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年春季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不同抚育间伐蓄积强度0%(CK)、5%、10%、15%、20%和25%设置锐齿栎次生林试验样地12块,并于2018年10月对所有试验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径阶打生长锥获取木芯,以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能提高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强度5%样地的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年平均增长量(1.31 m2·hm-2和8.84 m3·hm-2)、总增长量(9.14 m2·hm-2和61.88 m3·hm-2)、年平均增长率(6.80%和7.89%)和总增长率(58.40%和70.16%)最高,且均与CK呈显著差异(P<0.05)。2)间伐强度5%和10%样地林分蓄积量分别在间伐后第4年和第7年达到未间伐样地的林分蓄积量。3)间伐强度5%~20%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均>CK,其中5%样地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在间伐后增长最快。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其中5%间伐强度最为有利,该强度下林分蓄积量可以在较短年限达到并超过未间伐样地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2.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 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 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 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kg-1和16.65 mg·kg-1。4) 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相似文献   

3.
田林县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田林县4种不同林龄段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调查测定,结果表明:1年、2年、3年、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依次为5.0 cm、8.0 cm、9.7 cm和10.7 cm;平均树高依次为5.1m、8.8 m、11.2 m和12.1 m;平均蓄积量依次为8.2902 m2/hm2、31.7597 m3/hm2、51.4477 m3/hm2 和71.8946 m3/hm2.从总体上看,田林县营造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生产力较低,其林分蓄积量相应比广西东门林场同种速丰林分降低39.1%~46.5%.  相似文献   

4.
KOSTELEC地区西黄松林木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itscherlich、Logistic、Gompertz和Korf4个理论生长方程分别对引种到捷克Kostelec地区的西黄松林木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由最佳生长方程分别得出了胸高断面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相对生长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并对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orf方程具有最高的拟合精度,能很好地描述西黄松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西黄松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7a和第15a(胸高年龄);1-26a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为0.243;速生期(3-11a)内胸高断面积平均生长量为0.001474m^2。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优直径结构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两个大区内274个固定样点为研究对象,样地内每木检尺;从1987年至今,每两年复查一次。利用不同模型拟合该地区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蓄积的关系,求得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每公顷最大胸高断面积,并以此为界将现有林分胸高断面积分成10、10~20、30~40、40~50 m2/hm24个胸高断面积区间,分别计算各胸高断面积蓄积生长量。结果表明:林分进阶率和枯损率随胸高断面积的增加而减少;林分蓄积生长量随胸高断面积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林分能够生长达到的最大胸高断面积大约为60 m2/hm2,但当林分胸高断面积为40 m2/hm2,平均Q值为1.4时,林分蓄积生长量最大(10.5 m3/(hm2.a))。利用呈负指数模型,结合林木径阶能够持续生长的转移情况,拟合出该地区林分最优直径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肇镁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1):76-77,132
在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测定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优势高、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和株数等因子。以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林分蓄积量为因变量,采用免疫进化算法建立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再以林分形高为因变量,林分优势高为辅助变量,通过多方程的拟合对比,建立合适的林分形高模型,据以编制了尤溪县马尾松人工林标准表,为森林资源清查中林分疏密度和蓄积量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巨尾桉立木和林分叶面积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巨尾桉立木叶面积与树高、胸径、枝下高、冠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以胸径的拟舍效果最好。