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喜水喜干鹅喜在水中浮游、觅食和求偶交配,因此,鹅群最好选择在宽阔水域、水质良好的地带放牧或舍饲养鹅。  相似文献   

2.
<正>一、放牧产蛋期母鹅行动迟缓,放牧时只宜跟随走,不可急赶。尽量少走坡地和高低不平的路,以防造成腹内和输卵管内出血而导致腹膜炎等。放牧时,发现有鹅表现出产蛋迹象,如不愿随群、高声叫、行动不安、寻巢等,应及时将其赶回舍内或抱回鹅棚让其产蛋。鹅群放牧到八成饱时应赶至水源处饮水、戏水。放牧前要注意放牧地和水源不能被农药等污染,同时对放牧的草地、茬地、畦地等要有计划地轮换放牧。二、管理母鹅产蛋时间多数在凌晨至10:00以前,此时不宜  相似文献   

3.
二、中鹅的饲养管理中鹅是指1月龄至选种或转入育肥时为止的鹅。对中小型品种鹅而言,就是指30日龄以上至70日龄的鹅;大型品种鹅(狮头鹅)则是指30日龄至90日龄的鹅。选入种用的中鹅称为后备鹅,不能种用的转入育肥群,经短期育肥供食用,即所谓肉用仔鹅。中鹅又称青年鹅或育成鹅,是骨骼、肌肉、羽毛生长最快阶段,所需营养要丰富完善。主要采取放牧、放牧与舍饲相结合、舍饲饲养3种方式。1.中鹅的饲养鹅是草食性水禽,放牧是当前最基本方式。俗话说“鹅要壮,需勤放;鹅要好,放青草;养鹅无巧,清水草青”,充分说明放牧对养鹅的重要性。(1)牧地选择和…  相似文献   

