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杨凡  彭博  赵爽  章群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3):173-175,181
测定了湖南岳阳、江西都昌、上海崇明3个群体42尾鳊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940bp,发现26个变异位点和15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检出28个单倍型。转换/颠换比为45.8。在邻接树上,来自不同地点的鳊混杂分布于各分支,没有出现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聚群。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05,Fst值为0~0.05,表明3个群体间没有显著遗传分化,隶属同一种群。岳阳、都昌和崇明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501、0.00414、0.00409,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1.00000、0.93407、0.97802,其中岳阳群体的核苷酸多态性与单倍型多样性在3个群体中最丰富,建议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海南岛南渡江和万泉河2 个水系33 尾须鲫线粒体控制区5'' 端520 bp 序列,共发现5 个变异位 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4 个,没有插入、缺失,转换颠换比为4,定义了5 个单倍型。万泉河和南渡江群体的单倍型多 样度分别为0.6762(依0.1006)与0.6993(依0.0435),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0249(依0.001849)与0.00260(依0.001887),二者 均处于较低水平。中性检验结果显示Fu''s Fs 为正值且不显著(0.288,P>0.1),核苷酸不对称分布不呈明显单峰,表明 海南须鲫历史上没有发生快速种群扩张,种群大小相对稳定。2 个群体间没有显著遗传分化(Fst=0.03638,P>0.1),海 南须鲫群体可作为一个管理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近海丹东、营口、舟山、温州和福州32尾小黄鱼线粒体Cytb基因的862bp序列,共检测到31个变异位点,13个简约信息位点,2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84±0.01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95。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Tajima’s中性检验为负值且显著,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呈单峰曲线,在简约性网络图中单倍型呈星状分布,表明小黄鱼经历过种群扩张,扩张年代约为0.14MY前。群体间较低的Fst值和较高的Nm值,在NJ系统树和简约性网络图中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交错分布,分子方差分析都表明群体间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与传统的地理群体划分并不一致。推测小黄鱼产浮性卵、生活史中出现大规模的洄游以及扩张后的群体尚未在迁移与漂变间达到平衡可能是未检测到显著地理和谱系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柴达木黄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本研究随机选取柴达木黄牛5个主产区268个个体,通过PCR方法和直接测序技术得到其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分化及母系起源,进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其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化程度及母系遗传背景。结果表明:柴达木黄牛Cyt b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 140 bp,比对分析共检测到29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4个,简约信息位点25个;依据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12种单倍型,其中优势单倍型为H2,品种单倍型多样度为0.588 2±0.030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 0±0.002 2,表明柴达木黄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柴达木黄牛品种内5个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值在-0.010 4~0.161 8,提示品种内群体间分化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格尔木群体与乌兰群体间分化程度最大(Fst=0.161 8),大柴旦群体和茫崖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最小(Fst=-0.010 4)。基于UPGMA法的品种内群体间聚类关系表明,柴达木黄牛品种内5个群体可聚为2类,其中格尔木群体与都兰群体最先聚在一起,大柴旦群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鳞鳜不同群体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鳞鳜为东亚特有鱼类,为了解中国少鳞鳜在我国不同水域内的遗传结构特征,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分析了长江、钱塘江、西江、南渡江34尾样品mtDNA控制区的序列差异。在长度838 bp的同源序列中,共发现8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9.67%;定义了4个单倍型,每个群体仅发现一个单倍型,群体之间没有共享单倍型,且每个群体都有鉴别位点。群体间的核苷酸歧义度(Dxy)在0.360%-8.043%之间,南渡江群体与长江、钱塘江、西江3个群体间的差异最大。分子变异分析(AMOVA)得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1.000(P〈0.001),差异极显著。构建的NJ树中,4个群体分为两支,一支为南渡江群体,另一支为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这些表明中国少鳞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南渡江群体与长江、钱塘江、西江3个群体之间的分化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6.
