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 13个因素中单株种子数变异系数最大(13.01%), 种子含水量变异系数最小(2.42%)。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累计贡献率为85.91%, 其中第1主成分为“粒重因子”, 第2主成分为“单株产量因子”, 第3主成分为“生长量因子”。通过研究确定了“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关系, 为油用牡丹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单株产量与产量构成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的13个主要产量性状(株高、新梢长、SPAD值、冠幅、单株花数、开花率、结实率、角数、荚果数、含水量、单株种子数、百粒重、单果种子数)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24.844 0+0.383 7X4+0.249 3X7+0.124 0X11,决定系数R2=0.999 4;通径分析表明,冠幅、结实率和单株种子数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单株产量有直接显著正效应。因此,需协调好这3个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湖州黄桃锦香“Y”形整形技术进行调查和研讨。结果表明,“Y”形比开心形整形黄桃成熟早1~3 d,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优果率高,达88.4%,比开心形提高7.3百分点;产量高,667 m2产量1 643 kg,效益提高3 665元。黄桃“Y”形整形管理方便,修剪难度小,通风透光好,病虫害防治、套袋、采摘容易,果实品质好,可在湖州市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治理的交汇融合。“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展现了“重要窗口”的实践伟力,同时也显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十四五”时期,浙江应从数字经济“补短板”、政治治理“固根基”、文化建设“上水平”、社会主体“增后劲”、生态发展“调机制”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背景】基因组选择育种自2001年被MEUWISSEN等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在奶牛、猪等重要家畜的育种中,并显著加快了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速度。2017年,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组织协调下,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框架内,猪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项目正式启动。【目的】尽管基因组选择在种猪选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带来了成本的持续下降,但对于我国多数核心育种场依然面临着基因芯片分型个体数量不足、基因组选择实施流程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结合我国生猪育种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一种“终测选择-早期选择”的“两步走”基因组选择策略。“终测选择”指在终测结束后利用一步法基因组BLUP对后备猪进行遗传评估,当群体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进行“早期选择”。【方法】以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三个种猪品种真实的50K基因芯片数据作为基础群体对不同品种分别进行大群模拟,共模拟4个世代,前3个世代作为基础群体,第4个世代作为测试群体,每个个体模拟两个性状(中等遗传力性状和低遗传力性状),利用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基于HIBLUP软件计算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值,比较一步法基因组BLUP和常规BLUP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根据测试群个体有无终测成绩对其基因组育种值影响大小来评估早期选择效果。【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品种内中等遗传力性状的终测选择效果和早期选择效果均好于低遗传力性状。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选择准确性均优于常规BLUP的选择准确性,并且随着测试群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的增加、群体规模的扩大,预测准确性越来越高。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早期选择效果好于常规BLUP,当群体中芯片数量达到2 000张时就可以开展早期选择,阉割排名后30%的个体,可以保证前1%的优秀个体不会被错误淘汰,并且随着芯片数量的增加、早期选择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结论】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的策略符合我国国情、容易在生猪育种中推广实施。当芯片数量较少时,可以开展“终测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当芯片数量较多时,可以开展“早期选择”,对排名靠后的猪只个体进行早期阉割,增加优秀个体的测定量,增大选择强度、加快遗传进展。“两步走”策略符合我国生猪产业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实际需求,该策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猪基因组选择的应用、加快种猪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村级“政经合一”模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遇到瓶颈,一些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乡镇开始进行“政经分开”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政经分开”的重大意义,对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吴中区长桥街道和昆山市花桥街道等地“政经分开”改革的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苏州“政经分开”的实施策略的五点建议,即全面准确理解“政经分开”的内涵,“政经分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执行,实行“政经分开”需要一个过程,强调对村进行分类施策,基层村的公共服务由集体经济承担。