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究生物炭对烤烟几种常用农药残留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中添加外源生物炭对烟叶及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1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降低25.63%、57.10%和39.84%,其中,甲霜灵已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40 d,施炭处理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和砜嘧磺隆也降至最大残留限量以下。施药后10 d,施炭处理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含量较相应对照分别增加176.23%、115.05%和23.28%。可见,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降低烟叶中顺式氯氰菊酯、甲霜灵和砜嘧磺隆3种农药残留量,缩短供试3种农药的施药安全间隔期,增加土壤农药残留量。结果为应用生物炭调控作物农药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定砜嘧磺隆在玉米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7—8d和10—11d,施药为33.8g(ai)·hm-2,使用1次,末次施药距收获时间隔55d,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02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砜嘧磺隆在烟草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方法]建立了利用HPLC-MS/MS技术检测烟叶及土壤中砜嘧磺隆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所建检测方法测定了GAP试验获得的烟草和土壤中砜嘧磺隆残留。[结果]在0.005~0.500 mg/kg的加标水平下,土壤和鲜烟叶中砜嘧磺隆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4.1%~95.8%、90.0%~94.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6.4%、3.6%~7.3%,定量限均为0.005 mg/kg。在0.010~0.500 mg/kg的加标水平下,干烟叶中砜嘧磺隆的回收率为87.1%~90.1%,相对标准偏差为2.0%~8.9%,定量限为0.010 mg/kg。砜嘧磺隆在鲜烟叶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005~0.041 mg/kg,在土壤中为0.005~0.510 mg/kg,砜嘧磺隆在土壤中消解较快,理论半衰期为1.4~2.9 d;施药后70 d,烤后烟叶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定量限。[结论]采用20%砜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防治烟草田杂草,于烟草移栽期喷雾施药1次,制剂用药量为90~105 g/hm~2(有效成分18~21 g a.i./hm~2),安全间隔期为70 d。  相似文献   

4.
砜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容易使后茬烟草产生药害。为明确植烟土壤中砜嘧磺隆的残留状况,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砜嘧磺隆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后,通过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砜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2)g,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 mg·kg~(-1);在0.05~5 mg·kg~(-1)范围内,砜嘧磺隆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在添加水平为0.05~0.5 mg·kg~(-1)范围内,土壤中砜嘧磺隆的平均回收率为95.55~97.69%,相对标准偏差为1.33~4.62%。采用该方法对大方县不同烟区土壤砜嘧磺隆的残留状况进行了摸底,经检测5个烟区中以黄泥塘镇黄泥村和平组土样中砜嘧磺隆的残留量最大,为0.008 mg·kg~(-1),在烤烟生产中有产生砜嘧磺隆药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以毕纳1号烟草为供试材料,在砜嘧磺隆残留土壤中配施竹炭和有机肥,测定不同时期烟株农艺性状,烟株根系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和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烟叶生理生化指标和化学成分及烟叶和土壤的砜嘧磺隆残留量,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前茬除草剂土壤残留致后茬烟草药害的缓解及其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每株烟草配施4%竹炭和有机肥100 g对砜嘧磺隆胁迫下烟株的修复效果最佳,使其基本恢复到正常生长水平。烟苗移栽后30 d和60 d,4%竹炭配施有机肥100 g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烟株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比药剂对照分别提高61. 29%、118. 18%、146. 67%和84. 84%、73. 52%、48. 14%,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药剂对照提高74. 29%、64. 95%、131. 59%、56. 65%和84. 56%、63. 09%、121. 44%、57. 02%;烟苗移栽后90 d,增加了致害烟叶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减少了致害烟叶的丙二醛含量;同时加快了砜嘧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改善了致害烟叶品质,其糖碱比(9. 66)和氮碱比(0. 99)处于优质烟叶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配施竹炭和有机肥的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烟叶品质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总之,竹炭配施有机肥对砜嘧磺隆残留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有明显提高作用,增强了致害烟株的抗逆性,对致害烟株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砜嘧磺隆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以及在玉米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1)25%砜嘧磺隆WG 18.75—33.75 g∕hm2对供试玉米生长安全,增产明显,株高、叶龄、地上部鲜重等生育指标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5%砜嘧磺隆WG 45 g∕hm2对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叶片出现褪绿斑块,但15 d左右可恢复,不影响产量;2)25%砜嘧磺隆WG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醴肠(Eclipta prostrat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等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推荐使用剂量为22.5—26.25 g∕hm2;3)25%砜嘧磺隆WG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5 d,收获时玉米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远低于我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0.1 mg∕kg限量,对农产品和土壤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淋溶、吸附和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的淋溶与与吸附土壤特性有关。