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施肥的原则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肥相结合,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根据一季稻的肥料试验和生产实际,大约每收获100kg稻谷,需纯氮2.0~2.5kg,氮、磷、钾三者比约为3∶1∶2.5,其中有机肥占20%~30%。按此推算,单产650kg/667m2以上,总施肥量是:每667m2施1000~1500kg有机肥或50kg饼肥、25~30kg尿素、40kg过磷酸钙、20kg氯化钾。其中基肥每667m2施10kg左右尿素、10kg氯化钾、有机肥及磷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直播水稻适度施肥和获得较佳经济产量,特开展直播水稻适宜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N18kg,N∶P2O5∶K2O比为1∶0.3∶0.3时,产量达到627.10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收101.15元/667m2。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中低产稻田水稻专用肥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贵州省中低产稻田的水稻专用肥配方,降低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以杂交水稻中优85和中优177为试验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进行水稻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钾较缺乏的中产黄泥田,施用配方肥3(N∶P2O5∶K2O=10∶8∶9)或配方肥5(N∶P2O5∶K2O=10∶7∶9)60kg/667m2,种植杂交稻产量达600kg/667m2以上;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面考虑,该配方仍可适当调整,氮磷钾配比调整为N∶P2O5∶K2O=10∶8∶10。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14种不同肥料配比试验结果得出合理的氮、磷、钾不同肥料配比为N 12kg/667m2、P2O5 8kg/667m2、K2O 14kg/667m2中量施肥水平,其N∶P2O5∶K2O=1∶0.7∶1.2时,高粱籽粒产量为435.1kg/667m2,产值为1153.0元/667m2,纯收入为950.3元/667m2,净产投比为4.69∶1;肥料利用率分别为氮30.96%,磷9.80%,钾为16.33%.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微量元素水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2014年4月8日至10月10日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深绿、穗长长,分蘖数和穗粒数都比常规施肥有所提高,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水稻分别增产41.5kg/667m2和42.8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6.72%和6.95%,经济效益分别增加99.5元/667m2和103.4元/667m2。因此,该肥料可以在新民市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春玉米需肥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平均产量848 kg/亩,中量施肥水平(N25P10K10)完全可使玉米达到高产水平,超量施肥是徒劳的。氮(N)、磷(P2O5)、钾(K2O)吸收量为18.66 kg/亩、9.07 kg/亩、23.28 kg/亩;生产百公斤籽粒需N 2.20 kg、P2O51.07 kg、K2O 2.7 kg、需肥结构为1∶0.486∶1.25。玉米拔节期氮、磷、钾累计速率分别为32.7%、29.5%和51.5%,拔节期至抽雄期为24.6%、21.6%和24.1%,抽雄期至灌浆期为32%、32.4%和20.6%,后期很小。施肥应重施基肥,中期应轻补氮肥、钾肥,不补施磷肥,抽雄期重补施氮肥,轻补磷肥,不补钾肥。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一定磷、钾肥水平下的氮肥效应,探讨合理的氮肥用量,完善灌云县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2013年在灌云县进行了夏玉米2+X(氮肥用量)试验。本试验在磷(P2O5)施用量为4.5kg/667m2、钾(K2O)施用量为7.5kg/667m2水平下,N施用量为18kg/667m2(N2)时,与无肥区相比,夏玉米的产量(524.1kg/667m2)、增产率(81%)、效益(401.0元/667m2)、氮肥农学效率(13.05)及氮产投比(5.02:1)均达到最高值,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结果表明本试验夏玉米最佳氮施用量为18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8.
平衡施肥对冬小麦最佳施肥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业部"3414"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因素施肥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提出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和配肥比例。结果表明:在喀什地区灌淤土上施氮、磷、钾肥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依次为N>K>P,最佳施N量为14.9 kg/667 m2,P2O5为10.3kg/667 m2、K2O为3.5 kg/667 m2,最佳产量为413.1 kg/667 m2,N∶P2O5∶K2O比例为1∶0.69∶0.24,最佳利润179.69元/667 m2是喀什地区冬小麦理想的施肥配比和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推进安龙县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工作,确定安龙县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使用量与使用方法,明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目标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为推广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试验表明:按目标产量800kg/667m2设计氮磷钾施用量,在磷钾施用量不变、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8∶2的情况下,减少氮肥(30%)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5∶5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2007年顺义区农科所针对西瓜、生菜、西红柿等顺义区优势作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反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施肥显著降低了氮、磷肥料的施用,其中纯氮降低了7.688kg/667m2、五氧化二磷降低了5.1655kg/667m2,适当提高了钾肥的施用,氧化钾增加了3.0085kg/667m2,累计节肥9.845kg/667m2;推荐施肥使氮、磷、钾配比更趋合理,推荐施肥N∶P2O5∶K2O=17.8∶7.1∶9.4,而传统比例为N∶P2O5∶K2O=25.5∶12.3∶6.4,促进了作物的增产,累计平均增产7.8%,平均增收247.34元/667m2。在6种作物的20个试验中,推荐施肥比传统施肥显著降低了氮、磷肥料的施用,其中纯氮降低了7.69kg/667m2,五氧化二磷降低了5.17kg/667m2,适当提高钾肥的施用,氧化钾增加了3.01kg/667m2,累计节肥9.85kg/667m2,促进了作物的增产,平均增产7.82%,平均增收247.34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邱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2,(17):22-23,25
