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内蒙古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了F1、F2代植株上籽粒种皮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色对红色和白色均呈显性。内蒙古黑粒小麦与红粒及白粒杂交F2代,均符合9(黑)∶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黑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各黑粒单株间籽粒颜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通过黑粒小麦与红粒和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培育粒色不同的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硝酸铝络合溶液提取比色法,对3类种皮色的22个绿豆品种进行种皮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皮色绿豆皮中黄酮类物质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黑种皮>绿种皮>黄种皮,且绿豆种皮色与绿豆种皮中黄酮类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同种皮色之间黄酮类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黑种皮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是黑珍珠品种,含量为6.46%±0.30%,绿种皮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是1133-5-2-1-2品种,含量为5.59%±0.32%,黄种皮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是资源330品种,含量为4.09%±0.10%。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绿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苏2051与郑麦9023杂交组合中筛选获得的种皮颜色为深紫色的突变体小麦品系宁0726为材料,分别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F1、F2及F2∶3代种皮颜色,并分析其遗传。结果显示,小麦种皮紫色性状表现为母性影响,由细胞核基因所决定,紫色对红色和白色呈显性。宁0726与红粒及白粒小麦杂交的F2∶3代种皮颜色,均符合9(紫):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紫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3代各紫粒单株间紫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利用黑粒小麦与红粒或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创制黑粒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配制了2个红皮小麦品种和2个白皮小麦品种正反交,计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BC11(红皮品种×F1)、BC12(白皮品种×F1)、F2植株上籽粒颜色的分离表现.结果表明:籽粒颜色为细胞核遗传,红皮对白皮呈显性.扬麦158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符合15红∶1白,说明扬麦158籽粒颜色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宁麦8号与白皮品种杂交后的F2分离呈3红∶1白分离,说明宁麦8号籽粒颜色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花生种皮颜色遗传及相关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种皮颜色的亲本设计杂交组合,分析杂交后代的种皮颜色遗传规律和相关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亲本P1种皮颜色为粉色,亲本P2种皮颜色为紫黑色;P1×P2杂交的F0种皮颜色为粉色,P2×P1杂交的F0种皮颜色为紫色;正反交F1代种皮颜色均为紫色;F2代种皮颜色粉色与紫色比例符合1∶3。P2×P1组合F2后代籽仁蛋白质、油酸平均含量高于P1×P2组合,P1×P2组合F2后代籽仁亚油酸、脂肪含量高于P2×P1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普通荞麦3个花柱同长自交可育纯系为材料,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方法,将甜自21-1分别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配制4个杂交组合,获得其杂种后代和F2代群体,探讨普通荞麦尖果、落粒性、红色茎秆的遗传规律。研究发现:尖果性状在甜自21-1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4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表现3∶1的遗传分离模式,表明尖果性状(尖-钝)受单基因遗传控制;落粒性和主茎颜色(红-绿)在甜自21-1和Lorena-3正反交的2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遵循9∶7的分离模式,表明落粒性、主茎颜色(红-绿)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的遗传模式。尖果性状基因、落粒性基因和红色茎秆基因之间均表现为彼此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7.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8.
小麦漯珍一号黑种皮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9.
花青素作为一种抗氧化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与其他颜色花生相比,黑种皮花生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且花青素含量更高。为了揭示花生黑种皮花青素形成和调控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黑种皮花生(YH29)和粉红种皮花生(WH10)为研究对象,通过RNA-seq技术比较其转录组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粉红种皮花生相比,黑种皮花生中1 539个基因表达上调,1 275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分析发现花青素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多个与色素积累相关的通路在黑色种皮花生中富集。在黑种皮花生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查尔酮合成酶等5个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而与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竞争同一底物的一些关键酶基因,如柚皮素和甘草素基因,则表达下调,这使得有更多的底物流向花青素合成途径,这些基因的协同表达可能是黑种皮花青素高水平积累的关键。另外,两个R2R3-MYB转录因子在黑种皮花生中也表达上调,可能是引起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差异的关键因素。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理及培育高花青素含量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种皮绿豆新品种苏绿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豆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之一,目前国内绿豆多为绿色种皮,而韩国等某些亚洲国家喜爱食用黄种皮绿豆,目前国内普遍缺少适合本地区栽培的黄种皮绿豆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苏绿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黄种皮绿豆新品种,2011年1月通过江苏省鉴定,本文介绍了苏绿3号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制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黑粒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特性。[方法]配置了黑小麦76、黑小麦18、96-45和line220 4个黑粒小麦品种(系)与4个白粒小麦品种(系)9-231、宁春16、宁春17和新春22的正反交共8个杂交组合,观察了F1、F2、F3植株上籽粒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黑小麦76的黑粒性状表现母体遗传,均为不完全显性,黑粒性状受2对互补基因控制,F3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line220、96-45和黑小麦18籽粒黑色性状的遗传基因有2对,表现为独立遗传且有互补作用,F2代符合9(黑色)∶7(白色)的分离规律。[结论]可以通过黑粒小麦与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分别选育粒色不同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特点,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杂交组合IDO580×宁麦13号、鄂恩1号×IDO580的两套P1、F1、P2、B1、B2和F2的6个世代群体的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合籽粒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混合遗传的控制;在两对主基因的一阶遗传参数中,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但以上位性效应所占比例为最大;在二阶遗传参数中,主基因遗传率远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B1、B2和F2的3个分离世代中,以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最高,其在这两个组合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49%和82.24%。  相似文献   

