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四平市铁东区地处大黑山余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在中央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铁东区充分发挥自然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推动了全区新农村的建设进程,逐步走出了一条强区、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许多地方政府提出了以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为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漳县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以依托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口,以特色产业促农民增收为抓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问题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以农业产业布局特色化,提升农村区域竞争力,以农业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所谓特色农业,就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  相似文献   

4.
成县城关镇李武村地处县城郊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全县有名的经济强村和特色产业发展大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立足村情实际,坚持把繁荣农村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积极探索出了“项目扶持引导、协会示范带动、村企联动帮扶”发展产业的路子,通过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劳务、旅游服务、废旧金属回收和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全村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四平市铁东区不断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在优化种植结构、土地流转、发展特色畜牧业、特色产业、观光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推动当地农业不断提档次,上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整种植方向。铁东区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群众消费新需求,坚持高精细作,优化产业布局。全区土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了三大任务: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从科技的角度看辽宁的新农村建设,我们确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技术联盟,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集聚,造就一批植根农村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团队和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乡土科技人才,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科技素质和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5,(4)
<正>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力度,着力培育特色产业,搭建农民创业平台,创业创新群体蓬勃发展,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创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始终是当地农民创业的最大软肋。在当前要素资源普遍紧缺、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创业难题,实现农民创业可持续发展,值得进  相似文献   

8.
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它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提高资产、资源、资金的利用效率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强化农村经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相应的工作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总结阐述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分析比较了秦皇岛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优势特色产业、文化产业以及良好的发展基础,提出了秦皇岛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准确定位、依托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动新农村发展,提高资源、资产、资金利用效率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相应的工作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193-194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引导农民更好地走向致富之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8,(2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加大了对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走向小康社会,也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科技》2008,(4):37-40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七大提出“建设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现代农业发展,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强调要“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这是继党的十七大之后,中央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部署。这些战略举措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决心,科技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予以推进。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工作提升了县域特色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阶段,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责。本文从特色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理论依据是资源禀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现实依据是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扩大县级财政实力和增加人民群众收入~([1])。  相似文献   

15.
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产品市场现状及营销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凌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86-16588,16620
宁夏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省区,耕地资源有限,水资源匮乏,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因连年干旱,农民人均纯收入分非常低,是影响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就必须依靠新的产业来支撑。通过加大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依托科技创新,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扶持产品深加工,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特色的产业整体水平,促进区域产业带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通过对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更快更好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业传统优势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地方特色品牌的集中体现。新疆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独特,出产众多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广阔。要教育和组织农民积极申报,培育、壮大一批区域特色品牌,提升新疆特色产业发展层次和品牌竞争力,充分发挥新疆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对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中央国务院明确了现代新农村发展方向,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目标.新农村的实际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的建设就需要搞好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论述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如何有效推进新农村的建设,旨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159-160
县域特色经济与特色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特色产业支撑特色经济,特色经济也拉动特色产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按照超前与开放相结合,城区和乡村相结合,资源有效整合,发展主体多元化等原则,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松阳县依托自身特色产业和优势,不断融合产业发展,大力促进农工结合、农旅结合、文旅结合,走出了符合实际需要和县域实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典型调查,总结归纳了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六种类型,分别是:工业带动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劳务经济带动型、城镇化带动型、商贸带动型。本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探索不同类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深入分析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分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一村一品”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产业富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浙江省德清县杨墩村作为省部共建新农村示范村,把发展以枇杷为主的水果作为村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打产业,在发展枇杷专业村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格局,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