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申玲  于健龙  杨永奎  胡辉 《农技服务》2014,31(7):269-269
改进栽培措施是提高马铃薯原种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威芋3号、毕薯引23号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5000株/亩条件下,威芋3号的总薯个数、中小薯个数和中小薯重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3.8个/穴、3.07个/穴、0.31 kg/穴,但在种植密度为6000株/亩条件下,威芋3号的经济总产值、经济净收益和产投比都最高,分别为3414元/亩、791元/亩和1.34。在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条件下,毕薯引23号的总薯个数、中小薯个数、中小薯重量、经济净收益和产投比都为最大值,分别为8.70个/穴、7.37个/穴、0.79 kg/穴、2831.20元/亩和2.73。以上结果表明,威芋3号的最适种植密度是6000株/亩,毕薯引23号的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加工型马铃薯原原种扩繁的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加工型马铃薯泉引1号脱毒原原种为材料,按6个密度进行种植试验(行距均为50cm,株距分别为ll、12.5、14.0、16.0、18.5和22.0cm)。结果表明,在闽南泉州的自然条件下,泉引1号种薯产量和单个块茎平均重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单位面积块茎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密度群体具有发育快、生长旺的特点。在本试验中,株距为11.0cm(每公顷15.0万株)和12.5cm(每公顷13.5万株)时.虽可获得更多的块茎数,但其叶面积增长过快,相互遮荫,光合效率降低,产量低下.小薯比例增多;株距为14.0cm(每公顷12.0万株)和16.0cm(每公顷10.5万株)时,可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同时.由于株距为14.0cm处理的块茎数目明显多于后者,因此,它是泉引1号原原种扩繁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求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以陇薯7号脱毒原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亩种植2 500株、2 875株、3 250株、3 625株、4 000株。结果表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适宜的种植密度每为2 875株/亩。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以"陇薯3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选择重30 g左右的健康小薯作为种薯,将小整薯分别按4个密度进行种植(行距均为90 cm,株距分别为14.3、12.5、11.1和10 cm),并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选择大种薯切块播种和小整薯播种,探讨二者在产量及发病率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昭苏垦区的自然条件下,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单位面积块茎数目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单个块茎重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多重比较表明,无论是产量、单薯重量、单株块茎数、单位面积主茎数、株高、商品薯率,还是病株率、病指,利用小整薯播种均优于传统的切块播种,但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冬作马铃薯丽薯6号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探讨不同密度对冬马铃薯丽薯6号生物性状及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不显著;株高随着密度增加随之增高;植株分枝和茎粗随种植密度增加反而减少;单株结薯个数增多,单薯重量减轻,单株产量降低。种植密度为135 000塘/hm2时产量最高,折合单产达56 968.73 kg/hm2;其次为120 000塘/hm2,折合单产达56 031.67 kg/hm2;种植密度为120 000塘/hm2时产值最高,折合单产值达139 995.15元/hm2;其次为105 000塘/hm2,折合单产值达138 534.48元/hm2。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冬马铃薯丽薯6号最佳种植密度在105 000~120 000塘/hm2,在此种植密度条件下马铃薯丽薯6号的田间生长综合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7.
为高效繁育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实现节本增效生产,本试验以马铃薯晚熟品种藏农薯1号脱毒苗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种植密度对脱毒苗农艺性状和原原种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原种产量和经济效益受基质和密度互作的影响,不同基质对应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各处理中以椰糠基质条件下种植300苗/m2,即B2A2处理脱毒苗的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原原种产量、有效薯率和经济效益高,为繁育藏农薯1号原原种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切块薯和不同大小整薯为种薯,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优于切块,与切块种植相比,60~220 g整薯播种.30 000~60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的出苗率、株高、冠幅、地上茎叶、块茎、株鲜质量、叶面积指数、穴鲜薯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等大小不同密度的整薯,密度越小...  相似文献   

