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颡鱼性腺分化及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法研究黄颡鱼的性腺分化并观察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27±1)℃(中温组)条件下,15日龄(全长(13.99±0.24)mm)黄颡鱼性腺开始分化,具有裂隙(即卵巢腔)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精巢;精小叶和输精管最早出现于60日龄(全长(47.58±1.74)mm),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显著早于雄性。(32±1)℃条件下(高温组)仔鱼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早5~10d,(22±1)℃(低温组)仔鱼发育缓慢,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晚25~30d。中温组和低温组幼鱼雌雄比接近1∶1(分别为1∶0.96和1∶1.17);高温组幼鱼雌雄比例为1∶2.09,雄性率为(67.70±0.54)%。高温条件((32±1)℃)使性腺发育趋向雄性。  相似文献   

2.
养殖牙鲆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切片方法观察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牙鲆仔鱼10日龄(全长约4.2 mm)时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20日龄(6.6 mm)时性腺原基形成;30日龄(9.7 mm)时原始性腺形成;50日龄(23.9 mm)时输精管原基形成,精巢开始分化;65日龄(56.1 mm)时卵巢腔形成,卵巢开始分化;85日龄(84.3 mm)时精巢出现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105日龄(127.8 mm)时卵巢内出现卵细胞,卵巢分化完成.牙鲆雌、雄性腺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雄鱼性腺分化早于雌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的性别遗传比例及雌、雄性腺发育过程,为高比例雌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性别连锁微卫星标记scaffold 1128_343检测两个半滑舌鳎养殖群体生长过程中雌性比例的变化特征,并结合遗传性别鉴定和石蜡切片技术,跟踪观察半滑舌鳎25日龄至两年性成熟的整个性腺发育过程.[结果]对12~76日龄的两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性别鉴定,发现群体Ⅰ和群体Ⅱ的平均遗传雌性比例分别为50.00%和50.23%,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半滑舌鳎性腺发育早期(25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腺结构无明显差别,至5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开始出现差别,至76日龄雌、雄鱼性腺结构出现明显差别,至106日龄雌、雄鱼性腺出现明显分化,可通过性腺切片鉴定出雌、雄性别.[结论]半滑舌鳎雌、雄鱼遗传性别比例基本符合1∶1的分布规律,雌鱼性腺发育和分化较雄性更快、过程更复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雌、雄性腺发育规律及特征,本研究通过采用生物学解剖和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观察方法,对斑石鲷性腺的雌、雄分化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斑石鲷的性腺发育为雌雄异体的分化类型,雄鱼精巢属于小叶型结构,共分为6个发育时期,水温在24-26℃,120日龄,全长56.1-64.5mm时出现输精管原基,标志精巢分化开始,180日龄时形成精小叶标志着精巢解剖学分化的完成,并同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标志着精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子的发生分为5个阶段,即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雌性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水温在24-26℃, 90日龄,全长30.4-49.5mm原始性腺开始出现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卵巢解剖学分化的开始,150日龄出现卵巢腔的雏形,180日龄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卵原细胞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体积明显变大,进入卵母细胞小生长期阶段,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前期出现核仁,到中后期数量增多,并出现滤泡细胞,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期阶段,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卵黄颗粒增多,第Ⅴ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溶解,核仁消失,整个细胞充满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开始出现萎缩变小。研究表明斑石鲷卵巢在解剖学分化时间上早于精巢,在细胞学分化上精巢和卵巢大致同步,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发育均表现出不同步特征。  相似文献   

5.
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性腺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学方法对1.5~2.5龄红笛鲷的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红笛鲷GSI在3—5月处于较高水平,5月达到最高值(0.14%),6-7月呈下降趋势,8月略有回升,而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雄性红笛鲷GSI的周年变化趋势与雌性红笛鲷基本相似;雌雄红笛鲷HIS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3月最高(雄性红笛鲷为1.73%,雌性红笛鲷为1.71%);雌性红笛鲷除6-8月外,其GSI与HSI均呈负相关,而雄性红笛鲷在5~12月GSI与HSI呈正相关,其他月份呈负相关。另外还发现精巢中精原细胞与卵巢第Ⅱ、Ⅲ时相细胞的出现几率与雌雄红笛鲷的GSI周年变化一致。精巢的发育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整个发育过程,但结合解剖学特征总体判断,精巢仅发育到Ⅳ期早期;在雌鱼只观察到卵原细胞、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结合解剖学特征判断卵巢只发育到Ⅱ期。  相似文献   

6.
