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沙氏住白虫配子体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氏住白虫的配子体是从病鸡外周血液采取,通过透射电镜研究其超微结构。这些配子体寄生在鸡的淋巴球和单核球,呈园形和长园形。雌性和雄性配子体都具有三层明显的膜:外膜厚度为19.78nm,中膜18.99nm,内膜为25.59nm。雌雄配子体都含有细胞核、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园形的嗜锇酸小体(仅寄生在淋巴球内)、轴丝、具有微管状嵴的线粒体和宿主的细胞核。雌性配子体的染色较雄性配子体深。雄性配子体的细胞核大而疏松。沙氏住白虫的长园形配子体的超微结构与鸭西门氏住白虫很相似,但沙氏住白虫的雌性配子体的细胞质内含有许多脂类包含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樱桃谷鸭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石歧杂鸡后法氏囊虫体生活史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各期虫体,除裂殖子,子孢子或小配子体,均寄生于微绒毛包围形成的带虫空泡内,但未与上皮细胞浆接触。在虫体和上皮细胞间存在附着带和营养器。成熟裂殖体具有8个或4个裂植子,孢子化卵囊具有4个子孢子。裂殖子前端有顶泡,锥体前环,锥体,棒状体和微线。后端有致密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核。但没有发现线粒体。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排卵前的卵母细胞由外向内被鞘膜层、基膜和颗粒层包围着。鞘膜层由鞘膜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鞘膜细胞的细胞质中充满了微丝。颗粒层由特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特殊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表现出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特征;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则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具板层状内嵴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排卵前的卵母细胞由外向内被鞘膜层基膜和颗粒层包围着。鞘膜层由鞘膜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鞘膜细胞的细胞质中充满了微丝。颗粒层由特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特殊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表现出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特征,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则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具板层状内嵴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5.
团头鲂排卵前的卵母细胞由外向内被鞘膜层、基膜和颗粒层包围着。鞘膜层由鞘膜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鞘膜细胞的细胞质中充满了微丝。颗粒层由特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特殊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表现出与类固醇激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特征;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则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具板层状内嵴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化过程中鞭毛的形成先于体部。成熟的小配子香蕉形,外被一层单位膜.鞭毛两根,附加微管4+1+1。  相似文献   

7.
毁灭泰泽球虫的大配子是在含有泡内小管的带虫空泡中发育。成囊颗粒Ⅰ在大配子的细胞基质中发育,而成囊颗粒Ⅰ则形成于内质网之嵴内。少数多膜小体见于年轻大配子的细胞质浅层。成熟大配子含有大量的多糖颗粒、少数电子半透明小泡、内质网、线粒体和小管。合子外层膜的膨胀和分离标志着卵囊壁形成的开始。成囊颗粒Ⅰ的物质通过分子渗透过程在合子表面沉积,形成外层。当外层从合子表面分离之后,成囊颗粒Ⅱ的内容物在合子限制膜下累积成层。内层的形成可能是要通过多层物质的分泌与融合的连续过程。粗面内质网在成囊颗粒Ⅱ物质的转运,以及新膜的分离和形成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成熟的卵囊壁由三层组成,分别称为外周膜、外层和内层。  相似文献   

8.
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黄艾美耳球虫小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及小配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和小配子分化阶段。小配子体生长阶段发生与裂殖生殖相似的核分裂,内部产生裂痕,体积增大;小配子分化阶段,其核上方出现中心粒,同时限制膜连同核、线粒体向带虫空泡中突出,进而中心粒的中央微管消失转变成基粒,二根鞭毛从基粒长出,突入带虫泡;核的致密部进入小配子而成为小配子的核。小配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纯种微小泰泽球虫卵囊,人工感染四日龄雏鹅,定时剖杀,取小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微小泰泽球虫大配子体的发育与大、小配子的受精过程。大配子体由第二代裂殖子转变而来,在带虫空泡内发育。早期大配子体细胞核的浅层和周围均有多膜空泡分布。在大配子体的表面观察到了正待逸出的电子半透明空泡。成囊颗粒Ⅰ和Ⅱ先后出现,两者在分布、结构、大小及功能上均有明显不同。受精发生在卵囊壁形成之前。小配子的核和鞭毛均进入大配子,随后,小配子的核进入大配子的细胞核。没有观察到小配子鞭毛进入大配子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血液涂片检查、病鸡剖检、组织印片及人工接种试验对信阳地区病鸡体内和组织切片中各期病原体的形态变化观察,总结其流行规律和典型病状,并提出其防治技术。[结果]信阳市鸡卡氏住白细胞虫体在血液细胞内发育各期形态变化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同。大配子平均大小14.86μm,小配子体平均大小12μm。大配子体的数量比小配子体多。在鸡细胞内外除第3、4期配子体外,还有裂殖子。裂殖体直径为27~68μm。[结论]可在鸡饲料中添加中西药物来预防和治疗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  相似文献   

