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玉米新品种进行综合性状比较,筛选出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熟期适中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10个参试玉米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室内考种和田间产量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泰玉3号、迪卡008、亚航639产量比对照正大619高,综合抗病性强,果穗外观品质优,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太平洋98、瑞恒666产量虽比对照正大619低,但差异不显著,综合抗病性强,果穗外观品质优,也可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社旗县种植的抗病抗倒高产当家接班玉米品种,对先玉1466、农丞998、华隆910、华隆1015、睿玉338、宁玉688、秦丰616等17个新品种(系)进行了夏播区域对比试验,对照(CK)为郑单958。结果表明,经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检验,比郑单95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的有8个品种,分别表现为先玉1466比CK增产53.74%,农丞998比CK增产36.04%,华隆910比CK增产24.51%,华隆1015比CK增产22.67%,睿玉338比CK增产21.63%,宁玉688比CK增产17.82%,睿玉208比CK增产16.12%,秦丰616比CK增产15.73%;这8个品种抗病抗倒丰产性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比CK增产达显著水平的有3个品种,分别为金粒202、孟玉110和华隆1151,分别比CK增产14.81%、14.81%和14.42%,这3个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性和一定的抗病性,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震宇  王友德  陈树宾  王婷  郭斌  桑志勤  李玉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3-19964,19991
[目的]筛选适宜在新疆石河子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熟期适中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12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并对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室内考种和田间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具有明显差别;川单14株高、穗位高均最高;2个密度条件下MC716产量均最高,较对照分别增产5.56%和16.62%,综合抗病性强,果穗外观品质优。[结论]MC716、先玉335、浚单20、沈单16、DH6053、Mc103、吉单261品种可以作为新疆石河子地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广西品种审定、推荐参加全国南方区试等提供科学依据,加速当地水稻优良新品种的推广。【方法】对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品种区域试验,试验共设12个处理,以特优7118作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各参试组合全生育期为123-134d,除中智优161和JK-439分别比对照特优7118(CK)短1d和3d外,其余组合均比对照特优7118长,其中东两优814最长,比对照特优7118(CK)长8d;12个参试品种中有7个品种产量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增幅在0. 03%-5. 87%之间,其中特优676、特优9983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特优676、特优9983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乾两优野丝占、中智优161比对照特优7118(CK)增产达显著水平,为初选的较好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新品种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主栽玉米品种作对照,经两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研究玉米新品种"农职802"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及其农艺性状。【结果】"农职802"以自选系"M88-/hm2,比对照增产5. 0%,增产点/hm2,比对照桂单162增产4. 9%,增产点次占87. 5%。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纹枯病、穗腐病、南方锈病及茎腐病。【结论】"农职802"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旱耐瘠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各地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优质、抗病、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培育中早熟新品种,并对其抗病性、品质和丰产性进行鉴定。【方法】创制出优良育种群体材料,通过多代自交纯合获得的主要性状遗传稳定后,选用不同致病力的芜青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MV)毒原和黑腐病(Br)菌原,利用甘蓝抗病性和品质鉴定方法,筛选育成抗病、优质的GB9266-18136和JY0501-13431两个优良自交系,并配制成优良F1品种‘秦甘60’;以‘黑丰’和‘中甘八号’为对照,对‘秦甘60’的目标性状进行比较鉴定。【结果】‘秦甘60’品种对TuMV、Br和CMV病害抗病性强,苗期接种TuMV、CMV毒原和Br菌原的病情指数平均为2.0,1.1和5.4,田间鉴定病情指数病毒病为1.3,黑腐病为3.7;叶球中心柱长6.6 cm,帮叶比26.5%,紧实度0.57 g/cm3,叶质脆甜,产量平均为73.005 3 t/hm2。【结论】优良F1‘秦甘60’品种双亲自交不亲和系育种目标性状互补,一代杂种表现出抗病、优质、丰产的综合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抗逆性好、适应性广、高产、优质、适合广西间套种种植的春大豆新品种,为广西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用桂春1号为母本、桂早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逐年参加品比、区试及生产试验,并进行性状观察、品质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育成的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04,表现早熟、高产、优质、适合间套种栽培,区试平均产量为2685.0kg/h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878.8kg/ha,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3.3%和5.7%;粗蛋白平均含量39.25%,粗脂肪平均含量21.23%;抗病性和耐旱性强,适应性广。2012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春豆104可在广西作春大豆种植,适合间套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景洪市种植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探索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丰富鲜食玉米的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景洪市推广中心引进了12个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试验初步了解了参试品种的抗逆性、植株性状和穗部性状,品种抗病性及试验区产量等方面的特性,并取得了相关数据。试验结果:甜玉米DT6比对照增产147kg,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好,可在景洪市冬季小面积示范推广;DT3、DT4与对照产量持平,但抗逆性、适应性强、生产性状好,可做搭配品种种植;糯玉米DN4比对照增产58.8kg,抗性好,丰产性高,可在景洪市冬季示范推广种植;DN6比对照增产49.4kg,丰产性高,食口性好,但抗病不抗虫,需要采取防虫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满足玉米消费市场的需求,选育兼具甜玉米和糯玉米风味的优良鲜食玉米品种。【方法】对由甜糯双隐性(wxwxsh2sh2)玉米自交系与优良糯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鉴定筛选出的较好的20个甜糯玉米杂交组合,采用问比法进一步种植筛选,调查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并依据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参试玉米组合中,综合评分〉90.0分的有14个,排名前10的组合是SW13〉SW07〉SW03〉SW20〉CK〉SW15〉SW11〉SW05〉SW06〉SW16,组合SW13、SW07、SW03、SW20综合评分高于CK。【结论】组合SW13、SW15、SW07、SW03和SW20生育期、苗期长势、植株性状、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外观品质和品尝品质等综合评价优于其他组合,可进一步参加广西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吉麦4号”是通过有性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结果表明:3年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6.96%;2年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14.79%。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是中熟水浇型品种。  相似文献   

