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西藏色季拉山林线植物群落多样性格局及林线的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α和β指数对西藏东南部地区色季拉山林线森林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色季拉山海拔和坡向决定了林线植物群落分布类型与物种组成,林线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阳坡高于阴坡。②阳坡林线森林群落各层次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规律;而阴坡则表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规律。③物种替代率为阴坡高于阳坡;在林线过渡带边缘物种替代率高且物种种类变化明显,而在林线过渡带区域内物种替代率变化幅度较小,表现出林线边缘环境对物种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④林线以下,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主要受草本植物种类的影响。林线生态过渡带结束,阴、阳坡的物种组成差异缩小,植被群落类型也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山林线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变化,以更好地揭示高山林线的形成机制。【方法】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过渡带的5种木本植物(阳坡:乔木方枝柏,灌木林芝杜鹃和雪层杜鹃;阴坡:乔木急尖长苞冷杉,灌木雪山杜鹃)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8月初)与非生长季(11月底)分别取其树叶、树枝、树干(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树根等组织,测定并分析其NSC含量。【结果】林线过渡带植物在整个生长周期都有充足的NSC,生长季植物NSC含量在2.74%~3.56%,非生长季NCS含量是生长季的2.85~3.84倍。生长季5种林线过渡带植物的NSC源/汇值为1.12~1.79;非生长季2种乔木NSC含量的NSC源/汇值均大于1,表明植物碳供应充足;3种灌木植物的NSC源/汇值均小于1,表现为碳供应不足。低温等不良环境是导致非生长季植物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值较生长季明显升高的主要因素;非生长季林线过渡带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是生长季的2.64~7.66倍,而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糖与淀粉间持续的动态转化都是植物顺利过冬的保障。【结论】构成色季拉山林线的方枝柏和急尖长苞冷杉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均未表现出碳供应不足的现象,“生长抑制”和“更新繁殖障碍限制”两种假说能很好地解释藏东南色季拉山林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是西藏东南部高山林线区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树种,分布于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为阴坡高山林线的优势树种.在藏东南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林线附近海拔4 000~4 400m地带进行样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急尖长苞冷杉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a)、Jaccard指数(Cj)、Cody指数(βc)以及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林线5个海拔的调查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26种,分属16科20属;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植物的科、属、种的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亦呈相似的趋势;2)林线附近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α多样性与海拔总体呈负相关;3)在生境转折带的4 100~4 200 m之间Jaccard指数(Cj)最低,Cody指数与海拔呈负相关;4)林线附近的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总体呈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5)在林线附近,海拔4 200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分布与生长状况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4.
色季拉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东南部地区色季拉山样地的调查,从不同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坡向的关系等方面对其植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特定的地带性地区,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受海拔、坡向的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程度为阴坡低于阳坡;森林群落内不同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阴坡大小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在阳坡则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随海拔的升高,阴、阳坡的物种组成差异缩小,植被群落类型和植物组成也相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色季拉山地被可燃物含水率与火险等级划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样地的调查和取样,分析了色季拉山的高山松林、冷杉林和云杉林3种不同林型的林下各类可燃物的含水率,利用地被可燃物含水率和载量随不同林型的变化来预测森林火险等级,并对色季拉山的森林火险等级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高山松林属于五级火险等级,冷杉林和云杉林属于一级火险等级,并结合色季拉山的主要火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藏东南色季拉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的生态学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首次研究了色季拉山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在色季拉山记载蚁科昆虫3亚科14属31种,其中,猛蚁亚科2属3种,切叶蚁亚科7属17种,蚁亚科5属11种。在色季拉山地区,大多数蚂蚁物种(大约2/3)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仅分布于3000m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分布于30...  相似文献   

7.
