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Toll样受体(TLR)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动物的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抵抗感染的第1道屏障.该研究通过建立猪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探讨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肺组织TLR2、TLR4及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mRNA的表达及意义.选取80日龄无注射气喘病疫苗苏钟猪14头,随机分为攻毒组和对照组,攻毒组气管内注射猪肺炎支原体组织强毒,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灭菌生理盐水.感染后观察临床症状,攻毒后18d时X射线透视猪肺部,记录体重;攻毒后28d时检测抗体,记录体重,扑杀剖检,采集肺脏.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TLR4及TNF-α、IL-1β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生长缓慢,体重下降;X射线透视,肺部出现典型阴影;攻毒组猪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TLR2、TLR4及TNF-α、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5).表明: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TLR2、TLR4及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量增加,导致肺部炎症;猪肺炎支原体感染与TLR2、TLR4的变化有密切联系,启示肺炎支原体可能通过TLR信号传导通道.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低温环境条件下免疫应答对民猪激素水平的影响,选择健康的仔猪(民猪及大白猪),达到21日龄时,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达到48日龄时,检测的猪瘟抗体,根据结果选择体重、抗体水平接近的仔猪20头,大白猪仔猪20头,随机分组,分别为低温环境两组(1组、2组)及适温环境两组(3组、4组),其中1组为10头民猪,2组为10头大白猪,3组为10头民猪,4组为10头大白猪。试验期14 d,以猪瘟疫苗接种作为免疫应答手段,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方法检测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猪瘟抗体(CS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组的IFN-α含量在14 d时、IL-6含量在7 d和14 d时、CSF在14 d时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说明低温环境对民猪免疫应答的影响程度低于大白猪,民猪的抗冷应激能力强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3.
旨在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猪模型。选取姜曲海猪和杜洛克猪的杂交一代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感染组和对照组,人工接种猪肺炎支原体,试验期40 d,期间观察猪群临床症状,称体质量,检测血清抗体和IgG水平,屠宰后检查肺组织病变,并采用qRT-PCR检测免疫相关分子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试验16 d后感染组出现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试验30 d后,感染组的体质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0 d后,感染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IgG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40 d时屠宰,病理检查发现,感染组表现严重的肺组织病变,脾和肺组织的 IL-1β、 TLR4、 IL-4、 IL-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感染组表现出典型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成功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猪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药健宫散对产后子宫炎奶牛治疗前后血清中部分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影响以及研究健宫散的抗炎作用机制,选取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8头,按照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治疗组和患病组,每组各6头,治疗组进行口服健宫散处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奶牛用药前、用药中和用药后1、4、7、11、15、20 d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表明,中药健宫散能显著降低产后子宫炎奶牛血清中IL-1、IL-2和IL-8的含量。说明中药健宫散能够调节部分白细胞介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抗炎能力,可作为奶牛产后保健药,用于子宫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盐酸左旋咪唑(LH)、刀豆素(ConA)和胞壁酰二肽(MDP)3种免疫增强剂对猪伪狂犬病毒(PRV)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免疫增强剂混入灭活的PRV水相,和油相乳化后制成相应含有免疫增强剂的灭活疫苗,使各免疫增强剂终剂量为:LH 7.5 mg·mL~(–1)、ConA 25.0 mg·mL~(–1)、MDP 150.0 mg·mL~(–1)。首次免疫后14 d进行二次免疫,首次免疫后14 d、二次免疫后7和14 d采取小鼠血清,检测相关的细胞因子和特异性抗体水平,并在二次免疫后14 d攻毒,计算最终的攻毒保护率。【结果】相对于白油组,ConA组和MDP组在二次免疫后14 d对小鼠白介素2(IL-2)含量提升效果极显著;LH组在首次免疫后14 d、MDP组在二次免疫后14 d对白介素4(IL-4)含量提升效果显著;3种免疫增强剂分别在二次免疫后14和7 d对干扰素(IFN-γ)和特异性抗体含量提升效果极显著,并提高了攻毒保护率,LH组和ConA组存活率为20%,MDP组存活率为60%。【结论】3种免疫增强剂使用试验剂量均能不同程度地提升猪伪狂犬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复合免疫增强剂筛选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PCV2感染仔猪急性期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运  华利忠  陈耿  张书霞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4116-4122