2007年在潼南县灰棕紫色半沙半泥田进行了水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在氮、磷、钾3个因素中影响效应以氮最大,而磷和钾的影响效应相似。随施肥水平的提高,钾的影响效果呈现高于磷的影响效果。水稻最高经济产量为531.01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10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5 kg/667 m2、氧化钾4.5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519.27 kg/667 m2,对应施肥量为纯氮7.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0 kg/667 m2、氧化钾1.5 kg/667 m2。氮磷、氮钾、磷钾交互作用对水稻的产量均无促进作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土壤全氮含量为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为高。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冷凉山区玉米“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开展玉米栽培肥效试验,通过对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及养分最佳投入量进行分析和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2.4~13.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7~10.0 kg/667 m2、氧化钾9.2~11.2kg/667 m2,其施用比例约为1.00∶0.44∶1.05。肥料平均利用率为氮肥43.90%、磷肥24.74%、钾肥41.47%。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绿肥间套作方式对培肥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研究在不同间套作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对中低产土壤肥力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绿肥间套作方式对地力培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培肥区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比例为1∶1左右,玉米产量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102.5kg/667m2,平均增产率为23.05%,其中马铃薯/绿肥/玉米分带种植模式增产幅度较小(51.2~66kg/667m2),而油菜/绿肥/玉米和小麦/绿肥/玉米种植,增产幅度在100kg/667m2以上.改良培肥区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分别提高0.23%、0.033%、23.23mg/kg、1.5mg/kg和17.75mg/kg,土壤肥力指标都有所提高,同时玉米生长健壮,植株高大、粗壮,穗大、粒多,粒重,秃尖率低,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本地区目前花椰菜氮肥用量偏高的现状,开发、推广自行复配加工的35%专用配方肥(N∶P∶K=18∶10∶7),以减少氮肥用量,并对667 m2花椰菜施28.1 kg、24.6 kg、22.3 kg和36.5 kg(CK)4种剂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35%花椰菜专用配方肥,在纯N 22.3~28.1 kg/667 m2情况下(较对照减少23.01%~38.90%),产量、出口商品率、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增加10.96%~17.39%、8.3%~11.1%和207.16~285.94元(人民币)/667 m2。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氮化肥用量宜控制在24~28 kg/667 m2。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江苏省水稻种植行为的南北差异及其对化肥投入的影响,以苏州市和盐城市为例,以户为单位对2013~2015年的水稻种植规模、品种、插秧方式、有机肥施用量、配方肥使用比例、机械施肥比例、施肥次数、化肥投入数量等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的规模种植比例、机械插秧比例和机械施肥比例显著高于盐城,而盐城市的人工插秧比例、配方肥使用比例和施肥次数显著高于苏州市。苏州市和盐城市的化肥投入年度间差异不显著,苏州市水稻的氮、磷、钾和化肥折纯投入量分别为(294.4±70.0)kg/hm~2、(82.7±34.7)kg/hm~2、(103.7±65.6)kg/hm~2和(480.7±106.0)kg/hm~2,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0∶0.28∶0.35(质量比);盐城市水稻氮、磷、钾和化肥折纯投入量分别为(397.1±84.3)kg/hm~2、(76.6±37.6)kg/hm~2、(49.8±31.6)kg/hm~2和(523.4±99.2)kg/hm~2,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0∶0.19∶0.13(质量比)。苏州市水稻施氮量显著低于盐城市,而施钾量显著高于盐城市。与江苏省水稻推荐施肥量比较,苏州市氮肥和磷肥投入分别超过39.1%和10.3%,盐城市氮肥投入超过54.1%、钾肥投入不足44.7%。施肥次数多是苏州市和盐城市水稻氮肥投入过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苏州市水稻施肥超过3次、盐城市水稻施肥超过4次时,氮肥投入均显著增加。苏州市水稻磷肥投入偏高主要缘起于直播稻比例较高,盐城市水稻钾肥投入偏低主要缘起于规模种植户、配方肥和人工栽秧的比例较高。因此,减少施肥次数应是目前江苏省水稻化肥减施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谭丽霞  卓焕福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81-82,133
采用"3414"试验研究水稻氮磷钾养分用量优化,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受氮肥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影响较小。多元回归方程分析表明,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3.96kg、7.54kg和16.85kg时水稻产量最高为642.81kg,结合海南琼中水稻生产的实际,建议水稻生产中每667m2施用氮、磷、钾养分分别为10~11kg、6~7kg和9~11 kg,此时氮、磷、钾养分配比以1∶0.60~0.64∶0.9~1.0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基于“3414”试验设计的江阴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掌握江阴市水稻种植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施肥效应以及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开展了基于"3414"试验设计的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工作。结果表明:①江阴市水稻种植区土壤氮素养分仍处于较低水平,磷、钾养分处于中等水平;②江阴市水稻上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分别为57.0%、16.9%、17.8%。氮肥是水稻增产首要因子,其次是钾肥和磷肥;③根据建立的氮磷钾肥效应方程,获得水稻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3 kg/667 m2、4.4 kg/667 m2、13.2 kg/667 m2,在实际生产中,可作为水稻施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旌德县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0.13kg/667m2、五氧化二磷5.85kg/667m2、氧化钾8.98kg/667m2。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建议同等肥力条件下推荐施肥量为尿素22kg/667m2、过磷酸钙49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6∶9。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由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用量,其中氮9.80kg/667m2、五氧化二磷3.68kg/667m2、氧化钾6.43kg/667m2,即纯N∶P2O2∶K2O为1∶0.38∶0.66时为最佳经济施肥量,最佳经济产量为592.95kg/667m2。  相似文献   

20.
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稻控释肥为载体,在珠海市开展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多点次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移栽前每667 m2一次性基施水稻控释肥40.0~42.5 kg,完全可以满足水稻本田期对养分的需求。与常规施肥比较,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可减少氮、磷施用量12.2%和13.2%,平均每667 m2增产稻谷32.1 kg,增收节支78.4元。表明该技术在珠海市稻作区增产节肥效果好,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