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草鱼、鲤、鲢、鱅和尼罗非鲫淀粉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鲤、鲢、鳙的肝胰脏和肠淀粒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4和6.4,6.4和6.4,7.2和6.8,7.2和6.8。草鱼、鲤和尼罗非鲫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肠淀粉酶(P<0.025),而鲢和鳙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肠的低(P<0.05)。尼罗非鲫胃淀粉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的低(P<0.005)。5种鱼的肝胰脏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鲤>尼罗非鲫>鲢>鳙。草鱼和鲤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分别是尼罗非鲫、鲢、鳙的2.6和7倍。肠淀粉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尼罗非鲫>草鱼>鲤>鲢>鳙。尼罗非鲫肠淀粉酶活性分别为草鱼、鲤、鲢、鳙的1.11、1.72、1.93、2.41倍。草鱼和鲤肠淀粉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逐渐升高,鲢、鳙和尼罗非鲫中肠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前肠和后肠。  相似文献   

2.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非鲫脂肪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鱼和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肠道的高(P<0.025);鲢和鳙肝胰脏脂肪酶活性明显低于肠道的(P<0.025);尼罗非鲫肝胰脏和肠的脂肪酶活性几乎相等(P>0.05),而胃脂肪酶活性明显比肝胰脏和肠道的低(P<0.005)。五种鱼的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草鱼>尼罗非鲫>鲤>鳙>鲢;肠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鲢>鳙>尼罗非鲫>草鱼>鲤。结果表明:鱼类的食性与脂肪酶活性无明显相关。草鱼、鲢和鳙的肠脂肪酶活性,中肠略高于前肠和后肠;尼罗非鲫和鲤的肠脂肪酶活性由前往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草鱼、鲤、鲢、鳙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55℃,55℃和45℃,45℃,50℃,5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6℃,54℃,62℃,61℃和54℃,57℃,61℃,60℃。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35℃,35℃和30℃,30℃,35℃,35℃。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53℃,46℃,52℃,49℃和50℃,47℃,50℃,52℃。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25℃,25℃和30℃,30℃,30℃,30℃。临界失效温度分别为:45℃,38℃,38℃,38℃和45℃,38℃,38℃,38℃和42℃,40℃,40℃,40℃。草鱼、鲤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比肠的低,而鲢、鳙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最适温度条件下的活化能则比肠高。四种鱼最适温度下肝胰脏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草鱼<鲢<鳙。肠蛋白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鲤<鲢<鳙<草鱼;肠淀粉酶活化能的顺序为:草鱼<鲤<鲢<鳙;肠脂肪酶活化能的顺序为:鳙<鲢<草鱼<鲤。说明消化酶的活性与酶本身特性之一活化能高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用天然饵料培育鲤、鲢、鳙、草鱼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1989~1991)在总面积48.4亩的12口土池塘中放养鲤、鲢、鳙、草鱼苗(12~20万/亩),采用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人工投饲(豆浆)和二者结合3种方法饲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规格适宜、营养全面、可得性强,用其培育上述几种鱼苗既经济简便,又可使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鲢、鳙在抑藻区的摄食情况及抑藻效果,于2015年8—11月期间在太湖中3个抑藻放流区(乌龟山、月亮湾、竺山湖)采集鲢、鳙肠含物样品,运用镜检法定量分析其食性特征。结果表明,在鲢、鳙的肠含物中分别观察到119、89种浮游植物,11、16种浮游动物。其中蓝藻门占了浮游生物总数量的95%以上,相比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所占比重更大。在食性的时间变化方面,随着水温的降低,鲢、鳙的摄食强度和食物的多样性都逐渐下降;空间变化则与水域的生物量有关,乌龟山水域鲢、鳙的摄食强度和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前肠中微囊藻大多以具被膜的群体形式出现,后肠中则通常以分散的单个小细胞存在。试验得出太湖3个抑藻放流区鲢、鳙的食性时空特征,说明鲢、鳙肠道的消化可以破坏微囊藻的存在形式,放养鲢、鳙对于蓝藻的治理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饲养水温条件下日本沼虾的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19℃、22℃、25℃和28℃水温条件下的50%致死时间分别为饥饿23d、20d、14d和11d;100%致死时间分别为41d、38d、29d和27d。  相似文献   