建立了巨尾桉立木和林分叶面积估测优化模型,估测结果表明,9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单株的平均叶面积为(14.96±3.85)m^2,林分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为2040±0.72。所建模型可用于同类林分叶面积指数的估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藏东南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次生林的林分特征,研究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方法】以西藏林芝尼洋河流域17块高山松次生林样地实测数据为依据,测算林分密度、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优势木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林分胸高断面积、林分蓄积量等主要林分因子,并按照五点取样法在每个样地内设置5个2 m×2 m的小样方进行林下更新苗调查。通过钻取标准木髓芯,运用LINTABTM6年轮分析仪确定林龄,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次生林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尼洋河流域高山松林属于优势种群,且种群稳定,各林分因子与林龄显著相关。林分的胸径分布随林龄增加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近似正态分布;林分密度与林龄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2=0.816);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与林龄呈极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762,0.829,0.853和0.885,其与林龄之间的回归关系用幂函数方程拟合最好;优势木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与林龄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R2分别为0.790和0.914;林下幼苗更新数量变动较大(更新密度为0~9 000 株/hm2,平均为(2 912±2 986) 株/hm2),且与林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作为尼洋河流域主要建群种之一,该区域高山松次生林林分结构稳定,生长潜力大;主要林分因子与林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林下更新苗数量差异较大且与林龄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效应及生长过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巨尾桉无性系EC1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1>U6>W5>尾叶桉,6a生EC1,U6,W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m3/hm2;EC1,U6,W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连栽对尾巨桉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方法]对尾巨桉连栽林分和对照林分(第1代)的胸径、树高、蓄积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尾巨桉连栽林分的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与对照林分相比,并没有表现出下降趋势,其蓄积生长量反而有所增加,但其连年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出现了早衰现象。[结论]连栽使尾巨桉人工林蓄积生长量增加,连年生长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巨桉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巨桉人工林外生菌根(EC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为菌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以赣南地区6个不同林龄的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鉴定分析巨桉根系ECM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本研究共得到1 929个OTU,隶属于2门2纲10目22科30属。革菌属(Thelephora)、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棉革菌属(Tomentella)为研究区内优势菌属,总相对丰度超过80%。三大优势菌属在不同林龄林分中分布情况明显不同,相似性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也显示,不同林龄林分EC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 a和7 a林分ECM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表现为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较高;3 a和6 a林分ECM真菌物种数量差异大,3 a和9 a林分ECM真菌种类差异大。表明巨桉人工林ECM真菌群落主要由3种丰度较高的优势菌属与多种低丰度菌属共同组成,林龄是影响巨桉人工林ECM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尾巨桉人工林能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玲覃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15-10116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1~6年生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树叶、树枝、干皮、干材和树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分配均是干材(55.47%~70.36%)>树根(11.70%~22.53%)>干皮(8.62%~11.40%)>树枝(6.15% ~7.97%)>树叶(1.74%~2.63%).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其中干材的能量随着林龄增加而明显增大.林分各组分的能量增长率都在5年生时达到最小,若只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尾巨桉人工林收获周期应为5a.  相似文献   

