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品种混合种植方式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中熟及中晚熟水稻品种混合种植的试验,提出了高秆大穗型品种与中矮秆多蘖、多穗型品种混播、混插;多品种以不同比例混插;多品种1:1混播混插等最优混种、混插方式;并得出了不同品种混种、混插方式的增产效果与增产比例;明确了混种、混插群体的抗病、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取合丰43、绥农10、绥农14等3个大豆品种,利用B、Mn、Cu,Zn,Mo、Fc及6种元素混合,CK等8个处理在分枝期、开花期、鼓粒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微量元素对其影响效果不同.经方差分析13对绥农14单株重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上农黑糯07的成熟种子胚为外植体,经1次诱导培养得到愈伤组织,然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当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后,用剪刀剪除须根和剪短芽,继续转移至同一分化培养基上,经连续培养6~7次后,将完整的试管株移至大田,当年得到R0植株。从R0植株上收取种子于下年混合播种成R1代,R1代单株移栽,从2757株中选得8个不同变异单株。变异单株的种子分别留种、分别移栽,R2代的表现与R1代基本相同。从8个变异株中,一个变异株表现穗大粒多、茎杆矮壮,有希望育成新的黑糯品种。  相似文献   

4.
1975~1995年21年间吉林省大豆主推品种共29个,分为中-中晚、中早、早熟和有限型品种4组。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相互演替及遗传关系,并对今后的育种策略提出意见。中-中晚熟组中,形成了吉林3和吉林4→吉林18和吉林20→长农5和吉林27的主流遗传系统,还有九农9→丰交7607、吉林3→长农2、小金黄1号→吉林8、群选1等非主流系统。两类系统中,存在逐渐衰退现象,即后一品种较前一品种的推广表现差。在中早熟组中没有明显的主流系统。在早熟组中存在着丰收10→合丰23→合丰25主流系统,绥农4和吉林26也都岂有丰收号大豆的血缘。有限型品种组存在着早丰1→开育8、通农3→通农5、6→通农9、10两个主流系统。主推品种的血缘组成上,吉林18、吉林20、长农4等已有1/4的外来种质,吉林21、吉林27、丰交7607均含有多于1/4的外来种质,而长农5只有1/8的外来种质。含有1/4的外来种质的品种具有更大的推广优势。在育种中应制定一个既能保持外来种质占1/4,又能保证适应性品种的种质更加复杂、优良的杂交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0(P1)、0.033(P2)、0.067(P3)、0.100(P4)gP2O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P3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3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0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O(P,)、0.033(P2)、0.067(P3)、0.100(L)gP20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R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1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7.
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两个品种,设置3个氮水平,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植株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反应不同,黑农48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黑农44,黑农44和黑农48的各器官全氮含量变化为:籽粒>叶>茎>叶柄;在N50处理下大豆各器官全氮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N50处理最高,N100处理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蛋白质含量低于N50处理,N0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低;黑农48的需氮量高于黑农44,增施适量氮肥能提高大豆氮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麦不完善粒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小麦不完善粒的构成因子,降低小麦生产中不完善粒的比例,筛选不完善粒低的小麦品种资源。[方法]选取安徽省涡阳县陈大镇种植的53个小麦品种(系),估算其不完善粒构成,解析赤霉病粒、黑胚粒和发芽粒的构成比例。[结果]该试验中53个小麦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范围为2.79%~20.82%,其中不完善粒小于6%的1、2级小麦品种(系)仅15个;不完善粒超过10%的小麦品种(系)有16个。造成不完善粒的赤霉病粒、黑胚粒、生芽粒等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结论]供试品种(系)中,连麦6号、洛麦23、未来0818、龙科091、连麦2号、百农207、泰农19、皖农09157、皖科06725和皖科121979等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较低。  相似文献   

9.
宋伟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72-12574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春大豆苗期抗旱类型,筛选抗旱资源,为黑龙江省选育抗旱春大豆品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干旱反复法对黑龙江省78份春大豆材料进行干旱胁迫,采用盆栽试验,每盆(50em×30cm)保苗10株,每处理3次重复,对照土壤含水量为80%,在大豆3初复叶时进行胁迫,通过调查幼苗的存活率确定不同材料的抗旱类型。[结果]78份供试材料中,抗线号、龙字号、大豆品种和黑河号品种抗旱和不抗旱类型分布比例相差不大,而黑农号大豆品种全部属于抗旱型材料,合丰号和绥农号大豆品种抗旱类型居多,垦丰号和垦豆号品种全部属于非抗旱类型。[结论]耐旱品种有抗线5号、黑农51、黑农52、黑农60、黑农61、龙小粒豆2号、龙青大豆1号、龙黑大豆1号、合丰48、合丰50、合丰51、合农62、绥农28、绥农30、垦丰7;较耐旱品种有抗线4、抗线6、抗线7、黑河43、黑河50、黑河51、黑河53、黑农38、黑农44、黑农48、黑农62、黑农64、黑农65、龙小粒豆1号、合丰35、合丰56、新合丰25、绥农15、垦丰11。  相似文献   

