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土地复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土地复垦研究的基础。以山西省宁武县孟家窑煤矿为例,对该矿拟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形地貌、土壤图等相关资料,从损毁程度、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有机质等因素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研究区的复垦土地划分为宜农用地、宜林用地、宜草用地,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各适宜地类划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类。其中,宜农一等地面积为134.41hm2、宜林一等地面积37.78hm2、宜草一等地面积96.34hm2。  相似文献   

2.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地、白榆林地、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农田、草地、裸地6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因子的显著性差异,以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白榆林地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降低土壤温度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余复垦模式,保持土壤水分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效果最显著;白榆林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最显著;农田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最显著;各种复垦模式均有降低土壤pH效果。总的来说,刺槐白榆混交林复垦模式对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煤矸山复垦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障碍因素。因此,查明煤矸山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指导煤矸山植被复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山西省长治王庄煤矸山复垦6年的林地(SL)和草地(GL)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种植被类型煤矸山土壤重金属Hg、As、Pb、Cd和Ni污染的生态风险。【结果】(1)从2种复垦地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来看,在20~40 cm土层,复垦林地(SL)和复垦草地(GL)Pb、Hg、As和Ni不同程度偏高,其中Pb最明显,但在0~20 cm土层,2种复垦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CK样地。(2)从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单个污染要素看,复垦煤矸山土壤中Hg和Cd是主要的污染元素,其中Hg属于极强的生态危害,Cd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在0~20 cm土层,GL样地和SL样地污染状况差异较小,但在20~40 cm土层污染程度差异较大;从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来看,0~20 cm土层危害程度表现为GLSL;20~40 cm土层为SLGL。【结论】可见,2种复垦样地20~40 cm土层重金属含量高于普通灌草林地,并且Hg和Cd是复垦样地中主要的污染元素;2种复垦样地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在0~20 cm土层表现为复垦草地高于复垦林地,但在20~40 cm土层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霍州曹村煤矿矸石山复垦6年果园(OP)和复垦6年草地(GL)为样地,分析了2种农林用地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100 cm土层养分剖面差异,以期为煤矸山重构土壤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煤矸山复垦6年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明显优于复垦6年草地,其中养分改善程度较好的是土壤全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较差的是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复垦6年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含量明显较常规果园低,但速效养分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却优于或相当于常规果园;复垦6年草地除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规草地外,其余土壤养分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草地。从两种复垦煤矸山100 cm土层养分含量的剖面差异来看,复垦6年果园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表层(0~20 cm)、中层(20~60 cm)和深层(60~100 cm)均高于复垦6年草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磷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表层或中层,但2种利用形式复垦地土壤全氮含量在100 cm土层中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朔露天煤矿原地貌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方法]以地处黄土高原区的平朔特大型露天煤矿为例,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和高程信息数据,应用Map GIS6.7软件,对高程影响下矿区原地貌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露天煤矿"采剥-排弃-复垦"模式,分析排土场排弃高度对土地复垦需求的影响。[结果]平朔露天煤矿原地貌土地利用结构与高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高程的增加,草地的分布比例增大,耕地的分布比例减小,林地所占比例很小;草地生态系统比耕地和林地更适应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在复垦土地利用布局上,耕地应该尽可能安置在高程相对较低的区域,高海拔地区适合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同时,针对平朔矿区的采矿用地计划,在保证复垦区域耕地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适当降低耕地的复垦比例,鼓励复垦草地。[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土地复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不同复垦年限和复垦模式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构建露天矿区复垦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以山西安太堡露天矿区3,8,20年复垦耕地、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原地貌耕地和自然恢复地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样地土壤容重、养分、微生物量及酶活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样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复垦区土壤容重在1.37~1.5...  相似文献   

8.
为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地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中可开垦土地占96.89%,其中,其他草地占76.39%,裸地占12.87%;可复垦土地仅占3.11%。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集中分布于川南地区,川东和川西分布较少;可开垦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与耕地后备资源基本一致,可复垦土地多分布于四川盆地。海拔高程、平整系数、地貌类型、耕地面积及城镇化率等因素是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69-1674
运用GIS技术对山西繁峙县金方圆矿区土地复垦方案(2013—202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分析了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2013—2028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其他草地、采矿用地、其他林地和裸地呈减少趋势,有林地、灌木林地、人工牧草地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其他草地和采矿用地向人工牧草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转变,其中,以其他草地和采矿用地减少为主,人工牧草地呈平稳增加趋势;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驱使土地利用类型向着耕地、有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地类转变,不断提高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辽宁省海州露天矿排土场恢复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组成及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总量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荒裸地,3种林地中,榆树林地高于刺槐和紫穗槐林地;在微生物组成中,真菌数量最低,不足微生物总量的1%,细菌和放线菌所占的比例相当;在0~10 cm土层,三种林地为放线菌占优势,其它恢复措施地为细菌占优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放线菌比例略有提高;荒裸地的生理类群数量显著低于修复地(P0.05),氨化细菌在0~10 cm土层为紫穗槐林地最高,在10~20 cm土层为刺槐林地最高,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为刺槐林地最高,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为天然草地中最高;各类微生物的垂直分布表现为0~10 cm高于10~20 cm。修复地能明显提高排土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在各修复地中具体表现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  相似文献   

