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距林带0.1H、0.4H、0.7H、1.0H、1.5H、2.0H(H为树高)处,采用L-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探讨林带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带对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在林带两侧0.1H~0.7H范围内所受影响较为严重,并且林带西侧所受影响大于东侧;(2)小麦光合生理特征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变化,小麦净光合速率在中午时段有光抑制现象,林带两侧光能利用率比对照高;(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系数从拔节期到灌浆期逐渐减小,适当的林带遮荫对小麦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农田防护林带对农田具有防护作用,可使平均风速降低51.6%,气温下降0.6℃,相对湿度提高5.9%,水面蒸发减少33.7%。随林地面积扩大和树体的增长,还可以减少夏季干热风发生频率和降低地下水位。林带防护范围内,土壤含水率较高,土壤盐分含量较低。距林带一倍树高范围内,农作物受胁地遮阴影响有所减产,但距林带树高20倍范围内,和对照点(林带25倍处)相比,小麦平均增产31%,千粒重增加6.9%;玉米平均增长22.9%,千粒重增加3.6%,含盐量平均降低0.03%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樟子松是我国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嗜阳光,喜酸性土壤。樟子松树耐寒性强,能耐50℃的低温,耐旱,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固沙、固土效果良好.樟子松是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因此发展樟子松树的种移植栽培技术对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15~20m,最高30m,最大胸径1m左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林区华北落叶松林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宁夏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等林分特征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野外观测的方法,得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胸径、冠幅等林分结构特征指标.[结果]冠幅-胸径存在极弱相关,树高-胸径最优曲线模型为H=2.411+1.425D-0.039D2+0.000427D3(H为树高,D为胸径),树高-冠幅最优曲线模型为H=0.299G0.814(H为树高,G为冠幅),材积-胸径最优曲线模型为V=0.000204D2.406(V为材积,D为胸径).[结论]幂函数曲线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胸径-材积相关性(R2=0.957),所选最优曲线模型V=0.000204D2.406可用来估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材积的值,从而提高模型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田防护林更新技术研究历时28年。先后采用带内、带侧、带间、原带皆伐四种更新方式,筛选出红皮云杉、樟子松、落叶松三种较为理想的更新树种。对于不超过10年营造的杨树林带,通过问伐采用带内更新,超过10年的采用带侧更新;对于已开始衰老,但尚能起防护作用的宽林带可采用原带一侧部分皆伐更新;对于成过熟林带,或防护作用甚微的残破林带,“小老树”,可采用原带皆伐更新;对于大网格林带可采用带间更新。带内更新应选择3年生的耐荫树种红皮云杉。带侧更新、原带一侧部分皆伐更新应选择4年生的红皮云杉,或4年生换床的樟子松。带间更新应选择速生的落叶松、樟子松搭配。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矿区排土场农林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复垦20年)设置向日葵单作、向日葵与玉米间作、向日葵与大豆间作等3种种植模式,设接菌(I)、绿肥(G)、接菌+绿肥(IG)、风化煤+绿肥(GW)、接菌+绿肥+风化煤(IGW)与不接种对照(CK)6个处理,测定试验小区土壤基本值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向日葵株高、地径、花盘直径、单株净籽粒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影响,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脲酶活性、磷酸酶活性与易提取球囊酶素含量均为向日葵玉米间作与向日葵大豆间作整体高于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单作与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光合速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单作及向日葵大豆间作的气孔导度区间整体高于向日葵玉米间作。同一种植方式中,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花盘直径最大值分别在接菌+绿肥+风化煤(IGW)、绿肥+风化煤(GW)和接菌(I)处理(P0.05);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单株籽粒重最大值分别在绿肥(G)、绿肥+风化煤(GW)、接菌(I)处理。向日葵地径与Gs、Tr成显著正相关(P0.05);花盘直径与Tr成显著负相关(P0.05)。单株净籽粒重与Ci成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成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及光合指标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种植模式的最适处理有差异,可为露天矿排土场农林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平原区农田林网光强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豫东平原农田林网内光合有效辐射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林带对作物遮荫影响在1倍树高范围内,1倍树高之外影响不明显;在第1点(0.1H,H为树高)、第2点(0.5H)和第3点(1H)的光强分别占第5点(3.6H,CK)光强的63.0%、88.2%、98.8%,第4点(2.6H)光强与第5点几乎相等;农田林网内不同时期遮荫效应依次是成熟期>灌浆期>开花期>苗期;各点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除第1点峰值出现在14:00,其余各点均出现在13:00;其中,成熟期各点光强日变化最明显;小麦产量呈现随试验点离林带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第4点产量最高,为966.43g/m2,对照点有所降低;小麦粒数变化与产量趋势一致,千粒重随距林带距离增加有增大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小麦产量和粒数与光强均呈正相关(P<0.05);小麦千粒重与光强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结构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拜泉县三道镇久胜村的4块样地为例,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物量等方面研究了漫岗丘陵区不同防护林结构对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之间物种丰富度存在很大差异,6种结构13个样点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038,其中结构V(27年落叶松)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为平均值的4.4倍;结构Ⅲ(5年落叶松+5年樟子松)中5年樟子松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仅为平均值的16%。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得出杨树林下的植物生物多样性不如灌木和松树林下的植物生物多样性高。就树木生物量而言,南北向的杨树带生物量均比东西向的大,但两地块之间南北向的杨树带生物量和东西向树带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9.
