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验证生物有机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缓释肥对棉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减施10%缓释肥搭配施用免深耕·生物菌有机肥,提高了棉花的植株高度,增加了单株结铃数,但对单株果枝数、单铃重及衣分的影响不大;籽棉产量及皮棉产量略高于净施缓释肥(对照)的,经济效益也与净施缓释肥的基本相当。因此,该施肥模式值得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贵池区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池区棉花应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进行肥效试验,获得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综合得出该区棉花产量300kg/667m^2,氮、磷、钾养分最佳施用量为每667m^2N20kg、P2O5 5kg、K2O 15kg。研制肥料配方为总含量48%棉花专用配方肥料,氮磷钾配合式为20-13-15。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推荐适宜此类区域该土种,相近肥力水平的田块667m^2肥料施用量为底肥48%配方肥20kg,浇定根水追施尿素6.5kg;苗蕾肥施尿素6.5kg;花铃肥施用48%配方肥20kg+尿素8.5kg+氯化钾15kg;盖顶肥施用尿素5kg。并增施足量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有机肥在化肥减量化技术上的应用,以传统施肥为对照,设置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的6个处理,分析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改善玉米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增加肥料效益,增产顺序依次为30%的有机肥配施70%的化肥处理(CF+M1)施用100%普通化肥处理(CF)80%的有机肥配施20%的化肥(CF+M3)50%的有机肥配施50%的化肥(CF+M2)施用100%的有机肥(CF+M4,CK2);减少30%~80%的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情况下,配施4 500~12 000 kg/hm~2的有机肥不仅可使玉米产量达到或略低于施用化学肥料的玉米产量,对玉米的稳产也具显著作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30%比例的玉米产量、肥料效益和产投比最高,既经济又环保。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棉花合理的化肥减施量和有机肥替代量,筛选化肥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最佳模式,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分析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施肥可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提高棉花产量。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方有机肥处理,通过提高棉花单铃重和衣分,改善棉花产量构成,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处理3、处理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为423.50和403.76 kg/667m 2,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比CF处理增产5.81%、0.88%。【结论】新疆南部棉区棉花种植以化肥减量20%、化肥减量40%,即每667 m2基施有机肥400 kg,无机复混肥65.39 kg,追施尿素22.35 kg(每667 m2基肥施用有机肥800 kg,无机复混肥49.04 kg,追肥尿素16.76 kg)较为适宜。处理3、处理4模式(20%、40%的化肥减量)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棉花是需肥时间较长和较多的作物,通过对棉花施用控释肥试验示范研究,提高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棉花施控释肥皮棉增产16.2千克/667平方米,增产7.91%。示范区增产9.58%,净增效益128.70元,氮肥利用率提高9.16%。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需肥时间较长和较多的作物,通过对棉花施用控释肥试验示范研究,提高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棉花施控释肥皮棉增产16.2千克/667平方米,增产7.91%。示范区增产9.58%,净增效益128.70元,氮肥利用率提高9.16%。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棉花灌溉方式改变为加压滴灌,施肥方式也变为随水滴施,肥料施用的种类也有了新的选择。用常规普通肥料(尿素、滴灌肥)滴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验证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料伊邦肥金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2015年,特在兵团第2师30团设置施用复合微肥伊邦肥金和常规肥对比试验,旨在为棉花生产选择应用便捷、肥效高的液态肥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丘陵地区棉花缓释肥与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搭配施用对棉花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可促进棉花生长,增加植株高度及单株果枝数,增加单铃重,其中缓释肥搭配施用鹰牌有机肥的比单独施用缓释肥的增产,但收入(净增收益,下同)比单独施用缓释肥的略有减少;缓释肥搭配施用饼肥的单产接近单独施用缓释肥的,但收入比对照减少较多;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肥及速效氮肥、缓释肥搭配施用鹰牌有机肥的植株高度及单株果枝数与单施缓释肥的相当,但可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且产量也与单独施用缓释肥的相当,收入比对照减少较多。可见,缓释肥搭配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棉花生产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区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棉田土壤养分状况、棉花产量性状与肥料投入收益情况,为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与增施有机肥配合减施10%、30%、50%化肥共5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位3 a后,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含量,调查棉花产量性状,分析肥料投入收益情况。【结果】定位3 a后,增施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增施有机肥后,随着化肥减量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降低趋势,但减施10%、30%化肥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减施50%化肥后显著下降;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后,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影响棉花产量,减施10%与30%化肥后籽棉产量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而减施50%化肥后籽棉产量显著降低;肥料投入收益以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10%与30%2个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结论】在河北省中南部旱薄沙壤棉区,增施有机肥1 500 kg/hm2,减少化肥用量30%,可提高棉田土壤有机质,稳定棉花产量,实现肥料投入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施用一次性减量控释肥与常规肥料对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对棉花化肥减施增效的作用,为棉花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采用多重复田间试验,利用CI-110等仪器研究施用不同用量的控释肥和常规肥料条件下,棉花冠层结构、光合性能、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参数变化。【结果】 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能保持棉花中后期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中下层透光性、增强光能截获能力、减少群体漏光损失,延缓叶片老化和光合功能衰退速率。各处理棉花盛花期、吐絮前期LAI 与棉花总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盛铃期与棉花僵烂铃比重极显著相关。研究一次性减N25%施用控释肥处理比一次性全量施用控释肥处理平均增产2.89%、比全量施用常规肥料处理平均增产5.53%、比减N 25%施用常规肥料处理平均增产14.89%、比不施氮肥对照平均增产50.96%。【结论】 一次性减量施用控释肥可以构建合理的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增加棉花单株成铃数及产量,减少氮肥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一次性减N 25%施用控释肥(225 kg/hm2)为安徽省沿江棉区杂交棉适宜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11.