【目的】探讨实验性感染PCV2仔猪血清中急性期蛋白浓度和肝脏急性期蛋白表达的变化,为PCV2的致病机制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19头ELISA检测PCV2抗体阴性的5周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攻毒组,在攻毒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肝脏。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APPs的动态变化,荧光定量RT-PCR测定肝脏中APPsmRNA表达,同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仔猪接种PCV2后,肝脏出现实质细胞变性,结缔组织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病理学损伤;血清中,猪主要急性期蛋白(Pig-MAP)在攻毒后7d达到峰值,在7和10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攻毒后7d和21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载脂蛋白AⅠ(Apo-AⅠ)攻毒后21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CV2感染后21d仔猪肝脏中结合珠蛋白(HP)、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AGP)和SAAmRNA的表达呈现升高的趋势。【结论】PCV2感染可引起仔猪肝脏出现以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病理学变化,血清APPs浓度和肝脏APPsmRNA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Pig-MAP可以作为病程发展的重要检测指标,对监测PCV2感染、疾病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致病性,试验以1×10~4EID_(50)的剂量DTMUV肌肉注射5日龄樱桃谷雏鸭,采用生化指标检测试剂盒对血清样品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排毒情况、组织载毒量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DTMUV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组织都有严重损伤;DTMUV可以在肝脏、脾脏、肺脏、脑中增殖,并于攻毒后第5天在肝脏和脑中达到高峰,于攻毒后第9天后在肺脏和脾脏中达到高峰,且脑、肝脏、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攻毒后第1天DTMUV就可引起脾脏中γ干扰素(IFN γ)、α干扰素(IFN α)、白细胞介素6(IL-6)、β干扰素(IFN 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7(TLR-7)、白细胞介素2(IL-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型(MHC-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型(MHC-Ⅱ)细胞因子过渡表达,在脑中第1,2,3 d均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2的过度应答。  相似文献   

8.
猪支原体肺炎发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选择含有猪肺炎支原体强毒株的猪病肺组织为攻毒材料,建立一种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模型。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猪支原体肺炎冻干病变组织中病原的含量;其次,利用小鼠接种试验,确定该组织毒用做攻毒材料的安全性;再次,选择猪肺炎支原体阴性大白×二花脸杂交猪,按1:10,1:100,1:1 000,1:10 000稀释后组织强毒经气管内注射途径进行攻毒;最后,攻毒后28 d剖检感染猪,观察肺脏病变情况和临床症状,并通过攻毒剂量比较,确定了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剂量大于9.50×10~4拷贝时,能够引起猪发病,从而建立猪支原体肺炎人工发病模型,为猪肺炎支原体相关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
拟考察桑杜口服液对猪蓝耳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100头健康仔猪,平均分为桑杜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3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蓝耳疫苗,1个月后进行二免,每次免疫前3 d灌胃桑杜口服液,每天1次,连用7 d。分别于首免后7、14、21、28 d采血,测定血清中猪蓝耳病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首免后7、14、21 d血清IL-2、IFN-γ、IgG含量,并于30日龄和60日龄时称体质量,比较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桑杜口服液高、中剂量组在首免后大部分时间均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猪蓝耳病特异性抗体水平与血清IL-2、IFN-γ、IgG含量,并且中剂量组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表明桑杜口服液高、中剂量口服给药可显著提高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可开发为中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0.
