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些缺陷。对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良,采用细胞密度为6×105个/mL,细胞生长状态好,既能保证细胞活率,又能满足下一步试验要求。用胰酶代替胶原酶进行肝脏灌注,胰酶最适浓度为0.18%,且灌流时维持最适温度37℃,分离得到的肝细胞存活率大于90%,且纯度很高,是一种操作简便、细胞存活率和纯度较高的新的大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些缺陷。对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良,采用细胞密度为6×105个/mL,细胞生长状态好,既能保证细胞活率,又能满足下一步试验要求。用胰酶代替胶原酶进行肝脏灌注,胰酶最适浓度为0.18%,且灌流时维持最适温度37℃,分离得到的肝细胞存活率大于90%,且纯度很高,是一种操作简便、细胞存活率和纯度较高的新的大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小鼠肝细胞分离原位循环灌流方法,为肝脏细胞蛋白质组研究提供技术技持。【方法】参考Seglen胶原酶两步原位灌流法,对其进行改进,建立原位循环灌流分离小鼠肝细胞方法,对小鼠肝脏进行原位循环灌流,离体消化肝脏组织,差速离心获得纯化小鼠肝细胞;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测肝细胞活性,常规血球计数法计算肝细胞得率;利用显微形态观察、HE、PAS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方法鉴定所获得的肝细胞纯度;用含体积分数20%FBS的RPMI-1640细胞营养液对原代小鼠肝细胞进行培养。【结果】建立了原位循环灌流分离小鼠肝细胞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从每只小鼠肝脏中成功分选到细胞活性大于90%、纯度在95%以上的(4.2×107)~(6.5×107)个肝细胞。原代分离的小鼠肝细胞培养4h后,大多数细胞可贴壁,12h后贴壁完全,细胞呈伸张状态,该原代肝细胞可持续培养7d以上,且细胞形态状况良好。【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肝脏原位循环灌流试验体系,获得了纯度和活性均较高的小鼠肝细胞,分选所得的小鼠肝细胞完全满足构建肝细胞蛋白质组表达谱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构建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l,SCD1)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CD1,转染鹅原代肝细胞验证其对细胞中脂肪代谢的影响。根据鹅SCD1基因设计带有酶切位点引物,RT-PCR扩增SCD1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亚克隆至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CD1。酶切及序列测定测序正确后转染鹅原代培养肝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SCD1基因的表达,并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中脂滴情况。结果:成功构建SC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鹅原代培养肝细胞后SCD1基因获得了表达,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SREBP表达上调,同时检测到细胞中脂滴明显增多。结论: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SCD1,并在鹅原代培养细胞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CD1基因在鹅肝脏脂肪代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鲤鱼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方法]通过对鲤鱼的肝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析不同培养基、温度、pH、胰蛋白酶浓度、生长时间对鲤鱼肝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测定肝细胞活力。[结果]鲤鱼肝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在25℃左右,pH7.4,胰蛋白酶浓度0.250%,消化时间40 min,培养基为M199。分离肝细胞的平均存活率>85%,每克肝平均可获得3.8×106个分离细胞,在细胞活力及数量上达到最佳平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进经典的Seglen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采用胰酶消化获取大鼠肝细胞进行纯化、培养,过碘酸-雪夫反应(PAS)鉴定.结果显示,本法培养的肝细胞产量高、活力好,每只大鼠可获得约2×108个肝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生长期的肝细胞,细胞贴壁后变平变薄,双核细胞呈岛状连接的形态学特性;PAS鉴定,肝细胞内由于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而被染成红色.表明改良的方法稳定、高效,为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无菌环境下截取新生牛脐带20 cm,在体外进行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建立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的方法,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多向分化能力检测.[方法]采用多重酶混合消化法,分离出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向成脂、成骨诱导分化.[结果]培养出了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相对均一的梭形,平行排列生长或呈旋涡状生长.能够诱导分化为成脂、成骨细胞.细胞增殖能力强,可多次传代.[结论]胰酶消化法能够快速分离出原代奶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具有一般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进一步研究人源志贺菌对鸡的致病性和为相关侵袭特性提供体外模型,分别取不同日龄鸡胚,用0.1 g/mLⅠ型中性蛋白酶和300 U/mLⅪ型胶原酶联合分离纯化鸡肠上皮原代细胞,筛选其最佳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然后采用0.125%胰酶和0.01% EDTA联合消化进行鸡肠上皮原代细胞传代.结果显示,应用Ⅰ型中性蛋白酶和Ⅺ型胶原酶消化15日龄鸡胚肠组织可获得满意的肠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出圆形或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的细胞,培养的细胞在12 h内贴壁,24 ~48 h明显增殖,72 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生长状况不良.经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肠上皮细胞.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建立的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鸡肠上皮原代细胞,制备的细胞可以连续传代3次.