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东湖水库浮游生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湖水库浮游生物进行了研究,共发现浮游生物45种(属),其中浮游植物28种(属),浮游动物17种(属)。春、夏、秋、冬浮游植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453、4.431、4.832、1.06mg/L,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尖头针杆藻(Synedra acus);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355、3.58、2.672、0.321mg/L,枝角类和桡足类占优势,优势种(属)为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剑水蚤(Thermocyclops)。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至2010年11月,在不同季节对湘江流域浮游生物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湘江浮游植物有127种,隶属8个门,其中,绿藻门44种,硅藻门38种,蓝藻门l3种,裸藻门9种,隐藻门7种,黄藻门6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各5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91万个/L,平均生物量0.15 mg/L,其中硅藻门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41.8%,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尖针杆藻和缘花舟形藻;浮游动物91种,其中,轮虫最多,有38种,枝角类有19种,原生动物有18种,桡足类有16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为13.94个/L,平均生物量为0.24 mg/L,其中桡足类生物量最大,占总量的47.7%,优势种为剑水蚤和哲水蚤。从种类组成来看,湘江浮游生物属于典型的河流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其种群结构特征表明湘江水体属于贫–中营养型。  相似文献   

3.
巴里坤盐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和底栖生物(除卤虫)缺乏,浮游生物总量全湖平均为1.978mg/L和2876.7万个/L,其中浮游植物总量为1.367mg/L,以绿藻门藻类为主,占浮游植物总量的63.6%(生物量),其次是硅藻门占29.5%,蓝藻门仅占6.4%,其它藻类数量和生物量均很少。优势种类是绿藻门的盐藻、扁藻、小球藻(4月份),硅藻门的菱形藻、蓝藻门的盐生微囊藻。浮游动物总量为0.61mg/L和6.4万个/L,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要种类,其优势种类为下毛目纤毛虫,沙壳虫,泡轮虫和臂尾轮虫。该湖浮游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水平分布差异。春季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最大,秋季明显降低。水平差异表现在以A_S区浮游生物含量最高,其次是A_E区和A_W区。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27日至5月6日对西藏多格错仁盐湖进行了58个站点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表、底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不同经纬度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等的差异。结果显示:表层浮游植物121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Nitzschia sp.)和舟形藻未定种(Navicula sp.);底层189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舟形藻未定种、菱板藻未定种(Hantzschia sp.)和两尖菱板藻(H. amphioxys),均属硅藻门且该门的物种数占比均超过60%;表、底层物种为中等不相似。底层水体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密度(68. 43×104个/L)和生物量(0. 819 8 mg/L)远远高于表层的生物密度(8. 44×104个/L)和生物量(0. 102 1 mg/L),但表层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显著高于底层(P 0. 05)。聚类分析可知盐湖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表层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5.
2001年春季,在宁夏平罗县明水湖渔场进行养鱼池塘轮虫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池塘水温在5℃~18℃范围内变动,采用人工措施,经18~25d轮虫生物量达到高峰期,主要种类有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前节晶囊轮虫和长三肢轮虫,平均生物量(38.07±16.54)mg/L.观察到浮游植物29属,前期主要以小球藻、栅藻、小环藻等小型种类为主,后期以空球藻、衣藻、隐藻、菱形藻等大型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平均为(46.40±15.89)mg/L,以绿藻、硅藻和隐藻占优势,分别占总量的39.44%、18.64%、16.29%.浮游植物与轮虫生物量之比为1.20,二者的数量变动密切相关.同时还讨论了轮虫休眠卵量、水温、饵料等对轮虫培养的影响、轮虫池的供饵能力和培育鱼苗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轮虫池不同空间浮游生物的种群动态,对厦门市3个轮虫池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绿藻门、隐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蓝藻门为主,共7门15属17种,其中,绿藻门4属4种,隐藻门2属2种,硅藻门3属4种,裸藻门1属1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2属3种,蓝藻门1属1种;轮虫发生高峰前期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47.64mg·L~(-1),轮虫发生高峰期浮游植物生物量为99.41mg·L~(-1)。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轮虫高峰前期为2.94,高峰期为3.12。浮游动物共8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2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83.10mg·L~(-1),其中以褶皱臂尾轮虫为主,平均生物量为73.13mg·L~(-1),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73。所测轮虫培育池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大多是鞭毛藻(如金藻),表层大于底层,其差异主要由鞭毛藻的运动造成,轮虫的空间分布与风浪、溶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种类为3门17种(属),密度为10~160ind/L,平均密度为100ind/L。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0.0016-17.5mg/L,平均生物量为9.023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1982 ̄1990年5次对北门滩生物资源的调查结果。该湖水型为NaMgSO4Cl型,平均盐度6.92g/L,pH值8.6 ̄10.3,碱度10.3mmol/L。共见到90种浮游植物、64种浮游动物、4种底栖动物和7种鱼类。浮游生物优势种类有衣藻、孟氏小环藻、舟形藻、湖生卵囊藻、铜绿微囊藻、绿裸藻、啮蚀隐藻、褶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环顶巨腕轮虫、大型Sou、等刺温剑水蚤等。  相似文献   

9.
1993年4~6月,对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溪的浮游生物调查表明,该溪共有浮游植物114种(含变种),分别隶属于8门70属。其中,隐藻门和硅藻门是重要的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生物量为3.64mg/L~13.82mg/L。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us calyciflorus)和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等8种轮虫为优势种。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014mg/L~0.440mg/L。  相似文献   

