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视频显微扫描技术 ,结合计算机图形分析 ,精确考察了垩白分布不同的 4个 DH株系及其双亲的垩白大小 ,构建了单粒稻米垩白大小的检测体系 ;同时还对 6个早稻品系的透明度和垩白大小的测定进行了比较 ,初步探讨了视频显微技术在稻米垩白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垩白是指稻米中不透明的部分,也就是俗称的大米腹白、心白或背白。垩白有无及面积大小,直接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价格,特别是具有垩白的稻米易碎,加工品质低,适口性差。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稻米垩白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品种多栽培因素试验 ,分析了攀西地区稻米垩白性状的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 :籼稻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均大于粳稻 ,籼稻中杂交稻又大于常规稻 ,而各垩白性状的变异系数则相反 ;同品种垩白的大小因栽培地点和海拔高度而异 ,高海拔地区籼稻品种的垩白大于低海拔地区 ,而粳稻品种则有相反趋势 ;栽培措施对稻米垩白有显著影响 ,影响的大小因品种和措施而异  相似文献   

4.
垩白对粳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了10个粳稻品种(组合)有垩白稻米和无垩白稻米的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RVA测定值,并品尝鉴定了两类米的适口性,结果表明:垩白性状对稻米蒸煮理化指标和米饭食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实期源库活性对稻米垩白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6个垩白差异明显的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分3期播种,使之在不同温度下灌浆结实。以结实期叶片含N量累积值为源活性指标,以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累积值为库活性指标,研究了稻米垩白度与结实期源库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稻米垩白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结实期源库活性的大小,其决定系数达0.84~0.96;②在不同播期(温度)下,库活性的变化大于源活性;③对稻米垩白度的影响,除浙辐37为源活性大于库活性外,其余5个供试品种均为库活性大于源活性;④稻米垩白度与库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源活性的相关性,垩白较大品种为显著负相关,垩白较小品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食味分析仪器(RCTA11A)对64个垩白性状有差异的粳稻品系进行食味品质分析,测定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和综合食味值,分析垩白性状与稻米食味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米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1、-0.946。稻米的水分含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大小对稻米食味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优质育种可以兼顾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7.
延边地区稻米品质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省和从韩国、日本引进的3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品质评价和品质性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并进行了品质指标间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各供试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部优一级达标率极低;(2)蛋白质和碱消值的提高有利于稻米外观品质的改良,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也有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然而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3)垩白大小、米粒长宽比、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能较好地反映稻米品质,其累积贡献率为76.7%,同时根据延边地区稻米品质现状,提出了该地区稻米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稻米垩白现状研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量品种(系)的垩白品质研究结果分析,认为寒地稻米垩白性状与国优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垩白性状改良已经成为寒地稻米品质改良的主要问题。而且通过对垩白的遗传及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从育种技术方面提出了垩白性状改良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稻米垩白是影响水稻品质的重要性状,本文分析了2009-2018年南方稻区籼稻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米率的变化趋势。综述了对稻米垩白形成产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杂交水稻稻米垩白的改良,尤其是籼粳杂交品种垩白的改良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稻米垩白的形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就稻米垩白形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细胞学特点、垩白形成与“源一库”关系以及影响垩白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将现代试验设计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垩白形成机理的研究以全面定量地考察垩白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遗传和非遗传措施,改良稻米垩白性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杂交粳稻稻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489A、216A、552A、中作59A、16A、秋光A 6个不育系和94FR30、2002FR11、2002FR24、1229、FR7969、8FR2 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禾谷类作物胚乳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分析方法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效应的控制,整精米率、透明度和垩白率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控制,垩白面积的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糙米率、垩白率的细胞质效应也达极显著水平,环境因素、抽样误差等剩余效应对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杂交粳稻组合F2代种子品质性状平均杂种优势预测值中,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宽比、精米长厚比5个品质性状均有杂交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的组合,此外还根据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亲本在育种中的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筛选出新疆优质粳稻品种(系)。【方法】 以新疆近年来筛选出的16份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粳稻品种(系)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个粳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1.5%~140.0%,其中糙米率变异系数最小为1.5%,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为140.0%。垩白度与垩白率,糙米率与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稻56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高为2.233 7,新稻50号品质性状综合得分最低为-1.716 5。第Ⅲ类粳稻品种(系)品质较优,第Ⅱ类次之,第I类与优质稻米要求差距较大。【结论】 16个粳稻品种(系)中新稻56号品质最好,新稻50号品质最差,降低稻米垩白度和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米质性状中,籼稻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粳稻糙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籼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27.7%~97.7%,粳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16.7%~100%,籼、粳稻垩白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均较低。籼稻类群中,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米质性状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热带籼稻中IR43、GIZA 178等米质性状优良,是杂交育种的有利种质资源。筛选出10项米质指标均达三级以上的各类亲本材料共23份,这些育种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米质性状改良的基因供体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垩白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珍汕97A 等6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2等3个早籼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谷类作物数量性状平均数遗传模型,对籼型杂交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糙米长、宽、长宽比和垩白面积主要受母体植株遗传效应的控制,其中糙米长和糙米长宽比性状还受到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的影响,而种子的直接显性效应不显著。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选用 V_(20)A 和26715较易获得稻米外观品质较为理想的籼型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选用3个不同米质类型的不育系粤丰A、Y华农A和珍汕97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分别与3个恢复系广恢998、广恢128和广恢96杂交构建27个正、反交F1,并以这些亲本与杂种F1为供试材料,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均对杂种F1的米粒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AC)有显著影响,且因质核互作效应的不同,存在组合的特异性;但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的影响不显著;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对高垩白米率和高垩白度具有部分显性作用,利用低垩白米率和低垩白度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如广恢998)组配,可获得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较低的杂种F1。亲本的整精米率高低直接影响其所配杂种F1的整精米率;低AC与低AC的双亲杂交,其F1的AC与低值亲本相同,高AC与低AC亲本或高AC与中等AC的亲本杂交,其F1的AC往往偏向高值亲本;在胶稠度方面,只有软胶稠度与软胶稠度亲本杂交,才能组配出软胶稠度的杂交稻。  相似文献   