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良的剪切消化法(1%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仔猪肝脏细胞,建立稳定的仔猪肝脏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体系;通过siRNA途径及RT-PCR技术检测肝细胞THRSP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平均每g肝脏可获得6.2×106个细胞,接种即时存活率达94.84%,培养存活率达50%左右,细胞转染后细胞存活率达80%以上;设计合成的siRNA的干扰效率为7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鸭原代肝细胞脂质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基因(ChREBP)表达的关联性,为深入研究ChREBP基因对畜禽脂质代谢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孵化21 d的鸭胚原代肝细胞,以DMEM高糖培养基进行培养.利用RT-PCR扩增鸭ChREBP基因编码区(CDS)序列,构建携带His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hREBP-His,通过脂质体法分别转染鸭胚原代肝细胞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采用His标签检测试剂盒检测ChREBP基因的表达量,以脂质指标测定试剂盒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并分析鸭胚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ChREBP基因表达与脂质指标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以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hREBP-His转染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均能发出绿色荧光,表明携带His标签的ChREBP基因能在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表达.ChREBP基因表达量与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的TG、TC和HDL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LDL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以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hREBP-His转染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后均能发出绿色荧光,说明ChREBP基因表达对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的脂质代谢作用机理相似,可促进细胞脂质累积.  相似文献   

11.
选择发育良好的9、11、13和15胚龄的马岗鹅鹅胚各3枚,分离鹅胚成纤维细胞并培养,于24、48、72、96、120和144 h分别进行细胞计数绘制不同胚龄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9、11日龄鹅胚成纤维细胞状态更好,死细胞和杂细胞较少;11日龄鹅胚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生长曲线最理想,活细胞比例为4个日龄中最高;9、11和13日龄鹅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1日龄鹅胚更适合用于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成年鸡原代肝细胞的药物代谢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8~12周龄的雄性黄羽鸡肝细胞,比较在不同细胞基础培养液条件下鸡肝细胞体外培养的情况,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利用MTT检测法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q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细胞中CYP450酶亚型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3种酶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离体灌流操作简便,获得的细胞存活率高达90%以上;用含0.5 mg·L-1牛胰岛素、10 g·L-1双抗(100 U·m L-1青霉素和链霉素)和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细胞,贴壁培养时可见到肝细胞较为明显的分化过程,贴壁后呈上皮细胞样生长,多角形,胞浆内容物均匀丰富,细胞核清晰透亮,少数有双核,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生长曲线和LDH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培养3~5 d时细胞状态稳定,并且在肝原代细胞培养的8 d内,CYP1A4、CYP1A5和CYP3A3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以改进的二步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操作简便,分离的鸡肝原代细胞存活率高,用含0.5 mg·L-1胰岛素、100 U·m L-1青霉素、100μg·m L-1链霉素和10%胎牛血清的DMEM基础培养液体外培养鸡肝原代细胞效果最好,培养3~5 d是进行体外药物代谢等试验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鱼类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技术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有40多种鱼的肝细胞被分离、培养并用于各种研究中。主要讨论鱼类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以及不同条件对细胞生理的影响;概括鱼类肝细胞体外培养在生理学、环境毒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旨在为建立更多的鱼类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并应用于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强化培育后草鱼的肠道粘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消化法和离心转速梯度分离肠道粘膜细胞团,分别试验不同培养液与不同CO2浓度组合、胎牛血清浓度及细胞接种浓度时细胞生长效果,并且观察草鱼原代肠道粘膜细胞生长过程,同时采用3种细胞形态观察法、MTT检测法及相关酶活力系统评价细胞培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刮取消化法,分离转速为400 r/min,在使用M199培养液、6%CO2、15%胎牛血清、接种浓度为2×103(个/孔)条件下可批量复制草鱼原代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增殖过程符合动物原代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生长分化规律,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与Giemsa染色法相结合、MTT检测法、AKP酶活力及LDH/MTT OD值可系统评价细胞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导致山东某鹅场种鹅发病的病原.从病死鹅肝脏、心脏中分离并纯化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PCR和致病性试验等进行鉴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109 CFU/mL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接种11日龄健康雏鸭后,该分离菌株对11日龄健康雏鸭的LD50为10-4.5 CFU/mL.死亡雏鸭的剖检病变与病死鹅类似,并分离出形态特征完全一致的菌落.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十二指肠绒毛断裂、脱落、肝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断裂为特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等较敏感.