藏东南色季拉山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2023~4548m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规律.共采集蚂蚁16 212头,隶属于3亚科12属24种,其中包括17个已知种,7个待定种.樱花立毛蚁(Paratrechinasakurae (Ito))和尼特纳大头蚁(Pheidole niemeri Emery)是色季拉山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色季拉山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于2021年5—9月,在色季拉山阳坡,海拔3 400~4 500 m范围选择8 个不同海拔,用土钻五点法采集样地0~10 cm深土样,用Tullgren漏斗分离并手捡大型土壤动物,分析土壤动物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及相似性指数的时空分布动态。结果表明: 1)色季拉山(阳坡)8 个海拔共捕获土壤动物17 522 只,隶属于11纲23目63科(群)。弹尾目(Collembola)和真螨目(Eucaridae)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量的时空动态具有较大差异;2)海拔3 700 m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季节差异最显著(P<0.05),海拔4 400 m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季节差异最小;3)Shannon-Wiener多样性在8个海拔样地整体表现为8 月最高,7 月最低,5、6、9 月整体变化较小。Pielou均匀度8 月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月(P<0.05);4)β多样性表明色季拉山阳坡相邻海拔土壤动物类群相似性较高,海拔差距越大相似性越低。随海拔梯度和时间变化,土壤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均有较大差异。综上,色季拉山(阳坡)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对季节变化及海拔梯度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藏东南色季拉山东、西坡向高寒草甸植被的群落特征.[方法]以藏东南色季拉山东、西坡高寒草甸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高寒草甸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物量特征.[结果]色季拉山东、西坡高寒草甸研究区共调查到种子植物53种,隶属于22科37属,以菊科最占优势,占所有植物种类的18.87%.草甸植物群落Shannon-Wie...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西藏色季拉山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进行保护等级划分,确定其优先保护序列,为色季拉山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色季拉山设置样方63套,每套样方中设1个10m×10m的乔木样方、1个5m×5m的灌木藤本样方和4个2m×2m的草本样方,调查记录其海拔、经纬度、坡度、坡向等地理信息以及样地内每个物种的高度、盖度、株数等生物学信息。计算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名录现状系数(L)、蕴藏系数(D)、濒危价值系数(E)、遗传价值系数(G)、利用价值系数(U)、保护现状系数(C)和繁殖难易系数(R),对这7个系数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每种药用植物的优先保护值(V),确定其保护等级,并对不同药效和药用部位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级别进行分析。【结果】色季拉山需保护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属27科57属,其有83种,占色季拉山药用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25.96%,16.29%和12.83%。处于Ⅰ级保护的药用植物资源有6科10属11种;处于Ⅱ级保护的药用植物资源有14科19属26种;处于Ⅲ级保护的药用植物资源有22科35属46种。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药效来看,在17种补虚药、15种清热药、14种祛风湿药、8种活血化瘀药及29种其他功效药用植物中,需Ⅰ级保护的植物分别有1,0,2,2和8种,需Ⅱ级保护的植物分别有8,5,5,1和5种,需Ⅲ级保护的植物分别有8,10,7,5和16种;根据药用部位统计,在43种使用根与根茎,15种使用全草,13种使用枝叶、皮或藤及12种使用花、果实或种子的药用植物中,需Ⅰ级保护的植物分别有5,3,2和1种,需Ⅱ级保护的植物分别有13,3,3和7种,需Ⅲ级保护的植物分别有25,9,8和4种。【结论】西藏色季拉山中需要保护的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其中以具有补虚药效的植物种类最多;用药部位为根与根茎类药用植物占色季拉山需保护植物的大半数。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药用植物至濒的原因和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祁连山中段青海云杉高山林线交错区进行取样,研究了交错区内4个不同海拔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林线交错区内,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高,年表统计特征沿海拔并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气候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生长滞后效应”,所有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10月的降水显著正相关,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上一年7、8月的温度显著负相关,后者体现了有效水分供应的限制作用。同时,多数样地的轮宽指数与当年2月降水显著负相关。整个林线交错区的树轮生长主要受生长季之前(上一生长季和秋冬季)的气候指标的影响,而与当年生长季气候没有明显的联系。本文和相关研究发现的林线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并不敏感的现象,与高山林线主要受生长季温度限制的传统认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生境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在对塔里木河下游铁干里克绿洲边缘至英苏荒漠-绿洲过渡带进行典型植物群落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19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土壤、水分和空间位置特征,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划分植物群落类型,利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的关系,并对环境空间变量进行定量分离.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4个类型;(2)0~180 cm的土层是与植被群落分布相关紧密的土壤层次,为开展植被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的关键层次;(3)过渡带以水盐耦合为主导的环境梯度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起主导作用,其中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是以电导率、Cl-为代表的土壤盐分因子和土壤养分中的速效K;(4)环境因子总共解释了塔里木河下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分布格局变异的52.08;,其中土壤盐分因子、土壤养分因子、水分因子、空间因子和四者的交互作用分别解释了16.589;、11.104;、9.940;、7.148;和7.247;.在对过渡带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采取分区治理,重点考虑土壤盐分因子,保持水盐动态平衡,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西北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外业调查选择每年的植物生长季节,从东、东北、西、西北4个方向沿着湿地-草原生境梯度布设4条样线,每条样线均超过1 km。