1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的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低颈属(Hypoderaeum)的似锥低颈吸虫(H.conoideum)的卵黄细胞发育超微结构变化。两种吸虫卵黄细胞发育过程比较相似。卵黄小叶外被覆一层基膜。未发育卵黄细胞含有较少细胞质,大量游离核糖体。发育期卵黄细胞含有较多细胞质,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卵黄球。成熟期卵黄细胞的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减少,位于核周围和细胞边缘,胞质内还出现大量糖原和包涵体。在似锥低颈吸虫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卵黄细胞内,还出现脂滴。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在电镜水平上将刺参血淋巴细胞分为4种基本类型: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淋巴样细胞。大颗粒细胞呈圆球形、椭球形,直径6.8~12.8μm,内具粗大的胞质颗粒,细胞质及细胞器极少。小颗粒细胞圆球形,直径4.8~11.0μm,含有大量结构均匀、电子密度较高的胞质小颗粒,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透明细胞直径4.8~10.2μm,形态不规则,易变形伸出胞突;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及吞饮小泡等。淋巴样细胞直径4.2~5.3μm,呈圆球形,核较大,胞质较少,仅见极少量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3.
 将实验培育的“清洁”长角血蜱饥饿成虫,饲喂在卵形巴贝斯虫单一种人工感染牛体上,俟雌虫饱血脱落后,置28℃、相对湿度90%的培育箱中培育产卵,并逐日解剖制片。对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唾液腺及其卵内卵形巴贝斯虫的发育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管中见到红细胞外裂殖子、圆环形、眼镜框形、出芽形、梨形、小圆形虫体和大裂殖子。在血淋巴中发现了未成熟大裂殖体、成熟大裂殖体和游离大裂殖子。卵巢中发育的虫体具多形性:圆环形、大小不同以及核的位置和数目不同的球形体、大裂殖子和梨形体。在卵中观察到核数目不同的球形体、长梭形和双核大裂殖子、小裂殖体和游离小裂殖子。本文是有关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饱血雌虫血淋巴、肠管及卵内发育形态的首次报道。并首次发现卵形巴贝斯虫在其媒介蜱体内有裂殖体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鸡肠Remak神经(intestinal nerve of Remak,INR)的神经元和过路节超微结构,为进一步阐明INR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鸡肠INR元与过路节的超微结构。【结果】INR有大量体积巨大的神经元和少量小强荧光细胞分布。神经元胞体周围有零散的卫星细胞围绕,但不能形成完整被囊,可见卫星细胞与神经元胞体之间形成突触样联系。神经元周围基膜不明显,神经元胞体表面常直接与周围细胞间质接触。细胞核圆而表面平滑,染色质松散清亮,核内可见棒状小体的特殊结构。核仁明显,结构和组成典型。胞质内分布着丰富的微管、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池常有扩张膨大。可见中央有孔的致密颗粒分布于核周质,可能为肽类递质分泌颗粒。核糖体除了附着于粗面内质网表面外,还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分布于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并有致密化现象。肠INR被膜下分布着少量成群的小强荧光细胞,其胞质和胞核的电子密度较高,细胞之间有不对称的突触联系。根据突触小泡的不同,INR内分布着4种过路节,它们与周围结构形成不同的突触联系。【结论】INR神经元具有旺盛合成和分泌功能的超微结构特征,而过路节的组成和联系显示出INR支配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PCR方法扩增了卡氏住白细胞虫rDNA的ITS-2及部分5.8S和28S序列(ITS2 ),并对该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采用巨型裂殖体为材料,并根据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rDNA中的5.8S、28S保守序列所设计的通用引物ITS3、ITS4,进行了虫体ITS2 的PCR扩增,将所扩增片段纯化后成功地克隆于pGEM-T easy和PMDl8-T载体的T-T窗口。经双向自动测序显示,该ITS2 片段的大小为270bp;经NCBI Blast联机检索,结果显示,所扩片段中5.8S序列与S.cerevisiae的5.8S序列有部分相同,而ITS-2序列为虫体所特有;同时经wDNA-SIS软件分析,显示该ITS-2序列与S.cerevisiae间同源性相对较远,而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同源性相对较近,故而本试验中所测序列为卡氏住白细胞虫的ITS-2特有序列。  相似文献   

16.
为给胚胎工程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应用电子显微镜对东北细毛羊不同胎龄胎羊卵巢卵泡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7周龄胎儿卵巢形成了原始卵泡雏形,10周龄才形成结构较完整的原始卵泡。2)卵母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卵母细胞膜双层不规则;核仁呈网状,单核仁或双核仁;核大多位于卵母细胞的边缘;并发现由双核构成的卵母细胞和胞质中形成不含细胞器的“透明区”;在10周胎龄卵巢,发现有1条线正将1个卵母细胞一分为二。早期线粒体多数圆形,但发现了1个线状的线粒体。随着卵母细胞发育,除圆形以外,还出现了类似菱形、不规则型、幼稚型的线粒体。单个粗面内质网可见,但高尔基体却很少见到。12周龄原始卵泡形成类似“透明带”物质。3)卵泡细胞核多数不规则,个别呈扁长形或纺锤形;卵泡细胞环绕于卵母细胞周围,早期数量少,随着卵泡发育逐渐增多。4)东北细毛羊胚胎卵巢卵母细胞发育的各阶段都有一定数量卵母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闭锁。  相似文献   

17.
牛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根据卵细胞的数量及分布、透明带的变化,卵泡大小等把牛卵母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进行了研究。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高尔基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渐迁移到皮质区。卵母细胞成熟时。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开始在质膜下呈线状排列,而线粒体又向胞质中央区扩散。直径2毫米以上卵泡卵母细胞中,少嵴圆形线粒体一律转变为带帽线粒体,核仁发生致密化。此外,牛卵母细胞中有带有界膜的、均匀分布的囊泡。皮质颗粒成团发生和分布也是牛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实验事实证明,皮质颗粒的形成与滑面内质网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