一、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 1、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方式的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生长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矿区排土场农林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复垦20年)设置向日葵单作、向日葵玉米间作、向日葵大豆间作等三种种植模式,设接菌(I)、绿肥(G)、接菌+绿肥(IG)、风化煤+绿肥(GW)、接菌+绿肥+风化煤(IGW)与不接种对照(CK)六种处理。试验测定了试验小区土壤基本值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向日葵株高、地径、花盘直径、单株净籽粒重、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的影响,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脲酶、磷酸酶活性与易提取球囊酶素含量均为向日葵玉米间作与向日葵大豆间作整体高于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单作与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光合速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单作及向日葵大豆间作的气孔导度区间整体高于向日葵玉米间作。同一种植方式中,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花盘直径最大值分别在接菌+绿肥+风化煤(IGW)、绿肥+风化煤(GW)和接菌(I)处理(P<0.05);向日葵单作、向日葵大豆间作、向日葵玉米间作净单株籽粒重最大值分别在绿肥(G)、绿肥+风化煤(GW)、接菌(I)处理。向日葵地径与Gs、Tr呈显著正相关(P<0.05);花盘直径与Tr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株净籽粒重与Ci呈显著正相关与蒸腾速率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处理对不同种植模式向日葵生长及光合指标具有促进作用,不同种植模式的最适处理有差异,可为露天矿排土场农林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敖汉旗选择3种防护林,比较4个深度(0~10、10~20、20~40 cm和40~60 cm)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杨树×樟子松林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柠条和沙棘2种灌木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碱解氮含量最高,沙棘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速效磷含量最高,沙棘林次之。杨树×樟子松林的速效钾含量最高,柠条林和沙棘林次之。因此,杨树×樟子松林的土壤养分条件较好,沙棘林次之。这2种防护林可以作为科尔沁沙地的优化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2.
马彬  王帅  吴依衍  姜艳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9):2232-2239
【目的】 研究干旱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效应。【方法】 选取新疆150团一处南北走向的农田防护林以及西侧的棉田为研究对象,针对农田防护林对棉田的各个胁地因子,对比分析距离农田防护林不同树高(H为农田防护林平均树高15 m)倍数处棉田的气象、土壤及棉花生长状况等因素的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研究防护林对棉田的胁迫规律、胁迫程度,筛选出农田防护林胁地的主导因子。【结果】 150团农田防护林杨树树种发达的根系是构成林带胁地的主要原因;引起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气象因素是光照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可达0.972与0.995;造成农田防护林对棉田胁地的主要肥力因素是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系数可达0.980与0.992;农田防护林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状况影响较大,后期胁地症状有所缓解。【结论】 农田防护林对棉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影响较大,在前期通过降低光照强度及土壤含水量影响棉花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几种不同林分土壤呼吸组分的差异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壕沟隔断法对老山实验基地的4种主要林分(落叶松、红松、樟子松和白桦)的土壤呼吸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组成土壤呼吸各组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微生物呼吸占整个土壤呼吸的比例最高。平均在60%以上;根系呼吸在土壤呼吸中所占的比例次之,平均为20%~30%;枯枝落叶的呼吸速率占的比例较小。约为10%。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呼吸在季节变化上基本一致,与温度呈指数相关,但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较差。有、无根系土壤呼吸的Q10平均值分别为3.35和2.81。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间作大豆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间作大豆产量,以贵州自育大豆新品种黔豆7号为试验材料,在玉米间作不同种植密度大豆的条件下,研究了大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差异不大,而大豆光合生理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大豆光合速率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反而会下降,其余指标随密度呈现不规则变化;2)处理4即16.7万株/hm2的光合速率最高,该密度条件有助于构建合理的间作大豆群体,能够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5.