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盖度、生物量、密度、频度、高度等,以及土壤环境因子。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DCA排序方法对四儿滩湿地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同时进行排序轴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14个群丛。第一组为盐生沼泽植被,以湿生、盐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芦苇+盐爪爪,主要分布在湿生带;第二组为草甸植被型,以湿生、中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白刺+白草群丛,主要分布在湿地-草原交错带;第三组为草原植被型,以中生、旱生的赖草+新疆猪毛菜+苦豆子群丛为主,分布在草原旱生带。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全N、速效K、有机质等)均是影响植被沿湿地-草原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湿地 草原不同方位间植被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形及放牧等。此外,该文还对重要值的完善与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景区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DCA)对五台山清水河湿地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1)TWINSPAN将57个样方分为牡蒿群落、鹅观草群落、地榆+委陵菜群落、水蓼+东方蓼+薄荷群落、水蓼+酸模群落、北水苦荬+东方蓼群落.2)DCA第1轴主要反映了人为干扰程度因子;DCA第2轴主要反映了海拔因子.在DCA图中,湿地植被相应地沿对角线从旱中生的群落类型逐步向湿生群落过渡.3)TWINSPAN和DCA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它们都客观地反映出人为干扰与湿地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5.
白芝兵  张洪江  任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39-14843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对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将四面山5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14类,代表14个群系,分类的结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四面山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亚热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DCCA二维排序的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TWINSPAN分类所得到的14个群系在DCCA二维排序图上均有其相应的分布范围,但不同的森林植物群落间没有显著的分界界线。由海拔决定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综合梯度是决定四面山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坡度和坡位对植物群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大面积人工营造杉木林也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藏东南高山林线树种冷杉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Cor-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藏东南色季拉山高山林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急尖长苞冷杉光合日进程表现为双峰型曲线,在9:30左右达到最高峰,次高峰出现在15:30,其光合作用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  相似文献   

17.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ing change of vegetation growth globally.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extreme climate events and analys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olution. However, such studies have placed little emphasis on vegetation change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this type of ecotone. Accordingl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vegetation type and growth using the 16-d composite MOD13A1 product with 1-km resolution and MOD12Q1 product with 1-km resolution. We used the mean, maximum, standard deviation normalized-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values, and the rate of change(ROC) of NDVI value to explain vegetation changes within the studied ecoton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vegetation type and growth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1 to 2013, for example, with the exception of 2001, 2004 and 2009, a certain extent of grassland area was converted to cropland. Drought severity index(DSI)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s drought in 2001, 2004 and 2009. Such temporal changes in cropland and grassland area confirmed th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of the ecotone. At the same time, vegetation varied spatially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mean, maximum and standard deviation NDVI values were all sorted in descending order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as follows: NDVI_(2013)NDVI_(2009)NDVI_(2004)NDVI_(2001)  相似文献   

18.
对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交错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类型、植被类型以及生态脆弱性等进行了论述。在交错区内、随着气候从温带向寒温带逐渐过渡,土壤,植被等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该地区又是我国近百年来温度增加最明显的区域,导致冻土等环境条件的显著变化,为研究气候变暖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将研究区54个样地归并为23个聚组,结合实际生态学意义,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划归为7个植被型、24个群落,TWINSPAN数量分类较好地反映了群落分布随海拔和干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