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河南、湖北等7个省份的323份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典型病料中分离获得HPS菌104株。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了16s RNA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观察了这些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ERIC-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对痢菌净和沃尼妙林敏感,对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钠、四环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卡那霉素、甲砜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和头孢喹肟的耐药率分别为93.3%、51.9%、51.0%、26.0%、10.6%、13.5%、37.5%、39.4%、5.8%和1.9%;大多数菌株耐2~5种抗生素,所占比例达到69.2%;在104株分离株中有99株可以进行ERIC-PCR分型,按80%的相似性可分为18个ERIC-PCR谱型;包含菌株最多的谱型为型,有25株;其次依次为Ⅵ、Ⅷ、Ⅸ、Ⅶ型,分别有18、13、13、9株;除耐林可霉素的菌株较均匀地分布于12个ERIC-PCR型外,耐其它5种药物的菌株大多集中分布于2~3个ERIC-PCR型中。  相似文献   

2.
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ERIC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7株黄白痢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为材料,通过Kirby-Bauer法检测细菌耐药表型并用PCR扩增Ⅰ型整合酶基因,进而对不同耐药谱菌株进行以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基因分型并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聚类.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显示:47株大肠杆菌均呈多重耐药,共9种耐药表型;Ⅰ型整合子阳性菌株检出率为95.7%(45/47);ERIC-PCR扩增出现稳定可重复的基因指纹图谱,耐9~13种药物菌株(85.1%,40/47)的ERIC指纹图谱分别显示出2种主要谱型,各代表1个猪场的菌株类型.聚类分析提示,相同耐药谱的来自同一猪场和不同猪场分离株的平均相似率分别为68.7%和53.5%,显著高于47株菌的平均相似率37.3%.说明菌株耐药性可能与特定的ERIC指纹图谱相关,ERIC指纹图谱分析可作为考察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特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技术分析混栽净栽水稻田间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6年四川部分地区杂糯间栽与净栽田间稻瘟病菌种群结构的SSR(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0.76的相似水平,来自间栽田间的45个菌株被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第Ⅰ、Ⅱ、Ⅵ、Ⅶ、Ⅷ、Ⅸ和Ⅹ),其优势宗谱为第Ⅷ宗谱,所占比例为40.00%。来自净栽田间的45个稻瘟病菌株同样也被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第Ⅲ、Ⅳ、Ⅴ、Ⅵ、Ⅶ、Ⅷ和Ⅹ),其优势宗谱也为第Ⅷ宗谱,所占比例为71.11%。表明尽管稻瘟病菌优势宗谱在间栽田和净栽田中没有变化,但其田间遗传组成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豫南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8—10月统计的边坡样点植物群落及环境特征数据,采用MSCA法对样点群落进行分类,分析了10个群落配置类型及其适应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豫南高速公路边坡群落分布特征差异明显,群落间相似性系数普遍较低,是由其物种本身形成及其演化过程的历史因素与特殊生境下人为干扰或经营所决定。边坡植物群落根据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被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Ⅱ、Ⅲ、Ⅳ、Ⅴ、Ⅶ、Ⅷ、Ⅸ分布在大别山生态区,Ⅹ分布在桐柏山生态区,Ⅰ、Ⅵ两区均有分布。群落组成结构主要受坡度、坡向、海拔的影响;Ⅱ、Ⅵ、Ⅶ、Ⅷ、Ⅸ、Ⅹ适应缓边坡,Ⅰ、Ⅲ、Ⅳ、Ⅴ适应陡边坡;Ⅰ、Ⅳ、Ⅴ、Ⅶ、Ⅷ、Ⅸ、Ⅹ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而Ⅱ、Ⅲ、Ⅵ多分布于阳坡;Ⅰ、Ⅵ海拔分布较为广泛,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群落海拔分布相对较局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与质粒谱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分离自陕北、关中、陕南等地7个猪场腹泻仔猪粪便的104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测定其对11类2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11株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进行质粒分子分型及同源性聚类分析。【结果】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多粘霉素B和痢特灵的耐药率为0;对先锋Ⅴ、先锋Ⅵ、先锋必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15%,12%,12%和8%;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27%和27%;对青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羧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85%以上;而对苯唑西林、氯洁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多重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8~13耐居多,占71%,1~7耐的菌株占17%,13耐以上占12%。质粒检测结果表明,相同地区、相同时间分离的菌株,其耐药谱相似,质粒谱型相同或相似;不同来源的菌株,耐药谱可相似也可不同,而质粒谱一般不同。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陕西省各地区耐药菌株质粒的流行存在地区差异,其差异性保持在35%以内。【结论】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严重,且呈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与其携带的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6.
付新成 《乡村科技》2023,(16):110-113
采集来自河北省廊坊市18家规模养猪场临床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病死猪肺脏、心包液、气管、脑组织等样本274份,对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卫星生长”试验和以HPS 16S rRNA为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检测,并设计HPS血清型1~15型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所得菌株进行PCR分子分型鉴定,最后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86株HPS,总检出率为31.39%;根据病料采集部位统计分离率,肺脏、气管、关节液、心包液和脑组织的分离率分别为43.02%、33.72%、10.47%、6.98%、5.81%;除未知血清型外,HPS血清型4型、5型、14型为流行菌株;HPS对头孢类和多粘菌素B药物高度敏感(耐药率在6.98%~13.95%),对链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70%和47.67%),多重耐药性比较严重,至少耐6种药物,最高耐12种药物。研究结果提示,河北省廊坊市规模养猪场HPS感染比较广...  相似文献   

7.
采用肠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2种方法,对从3种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分析;通过REP和ERIC-PCR指纹图谱扩增,利用NT-SYS-pc软件,并采用Dice系数对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5株副溶血性弧菌REP-PCR指纹图聚谱共分为3大类,其中底泥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海水中的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虾样品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ERIC-PCR指纹谱型也聚类为3大类,在海水和底泥中的优势谱型均为Ⅰ类型,但底泥中副溶血性弧菌多样性较海水中丰富,虾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表明不同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型不同,进而推测不同类型谱型的菌株耐冷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采用经优化建立的ERIC-PCR分型方法对来自广东地区16个鸭场的4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用ERIC-PCR法可将48个分离株分为16个基因型。12个鸭场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菌株,并且不同鸭场流行基因型不同,8型和11型是较为流行的菌株。该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分类和16S rDNAPCR-RFLP对分离自北京部分地区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lous vulgaris)和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e stipulacea)等宿主的60株菌及10株根瘤菌参比菌株进行了研究。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在70.5%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菌株可分为3群:群Ⅰ为未知菌群,群Ⅱ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Ⅲ为慢生菌群。依据16S rDNA PCR-RFLP分析建立的树状图,在69%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供试菌株可以分为9个系统发育分支。分支Ⅰ、Ⅴ、Ⅵ、Ⅶ、Ⅷ和Ⅸ没有参比菌,数值分类中群Ⅰ的供试菌株基本上都处于这些分支。分支Ⅱ为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Rhizobium,分支Ⅲ为Agrobacterium分支,分支Ⅳ为Bradyrhizobium分支。  相似文献   

10.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215株猪源沙门氏菌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测定了多药外排泵基因oqxA、oqxB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了猪源沙门氏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和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喹乙醇、痢菌净、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2.56%、20.93%、92.56%、16.74%;有152株菌同时携带oqxA和oqxB,另有7株菌单独携带oqxB;有156株菌携带floR基因; oqxA或oqxB阳性菌株可分为A~Q 17个ERIC型,oqxA和oqxB基因分布于不同的ERIC型菌株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