平胸龟年龄与生长及雌雄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平胸龟年龄与生长及雌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均随其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4龄时增长速度最快,4~5龄时增长较慢,体质量与年龄的生长方程为m=20.346e0.661 2t.体质量与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体高,背甲宽与背甲长、腹甲宽与腹甲长,背甲长与腹甲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雌雄性比约为1:1,1、2龄雌雄无显著差异,3龄时雌雄的背甲宽与背甲长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性偏圆形,雄性偏椭圆形;5龄时雌雄头甲宽与背甲长的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雌性大于雄性.雌雄在生长方面存在差异,0~1龄时雌雄性生长相当,2、3龄时雄性生长快于雌性,雄性体质量大于雌性,但在4~5龄时雌性生长加快,雌性的体质量是雄性体质量的1.12倍.  相似文献   

7.
布氏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布氏罗非鱼性腺分化的时间和性腺发育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布氏罗非鱼(Tilapia buttikoferi)性腺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布氏罗非鱼出膜后的20 d卵巢分化,分化的标志是出现卵巢腔;精巢分化晚于卵巢,分化标志为精巢内形成精小叶;雄性个体在180日龄达到性成熟,而雌性个体240日龄才完全成熟。布氏罗非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生长期,初级卵母细胞大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第Ⅱ时相卵母细胞有多个核仁,出现单层滤泡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空泡,核仁环状贴核膜排列,后期出现双层滤泡膜结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和粗大的核仁;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其核膜溶解,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充满大的卵黄颗粒,空泡与卵黄颗粒交互排列。在五期卵巢中同时存在Ⅱ、Ⅲ、Ⅳ时相卵母细胞,并且靠近卵巢壁的卵母细胞发育时期要早于中间,布氏罗非鱼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分批。布氏罗非鱼精巢为小叶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形态学、解剖学及组织学方法对玻璃扯旗鱼的性别特征及其幼鱼性别分化基本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6月龄玻璃扯旗雌鱼卵巢中能观察到各时相的卵母细胞,在雄鱼精小管管腔内有大量精子;4月龄以上玻璃扯旗雌鱼的腹部隆起,并有淡黄色颗粒状组织,而雄鱼无类似结构;100日龄以上雌鱼的臀鳍有钩状小齿,但2月龄前的幼鱼无该组织。5~50日龄幼鱼性腺发育状态显示:10日龄以下幼鱼的体内无分化明显的生殖腺;15日龄幼鱼体内有生殖包囊,且15日龄之前仅在腹腔一侧可观察到性腺组织,而25日龄幼鱼的腹腔两侧均有对称分布的类卵巢结构;至30日龄时,部分幼鱼可观察到有棒状精巢,性腺开始分化。本研究中探明了玻璃扯旗鱼性别分化及性腺发育的关键时间节点,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性繁殖的性别决定机制虽具有多样性,但其生殖细胞都经过几轮有丝分裂和增殖后进入减数分裂,最终产生雌性或雄性配子。尽管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生殖细胞在形态上没有雌雄差异,然而,未分化的生殖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如何获得雌雄性别特征尚不清楚。青鳉(Oryzias latipes)正常XX卵巢、正常XY精巢以及性腺体细胞衍生因子(gonadal soma-derived factor,gsdf)缺失型(gsdf-/-)卵巢的蛋白质组学质谱比对分析结果显示,gsdf-/-XY卵巢中Tsn(Translin)蛋白产物显著高于gsdf-/-XX卵巢,提示Tsn蛋白表达可能受dmy(DM-domain on Y chromosome,又名dmrt1bY)及下游Gsdf雄性信号调控。从青鳉性腺组织的cDNA中克隆了tsn基因的ORF(Open Reading Frame)片段。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分析及系统发育树评估显示,Tsn在脊椎动物物种间具有进化保守性,青鳉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Tsn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tsn的mRNA在野生型青鳉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免疫荧光检测发现,gsdf-/-XY卵巢中抗青鳉Tsn抗体阳性反应的囊性生殖细胞异常增多,同蛋白组学分析得到的gsdf-/-XY卵巢中Tsn蛋白表达量高于gsdf-/-XX卵巢的结果相一致。在青鳉性腺分化发育过程中,Gsdf信号可能抑制Tsn阳性的雄性囊性生殖细胞增殖,当该信号被破坏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导致Tsn阳性生殖细胞在gsdf-/-XY卵巢中大量积累。青鳉Tsn阳性生殖细胞的囊性增殖,是青鳉有丝分裂期生殖细胞雄性分化的特征之一,为脊椎动物有丝分裂期生殖细胞的雌雄性别鉴定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卡拉白鱼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卡拉白鱼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机构,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卡拉白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均分为六个时期.3月龄性腺开始出现分化.雄鱼15月龄体重16.22±1.02g,成熟系数12.95,精巢发育至Ⅳ期,精子出现;23月龄精巢发育Ⅴ期,已充满精子性成熟.卵巢Ⅰ期6月龄,体重2.93±0.58 g,个体卵巢均处于此期;Ⅱ期9-12月龄,体重3.73±0.77g至7.29±1.13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0.80 1.09;Ⅲ期1 3 1 5月龄,体重9.21±1.42g至1 7.54±1.59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8.67 10.15;Ⅳ期16-23月龄,体重20.31±2.57 g至30.78±4.32g个体均处于此期,成熟系数13.59-9.90;Ⅴ期24月龄,体重53.42±1.48g个体卵巢处于此期,成熟系数11.61.卵巢发育Ⅲ期出现辐射带,最初卵黄物质是以碳水化合物卵黄-液泡形式出现的,卵膜由卵母细胞膜、辐射带和包卵膜组成,膜结构与其微黏性卵相适应.卵巢发育属于同步分批类型,为一次分批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11.
