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将能值理论改进的生态承载力供需模型与生态服务价值结合,为广西耕地生态补偿提供测算依据。结果表明,2014年广西单位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为22847.50元,耕地生态补偿价值为23.04亿元。通过对广西三大经济区耕地补偿优先级的计算,比较得出应优先提供补偿的区域为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得到补偿的区域为桂西资源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耕地资源日益紧缺,人地矛盾突出,全面揭示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开展耕地生态补偿量化,有利于正确认识耕地利用中造成的环境问题,协调各区县经济与生态发展。本研究以长沙市为例,采用瑞典碳税法、工业制氧成本法、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充分考虑耕地资源生态服务惠益价值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构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体系,并量化生态补偿额。结果表明,2011-2017年长沙市耕地资源提供的生态服务惠益价值由1.079 5×10~(10)元增长到2017年的1.116 6×10~(10)元,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由6.226×10~9元减少到5.881×10~9元,耕地资源的生态服务惠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环境污染治理成本;2011-2017年长沙市耕地生态补偿额均值为4.396×10~9元。各区县的生态补偿额存在较大的差异,宁乡市、浏阳市及长沙县为整个长沙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服务,是生态补偿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方法]以陕西省为例,综合考虑省内11个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市区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等进行量化测算,通过引入生态超载指数,构建区域内的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对各市区的生态价值补偿量进行测算。[结果]201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有少量盈余,全省可获得生态补偿量2.10×108元;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和杨凌示范区耕地生态处于赤字状态,尤其是西安市耕地生态超载指数达-2.15;陕北和陕南地区耕地生态处于盈余状态,该区域耕地生态状况良好。关中地区需支付48.36×108元的耕地生态补偿费,陕北、陕南地区分别可获得44.31×108和6.15×108元的耕地生态补偿费。[结论]测算结果与各市区的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可为陕西省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该测算方法可为各地区的耕地生态补偿费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在确保耕地生态功能持续供应、内化耕地保护外部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基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逻辑,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充分考虑耕地景观空间配置差异,建立流域多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核算体系。结合耕地生态可承载能力,制定流域差异化耕地保护生态补偿额度及财政转移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吉林省辽河流域耕地生态价值逐渐凸显,且空间异质性显著,整体北部高于南部,中下游区域是耕地生态价值的主要贡献区域。2)截止2020年,流域内耕地整体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盈余量为48.45万hm^(2)。各区县耕地供需呈现出“县(市)盈余、区赤字”的特点。3)流域耕地保护生态补偿额度和方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尺度依赖效应。其中流域耕地保护受偿总额度为13.50亿元,各区县耕地保护补偿额度为-0.03亿~6.57亿元。因此,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充分考虑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可承载能力、区域差异及尺度依赖特征等相关因素,提高补偿的精度与有效性。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中介平台等方式实现耕地生态补偿的横、纵向财政转移。  相似文献   

5.
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区和各市级行政单元2个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补偿额度进行测算,以期为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生态区中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市级行政单元中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生态补偿优先级较高,应急需优先获得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对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1.614亿元增长到2015年15.498亿元,每公顷耕地的补偿则由38.3元增长到263.7元;耕地生态补偿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和各地级市呈现出“中心城市低,周边县高”的空间格局;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主要受到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的影响,且三者对耕地生态补偿呈正相关关系;耕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加。进行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对保护耕地生态,提高农民耕地生态保护意识,保护农民权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为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爱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96-9097,9174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耕地可实现利用潜力核算,结合模糊聚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耕地整理区划,结果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整理区划分为优先考虑、次优先考虑、中等考虑、一般考虑4个级别,以提高耕地整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粮食安全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碳足迹和产量因子修正的生态足迹模型,结合生态服务价值,量化2011—2018年东北黑土区部分城市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和迫切程度。结果发现:在粮食安全视角下,研究区均为耕地生态盈余区,约有54.1%的耕地生态承载的粮食产量供给到了耕地生态赤字区。受耕地生态盈余面积、单位耕地生态服务非市场价值和支付能力影响,研究区内各市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总量在研究期初有所提高,但随后均出现明显降低趋势,2018年的耕地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哈尔滨市19.50亿元、绥化市23.60亿元、大庆市10.95亿元、长春市13.05亿元、四平市25.95亿元、铁岭市9.19亿元。考虑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应当率先向四平市、绥化市支付耕地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9.
安徽大别山区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确定安徽大别山区为生态补偿对象,位于下游的合肥市为生态补偿区域。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法测算得出大别山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量为284.28亿元。考虑到生态补偿区的经济能力,以284.28亿元作为生态补偿上限。通过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测定安徽大别山区应获得生态补偿金额为5.67亿元,合肥市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金额为3.24亿元,以生态补偿量5.67亿元作为安徽大别山区的生态补偿下限。  相似文献   

10.
耕地资源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其稀缺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开展耕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该研究在当今非农化建设快速发展和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思考和探索针对区域耕地进行生态补偿可能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为建立符合区域发展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学、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污染生态退化问题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整治。  相似文献   

12.
生态干扰及其对生态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生态干扰的概念及生态学意义,分析了生态干扰、生态管理与生态胁迫的区别,总结了干扰的性质及影响生态健康的人类干扰类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军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成就及对驻地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研究,揭示军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部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无法替代的作用,提出根据部队生态环境建设的特点,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庄添淇  王大庆  王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52-5453,5506
根据拜泉县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拜泉县27年间生态足迹,以此建立和完善拜泉县生态补偿机制,为拜泉县生态农业县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推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并为同类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拜泉县27年间总的生态足迹变化较大,耕地生态足迹大于其他生物生产面积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耕地、林地、草地生态足迹增加迅速,其他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增长缓慢。在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拜泉县生态建设补偿标准、明确补偿原则、确定补偿对象等对策,实现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活动是一个打破原有生态环境系统,然后重建新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整治区域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预测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最后提出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重建新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蒲金涌  姚小英  王立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75-10577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天水市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9785hm2,比全国水平低0.5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7hm2,比全国水平低0.03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41hm2,超载率为72%,生态压力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天水市生态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沈亭亭 《北京农业》2012,(3):158-160
本文在现有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矸石山生态恢复与重建现实经验,提出了废弃矸石山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新理论——生态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以工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为引子,阐述信息经济的涵义和特征,从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性资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资源投入结构的改变、信息经济对传统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信息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素质提高和生态文明观建立的促进等方面,分析发展信息经济所达成的生态效应,提出利用信息经济促进西部生态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欣  葛京凤  梁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21-5623
在生态安全评价中,生态足迹模型已广泛被采用,但这些研究多是静态评价,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定量计算赞皇县1975~2002年的生态安全度,从时间序列、生态足迹构成和生态压力状况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序列上,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已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构成上,各土地类型供需结构不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生态压力状况上,28年间压力指数增幅为1.66,且随时间呈增大趋势。并针对生态安全状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