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混油处理是成品油长距离输送管道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将混油以掺混的方式部分或全部回掺到纯净油品中的混油处理方法,以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和GB/T 19147-2003《车用柴油》规定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测试方法为依据,结合国内顺序输送管道运行的实际情况,针对特定管道开展了顺序输送油品的掺混实验。结果表明:在柴油中掺入汽油,对掺混比例最敏感的质量项目是闭口闪点;在汽油中掺入柴油,受到显著影响的质量项目有终馏点、研究法辛烷值、抗爆指数,而终馏点的敏感性表现最突出。依据测试结果,以敏感质量项目为控制目标,推荐了生产实际可采用的临界掺混比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长输管道在输送柴油的过程中,柴油质量会随着输送里程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以西部成品油管道为例,通过批次跟踪及取样测试的方法,对柴油输送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柴油、-35#柴油到达末站时的闪点衰减平均值分别为5.75℃、3℃,建议0#柴油、-35#柴油最低进线闪点值分别为66℃、48℃;在顺序输送过程中,相邻油品性质差异较大时,柴油质量降低程度较高;管道的停输时间越长,柴油质量降低程度越高,建议减少管道停输时间;管道中的杂质会造成柴油输送质量下降,定期进行清管作业有助于提高管输柴油质量;当管道运行流量大于临界流量时,管道流量变化对柴油输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长输成品油管道的经济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成品油管道的实际输送过程中,对柴油和汽油顺序输送的批次通常采用固定比例切割,但有些管道在切完第2刀后,仍有较长的一段混油。通过混油掺混室内实验和混油进罐现场试验,针对65℃0~#柴油推93~#汽油的混输管道,在完成混油切割第2刀之后,分别对后行油品切入空罐、切入闪点一致的纯净柴油罐、切入含有不同闪点柴油的纯净油罐3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到罐内油品达到合格时的体积量。结果表明:后行油品切入空罐时,罐内油品量达到600 m~3时油品合格;切入存油分别为50 m~3、100 m~3的同一闪点纯净柴油罐,罐内油品量分别达到580 m~3、500 m~3时油品合格;切入存油为60℃纯净柴油罐,切入量会稍大;切入存油为70℃纯净柴油罐,切入量会减小。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混油切割。  相似文献   

4.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投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增强 《油气储运》2004,23(6):32-35
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概况、管道试运投产各个阶段的做法、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和首批油品顺序输送的混油情况做了简要总结,具体介绍了站内设备单体试运和分系统试运、管道干线清扫、管道充水、全线输水联合试运、管道投油、油品分输作业等过程,对同类型管道的投产作业具有工程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品油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坤锋  许莉  胡柏松 《油气储运》2003,22(11):10-15
阐述了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优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分析了顺序输送中不同混油处理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首、末站以及分输油库罐容的确定及经济分析,实现了批次、罐容的优化设计。介绍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顺序输送批次和罐容优化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兰成渝管道减阻剂工业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增输不新增泵站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在兰成渝管道广元—成都段进行了成品油减阻剂的工业试验,分别完成了柴油3个加剂浓度(5mg/kg、10mg/kg和15mg/kg)试验和汽油一个加剂浓度(15mg/kg)对比试验,试验过程包括3个不同基础流量(600m3/h、650m3/h和700m3/h)下的减阻试验、增输试验以及管道允许工况的最大输量试验;试验分析了管道流量、加剂浓度及剪切过程对减阻剂作用效果的影响以及加剂条件下管道的最大输送能力,得出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在一定减阻剂加量下的安全输量范围。  相似文献   