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互联网+”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创新思路,用户思维、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等新的思维模式将促进图书馆改变现有孤立发展模式,不断地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和扩大服务区域,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是“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笔者经过调查,从“互联网+”战略的崛起;“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的意义;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跨界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服务现有基础;“图书馆+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特点、服务模式、服务领域;“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探索;“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展望等几个方面对“图书馆+互联网”跨界服务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村落景区”运营的核心是盘活乡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增强村庄的管理、经营与服务能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本文介绍临安区“村落景区”运营的由来、招商程序与运营机制、“村落景区”运营中乡村出现的4个转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村落景区”运营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首先概述了“第三空间”的含义,随后又分别从图书馆是平等的、自由的、多元化的、人性化的以及个性化的空间等方面对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表现进行阐述。最后,说明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作用。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正逐步变成人们的另一个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脱叶剂喷施时间对棉花脱叶效果及不同部位果枝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脱叶剂喷施时间,为增产保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北疆5个棉花主栽品种为材料,于吐絮期设置3个喷施处理,分别为吐絮率为10%~20%(T1)、吐絮率为30%~50%(T2)、吐絮率为70%~80%(T3),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脱叶剂处理后,对棉花脱叶率、吐絮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苗宝21号和新陆早37号在T3的脱叶效果最佳;农大1号、国新73号、C1在T2脱叶效果最佳;脱叶剂处理对苗宝21号和农大1号的吐絮率影响不大,吐絮率约85%;对国新73号、C1的吐絮率影响较大,苗宝21号T2显著高于T1;农大1号、国新73号、新陆早37号T1吐絮率高于其他处理;C1各处理间T3吐絮率最高。随着脱叶剂喷施时间,自然吐絮增加(T3>T2>T1),各品种各处理吐絮增量逐渐降低(T1>T2>T3);苗宝21号、农大1号T2时期,籽棉产量和皮棉显著增产,但衣分相对较低,CK衣分最高。C1衣分在T2时期显著高于T1。不同品种、处理、果枝位置对产量和衣分及铃重的影响,具有交互效应。【结论】苗宝21号、农大1号、国新73号、C1在T2脱叶效果较优,吐絮率较好,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相对较高,衣分较低;新陆早37号在T3脱叶最佳,吐絮率较高,产量最高,衣分和铃重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喷施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骏枣优质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骏枣为材料,以噻苯隆(TDZ)、赤霉素(GA3)、二氢卟吩铁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单、复配6种组合,于骏枣花期叶面喷施,测定叶片的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及产量。【结果】 6种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骏枣光合特性,改善果实品质、增加单株产量,其中,T1和T2处理后骏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水分利用率(WUE)最高;T1+T3较CK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纵横径分别高于对照44.45%、11.11%和16.78%,T3出干率最高为46%;T3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最高,并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56%、60.71%、352.77%;T1处理增产效果最好,为2.65 kg/株,与对照(CK)相比提高了194.44%。【结论】 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骏枣叶片的光合日变化、果实品质及产量均有显著提高,以T3处理的光合作用参数、水分利用率与果实品质较优,T1与T2+T3处理的果实的产量优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化肥减施对滴灌冬小麦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最佳的减肥模式,为滴灌冬小麦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施肥(N240 P105 K37.5)和空白处理(N0 P0 K0)为对照,设置4个减肥处理,测定滴灌冬小麦的产量及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和肥料利用率.[结果]与常规种植相比,4个减肥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番茄育苗基质中施入不同比例的氮、磷、钾肥,比较不同化肥施入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降低育苗成本、培育番茄优质壮苗提供参考。【方法】以番茄品种欧官为材料,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椰糠、沙子、商品有机肥(20:1:1)为基本基质配方,不同比例化肥施入量为变量,设置1个对照和5个处理,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测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鲜重、干重、根长、根体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等指标,比较基质中化肥施入量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各处理都对番茄幼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T2处理的叶面积最大,为21.29 cm2;T4处理的地上部分鲜重数值最高,为4.23 g;T2、T4处理的地下部分鲜重数值均高于对照,都为0.78 g;T2处理根长最长,为15.54 cm;T4处理的地下部分干重数值最高,为0.08 g;T2处理根体积数值最高,为6.17 cm3;T1、T3、T4处理的根冠比数值相同均为0.19;T4处理的壮苗指数最高,为0.19;T4处理G值最大,为0.013;T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数值最大,分别为8.15 和11.88 mg/g;T2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最大,为1.78 mg/g;其次是T4处理,为1.72 mg/g。【结论】T4处理(氮、磷、钾施入量分别为100、20和100 g/m3)的化肥施入量对番茄幼苗的生长有利,作为番茄育苗基质中的化肥施入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番茄留果数对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获得戈壁温室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留果穗数。