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项目投入、过程管理、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4个方面构建高标准农田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分别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和隶属因子赋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进而计算评价得分。对2015年南京市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绩效评价模型可以为提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及相关农业基础建设类项目运行中的风险、优化绩效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应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的应用范围,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是粮食生产省长负责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健全组织和严把项目管理节点控制关等方面介绍了泾县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做法,并对做好"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在项目投资概算中安排占地和青苗补偿;二是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自筹资金负担;三是县级政府层面出台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政策,加强项目建后管护,确保项目效益持续发挥;四是进一步完善农田建设政策,规范项目与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四川省剑阁县近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项目建设效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为该县及类似地区今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指南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完善、更科学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万年县为项目样区,选取新增耕地率、高标建设面积完成率等15项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模型应用于评价。对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由于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变化率一般,影响了项目总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及农村相关会议中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并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给方针,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2009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试点以来,到2020年规划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kg以上。在此背景下,掌握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现状,有效测算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结合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以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甘肃省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来源及存在问题,评价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  相似文献   

6.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益综合评价是检验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贵州省乌蒙山区纳雍县龙场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纳雍县龙场片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效益效果最好,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最低,后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举措。该文介绍了颍泉区"十二五"以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阐述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编制高标准项目规划、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等主要做法,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速土地流转、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田水利小型构筑物设计通用图、提高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智能化程度、明确建后管护经费来源、加强管护与人员培训等优化措施,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仓廪实、天下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农田建设监测监管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监测监管对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实效和建后管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总结概述了大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及总体情况,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工作方法,剖析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短板,探讨建立新型多元主体全过程监测监管的新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模式及新模式下监测监管方法和手段,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长效发挥建后作用提供保障,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政策,切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笔者对枣庄市山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效益等方面。调研发现,山亭区结合本区实际,创新分配使用机制,充分调动受益对象积极性,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资金专账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并统一纳入乡村振兴资金统筹安排,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和资金投入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陕北风沙草滩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借助工程手段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重新规划,并对其项目建设必要性、效益分析及耕地质量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建设不仅能增加新增耕地10.34hm~2,耕地质量等级提高1~2级,还能创造553.66t/hm~2的粮食产能。该项目对陕北风沙草滩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搏  李淑杰  王雨虹  张帅  李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28-10530,1053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围、位置的选择是落实土地整治规划项目、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基础.该研究以长春市域乡(镇)为基本单元,基于长春市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分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体系,并定量筛选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及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总规模1 072 026 hm2,其中限制建设区面积359 183 hm2,主要限制因子为黑土流失;依据2011年长春市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资源禀赋和产能潜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共涉及56个乡镇,总面积规模679 643 hm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1 ~ 2015年长春市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5 800 hm2,万亩(667 hm2)以上连片高标准基本农田3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实现新增粮食产能1 566kg/hm2,农民新增平均纯收入1 052元.  相似文献   

12.
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在摸清标准农田地力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嘉兴市秀洲、嘉善、平湖县(市、区)2009年项目(面积4015.6 hm2)实施了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翻耕加深耕作层、调整土壤酸度、改善农田排灌等技术措施。2年后对该项目进行地力培育的成效评估,结果显示,由二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60~0.80)提高到一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80以上)的面积占65.89%,未达到一等田的地力综合指数也提高0.04~0.10。文章分析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嘉兴市高标准农田的地力建设目标应为一等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通过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古路镇耕地进行分析评价,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并根据各项目区主要发展障碍明确项目建设模式及方向.研究表明:(1)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指数介于0.261 8~0.798 6之间,空间稳定性指数介于0.439 7~0.999 9之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空间稳定耦合协调度较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在空间上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划分为优先划定区、重点建设区、后备调控区和生态缓冲区等4个总体分区和19个详细分区,依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兴旺—集约高效、提质增效—产业培育、补齐短板—整合资源、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等4个发展模式;(3)古路镇耕地资源总体上呈现"西优东劣""南退北稳"的空间格局,应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重视生态保护;(4)现行规划中古路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位于优先划定区和重点建设区,布局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定位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建设任务艰巨;标准细化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与建设任务存在“倒挂”现象;工作机制不完善,耕地分割、细碎化现象严重;土地权属复杂;资金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等。为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建议,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科学规划,落实责任,尊重人民群众意见;强化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建设的“软实力”水平,加强工程的后期管护。  相似文献   

15.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研究对发展农田水利、合理规划布局和实现粮食增量增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贵州省为例,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研究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效益评价。同时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最后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及向高新技术化、节水节地化、管理现代化、景观化、生态化和3S技术精准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平安县六台水库东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喷灌部分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对黄土湿陷特性的分析、职能部门建设不协调、农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对国土资源部门的激励机制、农田道路建设困难。对此,提出了推行节水灌溉、促进资源共享、发展规模化经营、创新激励机制、精简田间道路等推进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任蓉 《北京农业》2012,(27):169
省委、省政府将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全省"十大"惠民工程,旨在通过大规模、长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保障粮食安全,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石油污染农田新的有效治理模式。[方法]以潜江市为研究对象,将石油污染农田修复工程与矿山公园建设相结合,探讨石油污染农田的治理模式。[结果]矿山公园建设可以为治理工程提供科学研究场所与更多资金,同时治理工程也可成为矿山公园的科普教育基地,二者相辅相成。[结论]将矿山公园建设与石油污染农田的治理工作相结合,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促进麻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主要造林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适合麻江县发展的造林模式,[结果]麻江县的退耕还林区划把全县划分为3个退耕还林类型区、6个立地类型亚区、2个立地类型组。根据气候特点和立地类型,结合麻江县森林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当前既能提高森林植被、保持水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造林模式是:林药结合模式、林草结合模式、经济林模式和杉竹混交模式,且从长远来看,杉竹混交模式最具发展潜力。[结论]该研究为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