4.
《云南农业》2023,(2):47-48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传统观念认为,鸭是水禽,养鸭自然离不开水。水域放牧(半放牧)、大棚地面养鸭仍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模式。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鸭的发展,传统饲养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具体表现在鸭粪便直接污染鸭体、环境卫生差、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耗料多、生长速度缓慢、需要大量垫料、耗水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水禽在开放水域饲养,其粪便不仅对河流、水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5.
《饲料博览》2005,(1):53-53
雏鹅初次放牧时间,可根据气候和雏鹅的健康状况而定,热天约在出壳后3~7d,冷天为10~20d。一般3周后天气晴朗就可全牧。第一次放牧和放水必须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喂后赶放到附近平坦的草地上活动、采食青草,放牧约1h便赶回舍内。以后逐日延长放牧时间与距离。开始放牧后就可放水。初次放水可将雏鹅赶至水浴池或浅水边任其自由下水,切不可强迫赶入水中,否则易受寒。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在川西北红原县的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内选取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15 sheep/hm2)、中度放牧(medium grazing,MG,22 sheep/hm2)、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36 sheep/hm2)及无放牧(对照)(no grazing,NG) 4个样地。使用Vortis便携式吸虫器采集地表小型节肢动物;用环刀采集0-5、5-10和10-15 cm层土样,每层采2份,分别用干漏斗法(Tullgren)和湿漏斗法(Baermann)分别分离土壤节肢动物和土壤线虫。【结果】主成分(PCA)分析结果表明,无放牧处理与其他放牧处理样地间的3类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放牧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在3种放牧强度之间的差异最明显,其次是地表节肢动物,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在3中放牧强度间的差异相对最小。3种放牧强度样地中的土壤节肢动物及土壤线虫的群落密度均显著高于无放牧处理样地(P<0.01),而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密度则以轻度放牧样地最低。地表节肢动物的类群数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但不同放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以无放牧处理最高,中度放牧处理最低,不同放牧强度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是中度放牧强度样地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样地(P<0.05);而Pielou 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土壤线虫的类群数以轻度放牧最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则是随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Pielou均匀度指数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以中度放牧最低,无放牧处理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在各放牧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和土壤节肢动物的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土壤线虫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化学性质和放牧强度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不同类群土壤动物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同,重度放牧有利于地表节肢动物,中度放牧利于土壤节肢动物,轻度放牧利于土壤线虫。因此在评价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时选取合适的土壤动物类群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7.
放牧是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而又有效的利用方式,但放牧中的家畜家禽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粪便排泄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不同的强度的放牧对地下土壤与地上植被的影响不同,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放牧对地下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容重、有机碳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植被多样性及草群成分的影响等,旨在为今后家畜放牧行为研究以及放牧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民致富之友》2005,(6):26-26
(一)放牧养鹅。放牧养鹅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饲养方式,也是很多农民朋友短、平、快的致富途径。我国南北方多数农民都采用放牧方式养鹅,因为我国有大量的天然牧场,有大量的草山、草地、草坡、果木林地,沟渠道旁的零星草地以及水稻等收割后的茬地都是放牧的好场所,那里生长着茂密的、鹅喜欢吃的野生牧草如水稗草、苦荬菜、蒲公英、鸡眼草、鹅冠草、灰菜等等,不但营养成分高,而且很少污染。农民们在春夏季买鹅苗,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为例,对不同放牧植被类型、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团聚体水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草地较之放牧林地的土壤结构及结构稳定性要好;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其结构稳定性亦最差;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多、团聚体水稳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2a短期小区控制放牧试验,设置了不放牧(0头牛/hm2)、轻度放牧(0.38头牛/hm2)、中度放牧(0.64头牛/hm2)、重度放牧(0.90头牛/hm2)4个处理,在伊犁昭苏草甸草原上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土壤微生物商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放牧条件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熵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短期放牧下,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小(P>0.05),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较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对放牧的响应较土壤有机碳更敏感;中度放牧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P<0.05),0~10cm土层、10~20cm土层、20~30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依次为1 074.77,667.94,392.54mg/kg。无论放牧与否,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商均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一、死亡原因1.农药及毒饵中毒。在放牧前,未进行牧地调查,不知道牧地、农田、水域等处已施农药,如有机磷、氟乙酰胺、波尔多液等。鹅采食了施过上述农药的牧草,就会引起中毒;为了灭鼠投放毒饵,由于没有按要求投放,致使鹅误食而引起中毒。2.误食腐败动物尸体。由于夏秋季天气炎热,高温多雨,环境潮湿,病原菌大量繁殖,是畜禽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产品简介: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泛,能在各类土壤上良好生长。适于与蝴蝶豆、柱花草和爪哇葛藤等豆科牧草混种建立人工草地及改良天然草地,也可单种刈割或放牧用于饲养草食畜禽,如牛、鹅等,每公顷年产干物质8~15 t。可作为水土保持植物和护坡植物。研发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赵漫  余景  陈丕茂  冯雪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6):1025-1031
【目的】了解深圳鹅公湾典型渔业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果评估、近海资源增殖和养护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2和2013年对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调查资料,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综合指数法评估深圳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2012~2013年鹅公湾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综合健康状况处于较健康和健康状态,综合健康指数(EHI)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是有机污染指数。鹅公湾海域人工鱼礁区的综合健康状况优于对照区,其中,人工鱼礁区的浮游植物密度、底栖生物生物量、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标均处于健康状态,富营养指数、石油类污染指数、浮游动物生物量指标处于较健康状态,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深圳鹅公湾海域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到健康状态,受有机污染指数、鱼卵仔鱼密度和游泳生物资源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投放人工鱼礁有助于改善鱼卵仔鱼密度和底栖生物资源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以克氏针茅典型草原放牧西门塔尔牛(2岁)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短期放牧强度(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索典型草原的适宜载畜率,为减少草地退化及其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表层含水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土壤表层容重变化则相反。中度、重度放牧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影响显著;(2)放牧强度主要影响0~20cm土层养分。轻度放牧显著降低全N、速效N含量。重度放牧显著降低速效N和速效K;(3)放牧强度对全P、速效P和全K的影响不显著;(4)垂直分布上,各处理养分基本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制定适宜的载畜率,是维持土壤养分平衡,遏制草地土壤退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鹅在传统上是以采食青粗饲料为主的水禽。我国养鹅业以采用放牧为主、适当补饲的个体养殖为主,虽然投资较少,但仔鹅生长慢、母鹅产蛋少,总体效益有待提高。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的舍饲集约化是发展趋势,但我国北方的地区可供养鹅放牧的水、草地和青饲料有限,制约了养鹅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读者朱明亮问:鹅场选址考虑哪些方面?答:水源鹅是水禽,天性喜水,习惯在水中嬉戏、交配和觅食。因此,建场应该选择水质好、水源充足的场地,凡经检验未经污染的井水和河水都是良好的水源一般以沟、河、湖等流动活水为好,水库、池塘等也可利用。草源鹅是草食家禽,1只鹅每天可消耗1.5~2.5千克青草。所以鹅场最好建在附近有可供放牧  相似文献   