7.
当年繁育的鲢、鳙夏花鱼苗,在水质肥沃、溶氧丰富的网箱中,经过80天的倍育,体长由7~8厘米达到19~25厘米。一只25平方米的网箱,毛产鱼种341.75公斤,净产315.42公斤。成活率90%以上。获纯利润1187.38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应用不同剂量的低功率CO_2激光、TDP及其它红外光源照射鲤、鲫、草鱼、鲢、鳙的孵化期鱼卵,以观察其鱼胚、稚鱼、鱼苗发育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证实,一定剂量的照射处理可提高鱼卵孵化率10~40%,鱼苗成活率20~40%,促进鱼胚、稚鱼和鱼苗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病抗逆能力,提高鱼苗的整齐度和摄食能力。同时通过试验观察证实上述生物刺激效应是一种“非热效应”,且有较长的后续作用。  相似文献   

9.
饥饿胁迫对鲤形体、体成分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饥饿胁迫对鲤形体、鱼体生化成分及血液生理的影响,在18~22 ℃条件下对鲤进行了0 d、10 d、20 d、30 d的饥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鲤饥饿时间的延长,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鲤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蛋白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值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血糖含量先下降后稳定下来。说明短期饥饿胁迫使鲤形体发生一定改变、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鲤首先动用肌肉中的脂肪,再动用蛋白质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同时血液生理指标也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饥饿对哲罗鱼Hucho taimen仔鱼形态和行为的影响,采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方法,对饥饿条件下哲罗鱼仔鱼消化系统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后仔鱼出现反应迟钝、游动缓慢和集群性降低等行为,并出现身体发黑、头大身瘦、肝脏体积减小、消化管长度增速减慢和消化管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等特点。食道黏膜层黏液细胞不断萎缩,最后出现破裂;胃腺结构严重破坏,胃肌纤维疏松呈网状。肠黏膜层破损,肠绒毛不整齐,个别地方出现萎缩、断裂,黏液细胞出现破裂。饥饿仔鱼肝组织较为疏松,最后细胞索被破坏,肝细胞间分界模糊,核仁萎缩或解体。分析认为,肝脏为仔鱼较重要的能量贮存器官,胃与肠的褶皱高度可作为哲罗鱼仔鱼营养状况的指示物;哲罗鱼仔鱼0~12 d为可存活摄食时间,0~8 d为最佳摄食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从池养鲤为主到四大家鱼的形成,是我国渔业史与我国渔业科技史上的重要突破。对于突破的原因,从本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唐代禁捕、禁食鲤的法律,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养殖种类,从而草、青、鲢、鳙养殖业逐渐兴起与形成。本文从历史文献记载,从大量史料分析与科学论证,否定了上述论断,认为这一重大突破是我国生产力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渔业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推动的结果,唐代一度颁布的禁捕、禁食鲤律并非这一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草·鲢·鳙和青鱼形态及其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产于安徽省无为县水产养殖场的草、鲢、鳙和青鱼品种的体征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显示,所测定4种鱼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尺体重的种内差异较小,显示出种群比较整齐;4种鱼体尺生长满足方程y=alnx+b,体重生长满足方程y=axb,相关指数达0.9以上;鳙鱼在1~2龄和2龄~后备阶段体尺体重的生长强度比草鱼和鲢鱼在同阶段的大,鲢鱼体高在3个阶段均表现为生长弱势,但草鱼的这种弱势在后备~亲鱼阶段得到了弥补,成为生长强点;草鱼随着年龄的增长丰满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每个阶段大约下降0.8~1.0个单位,青鱼虽然下降但幅度较小,而鲢鱼(1.82~1.98个单位)和鳙鱼(1.93~2.10个单位)全期基本保持不变;体长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均表现下降的趋势,直到亲鱼草鱼和青鱼保持在1.147~1.148,而鲢鱼和鳙鱼保持在1.097~1.106,表明体长相对全长在不断增加;4种鱼的体指数以草鱼、青鱼、鳙鱼和鲢鱼的次序逐渐减小,其体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体宽指数和体深指数则较为稳定,鳙鱼的头长指数明显大于其他鱼。  相似文献   