棉花的配方施肥,就是根据棉花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根据本地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对棉花产量水平的要求,施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肥料,使土壤中有效养分处于平衡状态并符合棉花需肥要求。棉田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以1∶0.8∶0.6为宜,配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则效果更佳。实施配方施肥技术,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按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优化配置组合,棉农只要根据自己的产量要求,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就能达到预期目的。以667平方米产棉花(皮棉)100~125千克为目标,要求棉田有机质含量为1%~1.2%,同时施用有机肥4000~5000千克,施纯氮15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在黄河滩区植棉减量施用控释氮肥的方法,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为试验材料,设计了棉花基肥和花铃肥均减量(180 kg·hm-2)施用控释氮肥,基肥施用普通尿素、花铃肥施用控释氮肥,基肥、花铃肥均施用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的掺混肥,基肥和花铃肥均常量(225 kg·hm-2)施用控释肥氮肥(CK)的试验,研究了减量施用控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基肥和追肥均使用普通尿素和控释氮肥的掺混肥能促进棉花生育,增加叶面积和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干质量,提高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增加5.33%和4.33%;但将控释氮肥的使用量由225 kg·hm-2降至180 kg·hm-2时,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减少7.34%和7.28%,子棉减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选择典型稻田,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尿素分次施用处理(U)以及尿素配合有机肥基施处理(MU)和单一有机肥基施处理(M),分析水稻生长、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MU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基本持平,但单一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与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相比,MU处理在产量构成上无显著差异,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需求。然而,M处理前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蘖能力显著降低,造成有效穗数显著减少,导致减产。综合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人力投入同时保证稳产,并且长期施用有机肥对于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配施有机肥对提高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5年对棉花进行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对提高棉花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而言,较合适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施用比例为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化肥影响棉花生长性状和产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和无机复混肥为对照,研究化肥有机替代比例(20%、40%、100%)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棉花株高、叶片数、SPAD值、茎粗以及棉花产量变化规律一致:T5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T1、T5分别与T2、T3、T4处理差异显著。与无机肥处理(CF)比较,化肥减量20%下施用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40%下施用800 kg有机肥处理,显著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T3、T4处理棉花产量分别比空白处理(CK)增产27.70%、21.75%。【结论】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达到化肥减量、棉花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燕山丘陵区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研究了有机肥、缓控释尿素、秸秆还田和生物炭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化肥减量替代的可行性,旨在探索燕山丘陵区春玉米田化肥减量配施技术模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以赤单218为试验材料,设置平衡施用化肥(NPK)、NPK基础上减氮20%(RN)、RN基础上有机肥替代总氮量的20%(RN+OM)、RN基础上缓控释尿素替代总氮量的40%(RN+CRU)、RN基础上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还田)和RN基础上生物炭基肥替代总氮量的20%(生物炭肥)共6个处理,研究燕山丘陵区化肥减量配施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配施可以增加玉米产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对穗粗、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也有积极的影响。减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玉米产量最高,相应的产量构成因素穗粗、穗长、行粒数和千粒重也最高,。其次是减氮配施缓控释尿素处理,而秸秆还田和生物炭肥配施处理的表现却并不突出,综合考虑作物产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在春玉米生产中减少氮肥用量、施用有机肥和缓控释尿素可以保证产量,同时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值得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8,自引:7,他引:10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 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 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6.3%,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提高了18.5%,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南方水稻田简单易行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目前,阿克苏地区肥料市场上除了一些常用的尿素、磷酸二铵、复合肥料品种以外,还引进了许多配方肥、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合(混)肥等肥料品种.2007年阿克苏地区土肥站承担了由上级部门安排的腐植酸有机肥肥料肥效对比试验.通过棉花田间肥效对比试验,验证腐殖酸有机肥肥料在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作物(棉花)上的施用效果,增产幅度、经济效益等,为该肥料进一步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资》2012,(16):21
<正>2011年,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安排,河北省土肥总站在清苑县的玉米、沧县的冬小麦、乐亭县的水稻、清河县的棉花上进行了配方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料示范。以下是试验示范结果:清苑县玉米示范据介绍,当地农民习惯施肥,含量为(16-16-10)亩施50千克,大喇叭口期追尿素15千克/亩。当地推荐的配方传统肥,含量为(20-12-10)亩施50千克,大喇叭口期追尿素5千克/亩;配方亩施金正大缓控释肥(含量为20-10-12)50千克,不追肥。测产结果,配方施用缓控释肥比配方施传统肥亩增产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区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和部分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NP、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保护酶活性和水稻产量;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作用速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期的高低顺序为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齐穗期为最大;孕穗期、齐穗期、乳熟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部分保护酶活性和水稻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更有利于促进红壤区水稻生长发育和提高水稻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