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李锋  刘淇  王群  董元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179-2180
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为试验对象,测定了聚六亚甲基胍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在(20±1)℃条件下,聚六亚甲基胍对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不产生抑制的最高浓度为5mg/L。聚六亚甲基胍对球等鞭金藻的48、961、44 hEC50为27.01、34.953、3.14 mg/L;对亚心形扁藻的48、961、44 hEC50为34.65、28.73、20.57 mg/L。聚六亚甲基胍在常规使用剂量下对养殖水体中的单胞藻不会造成直接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3种优质海洋微藻的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亚心型扁藻、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3011等3种优质海洋微藻加入不同冷冻保护剂后,在-196℃超低温条件下冷冻保存24 h和-20℃低温条件下冷冻保存90 d的存活率以及相对生长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196℃超低温条件下,亚心型扁藻、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3011存活率分别为1.8%~24.3%、19.5%~57.1%和3.2%~10.5%,相对生长速率常数分别为0.02~0.93 d~(-1)、0.23~0.94 d~(-1)和0.28~0.61 d~(-1);而在-20℃低温条件下,亚心型扁藻、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3011存活率分别为2.9%~60.2%、1.0%~7.6%和2.4%~10.2%,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0.12~0.88 d~(-1)、0.35~0.90 d~(-1)和0.25~0.70 d~(-1).  相似文献   

3.
微藻是许多贝类、海参、虾类等经济动物苗种生产、幼体培育的重要饵料生物,其生长速度和营养成分组成对育苗的效率和质量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在苗种大规模人工繁育过程中控制水体盐度、生化组成以及病害防治等成本过高,同时为了减少水产兽药使用对苗种产生的不必要影响,本文采用试验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威氏海链藻9021(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4种常用饵料微藻大规模生产培养的影响。温度试验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6~29 ℃,此温度下比生长率最大,μ牟氏角毛藻为0.565,μ亚心形扁藻为0.358;湛江叉鞭金藻的适宜温度为29~32 ℃,此温度下μ湛江叉鞭金藻为0.533;威氏海链藻9021的适宜温度为23~26 ℃,此温度下μ威氏海链藻9021为0.278。光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均优于阴天,而威氏海链藻9021在阴天条件下的生长要快于晴天。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威氏海链藻9021的双因子影响分析表明:不同水体温度以及光照强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和威氏海链藻9021的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共同影响着微藻的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物量,因此,实际生产培养中不能单看比生长率来判断一个藻种的适宜培养条件。本研究确定了4种常用微藻生产性培养的适宜环境条件,为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选择适合培养的饵料微藻种类提供参考,有助于水生生物养殖生产过程中幼虫培育存活率、苗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海洋尖尾藻的室内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 Dujardin)室内培养的可行性,为其生理生态特性及其赤潮形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实验室培养海洋尖尾藻,饵料藻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除高密度的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外,以亚心形扁藻和绿色巴夫藻作为饵料时海洋尖尾藻均能良好地生长和繁殖。[结论]该研究为海洋尖尾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饵料问题,实现了海洋尖尾藻室内的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5.
微藻营养强化对卤虫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在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苗种过程中投喂的营养强化的卤虫幼体,以促进苗种生长及提高存活率,本研究以卤虫(Artemiasp.)为研究对象,利用镜检、凯氏定氮和气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卤虫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体长、蛋白质以及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并选择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球藻(Chlorella pyenoidosa)强化营养卤虫幼体(三龄期),检测了投喂24h和48h后卤虫幼体体长、蛋白质、EPA和DH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卤虫幼体的发育,EPA含量在120h时显著降低;3种微藻能促进卤虫幼体的生长,但不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微藻强化48h后,可以提高卤虫幼体EPA含量。上述结果说明微藻营养强化有利于提高卤虫幼体生长和EPA含量,其中以扁藻的强化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对缢蛏稚贝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稚贝对6种微藻的清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清滤率反而下降;在相同浓度下,稚贝对中规格的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清滤率显著高于小规格的小球藻、微绿球藻和大规格的亚心形扁藻(P<0.05).不同微藻对缢蛏稚贝的存活率顺序为微绿球藻<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小新月菱形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湛江等边金藻<绿色巴夫藻.初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的稚贝经30 d的生长试验,8个饵料组稚贝的壳长出现明显差异(P<0.05);亚心形扁藻组的日生长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壳长增长率和绿色巴夫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本试验可知,小球藻、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微绿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适宜投喂浓度为30×104、15×104、10×104、6×104、40×104和10×104cell/mL,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生长效果要好于其他微藻.  相似文献   