少鳞鳜为东亚特有鱼类,为了解中国少鳞鳜在我国不同水域内的遗传结构特征,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分析了长江、钱塘江、西江、南渡江34尾样品mtDNA控制区的序列差异。在长度838 bp的同源序列中,共发现8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9.67%;定义了4个单倍型,每个群体仅发现一个单倍型,群体之间没有共享单倍型,且每个群体都有鉴别位点。群体间的核苷酸歧义度(Dxy)在0.360%-8.043%之间,南渡江群体与长江、钱塘江、西江3个群体间的差异最大。分子变异分析(AMOVA)得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1.000(P〈0.001),差异极显著。构建的NJ树中,4个群体分为两支,一支为南渡江群体,另一支为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这些表明中国少鳞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南渡江群体与长江、钱塘江、西江3个群体之间的分化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珠江和长江水系共24个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个体mtDNA CR和Cyt b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对1 345 bp的组合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3个单倍型,22个单突变位点,102个简约信息位点。在139个突变位点中:转换位点100个,颠换位点30个,插入/缺失位点14个;A+T的含量(61.5%)明显高于C+G的含量(38.5%)。4个水域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率在0~7.43%之间,组合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S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77 8、17.271 0和0.029 7,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4个群体的组合序列进行FST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关系图。结果表明:不同水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而同一水系内的不同群体间差异不显著。AMOVA分析表明:梧州、新丰、武汉和宜昌4个群体间显著性的遗传分化主要由不同水系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所致,珠江或长江流域内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进一步印证了FST的分析结果。珠江和长江水系间的遗传分化主要是因地理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分属"长江群体"或"珠江群体"。但在同一水系内,主要因为赤眼鳟的半洄游习性使得它们之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没有出现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近海连云港、舟山和福州38尾鮸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1 140 bp序列,共检测到39个变异位点和5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27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60±0.02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71±0.00030,表现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Tajima's中性检验为负值且显著(-2.36010,P<0.05),在简约性网络图中单倍型呈星状分布,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呈单峰曲线,表明中国近海鮸鱼经历过种群扩张,推测扩张年代约为8万年前.在邻接树和简约性网络图中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交错分布,群体间有较低的F4值(-0.0190~-0.0081)和较高的Nm值(-62.53~-26.82),分子方差分析(群体间-1.12%)表明群体间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可作为一个管理保护单位,推测鱼生活史中存在一定规模的洄游以及扩张后的群体尚未在迁移与漂变间达到平衡是未检测到显著地理和谱系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鳜类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多样性水平,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个群体97尾鱼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鳜序列长度为843 bp,无变异位点,只有1种单倍型,斑鳜有852 bp和856 bp两种序列,28个多态位点和11个单倍型,中国少鳞鳜也有845 bp和846 bp两种长度,5个多态位点和5个单倍型;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种鳜鱼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00 0、0. 008 7±0. 002 0和0. 002 0±0. 000 9,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 000 0、0. 859 9、0. 736 7和0. 000 0、0. 008 7、0. 002 0。分析表明,3种鳜鱼在终止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种或属间差异,锦江斑鳜是一个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种群;中国少鳞鳜虽然单倍型多样度丰富,但遭受过瓶颈效应,导致其核苷酸多样性偏低;大眼鳜遗传组成单一,多样性十分贫乏,推测可能有入侵的养殖群体。锦江系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历史上鳜类资源丰富,但已遭严重的破坏,加强其鳜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和控制区(D-loop)进行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达氏鳇(Huso dauricus)亲鱼群体30个个体的序列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Cyt b基因长1 138 bp,G+C含量为47.03%,共定义单倍型5个、多态性位点(S)2个,简约信息位点1个,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为0.37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0.38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0 34;D-loop区序列全长845 bp,G+C含量为37.41%,共定义单倍型6个,多态性位点8个,简约信息位点3个,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42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06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1 27。基于线粒体D-loop与Cyt b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养殖达氏鳇亲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偏低,在利用达氏鳇亲鱼进行繁殖育苗时要注意近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江河源区地域界定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江河源区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为31.8190万km2。  相似文献   

12.
有关江河源区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建国后青藏高原研究的历程,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了"江河源区"的称谓、范围、经济生态区划、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和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问题、气候演变规律、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判、重大工程和旅游活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地位等11个方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14.
白河湾河流形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105-108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健康的河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河流系统的健康需要由多样、生态的河流水文形态来保障。本文选取北京市怀柔区白河的部分河段为研究对象,在2010—2014年5年间对其河流水文形态状况进行了5次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2010—2014年5年时间内,河流水文形态状况逐年变差,到2014年研究区河段保持自然河流水文特性的河道长度只占研究区总长度的14.7%;河流水文形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对河流的扰动,不合理的河道整治工程以及当地群众的河流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最后提出了被破坏河道的水文修复方法,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永定河和滦河水系浮游动物样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海河流域永定河、滦河水系的34个站点的浮游动物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水质分析.结果发现:永定河水系和滦河水系浮游动物均以原生动物为主,分别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36.84%、45.07%;轮虫次之,分别为31.58%、39.44%;枝角类较少,分别为21.05%、8.45%;桡足类种类最少,分别为10.53%、7.04...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就四道河水库对老牛河区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四道河水库的建设将会促进老牛河区域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评价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应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综合指数值介于0.435~0.675;凡河源头及中下游河段的河流栖息地质量优于中游河段,夹河厂、树芽屯、凡河站及黄河子断面的栖息地质量处于较好等级,杨坟沟、榛子岭、老边台及小屯断面的栖息地质量处于一般等级,岱海寨断面的等级为较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凡河流域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江河源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价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指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大量的借助于遥感资料,同时结合统计资料对区域自然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概括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坚持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化、方法定量化的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渭河及泾河高含沙洪水的特性、渭河下游及潼关高程的冲淤规律进行了分析,指出三门峡枢纽高水位运行、低泄洪能力及渭河高泥沙含量,是潼关高程抬升、渭河下游演变趋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渭河下游水沙问题的对策是建设东庄水库工程、改变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降低渭河河口潼关高程,并辅之以区域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20.
对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河口实地采集的水样和沉积物中的CODMn、TN、TP及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河口水质污染非常严重,多超过V类水质标准;对"三河口"沉积物污染进行分析,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特征显示,Cu、Zn、Cr处于中污染水平,Pb、Hg、Cd和As都处于低污染水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Cu>Cr>Zn>As>Hg>Pb>Cd。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研究沉积物重金属的相关性及来源,8种重金属污染物可由3个主成分反映84.93%,贡献率分别为47.53%、21.86%和15.54%;Cu、Zn、Hg、Cd具有较强相关性;海河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多因子污染度最大(Cd值为7.66),其次为永定新河(Cd值为6.18),独流减河重金属多因子污染度最小(Cd值为4.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