在土壤pH值为6.1~7.9、有机质含量相差小于1.0的条件下,粘粒含量对单嘧磺隆淋溶的最大浓度深度贡献率为98.70%,对单嘧磺隆的吸附系数贡献率为99.81%;单嘧磺隆在黑土中的残留量随着残留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在黑土中的半衰期为12.1d。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LC-MS/MS)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采用PVC材料的圆柱形盆钵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环境条件下甲磺隆和氯磺隆的残留特性.结果表明,甲磺隆和氯磺隆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处理后15d,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两种农药残留量分别下降了44.7%和41.5%(甲磺隆)及38.7%和40.1%(氯磺隆),根际和非根际的残留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后31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77.7%和64.8%(甲磺隆)及62.7%和50.1%(氯磺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后63d,残留量分别下降了96.4%和85.1%(甲磺隆)及90.0%和79.4%(氯磺隆),残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甲磺隆的降解趋势和氯磺隆基本一致,但下降幅度比氯磺隆大.二者在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残留量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式C=G0e-λt(C代表浓度;C0代表初始浓度;t时间),决定系数范围在0.934 2~0.995 7之间.在种植水稻的条件下,下层土的农药残留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数日内达最高点,之后不断下降,122d后低于检测限.水稻下层土残留的从无到有说明农药在土壤中的淋溶可能是水田环境农药残留降解的原因之一.干旱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作用不明显.说明水旱轮作有利于农药残留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型啶虫脒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分析大田和盆栽条件下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为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和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0.01、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啶虫脒在鲜烟叶、干烟叶、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8.4%~96.9%,相对标准偏差为3.86%~6.74%,符合农药残留试验要求。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和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啶虫脒乳油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1.92~2.88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54~5.44 d,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烟叶中的半衰期为3.26~5.2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4~4.47 d,二者在烟叶和土壤中降解均较快,属于易降解农药。最终残留试验表明,5%啶虫脒乳油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60、540 g/hm2和有效成分60、90 g/hm2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4 d烟叶中啶虫脒的残留量最高为0.54 mg/kg,土壤中的残留量最高为0.027 mg/kg,远低于啶虫脒在烟草中的指导性限量(2.5 mg/kg),表明该农药残留风险低,建议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0.
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氯吡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对影响残留分析方法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氯吡嘧磺隆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66 535x+747.06(r2=0.999 9),线性范围为10~1 000ng/mL。残留样品采用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限(LOQ)均为0.002mg/kg,当样品中氯吡嘧磺隆的添加水平为0.05~0.2mg/kg时,采用该方法测得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16%~88.13%和87.65%~91.3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2%~2.09%和1.16%~2.61%。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氯吡嘧磺隆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0.78~0.97d和7.00~16.90d。试验结果显示,氯吡嘧磺隆在玉米田中属较易降解的农药。  相似文献   

11.
12种农药在烟叶中残留及烟气中转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曲靖开展了12种农药在烤烟上的田间农药残留试验。检测了12种农药在烟叶及其烟气总粒相物中的残留。结果表明:(1)施用的康福多、赤斑特、爱诺链宝、科生、宝成、除草通和甲胺磷等7种农药,在所分析样品的烟叶和相应的烟气总粒相物中均未检测到残留量,使用这7种农药不会在烟叶和烟气中产生有害成分,具有很高的吸食安全性,但是甲胺磷田间急性毒性大,被国家烟草专卖局禁用,其余6种农药可在烟草上安全使用;(2)病毒特、抑芽敏、莫比朗3种农药在烟叶样品中有残留,但在烟气总粒相物中未被检测,烟叶上使用这3种农药也具有极高的吸食安全性;(3)甲霜灵和芽畏在烟叶样品和烟气总粒相物中均被检出,但均不超过国际农残标准,在烟叶上使用这2种农药仍具有较高的吸食安全性。试验结果为科学地选择烟用农药和提高中式卷烟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烤烟种植长期使用大量化肥、农药、土壤复种率升高,造成土壤养分以及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烟叶品质不断下降;同时我国烟叶出口也一直受到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超标的困扰,严重制约了我国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生物炭基有机肥具有含碳量高、改良土壤、缓释增肥、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农林废弃物循环等优点[3-5],极适合于烟草等多年生植物的土壤改良。本文主要讨论了适合广西烟草本土的生物炭有机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对镉胁迫下烟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烟1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探讨在重金属镉胁迫下,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后,烟株根系活力、保护酶活性、烟叶中镉含量及烟叶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根际土壤的pH值,添加生物炭的施肥处理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和烟叶镉含量均在旺长期(60 d)后显著下降。成熟期(90 d)时,复合肥处理和有机肥+复合肥处理在添加生物炭后,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了22.2%和7.14%,烟叶镉含量分别降低了61.3%和40.3%。