7.
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与缺刻缘绿藻(Myrmecia incisa)分别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微藻。对于这两种微藻的培养,大多是以传统的光自养为主;本研究展开了异养/兼养培养方式的探索,以期获得更高密度的生物量,以及更高产量的DHA与ArA。在使用葡萄糖作为外源有机碳源时,等鞭金藻和缺刻缘绿藻均可以实现异养生长,在黑暗条件下快速积累生物量。适宜等鞭金藻和缺刻缘绿藻异养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 g/L和1 g/L。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了氮浓度的影响:对于等鞭金藻,300 mg/L的硝酸钠对于生物量的生产最佳,同时对于胞内DH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强;对于缺刻缘绿藻,氮浓度对于微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对其ArA的含量影响显著,缺氮培养时ArA的含量最高。在证实了两种微藻的异养特性与最适碳、氮营养供给后,我们进一步开展了兼养的研究,从而获得了显著提升的微藻生物量以及目标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后,将兼养获得的两种微藻用于投喂卤虫,结果表明DHA与ArA都可以被有效传递给卤虫,从而有望开发成为营养强化型的水产饵料。本研究为等鞭金藻和缺刻缘绿藻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含有重金属的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此类废水一旦流入天然水域,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污染水体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以往曾有不少关于重金属对藻类毒性方面的报道,但较多地集中在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等,对亚心形扁藻的报道很少。而亚心形扁藻因其生长周期短、适口性好、含有较高的动物必需氨基酸等特点,是生产中为人们广泛采用的优良海产饵料。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以及Cu~(2+)在扁藻体内的蓄积,所得结果可为养殖业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Cu2+对亚心形扁藻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含有重金属的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此类废水一旦流入天然水域,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污染水体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以往曾有不少关于重金属对藻类毒性方面的报道,但较多地集中在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等,对亚心形扁藻的报道很少。而亚心形扁藻因其生长周期短、适口性好、含有较高的动物必需氨基酸等特点,是生产中为人们广泛采用的优良海产饵料。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以及Cu~(2+)在扁藻体内的蓄积,所得结果可为养殖业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织锦巴非蛤幼虫在不同发育时期饲喂单胞藻饵料的合适种类,为织锦巴非蛤的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饵料投喂策略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自然海域捕捞的织锦巴非蛤2龄贝为亲本,人工培育D形幼虫,在幼虫培育期间分别投喂小球藻、微绿球藻、杜氏盐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绿色巴夫藻、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显微镜下观察幼虫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种类单胞藻的摄食情况和消化效果。【结果】织锦巴非蛤初孵幼虫(D形幼虫)大小(壳长×壳高)为(82.49±3.02)μm×(63.98±2.16)μm,于4 dph(孵化后第4 d)发育至壳顶前期(115.89±3.86)μm×(101.62±3.80)μm,13 dph进入变态期(205.61±15.84)μm×(182.61±13.53)μm,于15 dph变态至稚贝(225.63±8.99)μm×(198.65±8.25)μm。织锦巴非蛤幼虫在运动过程中也伴随着摄食,通过纤毛的摆动形成水流,单胞藻则随着水流方向进入幼虫口沟,在口沟纤毛摆动下进入胃内,胃内的单胞藻在微绒毛摆动下快速旋转并消化。织锦巴非蛤幼虫在1 dph时能摄食小球藻、微绿球藻、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在4 dph时有少量幼虫开始摄食杜氏盐藻,至10 dph时幼虫开始摄食亚心形扁藻和牟氏角毛藻,整个浮游幼虫期均不摄食三角褐指藻。在9种单胞藻饵料中,小球藻和微绿球藻较其他种类更难消化。【结论】在织锦巴非蛤幼虫培育过程中,幼虫开口饵料宜选择湛江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和绿色巴夫藻,在10 dph时适宜投喂杜氏盐藻,至13 dph时可投喂牟氏角毛藻和亚心形扁藻;在其他易被摄食和消化单胞藻种类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不选取小球藻和微绿球藻作为幼虫培育的首选饵料。  相似文献   