17.
1.前言从改革开放至今,广东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缺少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河道水体的保护。工业生产产生的许多有害物质未经处理就排入各河道,导致河道中的水受到严重的污染,而养殖业离不开水,当农民用了受污染的水体养殖像鹅,鸭,鱼等时,一方面疾病危害水禽健康,降低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危害人类健康。当农业使用受污染的水灌溉时,使土壤也受到了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放牧引起的土壤硬度变化的机理,用土壤表面硬度计测定比较了放牧与围封禁牧草地栗钙土的硬度,结果表明:长期禁牧的典型栗钙土、暗栗钙土和沙质栗钙土的表层土壤硬度分别只有3.14&#177;1.06、2.67&#177;0.60和2.14&#177;0.54kg/cm2,持续过度放牧使它们分别增加了2倍、2倍和3倍。禁牧4 a的暗栗钙土其表层土壤硬度增加部分已下降了92%(以栏外放牧区与禁牧24 a的土壤硬度差为100%),但仍显著高于禁牧24 a的土壤硬度。禁牧8 a的沙质栗钙土,由于放牧而增加的硬度已下降了97%,与禁牧20 a的土壤没有显著性差异。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硬度与土壤湿度及容重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土壤硬度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复相关系数只略高于硬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通径分析显示土壤重量含水量和容重对土壤硬度的表观决定率分别为74.4%和0.03%。根据土壤含水量与容重之间的回归方程从土壤含水量中减去容重的影响后,两者的决定率分别为9.8%和67.6%。说明土壤被压缩后不但直接对土壤硬度产生作用,而且通过影响土壤含水量而间接影响土壤硬度。放牧造成的土壤压实,及禁牧后恢复都是首先从表层开始的。因此,如果...  相似文献   

19.
放牧作为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对土壤细菌的生长、活动、生存具有重要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放牧是主要的草地利用方式,而放牧条件改变引起的生境变化成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目前关于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结论并不统一。采用Hiseq高通量测序对放牧梯度下西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放牧梯度下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在中度放牧下最高,而均匀度没有显著变化。其优势物种相对丰度随放牧强度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Pseudonocardia、Sporosarcina、Thermomonas相较于中-弱放牧梯度在强放牧强度下相对丰度增大,而Rhodoplanes、Microlunatus在强放牧作用下相对丰度表现为减小。门水平上细菌类群间相关性随放牧梯度而变化,且细菌群落结构和位置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显示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引起鹅跛行的主要原因:1.机械因素。因鹅群打斗,放牧中鹅腿跌伤、扭伤等。2.物理因素。如鹅的脚垫被锐利物刺伤或被强酸强碱性物质烧伤等。3.营养因素。如鹅饲料中钙和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蛋能比失调及某些维生素含量不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