14.
采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1份大粒水稻(31C122)和1份小粒水稻(小粒稻)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调查亲本、F1、F2群体的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千粒重),并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的籽粒性状测定值介于其双亲之间并接近或小于其双亲平均值;F2群体各性状表现连续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其中粒长、粒宽、千粒重性状分别由I对主效基因控制并有其它微效基因的影响;粒厚和长宽比性状无主效基因,遗传机制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蛋白小麦品种"重庆面包麦"与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9号"配制了P1、P2、F1、F2、B1(F1/P1)和B2(F1/P2)世代,以每个世代单株籽粒的混合面粉为单位,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高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性,F2群体的次数分布出现2个明显的峰;②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第一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二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多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③对于该组合而言,按F2计算,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7 19%,多基因的遗传率为11 18%。  相似文献   

16.
小豆粒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B-1、JN001、JN5、L-I-10、NL3、北尾大纳言、HB801等7个小豆品种组配的13个杂交组合F2世代植株籽粒颜色的遗传变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杂交组合中,F2世代小豆籽粒种皮色泽的L*、a*、b*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以及相对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具有明显差异。(2)在红粒品种与白粒品种杂交组合中,F2世代小豆籽粒种皮色泽的L*、a*、b*遗传变异大于红粒品种间杂交组合,在红粒与白粒杂交后代的早期世代对粒色L*、a*、b*进行选择明亮鲜艳的红小豆品种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4个大麦品种的正反交试验的亲本、杂种F1和6个组合的杂种F2为材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一年生野生大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部分杂交组合的杂种F1子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正反交差异,即这些杂交组合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存在细胞质效应,其中6个正反交组合中,有2个差异显著.各杂种F2群体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分布图表明大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属数量性状,由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同时还受到环境和细胞质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具有优质亚基构成的材料进行正反交,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对经田间鉴定选收的优异F1世代的32个组合进行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HMW-GS由复等位基因控制,F1代HMW-GS具有共显性。Glu-1位点的复等位基因在F1代籽粒中两两共显时,有正反交区别存在。亚基在F1代的基因表达存在剂量效应。F1籽粒的亚基图谱中,除具双亲共显外,还多了某些非父非母带型,即遗传畸变,也出现了不完全表达。提出了利用优质亚基及其组合在宁夏春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上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GH 06)与甘蓝型黑籽油菜(A 800)杂交组合(GH 06×A 800)的R,F1,R2,B1,B2和F2 6个世代群体种子皮壳率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种子皮壳率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0483,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2001,显性效应不明显,为-0.0580,表明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对种子皮壳率性状的表现起主要作用.该杂交组合的B1,B2和F2群体种子皮壳率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2.34%,44.77%和66.6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82%,47.76%和22.54%,表明该组合种子皮壳率主要是由1对主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遗传的,环境对种子皮壳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选择种皮颜色纯黄的种子有望得到低皮壳率的甘蓝型黄籽油菜.  相似文献   

20.
玉米籽粒含油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高油玉米品种的选育,以高油玉米自交系GY237和普通玉米自交系OH43杂交组合的6世代P1,P2,F1,B1,B2,F2为试验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籽粒含油量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含油量的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D-0),B1,B2,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665 8%、0.763 4%和42.742 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556 2%、77.373 7%和42.742 4%,说明主基因和多基因在同一组合不同世代间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