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从2000~2005年,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总费用略有上升,其中进城寻工费用下降,在城务工费用增加;进城途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费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河南农村的调查,从家庭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男性外出务工,女性在家留守现象形成的原因,指出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性别收入差距和传统性别分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实行性别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三个1亿人"提倡的就近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否可行取决于农民工是否具备就近城镇化意愿。本文基于务工距离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以欠发达地区贵州省贵阳市1 026份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使用Oprobit模型和PSM模型,分析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务工距离显著影响个体的留城意愿,当务工距离越远时,农民工的留城意愿相应越低,这一结论在克服选择性偏差后依然成立。务工距离也对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务工距离越远农民工越不大可能实现家庭式迁移和城市稳定定居。研究阐明了支持就近城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尊重农民工主观留城意愿、重点关注原户籍地与打工城市较近的农民工和吸引劳动力就近务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1978年来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我国农民工数量与我国农村家庭主要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民工与我国农村家庭生活水平存在紧密的正向关系,农民工的增多促进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工的增多并不会导致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的减少;农民工数量增多的原因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之间的差额存在显著关系;农村边际劳动力要素机会成本是影响农民工数量增多的比较重要原因;家庭经营收入和进城务工收入的总和是影响农民工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的分布及促进充分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利用316份陕西省榆林市农村劳动力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分布不均衡;年龄和性别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打工收入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学历对外乡本县及外省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及其满意度对外乡本县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技能培训对其选择本省外县就业活动圈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拓展就地转移的就业空间;通过增加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同时建立规范的务工信息中介机构以多渠道地拓展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陕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的分布及促进充分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利用316份陕西省榆林市农村劳动力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村劳动力就业活动圈分布不均衡;年龄和性别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负向影响;外出打工收入对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学历对外乡本县及外省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收入及其满意度对外乡本县就业活动圈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技能培训对其选择本省外县就业活动圈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拓展就地转移的就业空间;通过增加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同时建立规范的务工信息中介机构以多渠道地拓展进城务工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成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232-236
近年来,创业潮、县域经济与特色乡镇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家庭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 动力选择就地转移。实证研究发现,性别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域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倾向 选择异地转移,女性更倾向于就地转移;未成年子女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中有未成年子女 的家庭更可能选择就地转移;而职业技能培训对就地转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更 倾向于异地转移。当前,要促进四川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就地转移,应加快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 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四川、重庆等12个区县及工业园区30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次序Logit与次序 Probit模型分析了个人特征、职业特征及城镇生活等因素对务工农民工作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家中未成年子女读书人数、打工时是否有朋友、打工时遇到的困难数量、务工期间对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总体满意程度,对务工农民工作流动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则对务工农民的工作流动无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四川、重庆等12个区县及工业园区30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次序Logit与次序Probit模型 分析了个人特征、职业特征及城镇生活等因素对务工农民工作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家中未成年子女读书人数、 打工时是否有朋友、打工时遇到的困难数量、务工期间对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总体满意程度,对务工农民工作流动 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则对务工农民的工作流动无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数据对比方法,对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个体因素与转移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家庭耕地面积、家人健康状况等对转移区位选择有影响;而家庭年收入及未成年子女状况对转移区位选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作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3—9月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采用Ordered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个人禀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民族文化习惯、家乡经济条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家乡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男性外出务工的意愿强于女性,婚姻状态对外出务工意愿影响不显著,民族文化习惯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有效引导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湖北省4个县(市)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的农业生产收入因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减少,非农生产收入反而增加。务工汇款使非农生产收入显著增加,而使农业生产收入显著减少。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显著增加,其主要源于非农生产收入的增加。外地务工者给家庭的资金支持明显少于本地务工者,却对非农生产收入的促进作用明显。鉴于此,应继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4年对江苏、上海和湖南等地实际调研数据,构建Logit模型,就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进行分析,本研究分两步进行,首先分析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就业于发达城市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强,工作流动意愿弱。2)工作环境越差,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和工作流动意愿均越强。3)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为正,工作强度越大,外出务工意愿越强;但工作强度对农民工工作流动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同样考察了其他因素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其中婚姻和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回流农民工调查的微观数据,描述了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特征,构建计量模型估计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务工期间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有显著影响,是否接受培训和职业流动次数对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前者与回流地点选择呈正向关,后者呈负相关,而累计外出务工年限对回流地点选择影响不显著。农民工的年龄、居住偏好和家中土地数对回流地点的选择也有显著影响。提出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加强县城和乡镇宜业、宜居环境建设,吸引外出农民工回流就地就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与升级以及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河南,都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回流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省内转移就业。通过CES经济增长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及其非农就业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资本价格、农村收入、转移成本、城市失业总人数都会影响农民工回流,且回流农民工更加倾向于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6.
正在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农民进城务工是一个主流,但农民工回乡创业同样也是农民自身的选择,是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一种方式。农民工利用常年在城市打工积累的人力资本和资金技术,瞄准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新生成的市场空间,利用农村长期沉淀的传统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山水资源等,致力于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引导要素和产业由东向西、由城向乡、自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剧,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和城乡的流动日益频繁。随着大规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外出务工家庭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许多农民工家庭出现夫妻长期分离现象。近年来,农民工家庭发生婚变的问题日趋严重。农村离婚卒不断增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一系列影响。农民工的婚姻状况不仅关系个人的家庭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分析农民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婚姻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对农民工婚姻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家鹏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205-211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对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抽样调查的陕西389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被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73.78%的人表示将一直留在城镇务工,不愿意返乡务农;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农业收入、家乡的社会风气、家乡政府农业支持力度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态度、家乡消费观念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负向影响;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体质变化、对务农技能掌握情况、家庭中农业劳动力人数、老人医药费负担情况、回家频率、所学技能对回乡务农帮助等因素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无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并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江苏宝应县初一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外出务工通过影响家庭教育资金投入、时间投入和子女家务农活负担等途径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综合来看,母亲外出务工会显著降低儿童学习成绩,而父亲外出务工对儿童成绩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潘明明  李光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22-5027
从“推拉理论”出发,运用605份少数民族农民工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农村推力、城市拉力以及个人特征和制度障碍控制变量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劳动力务工意识逐步觉醒,非农就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异、城镇丰富的医疗、文化娱乐资源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行为、清真饮食和宗教信仰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吾尔族农民的外出务工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