猪支原体肺炎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永  林毅 《西南农业学报》2000,13(C00):118-120
用无支原本肺炎病猪场的哺乳仔猪11窝共计107头,分为4组,1组26头猪,按疫苗生产厂的免疫方法,于15日龄胸腔注射弱毒疫苗2头份;2组26头猪,在15日龄时胸腔注射弱毒疫苗1头份,2周后肌肉注射灭活疫苗1头份;3组27头猪,按疫苗生产厂免疫方法于15日龄和30日龄肌肉注射灭活疫苗各头份;4组28头,不注射猪支原体肺炎疫苗以作对照。在接种疫苗后,分别于120天、180天、240在进行同居感染和攻毒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60头21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均分为3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处理组分别添加0.2%中药复方和0.02%硫酸粘杆菌素.添加后7、14和28 d每组选5头采血,测定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和淋巴细胞转化活性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并屠宰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试验第7天中药复方组外周血中间型白细胞百分含量及血清IL-2和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粘杆菌素组相比,血清IL-2含量显著升高,而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第14天复方组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指数及外周血中间型白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粘杆菌素组;与其他2组相比,复方组血清IL-6含量显著降低.试验第28天复方组外周血中间型白细胞及粒细胞数均显著低于但淋巴细胞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gG和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试验第14、28天中药复方对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制剂能显著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PCV2感染猪对其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将6头PCV2抗体阴性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攻毒组和对照组,攻毒组经颈部肌肉及口鼻分别接种PCV2-BH毒株,攻毒后检测部分血常规指标、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天和第7天,白细胞总数分别是正常生理水平的74.2%、79.9%;感染后第7天,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正常生理水平的35.0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PCV2感染降低了机体的先天免疫机能,增加了继发感染的几率,同时还说明PCV2-BH株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攻毒组血清全部转阳,说明PCV2-BH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开发PCV2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3.
选28日龄健康仔猪16头,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4组为试验组,分别肌注重组猪IFN-γ注射液(rpoIFN-γ)4万、40万、400万单位/头,注射液体积均为4 ml,研究rpoIFN-γ对猪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IL-2、IFN-γ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2组在试验第7天CD3 亚群比例、第7天和第14天CD4 亚群比例及CD4 /CD8 比值、第1天和第3天血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在试验第14天CD3 和CD4 亚群比例、CD4 /CD8 比值、血清IFN-γ含量,第7天、28天CD8 亚群比例,第14天、21天、28天血清IL-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CD8 亚群比例在第2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注射rpoIFN-γ对仔猪的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肌注的适宜剂量是40万单位/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并验证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品种敏感差异,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究猪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分子遗传基础,为猪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对肺炎支原体易感的梅山猪、耐受的长白猪及二者杂交选育的苏钟猪为材料,设立试验组(15头/品种)和对照组(5头/品种),试验组猪接种肺炎支原体 Js 强毒株,对照组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猪隔离、无抗生素饲养,监测临床表现;处理后18、28 d测定日增重、抗体水平及肺部病变,28d试验结束时集中屠宰,评定肺部损伤,检测病原,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梅山、长白、苏钟猪各2头,未感染猪各2头,构成芯片杂交试验猪群,应用Agilent猪表达谱基因芯片及品种内、品种间双重比较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ene Ontology(http://www. geneontology.org)及KEGG (http://www.genome.jp/kegg/)分析差异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及调控网络。