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杜松、新疆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水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若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29-30,51
测定了杜松、新疆杨的水势,研究了它与树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关系及其对树木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结果表明:杜松、新疆杨小枝不同水分状况下的相对总光合速率随水势绝对值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则随着水势绝对值的降低而下降,其下降速率是由慢到快再到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田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SPAC)的昼夜观测,确定温度为影响SPAC水分运移的重要因素.随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水势增大,显示温度对田间土壤水势的正效应,且高肥力的正效应大于低肥力.温度对小麦叶水势具有显着负效应,即小麦叶水势随气温升高而降低.温度与大气水势也呈现负相关,随着温度升高大气水势降低.温度与土壤-植物及植物-大气间水势梯度呈正相关,随气温升高,两者水势梯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水稻在不同土水势下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土水势下,叶片水势下降,且随着叶位的下降,叶片水势下降早而快。在150~900μmol photons·m~(-2)·s~(-1)的光强范围内,稻株群体净光合与光强呈线性关系,且随着土水势的下降,光强对光合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土水势、光强和气孔导度对光合强度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在低土水势下,除气孔导度外,另有其它限制光合的因素存在。低土水势引起叶片质膜透性增加,同时刺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水分胁迫造成的膜伤害很可能包含自由基伤害过程。低土水势对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随生育时期和品种的不同而异,灌浆中、后期,较低的土水势能延缓根系的衰老。  相似文献   

4.
结实期旱育秧水稻对土壤水分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从出穗至成熟进行了0kPa(CK)、-20kPa和-40kPa3种土(壤)水势处理。水育秧水稻结实期籽粒中的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灌浆速率、叶片光合速度(Pn)、根系活力(RA)、结实率和粒重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减低,叶片中MDA(丙二醛)含量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增加、旱育秧水稻籽粒中ATP酶活性、灌浆速率、Pn、RA、结实率和粒重以土水势-20kPa的处理最高,-40kPa的处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与黏性土复合改善沙土保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改善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地区土壤持水和保水能力。[方法]以土壤干密度、膨润土掺叠和黏性土掺量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研究膨润土与黏性土复合对沙土持水性和保水性的作用。[结果]沙土持水率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膨润土和黏性土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最优组合为干密度1.30 g/cm3、膨润土掺量6%、黏性土掺量20%,各因素对持水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干密度、黏性土掺量和膨润土掺量;总体上看,沙土保水性随干密度和膨润土掺量的增大而增大,随黏性土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黏性土最优掺量为15.0%,就保水性而言,最优组合为干密度1.50 g/cm3、膨润土掺量6%、黏性土掺量15%,各因素对保水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前期为膨润土掺量、干密度和黏性土掺量,后期为膨润土掺量、黏性土掺量和干密度;综合考虑持水率和保水性,最优组合为干密度1.40 g/cm3、膨润土掺量6.0%、黏性土掺量15.0%。[结论]膨润土和黏性土能显著提高沙土的持水性和保水性。  相似文献   

6.
