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在区域和时空方面的差异,四川省不同区域水土流失分布的类型也有差异.在分析四川省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对该省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态建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输变电建设水土流失特点与水土保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四川省境内的4个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分析表明在不同地形区域修建输变电工程所引起的水土流失程度不同,同个输变电项目中不同建设阶段水土流失程度也不同.根据输变电项目建设水土流失规律,针对水土流失特点设置水土保持监测点,最大程度地发挥水土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山西的地层岩石分布可划分为五大类型区.不同类型区岩石性质及构造运动差异导致水土流失强度和形式各有特色.本文首次用统计学的方法论证了这些差异,并且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水土流失空间分布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1995~2005年的水土流失统计资料,在SPSS10.0的支持下对区域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轻度侵蚀为主的特点和适当的改良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典型县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石泉县和商南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和DEM图的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地貌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程度较高,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不同坡度、高程、起伏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现单峰分布,平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0,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最大值随着坡度升高而增大,但却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减小。各土壤侵蚀强度的起伏度分布特征均很相似。此结论可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中游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分布于天山北坡不同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形态学及解剖学特征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分布的野生鸭茅在形态及解剖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形态学特征上,不同区域野生鸭茅在株高、茎节数、叶长和旗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药长度、小穗长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及千粒重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解剖学特征中,不同区域野生鸭茅叶片的解剖结构除气孔密度及上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上下表皮细胞的气孔下陷程度、角质层厚度及下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未呈现显著性的差异(P〉O.0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不同生态地理区域的野生鸭茅在形态及解剖学特征上的差别,同时表明,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对四川省耕地产能进行核算,并采用GIS-ESDA技术分析了四川省耕地产能的分异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地形、土壤、化肥使用量等指标对耕地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省不同区域耕地产能数量差异大,表现为盆地丘陵低山区成都平原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原山地区。(2)从分布特征看,耕地产能整体呈东高西低分布,理论产能和可实现产能分异特征基本一致,实际产能东西部分异特征差异明显,西部川西北高原山地区大体位于一个等级区间,东部盆地丘陵低山区和成都平原区呈环状分布。(3)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的空间正相关性比较明显,但集聚效应较低,L-L聚集区呈现较强的一致性,H-H聚集区和L-H聚集区呈现较大差异。(4)不同指标区影响耕地单产的因子不同,降水、土壤有机质、地形坡度、气温等是四川省耕地产能提升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植被水土保持效应尺度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来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进展来看,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尺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斑块、坡面、景观和流域四大尺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由于植被水土保持生态过程与机制在大尺度与小尺度既有关联又有差异,植被水土保持效应存在明显的尺度性。通过对现有研究方法、结果和观点的整理与讨论,认为水土流失效应的影响因素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大变得越来越复杂,水土流失的尺度效应可从小区、坡面、小流域、大流域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开展系统研究,旨在从小区和坡面等小尺度水土流失的研究结果上外推到较大尺度区域。  相似文献   

9.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利用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遥感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浙江省富阳市不同水土流失程度下的地理特征(坡度、坡向、高程、土地利用方式等),揭示了研究区域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水土流失的地理环境分异明显,94.57%的水土流失发生在500 m以下高度带;85.33%的水土流失集中在15° ~ 35°的坡度上;57.23%的水土流失发生在南坡;49.40%的水土流失分布于黄泥土;76.85%的强度及其以上程度水土流失发生在园地;58.35%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低山丘陵区。图1表7参22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修正后的通用水土流失流失方程(RUSLE),获得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区域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较大的4种主要影响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地形和坡度因子LS、植被覆盖和经营管理因子CP。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及其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以微度和轻度为主,分别占该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7.35%和66.16%;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大,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8°的区域内;同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于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灌木和草地两种地类上,这两种地类水土流失面积占到研究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1.39%,因此对灌木和草地区域的水土保持加强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