13.
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纯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6月,在广西都安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基地进行了丰鲤纯种的选育工作。以兴国红鲤为母本,散鳞镜鲤为父本进行杂交,所得的杂交一代称为丰鲤,它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州河鲤、乌克兰鳞鲤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州河鲤和乌克兰鳞鲤成鱼肌肉的粗蛋白、水分、灰分、粗脂肪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等进行对比分析,为科学评估其营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成鱼肌肉中的蛋白质(19.20%)、水分(78.76%)和灰分(1.45%)均极显著地高于州河鲤(18.52%、76.83%、1.20%;P0.01),而州河鲤的脂肪含量(3.76%)又极显著地高于乌克兰鳞鲤(1.79%;P0.01);州河鲤成鱼肌肉脂肪酸的种类、脂肪酸总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11种、2.88%、0.60%)均高于乌克兰鳞鲤(10种、0.64%、0.10%),且州河鲤脂肪酸的营养价值略高于乌克兰鳞鲤;州河鲤和乌克兰鳞鲤都含有18种氨基酸,而乌克兰鳞鲤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风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8.3%、7.58%、20.29%)均高于州河鲤(7.53%、6.48%、17.82%),乌克兰鳞鲤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优于州河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乌克兰鳞鲤较州河鲤更具有营养学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池塘,提高成鱼产量和效益,进行了鲤鱼和草鱼两季混养试验,获得23 625 kg·hm-2的产量和67 515元·hm-2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碧流河水库鲢、鳙的年龄、生长和资源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89~1991年间对碧流河水库鲢、鳙的取样调查分析,对该水库渔获物中鲢、鳙的年龄、生长和可捕群体的资源量进行了初步研究。渔获物中鲢、鳙均以Ⅳ、Ⅴ、Ⅵ龄为主,VonBertal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生长过程。鲢的可捕群体资源量为2.99×10 ̄5kg,鳙为3.75×10 ̄5kg。  相似文献   

17.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可食部位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鲤与松浦镜鲤不同部位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2种鲤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脑、眼和鳔中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鲤中均检测到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有4种,以棕榈酸(C18∶0)含量为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3种,主要为油酸[C18∶1,(n-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5种,主要是亚油酸[C18∶2,(n-6)]。2种鲤均是∑MUFA∑PUFA∑SFA,但各脂肪酸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有所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在养殖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将赣昌鲫与湘云鲫夏花鱼种分别混养在草鱼+鳙鱼鱼种培育池中。试验结果显示:赣昌鲫与湘云鲫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8.75%、92.92%,赣昌鲫的群体生长速度较湘云鲫的群体生长速度快10.37%,个体增长速度快14.28%。  相似文献   

19.
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投喂不同含量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8 d,双低菜籽粕各不同含量的日粮(17%、34%、51%、68%)对草鱼甲状腺、肝脏组织没有影响,但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肾小管上皮出现颗粒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甲状腺滤泡上皮轻度增生,滤泡结构不规则;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1%的试验组草鱼肝脏出现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肾小球有透明变性,肾脏轻度淤血。在试验的第28天,双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2.2%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肝细胞空泡变性,有轻微的肾小球透明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34.8%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滤泡胶质的边缘出现缺刻;肝脏出现淤血,部分肝细胞坏死;肾小球透明变性,肾脏淤血。  相似文献   

20.
吴永香  程军明 《北京农业》2011,(18):109-110
从不投饵网箱养殖鲢鳙鱼的优点以及相关的技术2个方面,论述在湖泊水库中进行不投饵鲢鳙鱼的网箱养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