11.
短期卤虫营养强化是提高水产生物饵料卤虫幼体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商业化生产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破囊壶菌(Schizochytrium aggregatum)干粉对初孵卤虫幼体进行强化,探索最佳卤虫强化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分别强化美国大盐湖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卤虫幼体,探究两种单胞藻和破囊壶菌对不同品系卤虫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湛江等边金藻,在不同强化剂量(0.05,0.1,0.15和0.2 g/L)和不同强化时间(12 h, 18 h和24 h)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卤虫强化(150,200和250 ind./mL),强化后卤虫存活率均在85~90%,且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和强化剂量的增加,卤虫个体体长和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育苗场对卤虫个体大小的要求和可操作性,建议卤虫幼体最佳强化密度为150~200 ind./mL,微藻强化剂量为0.1~0.2 g/L,强化时间为12~24 h。卤虫n-3 HUFA强化效果与强化剂种类和卤虫品系密切相关。对于大盐湖卤虫而言,强化三角褐指藻和湛江等边金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含量分别为7.39 mg/g dw和3.20 mg/g dw,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63 mg/g dw相比显著增加;对于咸海卤虫幼体,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4.35 mg/g dw相比,两种单胞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有所增加(分别为17.59 mg/g dw和17.26 mg/g DW),这与咸湖卤虫幼体中较高的EPA本底含量有关。另外,两种单胞藻对两个品系卤虫的DHA含量没有显著提升作用,但破囊壶菌强化咸海卤虫幼体的DHA含量达到2.31 mg/g dw,这与破囊壶菌本身较高的DHA含量(115 mg/g dw)有关。本研究为高密度短期卤虫营养强化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辐照对3种海洋微藻蛋白质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来提高海产单胞藻饵料蛋白质含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线,分别辐照盐藻、三角褐指藻以及湛江等鞭藻3种海洋微藻0、2、4、6、8、10 min,测定蛋白质含量,分析紫外线辐照对3种海洋微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紫外线辐照后,盐藻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 由对照的6.70 mg/g,最低下降到2.32 mg/g;三角褐指藻经2~10 min照射,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辐照时间2 min的处理上升幅度最大, 蛋白质含量升高到5.28 mg/g;湛江等鞭藻经过2、4、6 min的照射,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653%、737%和153%,明显增加,而经过8~10 min的照射,湛江等鞭藻死亡。[结论]紫外线辐照对不同藻类的蛋白质含量具有不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能源微藻细胞数量和藻液光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以光密度法测定细胞生长密度的可行性,为能源微藻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研究提供简便方法与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三角褐指藻Phaeod1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3种能源微藻为生物材料,以添加f/2营养液的人工海水为培养介质,在植物培养箱中利用三角瓶进行一次性培养试验.利用显微镜计数法观测微藻的细胞密度,测定各藻液在680 nm处的光密度值,并进行线性拟合获取回归方程,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的藻细胞密度值.[结果]3种能源微藻的细胞密度与藻液光密度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104个/mL)=1405OD680-59.745,R2=0.9942;亚心形扁藻细胞密度(104个/mL)=216.94 OD680+0.9743,R2=0.9947;海洋小球藻细胞密度(104个/mL )=2170.1 OD680+ 18.569,R2=0.9927.在各微藻生长第5、7和9d中,利用显微镜计数法所得细胞数目和光密度法换算所得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光密度法是一种可测定微藻细胞生长的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能源微藻的生长、生理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纯种的分离培养是微藻产品开发尧规模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遥微藻易受其他生物污染袁又无法低温保存袁导致其分离培养面临困难遥比较了不同浓度的3种农药和3种抗生素分别对微茫藻18A8袁小球藻CE14和亚心形扁藻袁小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 响袁确定它们用于藻种分离的最佳浓度为百菌清25 mg/L尧水合霉素25 mg/L尧绿邦200 mg/L尧卡那霉素25 mg/L尧氨苄西林25 mg/L和制菌霉素1.25 mg/L遥采集含有微藻的淡水尧海水水样先后培养在混合添加了3种适宜浓度的农药和抗生素的培养基袁最终抑制了微藻中其他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袁实现了微藻的藻种纯化遥  相似文献   

15.
3种不同来源的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与油脂积累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昱晶  彭小伟  张维  刘天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61-14763
[目的]研究3种不同来源的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与油脂积累差异,为藻种的选择和培养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比较不同来源的三角褐指藻QEAC501、QEAC503和QEAC504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生长与油脂积累能力,以及主要的脂肪酸的碳链组成,[结果]3个三角褐指藻品种在正常的摇瓶批次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供应的充足,都不能大量的积累脂类物质;而经过营养缺乏的诱导,3个品种均明显出现大量的脂质尤其是甘油三脂的积累,其中品种间甘油三脂的积累能力有明显差异,脂肪酸链长组成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均以C-16为主。[结论]利用薇藻生产油脂时应注意选择高油脂积累的品种,并在生产过程中设置营养缺乏诱导以提高薇藻的油脂积累。  相似文献   

16.
大连近海两种桡足类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了大边近海两种优势桡足类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在不同温度、饵料密度、光照周期条件下摄食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其对不同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盐藻(Dunaliella sp.)的选择比例和在同一外界条件下雌、雄成体的摄食率。结果表明,在桡足类生活的适宜范围内,温度与摄食率呈正相关;饵料密度与摄食率也呈正相关,超过上限浓度,摄食率下降,拟长腹剑水蚤在有光照时的摄食率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小拟哲水蚤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桡足类摄食均以新月菱形藻为主,但最适饵料不是新月菱形藻,小拟哲水蚤的最适饵料是盐藻,拟长腹剑水蚤是球等鞭金藻。  相似文献   

17.
以球等鞭金藻OA-3011培养液的细胞密度和脂肪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均匀设计确定了硝酸钠和磷酸二氢钾的用量;选择影响球等鞭金藻积累脂肪酸的4个因素进行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其积累脂肪酸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海水培养基中硝酸钠的适宜浓度为75 mg/L,磷酸二氢钾的适宜浓度为8 mg/L;球等鞭金藻OA-301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盐度30‰,pH值7.5,接种量90×104个/ml,培养温度25℃,此条件下培养液中脂肪酸含量可达48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