7.
曾多礼 《油气储运》1996,15(10):12-14
格拉成品油管道设计顺序输送汽油、柴油、航油、灯煤四种油品,其中设计输送柴油是-35号和-20号两种。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10号柴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又因其价格便宜,使用-10号轻柴同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于是提出了用格拉管道输送-10号轻柴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兰成渝管道杂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兰成渝管道多个站点的杂质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发现该管道杂质主要为铁锈等含铁化合物。探讨了兰成渝管道杂质的来源,对所输油品的腐蚀性和钢管内壁浮锈生成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兰成渝管输油品的腐蚀性较轻,管内杂质主要来源于投产前的内壁浮锈与施工期间遗留的泥沙。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防止在管道建设与运行期间产生杂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因混油拖尾现象的存在,采用恒浓度切割方案可能造成前行油品无法充分利用质量指标裕量,而输送顺序发生变化时后行油品质量指标无法达标的情况。为此,探讨了混油拖尾现象的形成机理,并以中国石油西部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成品油顺序输送过程中混油尾的发展规律。基于此,计算给出了西部成品油管道兰州站和兰郑长管道郑州站的混油切割方案,并提出随着油品质量指标及流量等运行参数的变化,应根据油品输送顺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混油浓度切割方案,即混油头切割时后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应高于输送顺序相反时混油尾中前行油品的切割浓度。(图2,表3,叁10)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成品油长输管道而言,保证油品质量、减少混油,并将油品安全输送至下游油库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在成品油管道-35#柴油/97#汽油的混油切割作业中尚无成熟经验。以吉长成品油管道-35#柴油/97#汽油的混油切割为例,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分析输送期间不同输量对混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吉长成品油管道以400 m3/h的输量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混油量。明确了混油切割计算中密度的选取依据,提出了非对称切割方法。通过分析管道沿线各检测点混油量的变化趋势,得出混油增长经验公式,即长春末站的混油量约为吉林首站初始混油量的1.15倍(或8#阀室混油量的1.02倍),并且总结提出指导-35#柴油/97#汽油混油切割作业的建议,保障了管道运行安全,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成品油携水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成品油管道内腐蚀原因,以兰成渝管道为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流速、油品黏度、上倾角度等因素对油携水能力的影响,分析在地形起伏管段及工况参数改变的情况下油携水时的积水分布形态。重点研究兰成渝管道各年运行工况下的临界倾角,在此基础上判断兰成渝管道运行过程中的积水情况和内腐蚀原因。研究表明:流速和黏度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油携水能力;成品油管道沿线坡度较大的上倾管段处是低洼积水的危险位置,而管道沿线低洼处存在大量积水是导致成品油管道内腐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崔艳雨  吴明  张国忠 《油气储运》2007,26(11):12-15
在编制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调度计划时,需要着重考虑管道的能耗、压力波动和混油等因素,以指导管道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兰成渝成品油管道为例,探讨了调度计划的变化对下游混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柴油可能形成蜡沉积物,污染后行汽油,造成混油损失。开展柴油蜡沉积研究,对保障成品油管道经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总结了现有的主要蜡沉积理论;从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两个方面梳理了柴油蜡沉积实验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分子扩散和剪切弥散两种理论建立的柴油蜡沉积速率预测模型。指出加强对柴油结蜡机理的研究,建立柴油蜡沉积模型,定量表征后行汽油溶蜡后主要质量参数的变化规律,是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柴油蜡沉积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为将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参29)  相似文献   

14.
U型管内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伟彪  马贵阳  杜明俊  陈杨  李朝阳  何明娜 《油气储运》2011,30(10):755-757,760,715
针对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的混油量计算问题,借助多相流模型,以0#柴油和90#汽油两种介质作为交替输送对象,建立了顺序输送混油控制方程。根据成品油流经向上U型管和向下U型管两种情况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混油量分布云图,分析了不同输送顺序和水力瞬变对混油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品油流经向上U型管时,后行汽油楔入到前行柴油的量多,且混油段分布较长,同时各截面的平均质量分数相对于前行柴油时较小;流经向下U型管时,后行柴油楔入到前行汽油的量少,且混油段分布较短,同时各截面的平均质量分数相对于前行汽油时较小。因此,成品油在弯管中交替输送时前行汽油后行柴油有助于减少混油量。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焦油热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生物质气化过程伴生的焦油馏程、发热量、粘度、闪点、燃点、碳氢元素含量等热物理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焦油经过精制分馏后,温度在200℃以下时的馏分为轻质油分,其闪点和燃点均接近于柴油的闪点和燃点,可作为发动机代用液体燃料;在200℃以上时的馏分为重质油分,且发热量和粘度随蒸馏温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可作为多种化工原料进行资源化高值利用。  相似文献   

16.
西部成品油管道末站混油切割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祎  张道全  刘鹏  沈亮  丁俊刚 《油气储运》2011,30(7):520-522,473
西部成品油管道兰州末站混油切割是提高管道运营效益、保证下游油品质量的关键运行管理环节,2009年以来的柴油-汽油混油切割数据表明,末站混油切割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末站混油切割最大的难点在于后行油品密度值的确定,混油切割量关键在于第二切割点油品密度值的控制,但是后行油品的准确密度值往往很难获得;其次,兰州末站和新堡站关于混油界面密度差值的规律不再适用,导致单次混油量迅速上升;最后,首站外输罐的油品常常"边进边出",且进出油品分别来自不同炼厂,导致初始混油界面前后段纯油密度不稳定、界面不清晰。采取改进切割比例、修正密度偏差、改变首站油品切换模式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有效降低了混油切割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内杂质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庭禹  张增强 《油气储运》2006,25(10):52-54
分析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内杂质的种类、变化趋势以及管内杂质对管道安全运行、输油设备、输送油品的影响.通过对管道清出的杂质进行试验测试分析,得出了管内杂质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曾多礼 《油气储运》2001,20(10):54-56
以格拉成品油管道为例,分析了输送距离,油品的剪切速度,中间泵站,翻越点、停输和落差6种因素对成品油管道混油产生的影响,指出把性能相近的两种油品,按轻质油品在前,重质油品在后的顺序进行输送,采用球阀切换油品;简化泵站工艺流程,严格控制翻越点后各泵站的进站压力和避免停输等一系列方法对减少混油效果显著,介绍了处理混油的工艺流程和掺混比例。强调指出,油顶油的直接输送方式经格拉成品油管道实践证明简单易行,推荐在我国成品油顺序输送中采用。  相似文献   

19.
油品顺序输送及其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黄岛油库进口原油的管道输送情况,探讨了油品顺序输送工艺的技术问题,分析了顺序输送中油品混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油品顺序输送中油品界面监测、混油段的切割、油品界面隔离及水力计算、计量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用同一管道输送不同的原油或成品油较之每一条管道只输送一种油品经济节约.国外,几乎所有的成品油管道及大部分原油管道都实行顺序输送,我国1973年起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