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正幼兔断乳2周内,要从喂断乳前的仔兔料逐渐过渡到喂幼兔料。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机能未完善,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幼兔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较高的饲料。但应注意营养水平不是越高越好,用大量的精饲料(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饲喂容易引起幼兔腹泻及肠炎。饲喂一定量的粗饲  相似文献   

2.
正幼兔是指从断乳至3个月龄的小兔。在养兔生产中,幼兔最难养,成活率也是最低的,此时养殖户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成活率。幼兔断乳2周内,要从喂断乳前的仔兔料逐渐过渡到幼兔料。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因此,幼兔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  相似文献   

3.
这两年,由于兔价上涨,许多养兔户急于求成,像饲喂肉鸡一样在肉兔日粮中大比例添加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从而忽视了粗纤维的添加。结果事与愿违,兔子不但没养好,反而大批发病死亡。剖检的主要症状是胃及小肠黏膜出血,粪便附着有黏液等,这些其实都与粗纤维缺乏有关。事实上粗纤维对家兔的生长必不可少。在家兔的日粮中提供适量的粗纤维是有益无害的。兔子的消化系统很特殊,它发达的盲肠与反刍动物的瘤胃作用相似,能有效地把粗纤维消化成低级脂肪酸。此外,一定量的粗纤维可以维持兔子正常的消化机能;促进大肠黏膜上皮更新、保持食糜正常稠度和…  相似文献   

4.
1肉兔快速育肥特点 仔兔28天断奶后.直接转入育肥群。饲喂全价高营养配合饲料(含粗蛋白18~20%、粗纤维10~12%、消化能10.47兆卡/千克)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相似文献   

5.
黄庆 《现代农业》2002,(9):26-26
在一些家兔常用饲料中不同程度地含有某些有毒成分.这些物质,有的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的则干扰兔体的正常代谢.饲料毒物的毒性不仅取决于本身毒力,则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在饲料中的含量.当饲料含毒物质低于中毒临界水平时可安全饲用,不会引起不良后果;相反,高于临界水平时则会危害家兔的健康,甚至可造成中毒和死亡.因此,了解饲料有毒成分的性质和含量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家兔虽属草食动物,但其粗纤维(CF)消化过程、粗纤维消化率(CFD)与其它草食动物不同。本文对家兔的CF消化特点、能力及影响CFD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家兔脂肪营养的研究现状,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改善生长兔饲料转化率,降低采食量;可调节妊娠兔的采食量,改变日粮中能量水平,增加消化能吸收;泌乳母兔的采食量未受影响但提高了能量吸收和乳脂水平,改变了乳汁脂肪酸成分,还能提高仔兔的生长率和成活率。结合目前脂肪营养的研究,提出了今后对家兔脂肪营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肉用仔鹅对饲料纤维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粮纤维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或非纤维素性多糖,并且还含有一种非碳水化合物———木质素。从营养生理角度而言,纤维被定义为不能被动物自身所分泌的消化酶消化的饲粮组成部分,也即认为纤维不应在家禽饲粮中占主要部分,其含量越少,其饲喂快速生长畜禽的潜力就越大。而实际上,在家禽日粮中适当加入粗纤维有助于维持肠胃正常蠕动、提供能量、改善胴体品质和刺激胃肠道发育。1鹅对饲料纤维的消化能力及利用机制1.1鹅对饲料纤维的消化关于鹅对饲料纤维的消化存在一定的争议。Marriott(1970)通过消化试…  相似文献   

9.
氨化饲料是将氨化剂(如氨水、尿素等)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秸秆饲料中,充分拌匀,在密封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氨化处理,以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秸秆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粗纤维。粗纤维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被牛羊等反刍家畜消化利用,还有部分纤维素与木质素紧密结合,难于被消化利用。氨化可以破坏纤维与木质素表面之间的结合,并使少量木质素溶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表面保护层结构改变,细胞壁膨胀,纤维软化,从而提高粗纤维的消化率。秸秆对氨有吸附作用,所以氨化还可以提高秸秆饲料中游离氨的含量,增加秸秆饲料中的  相似文献   

10.
一要注意青饲料的不断供给因为兔子的盲肠里生长繁殖着多种微生物,其分泌的纤维素酶具有分解能力,它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为60%~80%。如果日粮中缺少了一定量的粗纤维饲料,食团容易板结,阻塞盲肠和盲肠蚓突,致使微生物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每只成年兔每天要喂足青绿饲料0.5~1公斤。二要特别注意坚持夜间喂饲家兔跟老鼠一样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欢夜间活动白天休息。据测定,家兔在晚上所采食的日粮占全天日粮的75%以上。针对家兔的这一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