山东某鹅场中发病病原经分离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禽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ITGB1基因与鹅肥肝形成的关系,选取30只70日龄健康朗德公鹅,随机分为填饲组与对照组并进行24 d填饲.运用ITGB1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填饲阶段(填饲12d与24d)鹅肝脏中ITGB1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使用不同剂量的脂肪肝形成相关因子(胰岛素、葡萄糖、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处理鹅原代肝细胞,检测ITGB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发现:全长CDS共2418 bp,编码805个氨基酸,与鸭的同源性高于98%,可编码1种亲水性蛋白;与对照相比,填饲12d与24 d时,鹅肝脏中ITGB1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0.5 mmol·L-1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均能显著地诱导鹅原代肝细胞中ITGB1基因上调(P<0.05);200mmol·L-1葡萄糖能极显著地诱导鹅原代肝细胞中ITGB1基因上调(P<0.01);此外,0.2 mmol·L-1胰岛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诱导其表达上调的趋势(P=0.098).结果 表明,ITGB1基因表达上调与鹅肥肝形成密切相关,受脂肪肝形成相关因子诱导,提示ITGB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会促进鹅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腹脂沉积是目前家禽养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的脂质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前人很多研究发现叶酸和IGF2均参与调控动物的脂质代谢,因此,试验旨在建立鸡原代肝细胞培养条件,并研究叶酸对鸡原代肝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体外探究叶酸调控家禽脂质代谢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配合鸡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法分离得到鸡原代肝细胞,用高碘酸希夫氏染色方法进行肝细胞鉴定;同时分离得到的肝细胞用正常培养基培养36 h后,更换含不同叶酸浓度的培养基(0,1,5,10,15,和20 mg·L~(-1)),每个叶酸浓度6个重复,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液,并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RT-q PCR法检测基因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商业试剂盒方法检测上清液中LDH含量。并分析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叶酸剂量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采用胶原酶消化配合鸡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法可以获得分离效果好且纯度高的鸡肝细胞;不同剂量的叶酸没有影响肝细胞培养液中的LDH活性(P0.05),也没有对肝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P0.05);与1 mg·L~(-1)剂量的叶酸对照组相比,10、15和20 mg·L~(-1)的叶酸显著降低了肝细胞IGF2以及与脂质合成代谢有关的ACC和FAS基因的表达(P0.05),但叶酸并没有对鸡肝细胞中与脂质分解代谢有关的CPT1和PPARα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P0.05);并且鸡肝细胞中ACC和FAS基因的表达与IGF2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0.05);除此之外,鸡肝细胞IGF2,FAS和ACC的表达与叶酸剂量也存在着线性和二次曲线的回归关系(P0.05)。【结论】叶酸的添加可降低鸡原代肝细胞中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且FAS和ACC基因的表达可能与IGF2具有正相关关系;本试验中叶酸的最适剂量为15 mg·L~(-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对鹅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四川白鹅为供试动物,采用半原位二步胶原酶灌注法采集鹅的肝细胞,之后用含不同浓度(0(对照组,CK),5,20,35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鹅原代肝细胞,培养48h后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rdU阳性细胞率,BrdU-ELISA法检测肝细胞DNA含量,ELISA法检测Cyclin D1蛋白质量浓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和35mmol/L葡萄糖可以显著增加BrdU阳性细胞率,并可以明显提高原代肝细胞的DNA含量;5和20mmol/L葡萄糖对Cyclin D1蛋白质量浓度影响不显著,而35mmol/L葡萄糖对Cyclin D1蛋白质量浓度有显著促进作用。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35mmol/L葡萄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结论】葡萄糖能够促进鹅原代肝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己糖激酶2(HK2)基因与鹅脂肪肝形成的关系,选取30只朗德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填饲组分填饲7、14和19d3个阶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朗德鹅填饲不同阶段HK2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水平,并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胰岛素分别处理鹅原代肝细胞,观察这些因子对HK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阶段填饲组肝脏中HK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肌和腹脂则呈下调趋势。此外,在培养的鹅原代肝细胞中,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能使HK2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而胰岛素能显著上调HK2基因表达。HK2基因表达与鹅肥肝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HK2基因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速眠新和保定宁处理,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 3A1(CYP3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 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成活率约为95%.用速眠新、保定宁处理后,肝细胞CYP3A1和CYP2E1的表达随速眠新、保定宁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速眠新药物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上合理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