鳜仔鱼视网膜及口腔齿的发育对摄食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及HE染色的方法对鳜受精卵及1~30 d仔鱼的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受精后54 h晶状体形成,视网膜还未分化;80 h视网膜分化为外核层、内核层、内网层和神经节细胞层4层结构;98 h形成色素上皮层、视杆视锥层和神经纤维层;124 h外网层形成,视网膜10层结构发育完全。孵化后4 d开始出现少量颌齿和咽齿;5 d和14 d分别观察到腭齿和犁齿;15d时鳃耙形成但形状较小。口腔齿的数量随着仔鱼个体的生长而增加至近于成体。(2)鳜内核层分化成一层水平细胞、数层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属光感受系统不发达的类型。(3)鳜仔鱼在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时已经开始形成口腔齿,为提高捕食的成功率提供了基础条件,充分表现了个体发育在进化过程中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减少,孵化后29 d,体长18.36 mm时,只有一层神经节细胞,说明此时的仔鱼已适应黑暗环境生活。鳜视觉结构的变化与其从浮游到底层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研究亮点:从组织学研究角度对鳜仔鱼视网膜发育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了视网膜各组成结构的发育特征,并结合鳜仔鱼齿的发育特征,分析了其对摄食行为的适应,首次解释了伴随着视网膜发育而形成的由浮游生活到底层生活的适应,研究结果以期为鳜在种苗生产过程中正确选择开口饵料和早期动物性饵料,以降低种苗的死亡率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黄色(HS)、黑斑色(HB)、红纹色(HW) 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3个不同体色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540~0.68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62~0.631之间,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聚类树分析均显示HB与HW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显示,3群体被分为2个亚群,HS群体集中在亚群I,HB、HW群体集中在亚群II。30个位点中的大多数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应增加选育群体的有效数量,防止种质衰退。符号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HW群体显著或极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可作为开发新体色翘嘴鳜品系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鳜类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多样性水平,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个群体97尾鱼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鳜序列长度为843 bp,无变异位点,只有1种单倍型,斑鳜有852 bp和856 bp两种序列,28个多态位点和11个单倍型,中国少鳞鳜也有845 bp和846 bp两种长度,5个多态位点和5个单倍型;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种鳜鱼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00 0、0. 008 7±0. 002 0和0. 002 0±0. 000 9,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 000 0、0. 859 9、0. 736 7和0. 000 0、0. 008 7、0. 002 0。分析表明,3种鳜鱼在终止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种或属间差异,锦江斑鳜是一个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种群;中国少鳞鳜虽然单倍型多样度丰富,但遭受过瓶颈效应,导致其核苷酸多样性偏低;大眼鳜遗传组成单一,多样性十分贫乏,推测可能有入侵的养殖群体。锦江系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历史上鳜类资源丰富,但已遭严重的破坏,加强其鳜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鳜采样中,采集了兼具鳜(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鳜与大眼鳜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鳜和大眼鳜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鳜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鳜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鳜,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鳜和大眼鳜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鳜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鳜和大眼鳜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鳜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体质量为(5.27±1.03)g的赤眼鳟、(5.05±1.21)g的麦瑞加拉鲮和(5.19±0.92)g的鳜的化学组成,估算了这3种鱼的能量密度,以探讨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赤眼鳟和麦瑞加拉鲮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鳜,水分显著低于鳜(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高达92.56%±2.31%和93.17%±0.36%,多数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0.82。而赤眼鳟的脂肪和能量密度更高,显著高于麦瑞加拉鲮和鳜,灰分显著低于麦瑞加拉鲮(P0.05)。研究表明,这两种鱼对鳜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赤眼鳟的营养价值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鳜骨骼肌快肌和慢肌的组成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骼肌组成特征是鱼类肉质性状评价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鳜(Siniperca chuatsi)肉质性状的组成特征,通过制作骨骼肌石蜡切片,比较了鳜快肌和慢肌两种类型骨骼肌的组织学特征,快肌和慢肌在肌纤维细胞直径、形态上存在差异。