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六安市金安区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以期为当地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优质高产、增收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应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升小麦产量。本文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精细整地、科学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临漳县是小麦种植大县,常年小麦栽培面积在50万亩以上。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对小麦高产丰收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本地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经验,分生育期制订了病虫草害防治计划,适时进行田间调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杂草的为害,保证丰产、丰收。一、播种期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重点防治病害以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黑穗病  相似文献   

4.
水稻绿色高产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成效及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6年宿迁市沭阳县作物栽培指导站承担并实施省级水稻绿色高产增效创建项目,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防灾抗灾减灾等多项技术,项目区农户增产增收显著。本文阐述了实施推广水稻绿色高产增效技术,发挥技术推广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推广应用水稻绿色高产增效技术,实现沭阳县及周边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是城乡人民不可少的粮食品种,除日常使用外,又是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在粮食作物中,小麦的品质好,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小麦生产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抓好小麦生产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的选择、土地平整与施肥、种子播种、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小麦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麦病虫草害严重制约了小麦的丰产丰收。为科学控制小麦病虫草害,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减量使用农药,对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标准化,以求推进偃师市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稻茬小麦减肥减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过度施用的问题,形成了四川稻茬小麦减肥减药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背景意义、减肥减药的科学基础、技术操作要点及适宜区域及注意事项,以期对四川及西南冬麦区的稻茬麦田节本、增效及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减肥减药增效"为重点,规范各项技术措施,合理制定"中粳稻机插-半冬性小麦少耕机播"的稻麦周年种植模式,实现稻麦绿色高产高效目标,符合目前调结构转方式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小麦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麦田施肥水平增加,田间小气候及品种等诸多因素的改变,麦田病虫草害也不断演替,总体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因此搞好病虫草害防治是小麦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对于高产、超高产麦...  相似文献   

10.
正一、技术应用效果内黄县通过小麦宽幅匀播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大面积示范,采取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按照"控肥、控药、控水"绿色生产要求,以"高产+优质+节本+增效"为目标,落实"优良品种+深耕整地+合理施肥+宽幅匀播+应变管理+适时收获"集成技术模式。近年调查统计显示,应用该技术每667 m~2增产30~60 kg,增幅7%~13%,且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所需农资投入更加科学高效,麦田病虫草害发生危害轻,小麦籽粒商品性好、品质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推广小麦抗性品种、药剂拌种、适期适量播种、精选高效药剂等综合防控措施,对小麦病虫草进行全程综合防控,研究病虫草防控效果、农药减量增效成果及小麦增产情况。结果表明:小麦病虫草全程综合防控区在小麦赤霉病、叶锈病、穗蚜、杂草防治效果及产量等方面均高于群众自防田,全程综合防控区农药用量减少29.13%,用药成本降低22.14%,亩均纯收益是群众自防田的2.38倍,减药增效成果显著,且全程综合防控区小麦生长安全,籽粒饱满,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农药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了适宜四川丘区农业生产的农药高效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和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1)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是通过物理、生物和农业措施等达到不施农药防治病虫害目的;(2)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高效农药品种和添加高效助剂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3)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即在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做到“八准”施药,以求使用最少的药剂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科学高效的农药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四川丘区农业高效绿色生产提出了病虫防控研究与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为增加水稻种植效益,减少稻田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保障稻米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通过选用抗性品种、优化耕作栽培措施、加强肥水管理、种植蜜源植物、推行性引诱杀虫和频振杀虫灯、结合生物农药和应急化学农药、应用高效植保器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技术措施,评估了江西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的可行性。2019—2020年分别在江西省新干县和峡江县进行了对比试验示范。以5种水稻主要病虫害为例,比较了不同施药方案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分析了用药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控制病虫害,“三虫两病”危害率降低2.62%~47.11%,产量增加0.35%~11.16%;每季药剂成本减少139.1元·hm-2,降幅为7.84%。该技术模式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经济省工,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质安全,通过采用重大病虫监测,运用高效、低毒农药和“一喷多防”“一药多用”“治前控后“ 技术措施,在早稻、连作晚稻、单季稻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等4种病虫防控减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稻的防控减化技术区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纹枯病,农药品种数量减少7种,防治次数减少1~3次,农药折纯使用量减少46.10%~93.84%,产量增加2.23%~8.81%,经济效益明显。开展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是实现了对水稻重大病虫害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本研究通过对新型农药控失剂与农药减量混用进行试验,以柑橘为研究对象,调查全年病虫害防治效果。使用新型农药控失剂与农药减量混用应用试验区与农户常规用药区防效基本一致,农药残留低,对作物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During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aphids need to be controlled with pesticides for the entire growth period. Controlled-release technology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esticide efficienc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wo types of imidacloprid controlled-release granule (CR-GR): 2% imidacloprid CR-GR and 0.2% imidacloprid pesticide-fertilizer controlled-release granule (PF-CR-GR) when wheat was sown in winter. The release performance, utilization rate, terminal residues in edible parts, control effect on aphids, and achieved winter wheat yield were evaluated for bot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field application. Imidacloprid PF-CR-GR released more quickly in aqueous medium than CR-GR because of its good water solubility. After CR-GR treatments, the concentrations in wheat roots and soil were similar throughout the entire sampling perio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were about 10–20% of those in roots. Imidacloprid was better absorbed when CR-GR was used as root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foliar treatment. Field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imidacloprid CR-GR and PF-CR-GR controlled aphids throughout the entire growth period of winter wheat and improved the wheat yield. These findings identified application of imidacloprid CR-GR and PF-CR-GR on winter wheat a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he pesticide utilization rate and ensure adequate yield.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use of pesticides and guides scientific pesticid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张仁 《北京农业》2012,(12):83-84
福建省建阳市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采取推广防虫网育秧,使用生物农药、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保护利用天敌,释放赤眼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区农药投入、人工投入减少9.60、60.00元/667m2,防治次数比非示范减少2次,新增产量达58.00kg/667m2,平均增效益达162.40元/667m2,天敌增加40.1%,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油菜害虫持续暴发,农药施用量、施用次数剧增,油菜籽油安全性问题令人关注。鉴此,对筛选出的2种防治春油菜生长期内主要害虫(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吡虫啉进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试验,检测不同农药、不同施用次数在植株、籽粒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相同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供试的2种农药残留量表现为阿维菌素>吡虫啉。油菜施用吡虫啉后,植株、籽粒中的农药残留均未检出。油菜施用2%阿维菌素后籽粒中的农药残留量随施药次数增加而递增,但没有超过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农药在油菜主要器官中的残留趋势为油菜植株>油菜籽,油菜植株比油菜籽农药残留量高46.15%。在油菜植株中的农药残留量也随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小麦玉米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和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持续提高河南省小麦和玉米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和统计资料,对河南省小麦和玉米生产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小麦和玉米生产中存在品种杂乱、出苗差、施肥不合理、自然灾害频繁及病虫害加重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产品种选育、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玉米适时晚收及小麦一喷三防等对策措施,以期推动河南省小麦和玉米持续增产。  相似文献   

20.
王健生  耿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224-225
介绍了南京湖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工作的具体做法,提出加强植保测报体系建设,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