奚辉  陈喜靖 《浙江农业科学》2006,(4):467-468,476
反馈自控微灌技术主要通过土壤在不同的含水量下有不同的土水势变化来实现的;不通过水泵进行加压,完全靠控制器与地面压力差提供压力,压力不高。通过试验分析了毛管铺设长度、压力水头、滴孔间距等参数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铺设长度对灌水均匀度影响明显,灌水均匀度随铺设长度增长而减小;灌水均匀度随毛管压力水头、滴孔间距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草本植被根系保持水土效能的机理,提出将根茎连接处形成的微型“栏上栅”及“滤水土体”抵抗径流推移破坏的极限能力,作为土壤-草本植被根系复合体的抗水蚀强度,并研究了它与含根量的相关性。通过复合体原型结构试样的直剪试验,证明复合体的抗剪强度τf与法向压力σ的关系符合库伦定律,即τf=σtan C,但式中是土粒与土粒、土粒与根系之间的综合内摩擦角(13°~25°);C是土位与土粒、土粒与报系之间的凝聚力,以及由土的剪应力传递给根系而引起的根系抗拔力之和(16~60kPa)。由试验结果知,复合体抗剪强度随含根量增加而增大,随含水量增多而减小;C值与含根量呈正相关,而值与含根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从出穗至成熟进行了0kPa(CK)、-20kPa和-40kPa3种土(壤)水势处理。水育秧水稻结实期籽粒中的ATP(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灌浆速率、叶片光合速率(Pn)、根系活力(RA)、结实率和粒重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减低,叶片中MDA(丙二醛)含量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增加、旱育秧水稻籽粒中ATP酶活性、灌浆速率、Pn、RA、结实率和粒重以土水势-20kPa的处理最高,-40kPa的处理最低,叶片MDA的含量则相反。表明结实期适当降低土壤水分有促进旱育秧水稻籽粒灌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生长在呼和浩特地区16年生油松的小枝在不同水分亏缺状况下的恢复吸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小枝随重饱和初始水分亏缺程度增大,重饱和相对饱和含水量下降,恢复吸水能力下降。当重饱和初始水分亏缺等于初始失膨点水分亏缺时,重饱和相对饱和含水量近于1,说明短期内处于初始失膨点水分状况下的树木不受脱水的伤害,能保持其原有吸水能力。(2)油松的重饱和含水量为束缚水含量所对应的重饱和初始水势绝对值ψbw和重饱和含水量为初始失膨点含水量所对应的重饱和初始水势绝对值ψpw,都随树木年生长发育进程变化而变化。在旺盛生长期ψbw和ψpw的值较小,而在年生长末期其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地区几种土壤的水分状况与能量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张力计和土壤吸力平板仪测定了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和(?)土4种土壤的原状土样和 扰动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并研究了4种土壤水分能量状况。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4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 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土壤水势大小顺序为黄绵土>黑垆土>黄墡土>(?)土。 田间原状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扰动土有较大差异,当土壤含水量在170-280 g/kg时,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条件 下,原状土的土壤水势大于扰动土,土壤水势在0--90 kPa时,原状土的含水量小于扰动土,原状土与扰动土土壤 水势的差异大小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土壤水势为0--20 kPa时,土壤比水容量随水势降低而逐渐 降低,土壤在高水势段的比水容量呈现出(?)土>黄墡土>黑垆土>黄绵土的趋势,原状土的比水容量大于扰动土。  相似文献   

11.
电磁场对土壤作用的实验表明,交变电场不仅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土壤水势,而且其作用对土壤结构没有明显影响,即土壤不会受到“破坏”或“污染”。这一发现对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用水问题,可能开辟了一个新途径。由实验还得出了土水势变化与外加交变电压的关系等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TS型压阻式土壤水势传感器测量0 ~20 cm和20~40 cm不同深度范围的土壤水势值,通过四通道土壤水势变送器把数据信号传输到上位机,在上位机接收到信号之后,通过系统动态监测软件分析出土壤水势的变化.根据北疆灌溉的实际情况,压阻式土壤水势传感器布置在0~20 cm和20~40 cm两个土层.此外,同时标定出棉田土壤0~20 cm和2 0~ 40 cm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方程把动态监测到的不同深度土壤水势值转化为土壤相对含水量,来指导实践生产中的灌溉.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土进行漫灌洗盐后,形成高含水土层,其表层的高湿度界面影响表层以下的水盐运移通量。铺施4种不同厚度的自制液体地膜,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和pH值。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具有保水保湿作用,具有抑制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液体地膜的铺施抑制了土壤的水盐运移速度,土壤可能发生碱化现象;最适宜的液体地膜厚度为4~6 mm,此厚度范围内的液体地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前灌水营造底墒差异对压砂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西瓜耗水规律、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前灌水造墒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但灌水定额过大(70 m3·667m-2和55 m3·667m-2)会引起水分深层渗漏;西瓜生育前期耗水量随着播前灌水量降低而降低;西瓜需水高峰期,当1 m土层底墒在222~270 mm范围内,耗水量随1 m土层底墒增加而降低;底墒差异还会影响收获期1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综合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试验区域内,当西瓜生育期降雨量在85 mm左右,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在250 mm就可保证西瓜正常生长。