9.
刘连斌  姚洪  于学萍  王萍 《农技服务》2011,28(2):146-146
为选择安顺地区中等地力适宜脱毒马铃薯种薯,以当地农村常用种薯威芋3号商品薯为对照,对脱毒马铃薯中薯3号原种、费乌瑞它原种、费乌瑞它一级良种、威芋3号原种、一级良种、二级良种进行产量和品种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6.75万株/hm~2时,威芋3号原种在产量、大薯率及商品率较其他品种有明显的优势,适宜在安顺区域内推广。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原原种再繁微型小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4个加工型马铃薯栽培品种脱毒微型薯原原种扩大繁殖微型小薯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生产微型小薯的能力明显不同,其中Norvalley产量最高,达到9.04个/株;2) 块茎膨大期及时收摘微型小薯有助于产量及个数的提高,且以第2次(约50~55 d)收摘微型小薯的产量最高;3)直接利用微型薯原原种扩大繁殖微型小薯在产量和个数上明显高于植株打顶扦插的产量和个数;4)充足的种植空间有利于提高微型小薯个数与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为繁育马铃薯小种薯提供技术参考,设2种薯型和4个密度播植,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原种繁育的产量和种薯规格情况。结果表明:整切薯播种密度为66700株/hm2时的马铃薯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1493.55 kg/hm2和30626.40 kg/hm2;密度为50025株/hm2时的整薯播种获得的小整薯最多,占5.88%;30~50g/个的小整薯率随播种密度的加大呈先增后减趋势;整薯播种的田间表现均优于切薯播种。桂北地区可选择50025株/hm2的整薯繁育原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在安顺市秋季扩繁生产中的性状表现及适宜播种密度,以不同粒重微型薯为主处理,密度为副处理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了微型薯粒重与密度对秋繁原种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薯3号原种扩繁中,1~5 g微型薯播种密度以8 500~9 000株/667m2、5 g以上以6 500~7 0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陇中半干旱区‘陇薯7号’种薯繁育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对株型调控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为建立‘陇薯7号’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S3307)、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和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成熟期以及块茎休眠期的影响.【结果】烯效唑和多效唑能够显著降低株高,减少分枝数,降低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能够增加单株结薯数、降低平均单薯质量,显著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烯效唑可缩短块茎休眠期,多效唑和矮壮素不同程度延长了块茎休眠期.在4.5~10.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粗减小,分枝数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显著减少,平均单薯质量显著降低,群体产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烯效唑、多效唑处理和增加种植密度均对不同质量块茎分布有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一致,<20 g和20~50 g块茎比率显著提高,>100 g块茎比率显著降低,50~100 g块茎比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陇中半干旱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供南方冬作区冬播用种,种植密度以7.5万株/hm~2为宜,配合初花期叶面喷施100 mg/L (45 g/hm~2)烯效唑,可有效调控植株生长,提高产量,提早成熟.  相似文献   

14.
以切块薯和不同大小整薯为种薯,研究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表明:整薯播种优于切块,与切块种植相比,60~220 g整薯播种.30 000~60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的出苗率、株高、冠幅、地上茎叶、块茎、株鲜质量、叶面积指数、穴鲜薯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等大小不同密度的整薯,密度越小,各生育时期的地上茎叶长势越旺盛,叶面积指数越高,块茎和全株鲜质量也越大.这说明采用整薯播种,尤其是大中整薯,在合理密度下不仅能有效提高各生理指标的增长,而且对产量的增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秋马铃薯产量,降低种薯成本,以华薯1号、兴佳2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秋马铃薯的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茎粗、SPAD值、主茎数、产量和单株结薯数影响显著,对块茎品质影响不显著;其中,茎粗和SPAD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株高和主茎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  相似文献   

16.
以‘陇薯7号’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覆膜和密度对其成熟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产量、成本、效益,提出高寒阴湿区‘陇薯7号’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其北繁南种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持,以及在南方冬作区的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能使‘陇薯7号’成熟期提前15 d,生育期缩短11 d,产量增加57.19%。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株数增加,单株结薯数减少,单薯质量降低,产量显著增加。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线性正相关,在最高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20 g、20~50 g块茎比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0g块茎比率呈直线下降趋势, 50~100 g块茎比率因种植方式不同而变化不同,地膜覆盖种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密度13.5×10~4 hm~(-2)时达到最高,露地种植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地膜覆盖主要影响20~50 g和100 g块茎比率。综合分析产量、成本和效益,以地膜覆盖密度增加到13.5×10~4 hm~(-2)为试验最佳处理,产量48 938.89 kg/hm~2,纯收益1673.53元/hm~2,20~50 g块茎比率27.15%,50~100 g块茎比率36.08%。建议在高寒阴湿区繁育‘陇薯7号’脱毒一级种采用黑色地膜覆盖种植,密度13.5×10~4 hm~(-2),块茎按质量大小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玉溪市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不同种薯类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的配组对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试验表明,玉溪市主栽品种合作88在不同种薯类型、种植密度和不同栽培模式的配比组合下,对于马铃薯产量和产值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密度,最适的种植模式为起垄栽培模式,最佳的种薯类型为整薯;该组优势包括:田面受光面积大,利于提高早期地温,出苗全、苗壮,能充分发挥顶芽优势,有利地中块茎生长,多结大薯,减少切薯病害传播,增加覆土深厚,产量高,品质优。筛选出最佳组合模式为整薯起垄种植,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中熟品种"泉云4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原种。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结果表明: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对马铃薯原原种的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参数有极显著影响;基质配比A4(蛭石∶珍珠岩∶河沙为1∶1∶2)的马铃薯原原种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较高,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相关经济参数最优;种植密度B1(株行距0.05m×0.10m)有效增加原原种总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施肥次数C2(追肥2次·周-1)既可增加原原种产量,又能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三因素之间有极显著性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蛭石∶河沙为1∶1、株行距0.05m×0.10m时、追肥2次·周-1,原原种生产效益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供试材料,在块茎形成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和比久,对总产量、有效薯产量和大小薯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块茎形成期内喷施多效唑(50mg/L)和比久(1g/L)均可有效提高原原种产量、有效薯率和大薯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模式,文章在朝阳镇八烂村洞阳坝中选取不同品种即费乌瑞它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威芋3号作为对照组,在播期、种植密度、切块大小、肥效和覆土厚度等不同的情况下,观察马铃薯地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品种为费乌瑞它的马铃薯,覆盖方式使用稻草栽培,并且将种植的密度控制在5 500株/667 m~2,种薯重量在40~50 g,并施以150 kg/667 m~2早熟马铃薯专用肥时,马铃薯产量可达2 500 kg/667 m~2,同时马铃薯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