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烟草全氮含量、生物碱含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生物碱含量表现负向杂种优势较多的趋势。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差异极显著,且GCA的方差量均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的方差量。GCA效应白肋烟表现为减少,而晒红烟表现为增加。SCA的效应全氮含量表现较好的组合有Bur ley21×延晒3号和Burley21×自来红。生物碱含量表现较好的组合有Burley21×自来红、TI1068×延晒3号及KB108×延晒3号。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蛋白小麦品种"重庆面包麦"与低蛋白小麦品种"宁麦9号"配制了P1、P2、F1、F2、B1(F1/P1)和B2(F1/P2)世代,以每个世代单株籽粒的混合面粉为单位,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①高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显性,F2群体的次数分布出现2个明显的峰;②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受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第一对主基因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二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多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③对于该组合而言,按F2计算,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7 19%,多基因的遗传率为11 18%。  相似文献   

3.
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万寿菊W217×W203组合的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的叶黄素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色素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性状最优遗传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遗传效应为主,多基因效应为辅。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作用很大,在B1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78.47%,B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86.86%、多基因遗传率11.77%,F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为60.82%、多基因遗传率38.42%。可见,色素万寿菊叶黄素含量性状遗传变异中主基因作用大于多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瓜果实糖分含量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糖西瓜(籽瓜)与高糖西瓜杂交的F1代、F2代、F1代与双亲的回交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在西瓜果实成熟期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分析研究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西瓜果实葡萄糖、果糖含量属数量性状遗传,即多基因决定的性状,蔗糖含量可能由一对显性或不完全显性的主效基因决定着低水平的含量,还有数对基因决定着高蔗糖或低蔗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轮配双列杂交,分析了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遗传方差组成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是显著的,但加性效应占相对主要优势,狭义遗传力(hN2)值为65%。基因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控制该性状的基因W为显性基因,但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选择的较好世代在F4代。  相似文献   

6.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含量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中丘瞳区杉木人工林,油茶经济林,苗圃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弃耕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大体随着土层的深入而降低,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80.09%)〉经济林地(67.21%)〉城耕地(62.41%)〉杉木人工林(58.03%)〉苗圃地(35.58%)〉采伐迹地(25.32%),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9.87)〉经济林(9.78)〉弃耕地(7.35)〉杉木人工林(6.84)〉坡耕地(5.48)〉苗圃地(5.36),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极显著差异(F=5.43,P〈0.01),土壤全氮含量的空间垂直分布与有机碳相似,按分异程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弃耕地(55.71%)〉坡耕地(48.43%)〉经济林地(46.22%)〉杉木人工林(33.75%)〉采伐迹地(20.56%)〉苗圃地(19.65%),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加权平均含量(g/kg)从高到低依次为:采伐迹地(0.84)〉弃耕地(0.80)〉坡耕地(0.78)〉经济林(0.75)〉苗圃地(0.71)〉杉木人工林(0.62).且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全氮含量在空间水平分布上量极显著差异(F=4.63.p〈0.0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空闻垂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永解氮空间垂直分布表现为表层较其它土层高,6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差异(F=2.30。p〈0.05).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差异(F=3.34.p〈0.01),水解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F=1.21.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84,p〈0.01).  相似文献   