14.
火炬松人工林胸高断面积差分模型的拟合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8个样地的逐年观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集约经营的火炬松人工林胸高断面积的Schumacher差分生长模型.与传统建模方法不同,本文首先拟合了胸高断面积的Schumacher收获模型,然后用代数差分法导出了相对应的差分生长模型.对随林分变化的参数的识别是以模型拟合结果为标准进行的,并得到了新的代数差分模型.方差结构模...  相似文献   

15.
森林生长观测数据通常具有连续重复观测的特点,传统方法会得到有偏的参数估计,为准确预测兴安落叶松林分的生长动态,建立预估精度较高的林分生长收获混合效应模型,以期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的生长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第六次至第九次(2003-2018)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筛选出以兴安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样地626块,样木株数60 279株。其中501块样地的47 524株兴安落叶松数据用于构建兴安落叶松的胸高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采用剩余的125块样地的12 755株兴安落叶松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独立检验。结果表明,胸径的倒数(1/DBH)、每公顷株数(NT)、比对象木大的胸高断面积之和(BAL)、坡度和坡向的组合(SLcos)对天然林内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相比于传统的基础模型,考虑样地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显著地改善了胸高断面积生长预估模型的表现,决定系数(R2)从0.353 7提高到0.488 6,平均绝对误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显著减少。混合效应模型优于传统的基础模型,模型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统计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不同森林经营方式林分生长动态变化情况,于内蒙古赤峰市旺业甸林场油松人工林中选取油松中龄林和近熟林设置近自然经营、常规经营和未经营样地,根据2013、2016年和2019年3次调查,分析对比不同经营模式下林分蓄积生长量、胸径、胸高断面面积和单木材积量单木生长量,林分胸径分布和林分垂直分层生长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龄林近自然经营和常规经营方式下的PAI(年蓄积生长量)均大于未经营,近熟林6 a间近自然经营方式下PAI为12.31 m3·hm-2·a-1,大于常规经营和未经营;中龄林平均胸径单木生长量6 a间表现为近自然经营(0.58 cm·a-1)>常规经营(0.48 cm·a-1)>未经营(0.31 cm·a-1),近熟林表现为近自然经营(0.69 cm·a-1)>未经营(0.49 cm·a-1)>常规经营(0.46 cm·a-1);近自然经营方式下油松人工林6 a间单株胸高断面面积生长量、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均显著大于常规经营和未经营;近自然经营方式下的油松人工林上层胸径、胸高断面、蓄积年生长量都大于其他经营方式,近自然经营大径阶树木比例增长幅度最大。由此得出结论,近自然经营有利于林木胸径、林木单株胸高断面面积和单株立木材积量的生长,同时还会提高林分大径级林木株数比例,更有助于提高人工林木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下速生阔叶树种的碳汇潜力,旨在为碳汇造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昆明市第4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选取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银荆(Acacia dealbata)、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直干桉(Eucalyptus maideni)林分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优化算法求解林分断面积生长备选模型Richards、Schumacher和Korf参数;将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和单木生物量模型与各器官含碳率链接,模拟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下林分碳储量生长过程;采用林分碳储量平均增长量和连年增长量分析各速生阔叶树种林分碳汇潜力。【结果】桤木、银荆、蓝桉和直干桉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94,0.89,0.92和0.84;优化算法求解参数迭代次数从小到大顺序为麦夸特算法、粒子群算法、差分进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Schumacher模型和Korf模型拟合参数欧式距离小于Richards模型,但Korf模型和Schumacher模型的拟合参数稳定性优于Richards模型。地位级为Ⅲ级、林分密度指数为800时15年生桤木、银荆、蓝桉和直干桉林分碳储量分别为13.81,20.33,38.89和45.27t/h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林龄为1~5年时各树种林分间碳储量生长不存在差异(α=0.10),林龄为6~10和11~15年时各树种林分间碳储量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α=0.01);桤木、银荆、蓝桉和直干桉林分碳储量平均增长量最大值分别为1.14,1.76,3.10和3.11t/(hm~2·年),连年增长量最大值分别为1.34,2.18,3.66和3.41t/(hm~2·年)。【结论】建立的速生阔叶树种生长模型可用于林分碳储量生长分析,优化算法能对生长模型更好地进行参数估计,各树种的固碳潜力顺序为直干桉蓝桉银荆桤木。  相似文献   

18.
5种生长方程在2种藤林生长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广西大青山单叶省藤和黄藤人工林多年固定样地调查和采收资料,选择Richards、Korf、Logistic、Gompertz和Mitscherlich等5种理论生长方程,分别建立藤林母茎长、萌茎长和萌蘖数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并对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Mitscherlich方程拟合单叶省藤萌茎长时相关指数小于0.90外,其它方程拟合的相关指数均高于0.92;Korf和Rich-ards方程的拟合最高,Gompertz方程次之,而Logistic和Mitscher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差;与Richards方程相比,Korf方程更能准确描述单叶省藤和黄藤林分的生长特性,更适合于建立单叶省藤和黄藤人工林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1~6年生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树叶、树枝、干皮、干材和树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分配均是干材(55.47%~70.36%)树根(11.70%~22.53%)干皮(8.62%~11.40%)树枝(6.15%~7.97%)树叶(1.74%~2.63%)。尾巨桉人工林各组分的能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逐步增加,其中干材的能量随着林龄增加而明显增大。林分各组分的能量增长率都在5年生时达到最小,若只从能量的角度考虑,尾巨桉人工林收获周期应为5 a。  相似文献   

20.
以山西关帝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天然次生华北落叶松林分为对象,布设9块30 m×30 m样地,测量进入检尺径阶立木的直径,利用Weibull分布模型、负指数函数模型以及限定混合Weibull模型研究天然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研讨剖析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和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除3号样地外,1~4号样地直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曲线,3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较好,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Bias)以及卡方检验(χ2)值较小,而P值最大;3、5~7号样地直径分布以限定混合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较好,对应Rias、Rmse以及χ2值最小,对应P值最大;负指数分布拟合8、9号样地的直径分布效果较好,Rias、Rmse以及χ2值最小,对应P值也最大。本次研究总结分析直径对林分结构其他相关因子的影响,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林分经济价值、各项生态效益评估和调整该地区林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