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寄主的A、B、C杨树溃疡病菌三菌系的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质以及致病性进行了分析测定,根据实验结果初步将这三个菌系分为两个不同的生理型,A、C两菌系属同一生理型,B菌系属另一生理型,该结果与三菌系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的差异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择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各6种,测定它们对长根金钱菌发酵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碳源以甘露醇最好,蔗糖等次之,但以蔗糖最经济;氮源以黄豆饼粉最好。选择蔗糖(A因子)、黄豆饼粉(B因子)、接种量(C因子)三因子作正交试验(其中A因子和B因子均设三水平,C因子设二水平),测定不同碳、氮营养组合对发酵菌丝干重和发酵菌丝多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碳氮营养的最佳组合为B3A3C2,即黄豆饼粉3%、蔗糖3%、  相似文献   

3.
黄瓜黑星菌二菌系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0-22℃,在1:5的瓜叶汁液中,12h后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69%。而华粪浸出液对二菌系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萌发率均低行对照。二菌系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如甘肃菌系在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乳糖等培养基上生长量为5.7mm/d以上,而沈阳菌系仅约3.1mm/d;氮源中以硝酸铵,胱氨酸对甘肃菌系生长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明确了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及着生方式,得出了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范围为6-7,最适萌发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才可萌发。分生孢子在适合条件下,经2h即可萌发,4h即可达到最高萌发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30-32℃,最适pH范围为5-6,最适碳源为6碳糖,氮源以NH^+4形态为好。碳氮源逍度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 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 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 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相似文献   

6.
黄瓜黑星菌二菌系(即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分生孢子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20~22℃;在1:5的瓜叶汁液中,12h后甘肃菌系和沈阳菌系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3%和69%。而牛粪浸出液对二菌系分生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萌发率均低于对照。二菌系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如甘肃菌系在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乳糖等培养基上生长量为5.7mm/d以上,而沈阳菌系仅约31mm/d;氮源中以硝酸铵、胱氨酸对甘肃菌系生长的刺激作用明显,生长量分别为64mm/d和58mm/d,而沈阳菌系仅为35mm/d和34mm/d。但精氨酸则对二菌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日生长量低于对照50%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尖孢镰刀菌亚麻专化型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温度、pH、光照、培养基、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分别在30℃、pH 7、8条件下生长最快;持续黑暗及PDA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可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淀粉、氯化铵最适.分生孢子的产量及萌发率分别在2...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广西大化县的石韦叶斑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Penz.)Sacc.].病害叶部症状初为凹陷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部褐色.病斑外缘可见黄色晕圈.该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均为15~35℃,最适温度为30℃,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min.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率最高,在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G-果糖、葡萄糖、甘露醇和硝酸钾,分生孢子形成最适碳、氮源分别是甘露醇、可溶性淀粉和大豆粉.  相似文献   

9.
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粱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5~40℃温度下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菌丝在15~40℃,pH值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在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氮源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脲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各碳源、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胡颓子锈生座孢产孢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99-1401
研究了牛奶子锈病菌(Aecidium elaeagni-umbellatae)重寄生菌胡颓子锈生座孢(Tuberculina elaeagni)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等5种碳源中以葡萄糖产孢最好;NH4Cl、KNO3等7种氮源中以蛋白胨产孢最好;25℃、pH值6和光照等条件适合产孢。25℃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在相对湿度65%以上的条件下,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以水滴中萌发最好,萌发率达80.4%。pH值5~6和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43℃10 min。  相似文献   