11.
苏玉4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玉米自交系Y079为母本、F24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熟紧凑型普通玉米新品种,经2009—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发现,该品种抗病、抗劣性好,品质优良,增产潜力较大,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503),适宜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以当地主栽品种三北2号为对照(CK),通过开展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对各玉米品种产量、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5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均比CK高,增产幅度为2.5%~16.7%。其中,卓玉6号的综合表现良好,生育期为122 d,株高278 cm,穗位高112 cm,穗长19 cm,穗行数15.1行,行粒数38.5粒,百粒重34.2 g;植株株型半紧凑、整齐度好、抗病虫害、抗倒伏;其产量为614.3 kg/667m2,较CK增产87.7 kg/667m2,增产率为16.7%,增产效果最佳,建议作为当地玉米主栽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喜相伴99”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玉米新品种"喜相伴99"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在广西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表现,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喜相伴99"以自选自交系"南616-8"作母本,"南2033"作父本,利用系谱选育方法进行选育。以广西主栽玉米品种作为对照,进行3年6地点的试验和示范。介绍"喜相伴9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结果】2012年广西玉米新品种区试,两季平均产量为7582.5kg/hm~2,排第10位;相邻对照正大619(CK2)平均产量为7011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8.2%,一年两季11参试点次有10个点比对照增产,占参试点次90.9%。田间调查大斑病平均2.6级,纹枯病2.4%,锈病3级。【结论】"喜相伴99"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耐旱耐瘠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2014年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各地区及相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育优质抗病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方法】选用杂交不亲和88-70群、广适、抗病、优质高产品种广薯87作母本,以杂交不亲和D群、食用品质优、高胡萝卜素的品种广薯79作父本,定向组配杂交组合,经过实生苗选种后,开展复选、品比和广东省区域试验,进行适应性及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选育出新品种广薯72,在省区试中,平均每667 m~2鲜、干薯产量分别为2 350.0、672.9 kg,比对照种广薯111增产21.6%和24.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薯块干物率为28.7%,淀粉含量为19.7%,鲜薯胡萝卜素含量达81 mg/kg,蒸熟食用粉香甜、薯味浓,口感好,食味80~85分;大田薯瘟抗性鉴定为中抗,室内薯瘟病抗性鉴定为抗病。【结论】广薯72为富含胡萝卜素的鲜食型特色甘薯品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广,商品价值突出、适口性好,有利于促进甘薯生产,提高甘薯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5.
对 12个早稻中熟新品种 (系 )进行田间性状比较试验 ,通过对各品种 (系 )经济性状、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分析比较 ,结果显示 :837/中 87- 15 6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 ,其各经济性状优良 ,生育期与对照鄂早 9号持平 ,且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辣椒熟性、商品性、丰产性、抗病性等6个方面对参试线辣椒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代号1560品种平均产量为28650kg/hm2,比CK1增产25.20%,比CK2增产48.31%,位列第1位;1525平均产量为26626kg/hm2,比CK1增产16.36%,比CK2增产37.84%,位列第2位.这2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应继续试验示范,为品种鉴定登记及示范推广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黔北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为鲜食玉米新品种推广及种植户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科玉368、京科糯928、斯达糯44等10个全国不同地区鲜食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对象,分别在黔北地区海拔890 m的汇川区泗渡镇及海拔1 100 m的习水县大坡镇2个不同生态点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经灰色关联度分析,鲜食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排序:鲜百粒重>穗长>穗粗>鲜出籽率>行粒数>穗位高>穗行数>秃尖>株高;10个参试品种中农科糯336和天贵糯932综合评价最好,丰产及稳产性强,适宜在习水和汇川两地种植。【结论】农科糯336和天贵糯932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优良,生育期较短,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较强,属于适合黔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鲜食玉米新品种;京科糯928和金甜糯828外观及品质较好,抗病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口感及外观品质好,但对稳产性一般,仅适宜黔北中海拔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提供玉米新品种。保证广西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进行玉米新组合鉴定试验,以筛选出玉米新组合。试验表明:20个参试品种中,18个组合表现为增产,正大619(CK)在20个组合中产量排名第19位,有S127表现为减产;基中KJ 1242、GD1201、KJ1226产量排名前三名,增产幅度在45%以上,说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丰产性好;S127、6222、212B-30后期叶片保绿性好,耐熟性强;金卡6号抗病性差。  相似文献   

19.
2020年陕西省8个承试点负责完成了13个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XQ 05平均产量为2110.02 kg·hm-2,比对照品种秦豆8号增产12.78%,位列第一位;XQ 12、XQ 11、XQ 10、XQ 02、XQ 03、XQ 04这6个品种产量与对照秦豆8号相比分别增产11.53%、10.00%、8.42%、8.23%、6.70%、4.22%、2.82%;XQ 01、XQ 06、XQ 08和XQ 09增产幅度和增产点次均未达标。  相似文献   

20.
对吉林省29个中熟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9个玉米新品种中,高抗品种和抗性品种分别为11个和12个,中抗品种3个,而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为2个和1个。能达到抗病以上的品种所占的比例达79.31%,而感病和高感品种占10.35%。说明吉林省所选育的中熟期玉米新品种多数为抗病品种,但也存在着感病甚至高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