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毕节岩溶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表崎岖破碎,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速度快,环境承载能力差,使岩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相适应,造成岩溶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以毕节岩溶区为例,选择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15项重要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岩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毕节岩溶区的8个县市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毕节地区8个县市中黔西县和金沙县为轻度脆弱区,毕节市、大方县、织金县和威宁县为中度生态脆弱区,赫章县和纳雍县为重度生态脆弱区.该划分结果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基本吻合,可为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构建了表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指标体系.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对比研究了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结果表明,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按经济地理分类,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属于资源-环境脆弱型,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属于生态脆弱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脆弱程度较小.按自然聚类,将39个区县的脆弱性分为资源脆弱型、生态脆弱型、环境脆弱型、一般脆弱型4种类型.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影响种植业,特别是单位耕地粮食产出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贵州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认识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特征,在构建农村贫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农村贫困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贵州省农村贫困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贵阳市属轻度脆弱级,遵义市与黔东南州属次强度脆弱级,其地市属于强度脆弱级,并在空间上划分3个等级的贫困脆弱度区。将贵州岩溶山区人地关系系统中的各评价指标综合对应分析,表明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承载力等对其他评价指标因素的发展水平有着严重制约作用,对农村贫困脆弱性有强烈胁迫性,同时,良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良好社会保障条件也对农村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松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4-6807
[目的]对湘中丘陵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衡阳盆地为例,构建了湘中丘陵盆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各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度,分析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权重值最大,为0.140,其次是森林覆盖率(0.137)。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衡南县的脆弱度最大,衡阳县次之,均为强度脆弱区;耒阳市的脆弱度最小,为微度脆弱区。研究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出外围低、中间高的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与农业生产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但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变与人为活动的开发破坏,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着愈发脆弱的危险。生态系统脆弱性特点鲜明,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双重耦合影响。本文采用VSD模型,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方面分解研究脆弱性,构建3个层级、14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来综合评价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延边地区生态脆弱性可分为5级,分别为非脆弱区(18.61%)、一般脆弱区(25.18%)、较脆弱区(25.55%)、很脆弱区(21.43%)和极脆弱区(9.23%),生态脆弱性格局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显著特点。结合脆弱性分区结果和诱因,对不同类型区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延边地区生态脆弱性保护提供理论技术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理论,采用P-S-R生态评价模型构建了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相关数据对重庆市三峡库区11个区县的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地11区县岩溶生态环境安全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垫江县(0.485 6)、梁平县(0.373 9)、丰都县(0.365 6)、忠县(0.330 2)、万州区(0.303 1)、开县(0.301 6)、奉节县(0.272 4)、巫山县(0.248 8)、云阳县(0.240 5)、城口县(0.158 2)、巫溪县(0.122 8)。通过引入模糊物元模型的分析方法,为决策部门制订相应的政策及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旅游洞穴景观脆弱性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构建了旅游洞穴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脆弱性评价实证研究,在了解脆弱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溶洞穴景观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旅游洞穴景观脆弱性概念,分析了旅游洞穴脆弱性的内涵与特征.并借鉴已开放洞穴的开发建设经验,构建了一个包括本体脆弱性、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3个方面15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对旅游洞穴景观脆弱度进行评价及等级划分.以石花水洞、水晶宫、芦笛岩、芙蓉洞、陶家台溶洞为例,对这5个旅游洞穴景观脆弱度进行评判,结果显示:芦笛岩为高度脆弱;石花水洞、芙蓉洞为中度脆弱;水晶宫、陶家台溶洞为低度脆弱.经实地验证,评价结果与芦笛岩、石花水洞、芙蓉洞、水晶宫、陶家台溶洞脆弱性的实际表现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岩溶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殖业和榨菜加工业的发展,岩溶水环境遭到破坏,水中各项指标都在急剧恶化,特别是龙洞湾点,短短5个月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岩溶水是相当敏感和脆弱的,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对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对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非脆弱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借鉴作用。对我国脆弱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的脆弱性机理、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脆弱度评价方法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环境复杂且生态功能重要的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2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模型定量评价2005—2015年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和统计,进而得出其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内生态脆弱性地区差异显著,上游生态环境较好,中游次之,下游较脆弱,河流流经地区比河谷两岸脆弱性低;流域内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各脆弱性等级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轻度、中度、潜在、重度和极度;2005、2010、2015年的3个研究时段内,金沙江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EVSI)分别为2.53、2.55、2.38,先略增长后减小,再加上极度脆弱面积持续减少,可见生态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重庆喀斯特山地农业发展-生态响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喀斯特山地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栽力、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与资源短缺的矛盾突出.该文尝试将喀斯特山区农业发展及其影响下的生态响应作为一个系统,建立农业与生态发展协调性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37个区县喀斯特山区进行横向对比和识别,并按综合得分进行分级.研究发现重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发展协调度以较差和差为主,分别占总喀斯特面积的71.12%和12.17%,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典型喀斯特区县,这种空间分异是自然基底背景、人为胁迫、经济科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影响山东省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出发,建立生态潜在脆弱性-人为干扰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定权的基础上,将综合指数法和GIS相结合形成生态脆弱性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生态脆弱分级标准,将山东省17个地市的生态脆弱性分成4类,即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脆弱。评价结果显示,山东省强度脆弱区共有5个市,占全省总面积的17.1%,多层次的评价分析对于各地区有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生态脆弱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因子分析”模型,选取反映各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11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对重庆市40个区市具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做分析评价,以选出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极进行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探讨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县域尺度上土地利用环境友好型分级系统及分级标准,并提出了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法相结合的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评价方法。以河南省长葛市(县级)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评价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型状况。结果表明,就该市的土地利用在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都相对较好,其中,2000年属于不友好阶段,2001~2002年属于临界友好阶段,2003~2009年属于基本友好阶段,且利用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出露造成的成土慢、土层薄、土被不连续、土壤贫瘠等,使土地资源存在本质的脆弱性;在人类胁迫下,土地资源极易蜕变,如土地资源损毁、土地退化、土壤污染等,存在特殊的脆弱性。土地资源脆弱性使得土地资源易产生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因此,开展岩溶石山地区土地资源脆弱性研究。对岩溶石山地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岩溶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形成演化与治理、岩溶生态环境整治与重建均有着重要科学意义与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关系为切入点,应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方法,在修正了Wackernagel提出的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以2009年为例,对重庆市的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结果表明:(1)重庆市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空间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平衡性,总体上从东到西呈现出从富裕到严重超载的空间分布态势,且耕地生态超载区与主城区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2)就县(区)数量而言,重庆市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盈余区和耕地生态平衡区;就人口数量而言,同样是耕地生态赤字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和耕地生态盈余区;就土地面积而言,耕地生态盈余区最大,其次是耕地生态平衡区,耕地生态赤字区面积最小.重庆市约3/5的人口分布在约4/5表现为耕地生态平衡或盈余的土地面积上,而约2/5的人口集中分布在约1/5表现为耕地生态赤字的土地面积上.可为重庆市的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