16.
采用35个杂交稻新选恢复系与已在生产上获得推广的16个杂交稻两系或三系不育系随机配组成73个杂交稻组合,将各杂交稻稻组合杂种F1及其亲本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种植,对其收获各杂交稻组合与其亲本种子的碾米品质性状及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源A/R2032、P64S/R996、粤太A/R259、金23A/R52等杂交稻组合的碾米与外观品质表现优异;母本T98A、陆18S,父本R2773、保健红米适宜大面积推广配组;杂交稻组合整精米率受恢复系的影响不可忽视,73个杂交稻新选恢复系整精米率的一级优质米达标率为95.9%;杂交稻垩白性状的超亲优势表现明显;同时还发现不同杂交稻恢复系与同一杂交稻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同一杂交稻恢复系与不同杂交稻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组合的碾米品质及外观品质各性状均表现不同;今后杂交稻及其亲本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改良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糙米率和降低垩白度.  相似文献   

17.
稻米外观品质是稻米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稻米市场价格.采用一个日本优质粳稻品种越光(轮回亲本)和一个印度的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产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BILs)对7个控制稻米外观品质主要性状(粒长、粒宽、粒厚、粒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影响7个性状的22个QTLs,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65%~29.20%.其中在第5染色体上的R2232分子标记附近区域检测到影响4个性状的QTLs;在第3染色体上C1448和第6染色体G200分子标记附近区域分别检测到同时影响3个性状的QTLs,表明了这3个染色体区域对控制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中的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检测到的QTLs及其两侧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改良稻米外观品质的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8.
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10个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5个海拔高度的不同气候生态条件,对12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聚类分析及温度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相对稳定,而垩白度、垩白粒率波动较大;通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可根据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系数大小划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最敏感的生态敏感型,如垩白度、垩白粒率,第二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反应迟钝的生态迟钝型,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第三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相似文献   

19.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由 191个家系组成的籼粳交组合 (密阳 2 3 /秋光 )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稻米品质性状在 2个年度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等 13个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都呈连续变异 ,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表型相关分析显示 :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和透明度等 7个稻米外观品质的成对性状间相关水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直链淀粉含量与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与胶稠度的相关均不显著。同时 ,对碾磨品质与外观和蒸煮品质、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性状之间的简单相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与收获期对水稻灌浆期、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系)的适宜播种时间,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方法】以6个恢复系及其所配的12个组合为材料,采用4期播种(前后两期间隔6 d),利用二因素两向分组资料无重复观察值模型与最小显著差数测验法(LSD法)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比较,研究不同播期对籽粒产量、灌浆期、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以及成熟后推迟收获对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的恢复系糙米率有显著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糙米率有降低趋势;籽粒产量、灌浆期、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II优组合不同播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宜香优组合1~3期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第4期显著减少;不同播期对杂交稻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较大,推迟播种会降低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不显著。第4期推迟收获会导致糙米率、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恢复系和杂交稻在川南3月27日后推迟播种,产量有减产趋势,4月上中旬播种产量减少极显著;恢复系和杂交稻谷粒长宽比不受播期影响;杂交稻灌浆期、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比恢复系大;杂交稻成熟后不及时收获会导致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