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和生物炭与有机肥+复合肥配施的烟株根系活力分别较未添加生物炭的对应施肥处理提高了11.24和18.85 μg·g-1·h-1,烟叶生物量较未添加生物炭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67.6%和21.4%。胁迫环境下,两种施肥方式添加生物炭后显著降低了烟叶的MDA含量,减少了烟叶的膜质过氧化程度,烟叶的SOD,POD和CAT保护酶活性较未添加生物炭的施肥处理也有所增加,且以有机肥+复合肥添加生物炭的施肥处理对烟叶保护酶活性的提高较为显著。因此,在有机肥和复合肥配施的情况下添加生物炭可有效改善烟株的镉胁迫环境,降低烟叶中的镉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施用生物炭后不同水分调控措施对烤烟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烤烟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关联关系、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经济性状。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后不同水分调控处理提高了各生育期烤烟净光合速率(Pn),以旺长期最强,团棵期次之,成熟期较弱;Pn与生理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施加生物炭后进行水分调控处理的Pn主要受气孔导度影响,不施生物炭和不灌溉水分处理(CK)的Pn主要受到蒸腾作用影响;烤烟SPAD值、产量和产值呈显著差异,以施加生物炭后每5天灌溉300 mL/株处理最高、CK最低,达显著差异(P<0.05)。施用生物炭后进行水分调控可促进烟叶光合作用,以施加生物炭后每5天灌溉300 mL/株处理的光合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施用生物炭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及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许昌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及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烟叶中叶绿素含量。在烟株生长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施用生物炭量最多的处理(1500 kg/hm2)叶绿素含量最高。在移栽90 d时,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现递增的趋势;当施用750 kg/hm2生物炭时,相比于常规施肥,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增加了12%,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最高,施用1125 kg/hm2的处理次之。施用生物炭用量750~1125 kg/hm2时,可以延长烟叶的成熟期,烟叶内在物质转化充分,利于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植烟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对生物炭的响应,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分别设置CK(常规施肥)和T(常规施肥+750 kg·hm-2生物炭)两组试验,研究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并用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在移栽后105 d,添加生物炭处理的烟株株高和中部叶叶长、叶宽较CK分别提高了2.34%、1.71%和5.48%。添加生物炭处理土壤的pH、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0.52个单位、11.14%、7.90%和11.76%(P<0.05)。测序结果表明,土壤中优势真菌门类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一种SAR超类群(SAR-k-NORANK)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84.78%、5.96%、2.66%和2.29%,施加生物炭提高了毛霉菌门和担子菌门的丰度,升幅分别达到了54.02%和31.49%,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CK处理降低了1.20%。FUNGuid分析结果表明,施加生物炭后,土壤中病理营养型真菌丰度降低了62.07%,腐生营养型真菌丰度升高了69.80%。对烤后烟叶进行分析发现,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增幅分别为16.47%、10.82%和11.78%,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65%、2.24%和2.14%,氯含量降低了1.46%。研究表明,施加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对腐生物质的分解速率,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并促进物质循环,改善烟株性状,提升烤后烟叶品质,同时可以降低烤烟的病害风险。  相似文献   

17.
由于油菜害虫持续暴发,农药施用量、施用次数剧增,油菜籽油安全性问题令人关注。鉴此,对筛选出的2种防治春油菜生长期内主要害虫(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吡虫啉进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试验,检测不同农药、不同施用次数在植株、籽粒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相同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供试的2种农药残留量表现为阿维菌素>吡虫啉。油菜施用吡虫啉后,植株、籽粒中的农药残留均未检出。油菜施用2%阿维菌素后籽粒中的农药残留量随施药次数增加而递增,但没有超过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农药在油菜主要器官中的残留趋势为油菜植株>油菜籽,油菜植株比油菜籽农药残留量高46.15%。在油菜植株中的农药残留量也随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烟叶质量,探讨最适宜的生物炭施用量,系统阐明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生物炭施用量(3 000 kg/hm~2、3 750 kg/hm~2、4 500kg/hm~2)对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的影响,并利用R语言构建了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显著降低烤烟黑胫病发病率及病害指数,较低水平的生物炭施用水平能促进烤烟生育前期的生长及根系发育,协调烟叶化学成分;生物炭施用量过高时对烟叶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明确了施用生物炭后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系统地阐明了生物炭促进烤烟生长及烟叶质量的作用机制。综合来看,最适宜的生物炭施用量为3 750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生物炭施用量对烤烟N和K积累的影响,在贵州省毕节市何田科技园进行了盆栽试验。采用2因素(3种土壤×5种生物炭用量)全因子组合设计,完全随机排列。土壤为采自烟田0~20 cm的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生物炭用量为0%、0.1%、1%、2.5%、5%(w/w,相当于0、1.25、12.5、31.3、62.5 t/hm2大田用量)。结果表明:黄壤、石灰土、黄棕壤上施用5.0%生物炭的处理比不施生物炭的处理,烤烟每株侧根数分别增加17.0、30.7、20.3个,增加幅度分别为150.0%、137.4%、67.1%。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根、茎、叶、整株氮(N)积累量增加,但达到N积累量最高点所需的生物炭施用量,各土壤间存在差异;根系和叶片钾(K)含量不断增加,最高增加量分别为47.8%和32.3%,根系增加最明显;烤烟根系、烟茎、叶片K积累量不断增加,最高分别为311.8%、87.9%、144.7%。总之,烟田土壤施用生物炭后,侧根数量显著增加,N和K的积累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