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淮杂油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HO5 2AXH0 16和MR杂交育成。1998~2 0 0 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 0 0 0~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其主要特点为:1.高产稳产。第一年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2 12 .6 5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1号增产5 .2 8% ,达显著水平;第二年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2 0 8.4 0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1号增产8.72 % ,达极显著水平。在江苏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89.6 0kg 6 6 7m2 ,较宁杂1号增产10 .79% ,居第一位。江苏省农垦1999~2 0 0…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是双低恢复系P10,2004年育成,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48.25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3.15%;成熟期比对照早2~3 d.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925.1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5.12%,成熟期比对照早3~5 d;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饼粉)20.33 μmol/g,含油率43.34%.宁杂11号适宜于长江上游、江苏省及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选育适应性更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方法]采用杂交转育方法,以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2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41R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宝油717,介绍其主要特征特性,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该品种具有高油、丰产等特性。于2007年开始参加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的预备试验、比较试验,表现优良,2010年选送参加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2010~2012年陕西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共计10点次,有9个点产油量增加,增产点次率90.0%,平均产量2 842.50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3.41%,平均产油量1 236.15 kg/hm2,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7.62%。两年品质分析,芥酸含量平均为0.51%(2011年为0.29%,2012年为0.72%),硫苷含量平均为35.22μmol/g(饼)[2011年为37.15μmol/g(饼),2012年为33.29μmol/g(饼)],含油量平均为47.34%(2011年为46.12%,2012年为48.55%)。于2013年6月通过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并获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镇油 3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用双低油菜品系 890 1作母本 ,( 890 1×湘油 10号 )作父本杂交 ,经多年连续套袋自交 ,定向选育而成。 1998~ 2 0 0 0年度参加江苏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 ,2a平均单产 2 799.3kg/hm2 ,比对照宁油 10号减产 0 .93 % ,2 0 0 0~ 2 0 0 1年度参加江苏省优质油菜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 2 474.1kg/hm2 ,比对照宁油 10号增产达 9.0 3%。在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中表现出了丰产性好 ,熟期适中 ,抗逆性强 ,品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 1号淮杂油 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HO5 2AXH0 16 )和MR杂交育成 ,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其主要特点为 :1 高产稳产。第一年省区试平均产量 2 12 .6 5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5 .2 8%,达显著水平 ;第二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2 0 8.40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8.72 %,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189.6 0kg 6 6 7m2 ,较宁杂 1号增产 10 .79%,居第一位。江苏省农垦 1999~ 2 0 0 0年度区域试验各试点汇总“淮杂油 1号”平均产量居各参试品种之首。2 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7.
<正> “蓉油3号”系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本所1993年引进鉴定、示范.结果表明“蓉油3号”在不同年份间的不同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1994~1995年的引种试验中,亩产达149.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7.38%.在省区试中,8个点平均亩产152.93公斤,比对照“蜀杂1号”增产8.78%,最高达196.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同时该品种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安顺地区生产试验中,亩产达16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1.65%.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产杂交油菜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1,(8):21
油菜种子——宁杂19号宁杂19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宽大,叶色浅绿,叶缘锯齿状。花瓣较大、黄色、侧叠。区试结果:全生育期平均235天,与对照秦优7号相当。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200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2.8公斤。适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  相似文献   

9.
秦杂油1号是利用新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5A与双低恢复系K407杂交筛选出的第一个优势组合.该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寒等突出特点,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18.83 μmol/g,含油量43.37%,恢复株率98%以上.2002~2003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965.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67%,2003~2004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079.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8%,秦杂油1号在陕西省2 a安排的12个点次试验中,增产11个点次,增产点次占91.67%.  相似文献   

10.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13。来源与类型:原名"苏粳706",由江苏省(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武运粳7号/台0206,于2007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24.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5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60公斤,较对照增产7.40%。  相似文献   

11.
姜晓清 《当代农业》2014,(18):22-23
一、镇麦10号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苏种 《当代农业》2014,(13):22-23
一、镇麦10号 审定编号:苏审麦201301。来源与类型:原名"镇08178",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于2008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0~2012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2.2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4%,2011~2012年度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979~2007年28个年度江苏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对参试品种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试参试品种及对照种单产比江苏省油菜单产高,但随着江苏省油菜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区试参试品种及对照种单产与江苏省油菜单产之间的差距呈下降趋势.区试参试品种单产后10年比前10年增加了10.53%,增加显著,对照单产年度间变化不大.参试品种间单产水平差距在逐渐减小,参试品种与对照种单产差距也在逐渐减小.参加区试的杂交组合年平均单产较常规品种高,1995~2007年12年来杂交组合比常规品种单产平均增加8.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优新品种     
优质、超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蜀杂6号(示范代号:瑞油619)川审油29号一、突出优点 1.高产穗产 2003-2005年度参加四川省联试产量184.86公斤/亩,9个试点全部增产,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 16.35%,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年在中江,邛崃、三台、眉山,南充等地高产试验平均亩产256.7公斤,最高亩产高达301.7公斤。2.品质优、含油量高含油率高这42.66%。3.抗病(逆)性强抗病性与对照油研7号相当。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15.
<正> 杂交油菜“绵油 11号”系四川省绵阳农科所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2001 年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由本所引进,在当年品种展示中,为亩产200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56.63%,居第一位。1999年鉴定试验中亩产  相似文献   

16.
淮杂油1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农科所。审定编号苏审油200102。特征特性该品种于1998年~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0年~2001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①高产稳产。1998年江苏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212.65公斤,较对照宁杂1号增产5.  相似文献   

17.
吕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56-8857
[目的]为国审杂交油菜(Brassia campestris L.)新品种德核杂油8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德核杂油8号是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三系技术育成的油菜新品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08~2009和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冬油菜新品种试验。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0001。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和抗性强等优良特点。2年度国家油菜试验中,其平均芥酸含量0.2%,硫苷27.75μmol/g饼,含油量41.97%,平均产量2 579.70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8.31%。[结论]德核杂油8号适宜长江下游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早熟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天禾油11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宗河  郑文寅  解光胜  朱国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00-2301,2314
[目的]选育适合长江下游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C650与恢复系R160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禾油11,表现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21.11μmol/g(饼),含油量42.77%。2007~2009年长江下游国家油菜区域试验及2009年长江下游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2 697和2 845kg/h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1.84%和12.60%。2007~2009年熟期平均比对照秦优7号早3 d,是2007~2009年度长江下游2年区域试验平均熟期最早的品种。[结论]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天禾油11适合在长江下游种植。  相似文献   

19.
秦优9号为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陕西省、黄淮区、长江下游区和长江中游区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2242.9~3036.0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2330.4~3120.0 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5.12%~10.86%,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4.2%~7.3%,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62%~14.4%。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32%~0.52%,硫甙含量17.42~22.24μmol/g,含油量38.8%~39.37%。2003、2004、2005年通过陕西省、黄淮区、长江中游区和长江下游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双低油菜"秦油7号"属中熟双低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系陕西省秦丰杂交油菜种子公司育成.常乐镇于2000年秋播引种,示范田实收亩产181.8kg;2001年秋播种植百亩示范丰产方,尽管遭遇历史罕见低温阴雨天气,仍获得亩产175.2kg较高产量."秦油7号"两年平均亩产178.5kg,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