11.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和蛋白胨,而产孢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4~35℃条件下均可生长并产孢(最适20℃),病菌在pH为4.0~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并产孢(最适5.0);孢子萌发最适pH为6.0,最低相对湿度为8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金万霉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和53%金雷多米尔GR 3种杀菌剂对越橘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2.
液体深层培养贵州绿僵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贵州绿僵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对生长量、液生芽孢子和液生分生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不同碳源对生长量和液生芽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但对液生分生孢子产量无明显影响.同时试验还表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与培养液的碳氮比、pH以及通气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棉黑果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在供试的各种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能较好地利用各种供试碳源,在氮源的利用上硝态氮显著地好于铵态氮,硫酸铵和尿素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棉花子叶、真叶和铃的洗液及汁液均能刺激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同品种差异显著,其中以在泗棉2号、泗棉3号、岱字棉15号、盐棉48号、中棉12号的真叶或铃的洗液或汁液中的分生孢子萌发率较低,这一结果与其室内离体无伤接种和田间有伤接种病情指数较低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金龟子绿僵菌M337菌株进行继代培养,探讨了6种常见培养基、4种碳源和氮源以及6个碳氮组合培养基对菌种稳定性、产孢量、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绿僵菌的变异虽然主要受控于菌株自身的遗传特性,但同时也受培养基组成的影响.常见的6种培养基以营养贫乏的CMA和WBA最易使菌种发生变异,PPDA较稳定.动物性氮源较植物性氮源稳定,以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的比较稳定.在不同C/N比试验中,供试菌株在C/N比为20/10的培养基上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究梨胶胞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从采集的病样分离并鉴定出梨胶胞炭疽病菌25株。采用梨果表面刺伤后接种菌块的方法,观察炭疽病菌对砀山酥梨的致病性。平板接种炭疽病菌菌块,测试不同培养温度、pH 值、碳源、氮源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参试的25株炭疽病菌中3株致病性较强,18株致病性中等,4株致病性较弱。致病性强的菌株其菌落颜色较深,菌丝浓密;致病性弱的菌株其菌落颜色均为白色,菌丝稀疏。菌落生长快,菌株的致病性较强;菌落生长慢,菌株的致病性较弱。菌株的产孢能力和致病性之间无相关性。梨胶胞炭疽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 值为5.0~7.0;菌丝对多种单糖和双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结论]该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梨胶胞炭疽病的认识,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新疆硝尔库勒盐湖中的放线菌多样性,以微生物抗高渗透压的生理机制为指导,结合盐湖高盐、寡营养的特点,设计了含有在嗜盐微生物细胞中起渗透调节作用的多种碳源和氮源的分离培养基,以TP培养基、GW1培养基和F6培养基为对照,对新疆硝尔库勒湖沉积物样品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海藻糖-肌酸培养基(B3)分离效果最好,能分离到10个属16个不同种的放线菌;海藻糖-天冬氨酸培养基(B1)和海藻糖-谷氨酸培养基(B2)分离效果次之,均能分离到5个属7个不同种的放线菌,并有2个潜在的放线菌新物种被发现(菌株编号为41376、41293)。这说明以渗透调节物作为碳源和氮源是高盐环境放线菌分离比较理想的选择,为以后高盐环境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玉米圆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忠  许寒晶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33-16635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6℃;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为L-亮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最适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适宜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的pH为7。[结论]该研究为防治玉米圆斑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增殖培养法,从长期受多菌灵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多菌灵的菌株BP-8,研究了pH、培养温度、接种量、外加碳源、氮源对其生长量和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生长;在无机盐培养基中,5 d内对100 mg/L的多菌灵降解率为60.8%;加入0.5%的酵母粉后,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可提高到93.2%;降解多菌灵最佳条件为30℃、pH 6.0,接种量5%,且降解率与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变蔗糖浓度和选用不同的氮源对交织顶孢霉RCEF0260菌株液体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氮源对菌丝体的形态影响显著.以蛋白胨和黄豆粉为氮源时,菌丝较粗,分生孢子较宽,呈卵形、长卵形至椭圆形,且黄豆粉组可见大量分生孢子和具长芽管的孢子;而以硝酸铵为氮源时,菌丝细长,孢子一般较窄,呈梭形.不同浓度的蔗糖对菌丝体的形态影响不大,但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显著.另外,不同氮源对菌重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