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农业水土工程学科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与此同时,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发生着变革。在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历史,学校的整体定位基础上,对近几年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师资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促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更好发展,为我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农业水土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2.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初期,老一代科学家就依托土壤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开展土地资源方面的研究工作,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为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993年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生,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2006年被评为沈阳农业大学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3.
与行业紧密结合,多模式培养农科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是农业大学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为现代农业服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农业大学的责任。高水平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应面向行业,依托学科优势,彰显行业特色,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急需建立政府主导、行业部门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的农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高度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外语能力越来越成为高等人才的必须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改革与发展事关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高等院校大学英语专业应从突出英语语言文化和人文特色、树立多元英语人才发展观、构建开放的英语课程体系、创新英语教学研究团队等方面构建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5.
根据植物生理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从发挥科学史实的人文教育功能,结合我国科学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国情教育和自然辩证法教育,以及在教学实习中践行人文教育等方面探索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植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挖掘人文内涵,渗透人文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6.
孟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5,(29):371-373
分析了农业人才大学英语课程背景和现状,涉农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结合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的人文学科,对于涉农类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强调大学英语教师应在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为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充分挖掘英语知识中的人文教育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活动,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培养涉农类专业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兴趣和感知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园艺人才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利芬  朱军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10-15111
新时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综合性大学有必要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宽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基础型人才和学科交叉、知识综合、适应面广的复合型园艺人才。同时综合性大学应利用内外优势,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培养园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前身为农业机械化系,是我校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1958年建校之初,学校为适应建国初大规模垦荒和建设机械化农场群对农业工程人才的需求开设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在此基础上,经过46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经具备培养工学博士、硕士、学士、高职专科等多层次人才的能力。目前,学院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农业工程一级硕士授予点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硕士授予点;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农业与高等农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1世纪的农业和农业科技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知识化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的主题。高等农业教育如何立足于21世纪,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结合21世纪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就高等农业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知识化农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培养目标和农业外语人才现状的矛盾出发、基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需求,探讨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立体、复合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农业现代化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