【结果】肺炎支原体处理后1-18d,试验组猪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猪 (0.01<P<0.05),尤以梅山猪较为典型;19-28d,体重出现负增长,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猪(P<0.01)。同时,病原处理后18d,长白猪和苏钟猪抗体水平变化不大,仍表现为阴性(s/p<0.3),而梅山猪抗体水平则迅速上升至阳性水平(s/p ≥ 0.4),并显著高于长白、苏钟猪(均为0.01≤P<0.05);处理后28d,梅山猪抗体水平高达(0.97±0.26),极显著高于长白(0.15±0.10)、苏钟猪(0.46±0.20)(均为P<0.01)。而试验组猪在病原接种后的18d,梅山猪有11头表现出明显的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长白猪仅2头出现轻微咳嗽,苏钟猪则有5头出现咳嗽、精神萎靡等初期病状;处理后23d,试验组1头梅山猪死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处理后28d,试验组梅山猪全部表现出支原体肺炎症状,长白猪7头出现初期感染症状;苏钟猪5头症状典型,6头稍有咳嗽,其余无明显异常。猪肺炎支原体检测与上述结果大体一致。试验猪的肺部X-ray透射及病理剖检结果则表明:处理后18d,试验组15头梅山猪肺部均见云絮状阴影,其中6头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仅1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4头现少量云絮状阴影;苏钟猪病变数量和程度介于长白、梅山猪之间。处理后28d,梅山猪全部表现为典型的肺炎感染影像特征,长白猪和苏钟猪则分别有7头、13头出现肺炎影像特征。肺部病理剖检评分显示,梅山猪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显著高于苏钟猪( 0.01≤P<0.05)。表达谱芯片筛选结果表明,支原体肺炎患猪较健康对照猪表达上调基因49个,下调基因70个,涉及免疫反应、补体凝集、类固醇合成及代谢等18条信号调控通路。【结论】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确实存在明显的品种间敏感差异,先天性免疫缺陷调控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及类固醇代谢通路在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炎症反应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猪肺炎支原体P36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已构建的含有猪肺炎支原体P36基因的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A-P36在酵母菌X-33里进行表达,并对表达的蛋白进行Western-blotting鉴定。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包被酶标板,用羊抗猪IgG-HRP作为酶标二抗,并分别对抗原浓度、血清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以及作用时间等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稳定的抗猪肺炎支原体IgG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猪鼻支原体、猪絮状支原体、猪圆环病毒阳性血清等都是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8%,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检测猪肺炎支原体活疫苗(168株)免疫猪血清中IgG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免疫猪血清中的IgG在免疫后分泌逐渐增加,直至免疫后8周,而经强毒攻毒后抗体滴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了免疫后攻毒的GST-d120特异性抗体血清动力学变化特点,d120-ELISA和IDEXX检测不同免疫状态临床样品S/P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根据结果判断免疫动物是否发生野毒感染或存在弱毒疫苗的母源抗体。血清动力学实验中,免疫组6头实验动物免疫弱毒活疫苗TJM-F92(简称TJM-F92),对照组4头实验动物注射等体积PBS,第28天2组分别注射强毒TJ F3,采集血清,绘制血清动力学曲线。d120-ELISA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中5头免疫及攻毒后均为阴性,1头免疫1d~28d为阴性,攻毒后血清抗体水平上升并在第14天转为阳性;对照组4头动物攻毒后17d左右出现抗体阳性转化。IDEXX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均在第10天左右出现血清阳性转化,抗体水平逐渐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攻毒后血清抗体无较大变化;对照组在攻毒后7d左右出现阳性转化。结果表明,d120-ELISA检出抗体阳性的时间要晚于IDEXX试剂盒10d左右,但d120-ELISA能够检测出IDEXX试剂盒无法检出的免疫TJM-F92后发生强毒感染的动物。临床应用试验中,采集并检测HP-PRRSV的TJM-F92和弱毒活疫苗JXA1-R(简称JXA1-R)免疫14d和28d后的临床血清样品,以及疑似发生PRRSV感染和未发生感染的灭活疫苗免疫猪场的样品。试验结果显示,d120-ELISA检测TJMF92免疫阳性血清为阴性;在免疫14d和28d后,d120-ELISA检出JXA1-R临床免疫血清阳性率为0%(0/15)和86.7%(13/15),相应IDEXX检出阳性率为86.7%(13/15)和100%(15/15)。