引种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了引种在秦岭南坡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同相似条件下天然华山松林相比,对土壤理化性状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但与相似条件下草地相比,土壤理化性质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16.
以在长江下游沿江地区建立春玉米为中心的多元多熟高产高效新型种植体系为目标 ,设置了玉 豆同钵苗两段覆膜、玉 豆同钵苗露地移栽、玉 豆分行两段膜间栽 3种玉 豆复合种植方式和纯种植玉米、毛豆 5个处理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复合种植方式的条件下 ,春玉米、春毛豆两作物的收获产量 ,群体的光合面积效应 ,能量投入、产出及能量产投比 ,土壤有机质形成量及N、P2 O5 、K2 O等养分平衡 ,以及产值、成本、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边际成本报酬率等经济效益指标 ,结果表明 :在不降低现行春玉米种植密度 (82 5 0 0株 /hm2 )的前提下 ,通过两段膜技术 ,实现玉 豆同钵苗方式、玉 豆分行间栽方式 ,都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和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1年5月-9月,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与红松人工林等林型内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PDA、孟加拉红和查氏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记录不同真菌的菌落数(稀释平板法),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以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鉴定出了32个属的土壤真菌,其中中国新纪录属3个,即链二孢属(Bispora)、拟毛孢属(Chaetopsina)、田字孢属(Dictyoarthrinium)。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类型、土壤剖面层次密切相关,被孢霉属(Mortierell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及轮枝孢属(Verticillium)为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明显多于其它3种林型,下层土壤(AB、B、C层)真菌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A0和A1层。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大豆气孔特征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盆栽法对大豆进行了不同梯度的水分处理,以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对大豆气孔特征和光合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大豆叶片的气孔长度、宽度、周长、面积均呈减小趋势,气孔密度呈增加趋势。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较高,而在充分灌水条件下,大豆叶片的最大光量子效率值(Fv/Fm)较高,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之间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水分胁迫下大豆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而气孔导度与单一气孔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气孔传导力是大豆光合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但同时也存在非气孔限制因素。实验中大豆生长的最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是60%~65%,此时的光合速率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引起。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因素开始出现。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35%~40%时,非气孔限制逐渐成为大豆叶片光合能力下降主导因子,并可能导致光合器官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19.
以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兴安岭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原始红松林及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 AWCD值随土深与季节变化表现为,在表层与0~10 cm层土中以红松林和紫椴林最高;在10~20 cm层土中以兴安落叶松林在春、夏、秋3季最高,冬季以椴树林最高。各土层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以椴树林最高,且显著高于人工林,综合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主成分分析结果得知:原始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精准快速测量立木胸径、树高、材积等基本信息一直是林业调查探索的热点问题。手持式超站仪作为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一款新型森林资源计测仪器,具有无损、高精度、便携、易操作等特点。为获得精准材积模型,解决辽阳地区一元、二元材积表编制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手持式超站仪测量研建立木材积模型的方法。手持式超站仪以辽阳当地主要树种樟子松、油松、落叶松、柞树、刺槐、硬阔、软阔、速生杨树、中生杨树、慢生杨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持式超站仪进行立木无损精测获取树高、胸径、材积数据,建立10个树种的一元立木材积模型、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和树高胸径模型,并通过6项指标对所得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个树种模型中除樟子松外平均系统误差与总相对误差中均保持在3%内,一元材积模型与二元材积模型的决定系数除樟子松外均保持在90%以上,一元材积模型与树高胸径模型的平均百分比标准差除软阔外均取得良好拟合效果。总体来看,一元材积模型、二元材积模型、树高胸径模型均取得良好拟合效果,该方法可用于野外森林资源调查与立木材积模型研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