞麦各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看,3 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增大株高等农艺性状,增加产量,并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其表现值也增加,T3 时各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值为最大值,但这些性状在生物有机肥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在荞麦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荞麦褐斑病发病率,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复合微生物肥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合理用量,以庄薯3号为材料于2015年在宁夏南部雨养农田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料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等量养分条件下,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株高、茎粗以及主茎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提高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单株产量、大中薯重量百分比。与常规化肥相比,复合微生物肥提高了马铃薯还原糖、维生素C、淀粉及干物质含量,提高了马铃薯品质。马铃薯增产率为1.0%~14.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率为4.3%~17.6%,通过水肥效应方程拟合得出复合微生物肥的最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施肥量分别为954.8和1415kg/hm2,在宁南旱地施用750kg/hm2时即可获得高产,因此分析认为宁南旱地马铃薯施用量在750~1415kg/hm2范围内能可获得高产并实现水分高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3因素最优饱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与种植密度3因素对不同收获时期粮饲兼用玉米粗纤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散粉至乳熟期,各器官粗纤维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器官间以茎鞘粗纤维含量最高,叶片和雌穗相差不大。随着密度、施氮量和施磷量增加,叶片、茎鞘中粗纤维分配量呈下降趋势,而雌穗中粗纤维分配量以中等密度和施氮、磷量水平下较低。从营养品质角度考虑,呼和浩特地区粮饲兼用型玉米适宜的收获期为乳熟末期,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5200~5700株/hm2,施氮量(纯氮)260~330 kg/hm2,施磷量(P2O5)110~15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