7.
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总氮含量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总氮含量遗传及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种子核基因、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着稻米灌浆始期、中期和后期的总氮含量,且以前者为主,随着发育进程的推进,作用程度加大。三倍体种子、细胞质和二倍体母体植株的遗传效应,均可明显影响稻米成熟期的总氮含量。控制稻米总氮含量表现的多种遗传效应基因在稻米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不同发育时期总氮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受不同遗传体系基因效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糯稻wx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糯稻与非糯稻品种(苏香粳3号和武运粳稻7号)杂交,用单粒法测定了亲本、F1、F2、B1F1及B2F1的直链淀粉含量,以研究其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糯稻与非糯稻亲本杂交F1直链淀粉含量多偏向于母本,存在基因剂量效应;高直链淀粉含量对糯性表现为完全显性,是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的;糯稻与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杂交的F2代不符合1∶3的分离比例,这说明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对糯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与控制糯性的基因(wx)是非等位的。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芥酸含量是油菜非常重要的品质性状,研究芥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低芥酸和高芥酸育种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组合1141B×垦C1的5个世代——亲本P1,P2,F1,F2和F2﹕3家系材料芥酸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分离世代F2及F2﹕3家系芥酸含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E-1模型为芥酸含量的最适合性模型,即芥酸含量遗传是由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控制的。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a、db分别为-16.26和-2.83,表明亲本1141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芥酸含量,而亲本垦C1中的等位基因增加芥酸含量。显性效应值ha、hb分别为10.93和-4.71,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绝对值均高于第二对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因此,2对主基因控制芥酸含量,第一对主基因控制的芥酸含量高于第二对主基因。该组合2对主基因间互作效应明显,加性与加性效应互作值(i)为-1.21,显性与显性互作值(l)为-3.27。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第二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互作值(jab)为5.70,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与第一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互作值(jba)为-7.25。其芥酸含量还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加性效应([a])值为-0.08,多基因显性效应([d])值为2.32;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50.00%和16.62%;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9.70%和6.01%。【结论】芥酸含量是由2对加-显-上位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控制的,第一对主基因控制的芥酸含量高于第二对主基因。低芥酸和高芥酸育种中在F2﹕3家系进行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F2遗传群体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高油酸种质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油酸亲本wt08-0932和wt08-0934与普通(低)油酸含量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建立不同杂交组合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明确控制油酸性状的主基因个数、加性或显性效应值、遗传力等。【结果】获得控制油酸和亚油酸性状遗传的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性状的2对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89%和70%-85%,并存在多基因效应。控制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控制亚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结论】花生的油酸和亚油酸性状分别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基因互作及多基因效应。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大于第二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同时变异形成高油酸性状;2对主基因之间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差异导致在1对主基因变异时形成中低油酸含量和中高油酸含量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1.
在对14个烤烟亲本及其F1代组合生物碱含量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烤烟主要生物碱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烤烟及其F1代之间的变异、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碱含量在亲本和F1代之间存在广泛变异,且亲本的总植物碱、烟碱和降烟碱含量高于F1代组合.烤烟F1组合的生物碱含量均高于中亲值和低亲值,且新烟碱和去氢新烟碱与低亲值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烤烟主要生物碱含量均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多表现为负向.F1代生物碱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的相关性较亲本有所加强.把感官质量指标划分为四类,亲本生物碱含量与烟气特性达到显著水平,F1代生物碱含量与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的相关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麦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个不同收获指数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探讨小麦收获指数的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宁麦9号收获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收获指数;小麦收获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收获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郑9023具有最多控制收获指数遗传的显性基因,收获指数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株高、主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选用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一套亲本、F1和F2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采用包括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稻米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糖氮比3个性状的遗传特点。遗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两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到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主要受制于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全氮含量、糖氮比主要受制于种子核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率和选择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糖氮比的遗传率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不易奏效;全氮含量以直接狭义遗传率为主,采用单粒选择易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石剑飞  殷璀艳  刘荣  唐瑶  杨光  左青松  冷锁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32-4433,4439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为生产上N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个N肥水平下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浙双3号、扬油7号、ZJ1、史力佳、宁油14号和沪油16)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及N素含量;分析并计算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以及遗传力大小。[结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共同影响;遗传方差分析表明低N条件下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基因加性作用和非加性作用都比较重要,而高N条件下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结论]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为生产上N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测定2个N肥水平下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浙双3号、扬油7号、ZJ1、史力佳、宁油14号和沪油16)及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及N素含量,各器官N素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分析并计算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杂种优势、配合力效应以及遗传力大小。[结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离中亲优势全为正值。低N条件下杂交种N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亲本相比,增加幅度为9.44%。高N条件下杂交种N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亲本相比,增加幅度为14.77%;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GCA、SCA和反交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的共同影响;N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低N和高N条件下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6.97%和97.09%,说明N素籽粒生产效率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受环境影响比较小。低N和高N条件下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46.06%和29.56%。由此可见,低N条件下N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基因加性作用和非加性作用都比较重要,而高N条件下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结论]油菜N素籽粒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6.
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和方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结合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以及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两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方法和作图软件,对不同年份BC1F1 1和BC1F1 2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布在A1、A4、A6、A7、C2和C5连锁群上,其中,4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和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对表型的总贡献率分别为49.1%和59.6%。检测到的QTL均具有极显著的胚加性主效应和母体加性主效应,其中4个QTL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胚显性主效应、2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具有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qOC-6-3和qPC-4-1作为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QTL,分别能解释36.3%和37.9%的表型变异;而qOC-4-2和qPC-4-1均被定位在甘蓝型油菜A4连锁群相同的位点上,位于分子标记HS-K02-2和HBR094之间,QTL峰值位置为18.5 cM,置信区间为17.5-19.4 cM。【结论】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表现会同时受到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遗传体系核基因组QTL表达效应的影响,其中环境互作效应对含油量表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控制蛋白质含量表现的QTL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较为稳定。在A6和A4连锁群上检测到的qOC-6-3和qPC-4-1是2个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主效QTL,同时2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7.
春甘蓝抽薹特性的研究(Ⅱ)——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抽薹期明显不同的亲本材料 B,C,F等配制 F1 ,F2 及回交代组合 ,并对各世代的抽薹期进行调查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正态检验和 A ,B,C尺度检验 ,同时进行了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 ,抽薹期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显性是不完全显性 ;早抽薹对迟抽薹是显性 ,但遗传力较低 ,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1及F2代中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非加性效应;F1代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双亲平均值高度相关,F2代中子粒蛋白质含量分离呈正态分布,且正态分布的峰值蛋白质含量也接近双亲平均值。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优质育种的亲本选配上,一般配合力更重要一些,应重视蛋白质高配合力亲本的鉴定应用,并计算了蛋白质含量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同时对蛋白质数量改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皂甙含量大豆材料和低皂甙含量大豆材料为亲本组配F2群体,以SSR分子标记技术对F2代群体与皂甙含量相关的QTL进行定位,以便为选育高皂甙含量的特种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皂甙含量高的哈91016与皂甙含量低的N98-9445A大豆杂交获得的F2代群体,用500对SSR引物对大豆皂甙含量进行QTL定位,其中多态性标记有106个。QTL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大豆皂甙含量的QTL分别位于连锁群MLG K、MLG D1a上的Sat_044和Satt580附近,其LOD值分别为2.09和2.87,Sat_044与Satt102的遗传距离是11.4 cM,Satt580与Sat_036的遗传距离是18.7 cM;其对皂甙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2.6%和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