另外,压砂地夏季休闲措施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1 m土层土壤储水量增加了2.7 mm,为下一季作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水分运动与热力学函数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的土壤,研究了温度、水分、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比较,土壤水势温度效应为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提高土壤水势可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呈现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在相同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增加温度可提高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其导水率温度效应值(dk/dt)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施化肥。土壤含水量一定时,随着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增大,土壤非饱和导水率也增大,并且高量玉米秸秆还田大于低量玉米秸秆还田和单化施肥,拟合得出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变和相对偏摩尔焓变与土壤非饱和导水率方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克拉玛依防护林树种为试材,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防护林树种的叶水势、茎水势和土水势的日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试验设置2种水分处理(沟灌):处理一(50 m3/(667 m2·次))和处理二(100 m3/(667 m2·次)),采用露点水势仪测定防护林树种的叶水势、茎水势和土水势的日变化.[结果]叶水势日变化中,处理一在08:00时俄罗斯杨和沙枣树的叶水势分别为-2.03和- 3.23 MPa,在20:00时叶水势分别为-3.32和- 11.65 MPa,沙枣树叶水势下降明显;处理二08:00 ~20:00俄罗斯杨和沙枣树的叶水势下降均不明显.二种处理树种茎水势日变化与叶水势变化相似;土水势随着土壤深度(30~90 cm)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沙枣树下降),树种根系吸收水分能力随着土壤深度(30 ~90 cm)的增加而下降(沙枣树吸收水分增强).[结论]从叶、茎及土水势变化来看,树种抗旱程度为沙枣树>胡杨>白榆>俄罗斯杨,主要原因与树种自身因素(如叶面积,根系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迟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02-7805
土壤无限制水分区间(NLWR)是指土壤水势、通气状况和机械阻力对作物生长发育没有限制作用的土壤水分含量区间。在保持其上限即土壤田间持水量或通气孔隙为10%时的土壤含水量不变的基础上,该研究对下限进行了修正,取土壤总水势为-0.3 MPa时的含水量或土壤机械阻力为0.85 MPa时的含水量作为NLWR的下限,代替原有的是永久萎蔫点或土壤机械阻力为2.0 MPa时的含水量。用上限的最小值减去下限的最大值,即可计算出NLWR。与原有的NLWR或土壤最小限制水分区间相比,修正后的NLWR更具有现实意义。NLWR为0时所对应的土壤容重(D b)称为临界容重(D b-thr),可以作为田间土壤物理质量管理的判断标准。当D bD b-thr时,土壤物理性质对作物产生阻碍作用,需进行土壤改良;当D bD b-thr时,只要土壤含水量处于NLWR之内,土壤物理性质对作物生长无影响,此时NLWR可以作为农田水分灌溉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葡萄浆果软化期糖积累与土壤水势(ψsoil)的关系,为葡萄成熟期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根域限制栽培的4年生“峰后”葡萄为试材,在葡萄果实转熟软化期连续测定土壤水势的同时用浆果杯法测定果实糖卸载速率的日变化.[结果]土壤水势在-2~-4 kPa时(6:00~10:00)糖卸载速率最高,在-5~-14 kPa时(11:00~18:00)比较平缓,在-15~-19 kPa(19:00~4:00)时先升高后下降,到-20 kpa(5:00)左右时到达最低值;通过高斯平均图像拟合发现土壤水势为-16.86 kPa时葡萄果实的糖卸载速率最大.[结论]-16.86 kPa是葡萄浆果成熟软化期开始灌水的土壤水势临界值.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研究及在作物需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土壤水研究的进展及现状。土水势概念的应用为SPAC中的水分运动研究提供了统一尺度。  相似文献   

20.
在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梯度对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增温可提高土壤水势,呈现黄泥巴>土>黑垆土的顺序;在同一含水量条件下,3种土壤在低温区及高温区均随温度梯度增加,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大,但土壤导水率随温度梯度变化幅度小于土壤水分通量;温度梯度和含水量相同时,高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大于低温区;土壤水分通量及导水率呈现黑垆土>土>黄泥巴的顺序。同一土壤随含水量增大,土壤水分通量和导水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