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了鳜快肌和慢肌的蛋白质组成特征,它们在50~60 ku和10~15 ku大小的条带中存在差异。克隆了鳜快肌和慢肌肌球蛋白重链(MHC)S1结构域的序列,快肌和慢肌S1结构域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 523 bp、2 520 bp,编码841、84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87.6%,以两个loop区的差异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鳜快肌、慢肌在肌纤维细胞形态、蛋白质组成以及肌球蛋白重链分子结构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其担负不同的运动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卵巢打点注射质粒pIRES2-EGFP生产转基因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转染兔卵母细胞,探索建立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可定量生产转基因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只成年新西兰雌兔,每侧卵巢内分别打点注射0.25 mL 0.5~0.8 mg/mL的质粒,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第31日进行人工辅助配种;卵巢注射后第3日、第16日和31日随机各取1只雌兔卵巢做冰冻切片,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应用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转基因新生仔兔阳性率.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卵巢冰冻切片及48 h以后的胚胎呈现绿色荧光;卵巢注射报告基因后第3日配种的雌兔后代阳性率最高,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分别为72.7 %和45.5 %;第31日配种的后代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6.8 %和15.8 %;第16日配种、第3日配种和第31日配种雌兔的阳性后代数量呈递减趋势.卵巢注射后第3日配种,虽然后代阳性率较高,但是其产仔数最少.实验结果表明,用注射器直接对卵巢打点注射外源基因生产转基因兔的方法操作简便、高效,为日后大规模制备一些大型家畜的转基因后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到成虾阶段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池塘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幼虾至成虾阶段不同个体间存在的生长差异,本实验采集了放苗后第28、38、48、58、68和73天的对虾样品。首先以28天对虾样品为例,计算不同体质量虾所占比例;按体质量排序的前10%(14只)、中位数附近10%(14只)、后10%(14只)定义对虾生长速率高、中、低3组,其次对对虾的体长、体质量分别进行幂函数拟合和线性回归,比较不同生长特性虾之间的差异。再分别计算所有样品及不同生长速率组虾的绝对日增长、绝对日增重和相对日增长率、相对日增重率。结果发现,相同生长时期的3组虾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95%),将这些生长速率不同的虾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虾的生长情况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其次,体长对体质量的线性回归结果为:幂函数W_(所有样品)=1×10~(-5)L~(3.0051),直线方程y_(所有样品)=3x-4.92,不同生长速率组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_高=3.41x-5.71,y_中=3.21x-5.30,y_低=2.92x-4.78;直线方程中斜率与生长速率呈正相关,3组线性回归方程能更加确切地反映出3组虾的真实生长情况;同时发现,不同生长速率虾的绝对生长值与对虾的实际生长情况吻合,而相对生长值与对虾的实际生长情况不相符,建议以后分析对虾生长特性时参数选择绝对生长值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有机水溶肥能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和改良作物特性。针对番茄不同生育期需肥特性不同,本试验以生物基磺酸盐为基础,设计苗期、花期、结果期配方肥,苗期N2O+P2O5+K2O总量为22,设置E1(12-4-6)、E2(9-4-9)两个N-P-K水平;开花期N2O+P2O5+K2O总量为50,设置M1(20-8-22)、M2(19-6-25)两个N-P-K水平;膨果期N2O+P2O5+K2O总量为58,设置L1(15-9-34)、L2(13-7-38)两个N-P-K水平,共8个处理,系统研究其对番茄植株长势、果实品质与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筛选出能有效提高番茄品质、产量及有效改良土壤养分的配方肥。结果表明,番茄生长前期N-P-K为12-4-6和9-4-9时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生长中期N-P-K为20-8-22时比19-6-25有利于株高、茎粗、叶片数的增加;生长后期N-P-K为20-8-22(M1)13-7-38(L2)有利于提高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E1M2L1和E2M1L2可溶性糖含量最大为5.71%、5.70%,E1M1L1显著低于E1M2L1;E2M1L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较E2M2L2高9.1%;E1M2L2的VC含量最高,E2M1L1、E2M1L2和E2M2L1次之。E1M1L2显著增加了番茄产量,比E2M2L2最低产量高88.2%,E1M2L1和E2M1L2次之,667 m2产量分别达3 748.60、3 347.81 kg。E2M1L2速效养分含量、EC、pH均表现居中。从产量而言,E1M1L2能够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但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E2M1L2即苗期总肥量为22,N∶P∶K为9∶4∶9,开花期总肥量为50,N∶P∶K为20∶8∶22,膨果期总肥量为58,N∶P∶K为13∶7∶38更有利于番茄生长,果实品质和土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