10.
耐连作大豆品种(系)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4年对23个品种经正茬、连作一年、连作二年及连作三年的四个茬口连续种植,利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对其耐、抗病虫性和产量进行鉴定比较,鉴定和筛选耐连作、丰产性好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抗线1号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对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未发现有高抗品种,但品种之间有差异,垦农5号高抗灰斑病。产量结果看出品种间差异显著,垦农5号和黑农35产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大豆组织蛋白产品品质的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32个大豆品种制得的脱脂豆粉为原料,进行挤压组织化加工,对表征产品的色泽和质地品质特性的6项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因子分析,对不同大豆品种的组织蛋白加工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将6个原始品质指标归属为4个相互独立的公因子,由各样品的综合因子得分得出,黑农48、吉育64、7607、黑农46、吉育70和绥农14等品种是加工大豆组织蛋白的优良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大豆品种16个,设置8个播种时期,通过分析不同播期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筛选出适合铁岭地区不同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为当地选择救灾补种品种提供参考。不同播种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品种,5月18日播种可以选用长农17、绥农26、吉育93、吉育47;5月28日播种可以选用吉育93;6月17日播种可以选用黑农51、绥农26、绥农28、吉育47;6月27日播种可以选用吉育93、黑农51、绥农26、吉育47;7月7日播种可以选用合丰50、吉育47、绥农26、合丰47。  相似文献   

13.
品种混合种植条件下小麦条锈病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把抗病品种冀麦24与感病品种津丰1号按5种不同比例进行混合种植,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并分析了小麦条锈病在田间传播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感病品种津丰1号纯合种植时,随着病害的发展病害传播梯度发生了由大到小的显著变化,而在感病与抗病品种混合种植条件下,尤其是在两者比例为1∶1和1∶3时,这种梯度变化不明显,并始终保持在一个中间水平。由此可见,品种混合种植时,其中的抗病品种对病原菌的传播起到了有效的阻挡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品种混合种植能起到抗病增产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黑龙江省及其垦区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积温和生产条件,继续选用2003年已在大面积生产,成功推广的高油品种,如绥农11、绥农14、垦农5号、垦农18、垦丰9号、宝丰7号、合丰40、合丰41、合丰42、东农163、东农46、黑农41、黑农44、黑农45、垦鉴豆25、垦鉴豆26、垦鉴豆27、垦鉴豆28、黑河19、黑河27、黑河31等高油品种。另外,2003年黑龙江省又有一批新的高油高产品种通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展示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性强的品种,为农业生产做指导。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大豆品种垦农31、黑农64、黑农68、垦丰20、绥农26、黑农44、垦丰14、垦农5、垦鉴豆43、绥农28、合丰50、垦农23、垦丰17、原种垦豆33、垦丰16。对照品种:绥农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引进12份大豆品种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大田的适应性,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稳定性参数,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分析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参试品种合交02-69,210.868 kg/667m2,比对照增产28.36%,HSC居第1;绥农14,219.217 kg/667m2,比对照增产31.09%,HSC排名居第4。合交02-69、黑农69、黑农71、绥农14、黑农63为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较对照分别晚14、13、13、10、8 d;中黄901较对照早9 d,属于中早熟品种;株高在90~105 cm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中黄901、黑农63、合交02-69。【结论】外引的12个品种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荚成熟,多数表现较好,其中合交02-69、绥农14、东农53、黑农69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原理,用MINQUE(1)法和Jakknife数值重复抽样法,对1 995~1997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的非平衡资料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品种中,参试两年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温麦6号、百农64、豫农015,平均产量分别为554.07kg/667m^2、530.30kg/667m^2、527.80kg/667m^2;回归系数分别为1.085、0.665、1.015。  相似文献   

18.
黑农6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黑农44为母本、绥农1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2年列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68、黑农67中试与示范"的核心技术。该品种集高油、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体,适宜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种植,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先进、成熟,适用性强,生产应用效果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沈阳好好农场有限公司研制的S.B技术对大豆增产保质的效果,应用S.B增产剂处理黑农44和黑农48,采用品种(A)、S.B施肥(B)、掐尖时期(C)2×2×3复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B增产剂对黑农44和黑农48产量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其增产幅度由13.2%到22.15%,同时S.B技术起到了保持黑农44和黑农48品种品质种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其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 g、0.02 g、0.04 g、0.06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HN37与HN44两个品种都表现为S2处理含量最高,HN48在S3处理下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适宜的硫素有利于提高总异黄酮含量;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4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8;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HN44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