d120-ELISA和IDEXX检测免疫灭活疫苗并疑似发生PRRSV感染的猪群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45.0%(9/20)和100%(20/20),而检测未感染猪场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0%(0/30)和40%(12/30)。综上所述,血清动力学试验和和临床应用试验结果证明,d120-ELISA可以鉴别野毒感染与TJM-F92或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为组装ELISA试剂盒、筛选并剔除TJM-F92免疫动物中发生野毒感染的动物、净化猪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工接种猪巴氏杆菌Lh-4株于SPF仔猪,以复制猪肺疫发病模型,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今后研究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选取5头30日龄SPF仔猪,随机分为攻毒组3头和对照组2头.联合采用滴鼻和皮下注射攻毒(109 CFU/头),攻毒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和测定直肠温度,并分别于0、4、10、16 d采集鼻拭子和抗凝血,进行细菌PCR检测.死亡和16 d时剖检,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巴氏杆菌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测定及细菌再分离,最后对具有类似临床症状的病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攻毒组有2头出现包括发烧、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胸膜炎、心包炎等典型的猪肺疫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1头出现了轻微临床症状.所有攻毒猪均能再分离到巴氏杆菌,其中典型发病猪各组织脏器中均有巴氏杆菌的分布,但轻微发病猪仅在心、肺、扁桃体和淋巴结中检测出.发病猪其他有类似临床症状的相关病原检测均为阴性.成功建立了猪肺疫发病模型,为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致病机制及其他巴氏杆菌临床分离株致病性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猪支原体肺炎病例病料中分离得到1株支原体,对其进行培养试验、代谢抑制试验、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分离株攻毒猪后,该猪出现典型的猪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和病变,证明该分离株为猪肺炎支原体.这为猪肺炎支原体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经IBD弱毒苗免疫和未免疫的30~50日龄AA鸡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血液ANAE^ -淋巴细胞比例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液ANAE^ -淋巴细胞(%)在攻毒后的头5d内未免疫攻毒鸡(A组)和免疫攻毒鸡(B组)明显下降,且A组比B组下降的更快,第5天A组明显低于未免疫未攻毒鸡(C组),B组也较C组低,C组没有明显的变化,以后A和B组均回升,但B组比A组回升的快,至28d时A和B组均达到或接近攻毒前水平,并接近或高于C组。血浆IL-2水平A和B组在IBDV攻毒后的头7d内呈逐渐下降趋势,但A组下降的更剧烈,C组无明显差异性变化,三组相比,B和C组均高于或明显高于A组,以后A组和B组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野猪源Shaanxi-2及家猪源Shaanxi-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对易感仔猪的致病性及发病规律,进一步弄清PRRSV变异株的病原特征及其与"猪高热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健康仔猪(40日龄)9头,随机分为3组,用家猪源Shaanxi-1及野猪源Shaanxi-2 PRRSV变异株分别感染其中一组仔猪,每头肌注6 mL,滴鼻2 mL;另一组作为阴性对照,按相同剂量和方法接种正常Marc-145细胞处理液。攻毒后各组分圈饲养,每天定时测量体温,绘制体温变化曲线,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情况。攻毒后采血及咽喉、眼、鼻分泌物和粪便,采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猪瘟病毒(CSFV)、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核酸,用ELISA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Shaanxi-1与Shaanxi-2攻毒组均出现体温升高及典型临床症状,但未见死亡病例;攻毒组CSFV、PCV2、PR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咽喉、眼、鼻分泌物和粪便在一定时间段可检测到PRRSV核酸;PRRSV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仅Shaanxi-2攻毒组在第35天检测到中和抗体;Shaanxi-2与Shaanxi-1相比,感染猪的体温较高,临床症状明显,病毒血症的维持时间较长,抗体水平较高。【结论】野猪源Shaanxi-2及家猪源Shaanxi-1 PRRSV变异株对易感仔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能使感染动物发病但不能致死,Shaanxi-2毒株的致病性相对较强。攻毒后第7天出现病毒血症,持续14~21 d后逐渐消退,仔猪感染PRRSV变异株后,病毒可通过鼻、眼、咽喉分泌物及粪便等排出,其中鼻分泌物排毒最早、排毒时间最长,眼、咽喉分泌物与鼻分泌物、粪便相比排毒较晚、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