【方法】 以NS3389番茄作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留果穗处理(T3:留3穗果;T4:留四穗果;T5:留五穗果;T6:留六穗果),测定各处理下,番茄叶片光合特性、植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筛选出综合效益较优的戈壁设施番茄留果数。【结果】 除T3和T6处理外,不同留果穗数的番茄功能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普遍随留果数增加而增加,T4和T5处理下的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下的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数据却较高。单株果实产量T6处理组数据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5和T6处理的设施年产量最高。果实果形指数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VC)以及番茄红素的果实品质指标T4和T5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 新疆南疆地区戈壁温室番茄生产较适合采用4穗和5穗的留果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杂交稻低播种量下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PS)育秧提高机插群体均匀度和产量的效应,创建杂交稻毯苗稀播少本机插理论与技术.[方法]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在余杭区崇化村和富阳区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试验.以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BS)育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化肥减施情况下增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水溶配方肥对骏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骏枣栽培中减少化肥的使用、增施黄腐酸磷酸二氢钾水溶配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骏枣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共设5个施肥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设置4个不同施用黄腐酸磷酸二氢钾水溶配方肥用量分别为60 kg/667 m2(T1)、96 kg/667 m2(T2)、120 kg/667 m2(T3)、144 kg/667 m2(T4),化肥减施率分别为65%、45%、31%、17%。以滴灌的方式分11次施入试验小区。在果实成熟期,测定其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枣吊长度、果形指数、裂果率、黑头率、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分析化肥减施下增施不同量黄腐酸磷酸二氢钾水溶配方肥对骏枣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在T4处理下骏枣的叶片长和宽均增加,T3、T4处理枣吊长度显著增加;T3处理与CK相比裂果率降低了45.78%,T4处理与CK相比黑头率降低了69.50%;T4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果重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8.87%和13.62%,各处理较对照均提高了V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低于对照,T3处理总酸含量较CK降低了40.00%,T4处理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稍有增加。【结论】 在黄腐酸磷酸二氢钾水溶配方肥用量为144 kg/667 m2 (化肥减施率17%)处理可以显著降骏枣低果实裂果率和黑头率,有效促进骏枣生长、提高产量和提升果实品质,黄腐酸磷酸二氢钾水溶配方肥最佳施用量为14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侵染源对马铃薯生长及干腐病发生的影响,以及播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效果,为宁夏马铃薯干腐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以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两种方式,并用杀菌剂进行种薯拌种或不拌种处理,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长性状及其干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种薯接菌和土壤接菌对马铃薯生长和干腐病的发生均具有影响,其中种薯接菌T1-1处理的出苗率为89.55%,株高为54.19 cm,低于其他处理,而子代薯块平均病薯数为8.95个,发病率为34.00%,病情指数为20.64,远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土壤接入菌源量的增加,马铃薯生长指标呈递减趋势,而干腐病发病呈递增趋势;种薯药剂拌种处理马铃薯生长指标均高于不拌种处理,其干腐病发病均低于不拌种处理。【结论】 种薯带菌是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药剂拌种可减少子代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化肥影响棉花生长性状和产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研究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棉花株高、叶片数、SPAD值、茎粗以及棉花产量变化规律一致:T5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T1、T5分别与T2、T3、T4处理差异显著。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 kg有机肥处理,显著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T3、T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结论】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达到化肥减量、棉花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有机肥替代20%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绿洲小麦减施化肥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处理(T1),常规施肥处理(T2)以及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T3)3个处理。【结果】有机肥替代20%化肥处理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小麦产量、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替代处理会在减少化肥施用的同时达到与农户常规施化肥一样的效果,且土壤各养分的增加效果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结论】有机肥替代20%化肥比常规施肥更能显著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替代处理的小麦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