11.
将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的5个排土场按照植被覆盖和地形划分为8个基本景观类型,包括耕地、草地、草灌混交、灌木混交、乔草混交、乔灌混交、新造复垦地和退化地,总计496个斑块。利用3S技术和分形理论对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景观特性及其变化的分形性质。结果表明:分维数的大小反映了景观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反映了排土场内景观斑块的不规则程度和复杂程度;乔灌混交地和灌木混交地保持着较高的分维数,新造复垦地和草地的分维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则差别不大;植被景观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在南排土场、西排土场受地表物质组成和地形的影响为主,其多样性指数较高,在内排土场、西排扩大区受植被类型的影响为主;草灌混交地的景观多样性远高于其它现有的复垦植被区,但其景观优势度则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南排、西排及西排扩大区的景观过程以控制水土流失、增加植被覆盖为主,内排则着重发展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多种效益的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邢台市耕地后备资源类型进行了简介,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可开垦其他草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裸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4种主要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开发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邢台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前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矿区复垦地土壤生态环境,于2018年9月对铜陵市狮子山3个尾矿库复垦地和1个对照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动物24类1 191只。优势类群为弹尾目、甲螨、前气门亚目、蚂蚁和鼠妇,占总数的76.99%。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方差分析表明,香樟林获得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5),刺槐林地与其他样地的个体数无显著性差异,类群数有显著性差异,芒草地和白茅草地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分析表明,弹尾目与土壤pH、TP显著相关;凋落物层厚度、土壤TN、TC、TOC与双尾目、蚯蚓、双翅目幼虫、鼠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鞘翅目幼虫呈显著负相关。香樟林地对照下的复垦地生态恢复综合评价表现为刺槐林地恢复效果较好,芒草地和白茅草地的恢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废弃窑洞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选择了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坡度和地表稳定性8项指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废弃窑洞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胡同式废弃窑洞,除土壤有机质为中等适宜等级外,其余7项指标均达到非常适宜等级;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地表坡度、地表稳定性4项指标为中等适宜等级,其余4个评价指标均达非常适宜等级,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均适宜进行土地复垦;土壤性质对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均没有明显的限制,但在土地复垦工程和复垦后的土地利用中需要考虑改善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地表坡度和地表稳定对胡同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不存在限制性影响,但对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影响,需要采取工程以及生物措施来改善地表坡度和塌陷对复垦后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筛选具有稳定性、主导性、可操作性的景观适宜度评价指标,构建绿地景观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在绿地GIS基础上,从绿地的环境适宜性、环境协调性、生态功能、美学功能4个方面对武钢工业区园林绿地进行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在武钢工业区100个绿地斑块中,适宜的斑块有25块,占总数的25%;基本适宜的斑块有59块,占总数的59%;不适宜的斑块有16块,占总数的16%.说明在武钢工业区已建绿地斑块中,一些绿地还存在着大气污染严重、土壤硬度较大、土壤厚度较薄、噪音污染重、人口密度高、郁闭度小、可达性低、斑块叶面积指数小、斑块面积小、斑块连接度较低、树种数较少、季相变化树种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平朔矿区原地貌、未复垦及不同复垦模式下典型样地表层土壤在0~10 cm和10~20 cm处的容重、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氮和碳氮比的特征进行横向、纵向与综合分析,揭示复垦土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复垦样地除了容重以外的其他理化指标均值都低于原地貌样地和复垦样地;复垦样地中土石混排的林地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各样地容重在0~10 cm均值都低于10~20 cm土层;仅未复垦样地的田间持水量均值在0~10 cm低于10~20 cm土层;有机质、全氮和碳氮比在0~10 cm的均值一般高于10~20 cm土层。原地貌样地中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和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未复垦样地中容重与土壤化学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田间持水量与其他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复垦样地中指标的相关性类似原地貌样地,只是容重与全氮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土石混排方式下的复垦方向为林地,以纯土壤为复垦物质条件下的最初复垦方式为草地,在复垦10年后可考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为耕地。  相似文献   

17.
寻乌县菖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寻乌具葛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土地复垦的可行性及适宜的开发利用方向.结果显示,寻乌县葛蒲平顺采石场矿区待复垦土地面积为2.50 hm2,均适宜被开发为林业用地,适宜性均为2级.  相似文献   

18.
丘陵区农户复垦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参与式问卷调查和决策贡献因素层次分析法,探索丘陵区农户复垦决策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复 垦决策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各决策中间因素层对复垦决策的影响程度高低分别为:经济因素、住房因素、 区位因素、人口因素;影响农户复垦决策的因子主要是家庭总收入、预期生活成本农户;因此应以自身经济实力为 主导,确保未来生计不受影响以及未来生活质量原则上不降低为底线的基础上做出复垦决策.  相似文献   

19.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的极端性,最后结合最小限制因素法找出限制因素,以分析不同评价单元适宜的土地复垦方法及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适合五峰山煤矿区的复垦模式: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此外,五峰山煤矿区属于山地煤矿,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山地煤矿区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最佳方向,以神木市大柳塔镇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为例,结合实际调研情况,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权重及评价标准,进行工矿废弃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78.9413hm2复垦土地中有24.7376hm~2适合复垦为耕地,有17.8479 hm~2适合复垦为林地,有36.3558 hm~2适合复垦为草地。通过复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当地土地供给,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保障矿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