10.
他拉红泡浮游生物共计81个种属,其中浮游植物44个种属,浮游动物37个种属,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687.56×104 ind/L,生物量8.8883mg/L,浮游动物平均数量270.69 ind/L,生物量1.5842mg/L。8月份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最高,5、10月份种类和数量下降。全库总渔产潜力515580.5kg,总放养量3237613尾。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典型断面藻类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对洞庭湖6个典型断面进行了浮游藻类生物调查,共鉴定出7门72属(种),浮游藻类的密度范围在67.2×104~161.9×104cell·L-1;各典型断面间浮游藻类组成以硅藻和隐藻占优势,藻类群落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藻类Margalef指数及Shannon-Wienner指数范围分别为3.64~4.03和3.03~3.24,水体水质状况良好。应用CANOCO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相关分析(CCA),作出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显示,典型断面藻类群落分布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DO和TN是影响洞庭湖典型断面藻类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低温下几种沉水植物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北京地区初春较寒冷的气象条件下(10℃),研究了6种沉水植物(黑藻、马来眼子菜、北京水毛茛、轮藻、狐尾藻和小茨藻)对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6种沉水植物能够明显提高水体溶氧量和pH值,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良好;轮藻对水中磷的净化效果突出;6种沉水植物对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狐尾藻、轮藻和小茨藻改良效果最好,可以用于北方地区低温条件下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水绵、丝藻、死鱼、活鱼、活水草、死水草和底泥为供试食物,以存活时间、消化道残留物的颜色和食物的变化为依据,推断3种划蝽在实验室内的取食食物.研究表明,3种划蝽均能利用水藻和腐烂有机物,但它们的营养生态位发生了分化,显斑原划蝽(Cymatia apparens (Distant))嗜好取食丝藻,并能取食水绵、腐烂水草和死鱼,但不能利用底泥;钟丽烁划蝽(Sigara bellula (Horvath))嗜好水绵,能利用腐烂水草、底泥、丝藻和死鱼;沙棘小划蝽(Micronecta sahibergi (Jakovlev))嗜好丝藻和底泥,能取食死鱼、腐烂水草和水绵.  相似文献   

15.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灯笼草(轮藻属(Chara)的一种)是衡水湖中生物量较大的3种沉水植物。经过采集培养并研究了这3种沉水植物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硝态氮含量及光密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结合实地调查,推测灯笼草的存在可能是造成近几年七八月衡水湖鸟区等游览区出现臭味和鱼苗死亡的原因,初步确定了灯笼草为造成湖水污染的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6.
柑橘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湖南省石门县园艺场采集到的柑橘材料中,得到柑橘内生细菌分离物75份,经鉴定,分别属于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 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 spp.)、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乳杆菌属(Lactabacillus sp.).柑橘内生细菌在不同种类的柑橘及同一种类的不同器官中出现的频次不同.  相似文献   

17.
大连近海两种桡足类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了大边近海两种优势桡足类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在不同温度、饵料密度、光照周期条件下摄食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其对不同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盐藻(Dunaliella sp.)的选择比例和在同一外界条件下雌、雄成体的摄食率。结果表明,在桡足类生活的适宜范围内,温度与摄食率呈正相关;饵料密度与摄食率也呈正相关,超过上限浓度,摄食率下降,拟长腹剑水蚤在有光照时的摄食率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小拟哲水蚤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桡足类摄食均以新月菱形藻为主,但最适饵料不是新月菱形藻,小拟哲水蚤的最适饵料是盐藻,拟长腹剑水蚤是球等鞭金藻。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革兰氏等染色、个体及菌苔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等研究方法,对6株分离自城市污水的优势高效降解细菌,即9、X-18、M-28、M-6、X-39和X-58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隶属于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 sp.)、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 sp.)、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节杆菌属(Arthobacter sp.)、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病死黑斑原鮡表皮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与黑斑原鮡死亡的关系。[方法]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病死黑斑原鮡表皮皮肤黏液和肠道内容物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黑斑原鮡死亡的影响。[结果]黑斑原鮡病变死亡后,肠道中Acinetobacter sp.、Flavobacterium sp.、Vagococcus sp.、Carnobacterium sp.、Bacillus sp.和Malassezia sp.6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减少,而Pseudomonas sp.、Tremellales和Agaricomycetes 3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增加;黑斑原鮡病变死亡后其表皮皮肤黏液中Pseudomonas sp.、Vagococcus sp.、Providencia sp.、Morganella sp.、Pleosporales、Mucorales、Tremellales和Agaricomycetes 8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减少,而Acinetobacter sp.、Proteus sp.、Carnobacterium sp.和Malassezia sp.4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增加。[结论]细菌和真菌在黑斑原鮡表皮和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可能是导致黑斑原鮡病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配制不同浓度的猪粪浸提液,自然放置,以观察在猪粪有机污水中适宜生长的浮游藻类。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污水经过一定时间均有藻类生长,并且形成水华。各浓度适合生长的优势藻类不同,10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衣藻(Chlamydomonassp.),5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衣藻(Chlamydomonassp.)和小球藻(Chlorellasp.),3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小球藻(Chlorellasp.),10%的猪粪污水主要生长纤维藻(Ankistrodesmussp.)。藻类最大生物量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呈现高浓度抑制的趋势。水体氮磷营养盐随藻类的生长繁殖而快速下降,从而限制藻类继续增殖,藻类数量下降,水华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