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75-6776
[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规程》中所给出的因素法进行农用地分等,研究其不同指标区间分等结果的可比性,从而为今后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修正依据。[方法]对陕西省内分别属于不同指标区的户县和合阳县的分等结果中共同分等因素对应的分区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属于关中渭河平原区的户县和属于渭北黄土旱塬的合阳县3个相同等别的农用地,其土地自然条件是不一致的。[结论]在农用地分等中,由于不同指标区的分等因素以及所占权重不同,各指标区间分等结果不可比。  相似文献   

2.
杨华明  王占岐  罗祥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32-5633,5636
通过对农用地分等主要过程的归纳,及对现状资料、样点资料、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与指标体系的确定,成果意见征询等在分等3个阶段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因素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使农用地分等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间成果,以农用地分等定级划分的单元为基础,对影响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其他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然后对每个单元的耕地质量进行量化,提出了一套从质量上定量的划定基本农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晗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1):221-223
对陕西省内分别属于不同指标区的富平县和镇安县的农用地分等结果中共同分等因素对应的的分区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属于关中渭河平原区的富平县和属于渭北黄土旱塬的镇安县三个相同等别的农用地其土地自然条件是不一致的。结论:在农用地分等中,由于不同指标区的分等因素以及所占权重不同,各指标区间分等结果不可比。  相似文献   

5.
以河西走廊地区金塔县为样区,对甘肃荒漠绿洲区农用地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塔县农用地划分为2个自然等,从地类分布情况看,其分布规律与耕地的可灌溉情况紧密关联,全县99.45%的分等单元为自然质量较高的16等,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从农用地利用等别看,全县共分为3个等别(11~13等);农用地等别共分为6个,主要为4~8等,在空间分布上更趋于集中,而三合乡的水浇地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力较高,加之种植合理,成为全县等别最高的农用地,为10等。  相似文献   

6.
徐晗  雷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028-3029
农用地分等是国土资源部新一轮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研究很多。以富平县为例,对农用地分等中3个等别的相关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3个等别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结论,从而说明农用地分等规程(TD/T 1004-2003)中的等别划分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农用地分等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农用地分等中的标准耕作制度分区、评价单元划分、分等指标体系构建、产量比系数、土地利用系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四川省标准耕作制度分区为盆西平原区、盆东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原区,充分反映了四川省土地资源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将海拔高度引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了四川省地形主导因素对农用地质量的影响;地块法是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一种普遍适宜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作物光温水生产潜力的产量比系数计算方法、利用影响因素建立模型修正土地利用系数的宏观控制方法。这些关键技术已应用于四川省农用地分等实践中,为科学评价四川省农用地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客观准确地进行农用地(耕地)分等,减少现行农用地分等方法中的人为因素影响,提高农用地分等的精度。以福建省长泰县丘陵山地区为实证研究区,通过无监督网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筛选出2 602组典型样本,分别进行有监督网络——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VM)的学习训练,将分等指标作为输入变量,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等别作为输出变量,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与SVM农用地分等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正确率为89%,精度较高;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评价结果正确率为99%,达到高精度等级。2种模型均能满足农用地分等的精度要求,但SVM模型较BP神经网络效果更好,更适合应用于农用地分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农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体系.该研究以吉林省九台市为代表样区,依据《耕地地力评价指南》和《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对其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通过比较分析耕地地力评价和农用地分等的评价结果,得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分布趋势相同,一致性较强,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农用地利用等和经济等分布趋势不同,有一定的差异.该文还提出可以通过转换为粮食产量高低这一媒介将二者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参考国家制订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利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并应用于湖北省仙桃市的农用地分等评价。首先,确定用于农用地分等的指定作物为中稻和小麦;然后,采用叠置法划分农用地分等单元,根据土壤属性、作物经济数据和分等参数,计算分等单元综合指数;最后,利用等间距法将仙桃市农用地划分为三等,其中以1等为主,1、2、3等农用地分别占77.48%,13.76%,8.76%。  相似文献   

11.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本农田规划问题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划定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最后,分析了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13.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分析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滨海平原区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结合MAPGIS软件,运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科学类比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评定补充耕地等别的指标区,建立未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确定补充耕地等别评定各因素分值,计算补充耕地等别,制定滨海平原区占补折算系数表。  相似文献   

15.
以清丰县为例,运用GIS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施肥试验中的最高单产为统一衡量标准,研究了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一致性问题并对2种评价结果进行衔接。研究结果:清丰县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分等结果空间一致性达到66.43%;引起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不一致的关键因素指标主要有耕地地力评价因素中的地下水矿化度,以及农用地自然得分评价因素中的盐渍化程度;建立了同一地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研究结论:通过衔接模型,可以实现农用地自然分等成果与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因素法与土地评价中的指数和法对农用地进行分等的优缺点,确定较优的农用地分等方法,对陕西省户县农用地分别用因素法与指数和法进行分等的分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户县农用地分等的结果中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大小分布高度一致,但指数和法更为简便,更适合进行农用地分等,为日后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下的县域农用地分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高县农用地分等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单元质量分值的计算和成果图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上轮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面积权重法、空间聚类和局部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分等因素指标值获取、系数等值区划分、质量异常图斑检查3个方面对新一轮耕地质量评价进行研究.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基于上轮分等成果进行新一轮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①依据分等因素时间变异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可科学高效地获取新一轮耕地分等因素指标值.②结合系数和空间位置的等值区聚类结果连片性更好,更符合实际情况.③运用局部Moran'sI自相关指数可有效的探测出质量异常图斑.该研究对进行新一轮耕地质量评价,实现耕地数质一体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光温潜力指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为基本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天津市区域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格局,结果表明:天津市12个区县农用地可划分为Ⅰ高潜力—近期易挖掘区、Ⅱ高潜力—远期可挖掘区、Ⅲ低潜力—近期易挖掘区、Ⅳ低潜力—远期难挖掘区4个粮食综合生产潜力区;农用地规模优势指数对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优势指数具有较强正效应,保持和增加一定数量农用地面积是保证区域农用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潮汕平原区理论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剔出异常数据,建立农用地分等自然等指数与产能间的函数关系,并进行检验,对农用地产能进行核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指数与单产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农用地分等为基础进行产能核算,反映农用地的生产能力及潜力,但要实现核算的产能,仍需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